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刹时,战场上响起了无数宋军的呼应之声:“金人败了!金人败了!”
听到这样的喊声,远处的金兵和宋兵都本能的停住了手,向着金帝大旗所在的方向看来,战场上顿时显现出一时的宁静。
战场上的大部分人当然是不清楚出了什么事,看到金帝完颜亮的飞虎旗的确是在向后移动,宋军将士立刻振奋,而金军立时有了慌乱,这自然影响到了整个战场的态势,胶着的战头马上发生了不利于金人的转变。
金帝完颜亮这下气的脸色铁青,恨不能一刀把那个可恶的林安南给砍了!
可滑溜的林安南早已经溜到了远处,还在那里大叫“金人败了!金人败了!”
未等快被气疯的完颜亮追击上前,龙威近卫禁军的骑兵已经轻易突破了金人的阵势,冲到了他的跟前,这也可以证明林安南的灵机一动影响有多大。
没了办法的完颜亮只得先迎击冲上来的龙威近卫禁军,又是一场混战。
可这个时候的金军已经没有了刚才疯狂的劲头,看着生力军——龙威近卫禁军可怕的攻击力,一向不惧死亡的金兵开始恐惧、胆怯,再也无力支撑下去。
看出金军气势已泄,岳雷立刻下令敲响了冲锋的战鼓,最后留下的八千预备队在他的亲自带领下冲向了战场中央。
看到宋军再一次增兵,不少金兵本能的转过马头,一时间兵败如山倒!
眼看着瞬间不利的战事,不少金军将领急得发疯,挥动弯刀拼命砍杀败退的金军士兵,想制止这雪崩般的溃退。可是,此时的金兵再无士气,只顾着逃命,只想早点逃离这个可怕的死亡之地,哪里还有打下去的勇气。
见战局已无可挽回,再下去便有全军覆灭之险,金帝完颜亮长叹一声,抬手示意,尖利的号角声再次响了起来,右侧的两支精锐大概有六千多的女真骑兵,立即毫不犹豫的转向大宋骑兵的方向,奋力拦在了金帝完颜亮的前面。
听到号角声所发出的将令,这两支大金骑兵的任务,就是阻挡大宋军队的合围,不惜一切代价保护金帝完颜亮撤退。在这样的战况下,这些女真骑兵已经没有了生还的希望,只能是全部死战。他们不是不清楚,但他们没有丝毫的犹豫,因为他们是金帝完颜亮的部民,是金帝最忠诚的“猛安谋克”,为了金帝、为了大金,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随即,金军撤退的号角开始响起,金军不再恋战,甩脱对面宋人的纠缠之后,纵马狂奔,拚命的向北逃遁!
气势如虹的宋军如何肯放,留下一部分打扫战场,主力衔尾猛追,滚滚的烟尘直向北方而去!
一场几乎打了一天的混战,以金军的败落结束。
战事结束的平原上,燃起了数不清的火堆,照得整个平原上都能看到光亮,大宋的将士们在火光的照耀下忙忙碌碌。不少返回来的将士已经累瘫在地上,无力行动,有的居然就一头倒在稍稍干净一点的地方打起了鼾声。
已经变成了屠宰场的战场上血腥刺鼻,十多万具士兵和战马的尸体,一眼望不到头。尸体的旁边遗落着无数的弯刀、弓箭、长枪和长刀,有的战旗已经倒在了泥土里、血泊里,有的还插在地上,在晚风中不断的飘扬。
原本青翠的草地早就露出了泥土,大部分被鲜血凝固成了褐色,高低不平。还没有死的无主战马在平原上游荡,饿急的马匹在尸堆和血海中找寻着哪怕一点点青色,远处还不时的传来受伤马匹的哀嘶。
在弟弟的陪同下巡视着沉寂下来的战场,浑身浴血的天子赵惇心里说不出是个什么感觉:既有骄傲、也有沉重。
赵惇骄傲,所有的人都应该为这些参战的将士感到自豪:大宋十六万将士,以超过半数的伤亡,留下了大概十四万金人的精锐;更主要的是,大金最精锐的龙翔军近卫铁骑损失超过了三分之二。对大金来说,这不只是伤经动骨,更主要的是打破了金人骑兵不败的神话,整个北伐战争的态势已经完全倾向了大宋。
赵惇也的确应该感到沉重:大宋军队损失惨重,尤其是最早冲上去的都义、“都信”禁军只余下了八千多人;金军有三万多精锐冲出了包围圈,未能毕其功于一役,仗还是要打下去。
详细的战果至傍晚时分检点完毕:是役,金军战亡十三万五千余人,俘虏金兵两万一千余人,收缴能用战马一万多匹,大金有二十多名中、高级将领战死;宋军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战死六万一千多人,重伤九千多人,轻伤一万七千多人,有十一名中、高级将领死伤。
“这就是战争,以生命和鲜血来换取胜利的战争!希望,我们的子孙再也不用经历这样的惨烈的战事。”环视整个战场,赵惇唏嘘不已。
定义王赵平也有同感,看着眼前的血海尸山,感慨不已:“惇哥,我也希望是这样。”
永河冲击平原一战大宋全胜,损兵折将的金军不得不放弃河间府,收缩防线。大宋军队高歌猛进,不断的收复新的州县。
没有多久,宋军已经进逼天津,在大宋水师的帮助下横扫整个河北东路,威胁大金最重要的京师重地。
在北方起事的耶律氏和其他各支义军不断的向宋军投诚,与宋军合兵一处,帮助宋军清扫金朝腹地,将大金的大部分土地收服。
这要多亏了当年何文胜劝说迪古乃开通了白洋淀水道,又疏通了原隋朝修筑的大运河,把它延长到了燕京。两大内陆水系,再加上海运,使得大宋军队的后勤供给十分顺畅,甚至还运送粮食和衣物救济幽云百姓。
