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天下哗然

2018-01-04 作者: 任我*飞扬
第149章 :天下哗然

皇后这么问,太皇太后轻笑了一声:“至于妾室,就从因罪没入宫中的宫奴中挑选吧。虽然当个傻子的妾室不是什么好事,总比终身为奴、为婢的好。这事就交给哀家好了,哀家自会挑选几个老实本分的女子,免得将来再弄出什么事来。”

“此事就依母后,劳烦母后安排吧。”看太皇太后想的如此周道,大家自然没有什么说的,太上皇便点头应允下来。

太皇太后又想了一下,出言提醒赵惇:“只是,这正室要好好的安排一下,出身不能太低,至少要配的上韩家。总不能让人说朝廷亏待了韩氏,惇儿可要想仔细了。”

“这事还真叫朕为难,朝中臣子家适龄的女儿是有不少,可朕要是随便指定一个,大部分人家肯定不愿意。”赵惇头疼的抓抓头,皱起眉头说道:“一旦老王妃梁氏故去,韩忠之妻等同于蕲郡王,必须有掌家的能力。若是强行赐婚,不要说那女子能不能真心对待韩忠,也不能保证她能执掌蕲郡王一家的家业。”

“陛下不必为难,老臣倒有个主意。”一边的岳王突兀的开口说道。

“外祖父请说。”

“臣家有孙女九人,适龄的也有四个,就从臣的孙女中挑选一个为韩忠之妻吧。”岳王看大家都吃惊的看着自己,不由得苦笑了一下:“良臣临去之时,曾经再三嘱托于臣,要臣教导他的孙儿,可臣愧对了他。如今,韩节必死无疑,臣只有让自己的一个孙女嫁给韩忠,以保住韩家的门庭,免得将来无颜去见故友。至于朝廷的封赏,就不需要了。”

“岳王果然是信人,朕倒是汗颜了。要说没有尽到责任,朕何尝不是。”太上皇叹息了一声,随即想到了一事,看向赵惇:“惇儿,此事如何对老王妃梁氏说?如果不把她安抚好,这事可就不好办了。”

提到梁红玉,大家都有头皮发麻的感觉:这梁老王妃的脾气可是不一般,敢于上战场打仗,敢于当面指着秦桧的鼻子骂“奸佞之徒”。

而且,梁老王妃在朝中威望极高,大概在有封号的女性中,现在也就虞景儿的声名能胜过她。现在要杀的可是她的亲孙子,要是梁老王妃闹将起来,只怕所有人都会头疼的吧。

“此事,还是让老臣的儿媳先去和她谈谈吧。至少,她应该还能听的进景儿的话。”犹豫再三,岳王终于提了个建议。

“景姨虽然和梁老王妃关系不错,但终究是晚辈,拦不住她发脾气的。”天子赵惇想了一下,狠了狠心:“既然是朕要收回当初的承诺,怎么能让景姨去替朕挡灾。朕去见梁老王妃,去给她磕头赔罪,要打要骂随便她。”

太皇太后听了赵惇的话都觉得心惊胆战,连忙出言阻拦:“惇儿,梁红玉的脾气哀家可是见识过的,不是好惹的。这回又的确是皇家理亏在先,她可不会太好讲话,你可别发疯。”

“没事的,皇祖母,孙儿也不是个文弱之人,皮厚的很,打上两下没事儿。”赵惇既然已经下定了决心,反倒是轻松起来,笑着安慰自己的皇祖母:“再怎么的,梁老王妃也不至于杀了孙儿吧?!最多让她出出气。”

可以想见,敢庇护韩节的人不会少、而且地位也一定不低。天子为了不让韩节逃走,也不想有人因庇护他而被牵连,让朝廷为难,以请他入宫赴宴为由,将韩节骗到了宫里拿下,然后再交给刑部看押。

蕲郡王韩节肆意妄为、致使多人惨死,身犯重罪已被关押的消息一经传出,天下哗然!

