第72章 任务开始

2018-01-03 作者: 半夏烟云
第72章 任务开始

在铺子里歇了些日子,终于接到了文雀的电话。他说,最后一位领导已经来了,因为这位领导的职位不高,也就省去了许多仪式,安顿了好了以后,马上就可以执行任务了,便通知我们过去。

其实自从加入109局开始,又经历了几个怪谈一样的案子之后,我的心中的重点早就从铺子,转移到了109局的案子上。这些案子虽然惊险,倒也十分刺激,相比铺子里的小生意,诡谲迷离的案子更能吸引我的兴趣。

我当即就将铺子交给张斌和枣花,很快就回到了陆之酒店。

和火局和林局比起来,这位新来的方处,显得十分正常。既不冷若冰霜,让人生畏,也不过分热情,让你感到有些别扭。他中等身材,一身腱子肉,脸是健康的古铜色,这些都让他看起来要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

而他和另外两位领导的关系也很融洽,这和火局与林局两人微妙的关系形成对比。林局倒是很愿意跟方处说话。我想,这肯定是上边的特别安排,方处估计是林火两人之间的润滑剂。

我们见面简单地寒暄几句,话头就转到案子上边。因为方处新到,对这里的事情还不太了解,所以暂且加入林局的信息组。外出组人员没有变化,这让我和碌碡都稍微安下了心,毕竟谁也不愿加入那个死亡之组。

事情定了下来,我们也就着手开始任务。经过柳青的卫星定位,洪爷留下的地理坐标是龙城北郊的一个山区,叫做二郎山。经过分析,那里是一片丘陵地区,属于老山村级别,方圆三十里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包,每个山沟里都有几户人家,所以,并不愁吃住。

做好这些分析之后,我们就出发了。从龙城市区到二郎山附近距离并不近,要比到北京远六七十公里。开始的一段还好说,很快就到了镇里。

火局和文雀拿着文件,伪装成龙城林业厅的人员,称要对二郎山附近的植被情况进行采集。镇政府的干部对我们十分热情,请吃了饭,临走时还派了一个向导给我们引路。这就省去了我们很多麻烦,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但是下了县级公路,就是乡村坑坑洼洼的泥土路。正好这阵子春暖花开,积雪融化,汽车走在路上十分费力,好几次都陷入泥潭。

我们不得不下车推车,弄得满身泥点子不说,我穿的很厚实,稍一运动就浑身冒汗,料峭的冷风一吹,大鼻涕就流了出来。我打了个喷嚏,心知这是要感冒,便在心底埋怨起路况和天气来。

碌碡在一旁说,小简,你这身体实在是不行,黄瓜架似的,这股小风就给吹感冒了,还能不能干点大事?

我见他对我和黄莺的事情已经释怀,还跟我打屁,也知道是个接近他的办法,虽然心里挺反感,带还是说,那当然是比不上你体壮如牛,以后有事还得仰仗碌碡哥。

碌碡听完一笑说,行啊小伙子,这话说的好听。虽说拍马屁让人反感,但是拍到正地方也挺舒服。看在你叫我哥的份上,以后有事就找我,能办的我都给你办了。

看他心情不错,我也就坡下驴说,那可全仰仗碌碡哥了。

我们就这样走走停停,挨了大半天,终于能看见远处的高山了。这里属于辽西丘陵的末支,放眼望去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包,山顶又盖着积雪,看上去就像是一锅大小不一的馒头。虽然都是小山,但也有个别的高山,二郎山就是其中之一。

这二郎山海拔也不算高,但是在小山包的对比下,就成了拔地而起的高峰。这座山山顶缺了一大块,呈现出v字形的下陷,远远望去,像是被刀劈斧剁,弄出一块裂口一般。与二郎山相对的,是更远处的洞子山,那座山的主峰有一个通透的大洞,直径十几米,看上去也是别有一番景致。

这两座山海拔几乎相同,一个在东,一个在西,遥相呼应,我和碌碡在车下看时,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据向导介绍,其实二郎山并不单单指的是眼前这座豁口山,也包括了远处的洞子山。相传二郎神当年因为劈山救母,遭到玉皇大帝的惩罚,便来到人间移山搬岳。他本来是用扁担挑着两座山前进,却因为路不平一个趔趄,身体晃了晃,一边的山峰禁不住晃悠,便拉豁了山头,掉了下去。

这时,玉帝的敕令到来,二郎神便舍了两座山峰回天庭复命。所以这两座山就留在了这里,豁口的那个,后来被称为豁口山,而另一座相安无事的,便保留了挑山之时的扁担洞,后来就成了洞子山。

而二郎山的名字就从此传了下来,二郎山区也就成了这一片的统称。

听完向导的介绍,众人都感觉这个故事很有意思。很显然,这是一个后世附会的故事,但是编的十分形象生动,而且饶有趣味。火局会心一笑,说道:“看来二郎神也很不负责任,把山放在这里就不管了。”