此时,宋军一方都在担心金帝完颜亮会放弃中都大兴府,撤回女真旧地——阿勒楚喀河畔,不过根据现在的情况来看,金帝完颜亮应该不会如此做。
因为大部分金兵和女真人都撤向了中都大兴府,金人在拚命的抢修大兴府的防卫设施,看来是打算死守了。
在宋军大举围困大兴府之时,完颜轻韵带着自己的子女和十八岁的长公主赵灵一起来到了天子行在。在这种时候,她会过来,是想找机会劝说完颜氏的人不要跟大宋对抗到底,留下女真人更多的血脉。
天子赵惇倒是理解她的做法,毕竟她是女真人,不可能不想为自己的族人多争取活命的机会。所以,天子答应她,凡女真人能够顺从大宋,就不会加以杀戮。
大宋重兴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
清晨,初升的霞光洒遍了天地,在金中都大兴府西南方向的大房山上铺了一层灿烂的彩装,也笼罩了大兴府外似乎看还到尽头的宋军营寨。
天子赵惇在随同诸臣的陪伴下,带上数千龙威近卫禁军精骑护卫,登上了位于半山腰的磐宁宫望台,静静地远眺占地颇广、如同一只静卧的猛兽般的大兴城。
燕京,原先不过是金治下的一个陪都,如今却成为了大金的京师重地,似乎一下长大了不少,明显往北方和西方延伸。城池中心的宫城后方的飞凤山仍旧是那般的高耸,山头旌旗摇摆、在风猎猎生威,看来也布置了不少军队。
外城方圆有三十多里,总计十三个城门。全城正中央的皇城方圆九里,呈长方形。宫城正南门应天门、皇城正南门宣阳门和外郭城正南门丰宜门排列在同一条中轴线上。
威势凛凛的中都大兴府,防御体系可以说是达到了统一和完善。城外离城墙三十步掘有宽达三丈的护城河,河道随城墙弯曲延伸。河面上以吊桥交通往来,河底烂泥里还洒有不少尖利的石头。护城河内侧筑羊马城,上开若干孔眼,高有一丈二尺,所开之门和城墙是的城门方向错开。城门内构筑瓮城,厚度和城墙一样,在两侧设偏门,如此设计大大增强了对城门的防守力。
建造城墙用巨型青砖,两层夯得极为坚实的内外城墙,修建时就调动了十万民工,从当时的涿州至燕京,用人列为近六十公里“人链”,左右手顺次传递建造城墙所需的土石。大条石砌成的墙基深厚牢固,使城墙坚实耐久。
城墙所用城砖是由相当于整个幽云地区分别组织民工和军士烧制。砌城城墙所用的粘合剂,是把北方大金旧地所产的一种“长须草”加水加温制成粘液,再配上适量石灰、细沙,搅拌成韧性比较大的混合液而成。修筑城门和附近的城墙时,还在这种粘液中掺加了糯米浆。
城上还建有女墙、钟楼、鼓楼、望楼、敌楼等防御设施,结构复杂、布局严密,并备有大量的防御用材料和武器。城上每百步就设有一个敌楼。城墙上设置有弩台,可以安置大型的床弩。间设密集的多层马面,即城头上突出城墙的多层平台,可以从四面用矢石夹击城下进攻者,消灭射击的死角。
在筑城时设计、修建了排水和控水设施,使城内不受旱涝之患。河水入城处的水闸下接铜铁涵管或砖砌涵洞,有三道闸门便可控制流入城内的水、也可进行防御。为守御水门,一边的城墙上还建有数十个藏兵洞。
从上向下俯看,气势磅薄的中都大兴府,威猛的盘踞在广阔的河北大平原上!
看着远处的大金中都,天子赵惇想起过去之事,不由的感慨:“看看这中都的建设,就知道金人的学习和创新能力都绝对不弱,它的草图,可是照着汴京原图画的。金人的确是积极汉化、追求更大发展,但却懂得扬弃,学好的,摒弃坏的;学先进的,就摒弃落后的。这是我等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
“真不明白,迪古乃难道认为他们金人守城的本领比大宋人还强吗?居然死守大兴府。”成安侯赵文观察了一会儿远处的大兴府,不解的摇头。
“殿下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是迪古乃自己害了自己。”左仆射兼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左相任欣德在一边笑了起来,指了指前面的金朝“山陵”:“迪古乃为了让女真人彻底摆脱旧、完全汉化,在定都大兴府之后,将上京会宁府的旧宫殿和女真各大族在上京的住宅拆毁,平作耕地,让他们无法再留在原地,必须迁来大兴府。如今,上京都快成为废墟了,他如何能退回女真人故地?只有死守中都,以求一线生机。”
“当年迪古乃拆除上京宫室之时,就被人说成是自毁基业,他却没有半点犹豫。”天子极力眺望着远处的大兴府,回想起自己和迪古乃的两次会面,不由的摇摇头:“迪古乃是矛盾的,他是雄主,也是暴君,对政敌和反对他的人不加区别的无情杀戮毁了他,方向是对了、但方法却错了。只会以残酷的手段压制下面的反抗,一旦压迫过度、或出现危机,会有多少人和他同心同德?想也想的出来。”
“那迪古乃不过是个野蛮的疯子,只会打打杀杀的,遇上父皇,他当然就只能输了。”长公主赵灵调皮的从父皇身后钻了出来,冲着大家做了怪样子,逗笑了在场的人。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