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来了

2018-04-05 作者: 月强
第五十章 来了

“此话当真?!”乌开泰全身紧绷,锐利的看向刘慎言。

“下官不敢期瞒总督大人!现在渭南一带的流民乞丐都传遍了,一些官员也有耳闻!绥德辖下的盛盘县无视朝纲,大肆减免地租,招兵买马!应征入伍者,‘每人十两安家银,田地十亩,’而且每年的粮税为每亩一斗!如果不是有异心之人,绝不会做出如此大逆不道之事!”刘慎言谨小慎微的说着。虽说自己与总督大人交情匪浅,但上级的嘴脸变幻莫测,不是自己所能揣摩,一不小心可能从天堂坠落地狱,况且还是如此敏感的政治危机,所以该有的小心还是要有的!

“那是何人治下,为何绥德没有向西安说明?”乌开泰站了起来,脸上带有不安。心中还极力自我安慰不是真的!

“下官查阅,是一名叫王尔年的地方官吏,祖上乃是富户,这官也是纳捐得来!”

“废物!”乌开泰咒骂。

“依下官愚见,非是绥德没有报备,而是来往的信札被人扣了下来,不但绥德,怕是周围的几个县城都被密切监控了!”

“思政,”——刘慎言的字号,“你是不是危言耸听了?”

“下官不敢!总督大人明鉴,那绥德一带被人把控,可见贼子绝非等闲之辈,不过与圣上的英明相比,还是蚍蜉撼树,不自量力,也请总督大人行雷霆之势,出兵伐之!”刘慎言跪下说道。

乌开泰听到刘慎言的最后几句,颇为不喜。私自出兵,那可是大忌,前辈猛如年羹尧,还不是落了个身首异处。当今圣上喜欢乖巧懂事的,而不是刚愎自负,哪怕事情属实,你立了大功,一样会被圣上忌惮,认为你拥兵自重,存谋逆之心!

没有听到总督大人的回话,刘慎言小心的抬头看了下,只见总督大人来回穿梭,焦躁不堪!

糟了!说错话了!刘慎言回过神来,千不该说那出兵之事,还是自己考虑不周,就怕总督大人怪罪下来!一阵局促不安!

乌开泰听完刘慎言所报之事,有人怀不二之心是确定无疑,更可恨的是偏偏在这个节骨眼上出事,自己的川陕总督生涯到了末端,还不让安生,那贼子也是个混账东西,不会挑个好日子!

出了这么大的事,全身而退不敢说,最重要的是如何向朝廷推诿责任!搞不好,再衍变成另一个金川,命都不保!

乌开泰想到这里,一阵后怕!

“行了,你先下去,我自会向朝廷禀告此事!”

“总督大人,下官还有一事禀告!”

“说!”乌开泰现在想的是如何向朝廷推诿此事,所以有些不耐烦。

“绿营兵游击将军李广泰便是那盛盘县人,其父十日后大寿,李广泰更是要回乡祝寿,何不趁此机会让他带兵讨伐,一来说是无意碰见此事,并非擅自出兵,二来可以借着祝寿的名义加派兵力,把那谋逆之人扼杀其中!”

“还有此事!”乌开泰惊奇之余,也觉得注意不错,思考了一下,说道:“这事交由你去办,让那李广泰带上三千人马,即可赶往盛盘县,不得耽误。为了聊表心意,你替本官赠一份厚礼,算是对那下属的关切!”

“下官谨遵大人之意!”刘慎言有点肉疼,又不是自己的下属,居然让自己贴钱,真是个守财奴!

“事成以后,自然也有你的功劳!”

最后的一句话,让刘慎言感觉今天没有白来,银钱是小事,没了可以再刮,但碰到造反叛乱的可是百年难得一见,而且自己还坐了参画,虽说报上去功劳会大大缩水,但一想到自己的大名会呈在当今圣上面前,不得不说这是万分的荣耀!流芳百世也说不定!

“谢总督大人厚爱!”刘慎言感激涕零,高声叫道。

出了总督府,一阵兴奋,走起路来双腿也像安置了弹簧,不觉劳累,更恨不能找人诉说,人人都知道自己的丰功业绩!

刘慎言对朝廷的大军倒是信任有加,并不认为杨铮有胜的概率。

乌开泰此时正坐在书房,沉思了一下,顿时文如泉涌,力透纸背道:

“臣乌开泰有事秉奏:

臣自接任川陕总督两年以来,矜矜业业,夙夜匪懈。身受皇恩无以为报。川陕地广人稀,刁民风悍,多有桀骜不驯之人。微臣不忘初心,耐心教导,收获颇丰。然,仍有愚民不知教诲,与朝纲背到而驰,私改税制,每亩仅缴纳一斗!更恨不感皇恩,聚众叛乱,盛盘知县王尔年包庇其人,致使贻误战机,微臣有罪也!现已密切监视,待圣恩旨意,微臣便统帅天军,一举剿灭,死而无憾也!臣愚钝。叩请圣裁!