功勋之家的子弟有管的不错的,其中以岳氏的子弟最出色,可也有不少是不怎么样的。太上皇和当今天子两位君主都对功勋之家十分的优容,也导致了这些勋旧子弟狂妄无行,朝野早有怨言。这下,韩节一案激起了民愤,无数奏章递入宫中,要求严惩韩节,以维护大宋纲纪。

天子赵惇虽然早就知道梁红玉的脾气不好,但还是低估了这位梁老王妃!

在刑部彻查韩节一案期间,帝后曾经数次登门,想向梁老王妃亲口解释一下此次朝廷的处置,请她老人家见谅。可惜,帝后是俏眼做给了瞎子看,蕲郡王府的大门根本就没开启过!随后,忠信郡王岳飞亲自登门,也吃了闭门羹。

这下,朝中谏官可是抓住了好机会,一齐上奏章参梁老王妃忤逆君上、无臣子之礼,要求朝廷处置梁红玉,以正朝规。

天子这里还没有理睬这些谏章,梁老王妃可又搞出事儿来了。

依律,刑部、大理寺、御史谏院三堂会审,监查台负责监督,开审韩节一案。刑部尚书洪适、大理寺卿赵彦中、御史陈亮、监查台监查使肃郡王赵适全部到齐,会同三司一台十多名官员共审此案。

一大早,刑部的大堂还没开门,门口等着听审的百姓已经在那里喧闹个不止了。大宋对百姓的管束历来不紧,越是大案,越讲究给百姓旁观听审的权利,也是表示公正无私的意思。这个规据,也只有秦桧当政期间,为了便于他害人才强行停止。秦桧倒台之后,自然恢复。

之所以会有这么多的百姓前来听审,一个是本案实在是惨绝人寰,该如何处置,大家自然关心;二,也是这罪犯身份特殊,无论朝廷如何处理都是难题;三嘛,自从当今天子主政以来,从未有过如此骇人听闻的冤案出现,百姓们早已满腔义愤,前来听审也是为受害者撑腰。

看门口准备旁听的百姓实在是太多,肃郡王赵适和诸位主审官商量了一下,命令衙役按顺序发下听审的号码,无号者不得入内。

这边才把听审的百姓安排好,梁红玉怀里捧着老蕲郡王韩世忠的灵位,换了一身白衣,带着傻孙子韩忠、韩节的正妻——李纲大人的外孙女王氏,再加上三名守寡的儿媳,一起到刑部自首来了!

梁红玉一进刑部大堂,就向着上面一跪。这下,大堂上的诸位大人,连肃郡王赵适在内,全都不敢再坐在座位上,慌慌张张的全都站了起来。

肃郡王赵适心中暗暗叫苦,但还得硬着头皮走上前,向梁红玉深深一礼:“梁王妃,您的礼我等晚辈都受不起,您请先起来吧。”

“劣孙韩节罪犯天条,以我大宋律法,理应抄家灭族!罪妇不敢违背国法,故携家人前来投案自首,请诸位大人依律处置。”梁红玉年岁是不小,可说话还是中气十足,怀里抱着韩世忠的灵位,两眼直视前方,根本不给肃郡王好脸色。

肃郡王给梁红玉堵的差点儿说不出话来,可总不能让她老人家就这样跪着,只好撑着脸继续解劝:“老王妃,韩家有免罪铁券,此案与你等无涉。韩节一案,诸位大人自会有公平的处置,老王妃还是先回去吧。”

梁红玉听了这话,斜着眼睛看了肃郡王一眼,冷笑一声:“肃郡王不说起这免罪铁券,罪妇还真就忘记了。既然肃郡王也认为有了免罪铁券自然可以免罪,那我孙儿又为何身入囚牢?这是哪家的王法?!”