我们听完之后,也是大笑。只有文雀一个人礼貌性地笑了笑,他抬眼望着一望无际的丘陵,和两座甚为突出的山峰,目光冷厉而迷惑,不知道心中想着什么。

在泥土路上耗了将近一天的功夫,我们终于到达了离目的地最近的一个小村子。村子叫做喇嘛沟,一共二十几户人家。眼看夕阳西下,我们就找了个农家留宿,准备明天徒步向山脚进发。

虽说这是穷山恶水之地,民风却十分淳朴。我们留宿的农家姓黄,是个慈眉善目的老大爷,因为儿子出外打工,女儿已经出嫁,所以家里有的是地方给我们住宿。黄大爷家三间瓦房,敞敞亮亮,屋子里摆设很简单,除了火炕,就是红漆柜子。柜子上摆着石头刻出的小玩意。整体看着老旧,却很整洁干净。

黄大爷见我们来,亲自下厨炒菜,等端上桌一看全是正经的东北菜,小鸡炖蘑菇,锅包肉,宽粉炖海带。黄大爷又买了白酒,让老伴温上,说着就和我们喝起酒来。

二郎山区虽然隶属龙城管辖,但是已经是东北地域,所以喝起酒来真不是闹着玩的。好在我们有更为东北出身的碌碡,他一看见正宗的东北菜,就两眼冒光,恨不得一口造个底朝天,说道:“哎呀妈呀,多少年都没这么正经地吃一顿锅包肉了。”

黄大爷一听碌碡口音,直到是自己人,两人便攀谈起来。越说越投机,恨不得连祖宗十八代的事都说出来。这个地区的人喜欢攀亲戚,总要从两人的人脉中找到共同的亲戚朋友,碌碡和黄大爷攀来攀去,结果竟然碌碡是黄大爷叔父辈的。

两人越说越高兴,酒也越喝越多,越聊越热乎,将其他人视若空气。我和文雀倒没什么,只是担心火局不高兴,毕竟他是个领导,有身份地位的人,怎么说酒桌上的中心也应该是他。碌碡喝开心了,估计是忘了这一茬,一直向黄大爷频频敬酒。

我看了看火局,他面色红润,似乎正沉浸在看热闹的氛围里,随着碌碡和黄大爷的酒言酒语而朗声大笑,似乎并没有生气的意思。这我也就放下心,看来这个火局和别的领导还真的大不一样,他没有架子不是装出来的,应该发自真心。

趁着碌碡和黄大爷喝酒的功夫,我吃了个饱,把玩柜上的石头小玩意。看得出这是十分粗糙的雕刻,估计想的挺好,但实施的时候发现做不到,所以多数东西都是改了又改,其中最有木有样的,还是一个桃子的形状。

我拿起桃子石刻,发现雕工乏善可陈,但是原料却是极为稀奇古怪。这石头和普通的石头不同,通体黝黑,闪闪发光,像是煤块一样。按说这样的石头,表面应该十分细腻,可它偏偏十分粗糙,表面颗粒明显,像是搓澡巾一般,这到底什么石头?

我正拿着石头看得出神。黄大爷一眼瞄见我欣赏他的大作,便端着酒杯走过来,摇头晃脑地问我:“小同志,这可都是我自己雕刻的,怎么样,有点艺术水平不?”

我笑道,当然有了,大爷你这水准,就是雕刻家啊。跟米开朗基罗有一拼!

黄大爷大手一挥,佯装生气道:“什么开锣打鼓的,我不懂那一套。不是跟你们吹,我这手艺,虽说不咋地,但是在二郎山区,那也是响当当的第一号!”

这时,黄大爷的老伴走过来,狠狠地给了他脖颈一下骂道:“老东西,别在这丢人现眼!你这破玩意一分钱都不值,还第一号!人家都是城里来的,什么没见过,别瞎白话,多让人笑话?”

说完,她笑着对我们说:“他这就是瞎鼓捣。人家都忙着伺候庄稼,我家这老头子无冬历夏上山捡这破石头,说雕刻出来能卖大钱。这都多少年了,这黑石头也没卖出去,光摆在家里了。你们别听他瞎吹。”

黄大爷看了看老伴,低眉顺眼地笑了笑,跟我们说:“我这家教严,想吹吹牛都不行。行了,还是喝酒吧。”

我们听完也都大笑,这老两口的关系还真是没得说。一直没说话的文雀此时把注意力都放在了这些石头上,他也拿起了一块仔细看了看,然后突然问道:“大爷,这石头你是从哪捡回来的?”

黄大爷依然满脸笑意,回答道:“沿着沟外的小清河往上走,河道里有的是。我们这都管这叫黑疙瘩。原来我以为是煤,可塞灶膛里也不着,后来才想起雕刻点小玩意卖钱,可是手艺又不行,哈哈。”

文雀点了点头,似乎确定了什么问题。我知道他心中有想法,便凑过去和他攀谈。文雀盯着手中的黑疙瘩说,这个很可能是雷公墨。

这个词听着耳熟,可是就是想不起来是什么了。便问文雀,我说老文,这雷公墨是什么玩意?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