乾隆二十五年八月十八日。”

写好后,用嘴吹干墨迹。相较于奏折里的内容,乌开泰更欣赏自己的文笔,笔酣墨饱,遒劲有力,怕是那王羲之也不过如此!

又念念不舍的审阅一番后,确无不妥之处,装入专门的盒中,喊来奴才:“送往京城,八百里加急!”

……

杨铮乐于看到自己的强大,多一份力量,也就加快了清朝的覆灭!

“早死早超生!”杨铮对于清朝没有任何怜悯,所有的一切全都是咎由自取!现在西方正在蓬勃发展,努力朝着工业革命迈进。清朝呢,不但闭关锁国,还为巩固满人的统治实行愚民政策。从先期的剃头易服,到最近正在发生的文字狱,无不从精神上阉割掉了汉人的斗争精神。文网密布,空气是窒息的,愚民是空前的。人们普遍愚昧、麻木、懦弱。国外科学在进步,清朝的水平甚至还不如明朝,历史前进的车轮在清朝这里生生来了个大刹车!落后就要挨打,所以我们看到了后面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一系列战争,从赔钱到割地,身为统治者却毫无羞愧,外面打的水深火热,老妇人们却为了一个寿宴花去了半年的军费。不得不让人憎恶!

挨打带来的后果便是让中原大地的百姓觉得生生矮了外族一等,没有了秦汉盛唐时的那种不可一世,也没了宋明的旗鼓相当,似乎成了任意外族可以欺辱的对象。哪怕在后世,人们都乐于对着不入流的洋人送钱送物,甚至女人倒贴给洋人都沾沾自喜,仿佛跟了他,就高人一等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悲哀!

元朝也是外族统治,为何没有这么大的恨意?很简单,众人虽觉得它杀戮过多,但它征服了大半个世界,替处在东方的人们挽回了仅有的颜面!

……

对于西安发生的事情杨铮暂时无从知道,虽然如此,但也从其他渠道猜测个一二。杨铮给的诱惑太大,在这个可捐徭役繁重的时代,一亩地只收一斗的粮已是天大的恩惠,而且还是官方承诺,所以更加的不可一世。从就近的贫苦百姓,远点的米脂,再远点的渭南西安一带,甚至山西甘肃混不下去的绿营兵都过来应征!范围大了,名气也就大了,可王尔年的头更大了。跟着杨铮的名气经过芸芸众生之口传向四面八方,甚至到了皇帝面前,王尔年也彻底死了心思,幽怨的跟个闺秀一般整日待在厢房中。

杨铮哪有时间理会王尔年,现在他死不死都无所谓。

时间过的太快,杨铮恨不得把它抓在手里任自己调控,又恨不能像孙大圣那般七十二变化,化出更多的自己分担。一直在忙碌,不是监督训练,考察田地,就是视察匠作坊,所幸的是,所有的一切都还让自己满意,没有偏离太多。

赵士元今日跟平常一样,来到衙门府邸,一日一报。不同于往日的春风得意,今天的赵士元看起来面有焦虑!

见到杨铮,开门见山说道:“杨头,事情的发展已经超乎了我们的预期,应尽快行动为好!现在不但整个陕西知道了我们与朝廷为敌,就是山西甘肃都有所耳闻!敷衍绥德知府没有了任何意义!”

杨铮是第一次看到赵士元如此的表情,也感到事态的严重性,问道:“可是弟兄们训练才不过一个多月,有点操之过急了吧!”

今天的杨头让赵士元感到陌生,不似从前的杀伐果断,难免恨铁不成钢:“杨头,兵贵在于神速!真正的兵士只有经过了战场的厮杀才算是成长起来!如果我们拖沓,延误了时机,等到朝廷大军逼近,再动员可就晚了!”

“那我们现在有多少人马?”

“八千五百人,训练不足一月的还有三千人!”

“鸟铳和火炮呢?”

“鸟铳现在已经打造了一千八百杆,火炮二十门,弟兄们都已熟练使用!”

杨铮呼吸急促,听到一个个令人心跳的数字,才短短几个月而已,从一无所有到手下近万人,不自豪是假的!

“好,那就做了!把人叫来,吩咐行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