肃郡王一时语塞,在场的诸位大人也是面面相觑:这梁红玉可不好对付,脾气大的吓人,有她在,这案子是没法审了。

下面的百姓也是议论纷纷,有的认为梁老王妃说的有道理,有的认为免罪铁券只能免小罪,若是连这种大罪也能免,小民还没活路了呢。

“梁老王妃此言差矣。”这时,旁边一个声音突兀的响了起来。

大堂内外顿时安静下来,大家闻声看去:开口说话的是在一边等着开审的乔月山。

从刑部开始重查此案,乔月山一直被刑部保护起来,直到韩节落网,才由刑部安排到附近暂住。

今天,乔月山是作为原告前来听审的,他毫不畏惧的直视着老王妃:“梁老王妃,晚生对韩老王爷一直是敬佩有加,对您也是佩服之至。可今天,老王妃依仗着过去的功勋,竟不顾国法,这种行为实在是有失韩老王爷的脸面,有损两位老人家的清名。”

在场的人听到乔月山这么说,全身直冒冷汗:这个文弱书生的个性还真是够硬的!敢这样对梁老王妃说话,他不怕老王妃火起来打死他啊?

“你是何人?”出乎大家的意料,梁红玉并没有立刻发火,而是皱着眉头问道。

“晚生乔月山乔文约,见过老王妃。”乔月山上前,向着梁红玉深施一礼。

梁红玉的眼睛眯了起来,上下扫视着这个不卑不抗的书生:“你就是那个出首指证我孙儿的乔月山?”

“正是。”

还没等梁红玉再说什么,旁边一个声音插了进来:“奶奶,就是他诬陷孙儿的,您可不能放过他!”

说话的正是刚刚押上堂来的韩节,他身上带着重镣,早已没有了平时的骄横和嚣张,脸上还留着侍卫们捉拿他的时候留下的伤痕,可怜兮兮的看着梁红玉:“奶奶,你要为孙儿做主啊。”

看着唯一的后根成了这个样子,梁红玉身体一颤,险些摔倒,身边的孙媳王氏连忙扶住奶奶,眼中早已涌出了泪水。韩节的三位伯母和婶娘已经围了上去,抚摸着韩节痛哭失声。一边的傻韩忠还不知道出了什么事,在那里傻笑。

韩节看了看身边围着他痛哭的亲人,向梁红玉问道:“奶奶,我娘呢?我娘怎么没来?”

“你这个不孝子,总算还记得问你娘!”梁红玉叹了一口气,方才回答:“你一出事,你娘就急病了,现在还躺在床上起不了身。要是你出了什么事,只怕她也活不了了。”

“娘,孩儿对不住您!”韩节腿一软,坐在地上掩面大哭,突而又爬了起来,连着向着挪了几步,跪着抱住梁红玉的腿:“奶奶,您一定要救救孙儿,就是为了娘,您也不能看着孙儿屈死。”

“节儿放心,奶奶不会看着你受委屈。”梁红玉斩钉截铁的回答。

“朝廷不会委屈好人,可是,如果韩节是罪有应得,梁老王妃又该如何?”天子赵惇的声音从一边传了过来。

人群里闪开了一条路,天子和皇后从大堂的左边走了过来,这下大堂里外的人又都慌七慌忙的向帝后行礼。

梁红玉却站在原地不动,只是冷冷的看着帝后一直走到跟前:“陛下怎么突然有空到这里来?莫不是担心节儿还死不掉,亲自来监审的?我韩家的人都在这里,陛下只管发落就是。”

天子和皇后一直走到梁红玉的跟前,天子摆手让大家平身,方才回答:“梁老王妃,如果韩节真的是被人陷害,朕一定为他平冤;如果韩节有罪,朕也早说过,国法大于人情。本案一切以事实定案,朕并没有给三司定什么调子,更不会想要灭了韩氏,老王妃误会了。朕今天前来,是为了向您和韩氏陪罪的。”

“笑话,陛下早已是一代‘圣主’,还用的着向我这个老太婆陪什么罪?韩氏一家孤儿寡母的,也受不起这个礼。”梁红玉还是板着脸,硬梆梆的把天子堵了回去。

“韩节有没有罪暂且不说,朕陪礼,是因为朝廷之前赐铁券给韩氏之时曾经承诺:非谋反之罪决不追究。可如今韩节入狱,是朕食言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