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两大哲学家的相遇

2018-03-31 作者: 小麦爵士
第六十三章 两大哲学家的相遇

虽然不清楚这是什么新奇事物,但这悠长的歌声入耳片刻,孔丘便感受到其内蕴含的真挚情感。

甚至其中的意思他也毫不费力的全部理解了开来。

眼瞳好不容易止住的泪腺,又如同用木板围栏的巨型水库般不受控制地喷涌而出。

歌声停歇之时,他的眼球早已遍布红丝,宛如一头受伤了的野兽,在默默的体会血痕给自身带来的痉挛疼痛。

转过身子望去,其发出声音的源头竟然是一个小巧的珠子。

而且自动的漂浮于空中,甚是奇妙。

抽泣了下鼻子,孔丘好奇的朝郑芝颔首。

“公子,那为何物?怎会如此神妙,自然的飘荡在空气中,莫不成乃假象不成。”

身为一国的大思想家,他的眼光阅历怎么也是不俗,心中虽惊疑,但不至于吓得诚惶诚恐,涕泗横流。

咱也是有几十号弟子的人,为人师表又岂能不站出来做表率。

即使孤身一人,也不能落了节气,失了心胆。

“啊..这是本店独有的娱乐器皿,关系到本店的来源,恕我不能细述,但是客人你可以点播。”

郑芝捧起夜明珠,走到孔丘身前。

“点播?”

面对现代人的新鲜词汇,他这个几千年前的思想家一时也有些蒙圈。

“就是你点要听的歌曲,我来负责播放这样子。”他简易的解释。

“那除了方才那首..时光,还有其余类型的曲子吗?最好来些平静,悠长的那种。”

孔子抬手做了个拉长的弧线,比喻道。

“悠长?那给你来首巴赫怎么样。”郑芝抿了抿嘴,徐徐想到。

“巴赫是谁?”

“西方音乐之父,我想你会喜欢他的曲子的。”

手中的夜明珠外层灵光一闪,片刻。

一阵严谨,节奏平稳的声音徐徐回荡传出。

“西罗马所~多利发米~蕾....”

没有人物歌词,完全由其他音调,曲调构成的纯音乐迅速的引起孔丘的共鸣。

在他的精神世界内,一场由西方哲学音乐家的演奏的舞厅徐徐构筑,最为当前的指挥官手臂迎着忽慢忽快的线条在摆动。

身下拿着小提琴的音乐家们有条不絮的随着带领人的指挥步伐前进着,丝毫没有停顿,整个过程浑然天成,悦人耳目。

就在他沉溺在音乐世界中,不可自拔,睁开眼睛时,他的旁边就突然的站着一个金发碧眼,浓密白须环绕整个下巴,身上只披半身白袍,露出胸前大片棕色须毛的异人。

“ah?!!boy~nextdoor~”

“deepdarkfantasy...”

异人热情的指着郑芝手上的夜明珠,友好的拂开双手唧唧呜呜的说些孔丘不明白的话语。

但身为店主的他拥有语言通晓技能,自然听得懂。

不过瞧到这顾客对孔丘的兴趣明显比他要大,他便对孔丘解释道,充当临时翻译家的任务。

“他的第一句话在向你问好。”

“第二句在询问你是否能一起探伐关于人类精神世界,有关灵魂的深邃课题。”

盯着这个比划着手指的歪果仁的祖宗,郑芝一字一字的解释道。

苏格拉底(Σωκρ?τη?)

介绍:“是什么让我成为了一个富含生活哲学的男人?不是磨难,而是女人。”

物品类型:哲学书籍西方食谱

“噢,西方的思想家?”

在他的印象中,这类人的接触是少之又少的,今日竟能见上一面,而看公子所说,似乎对方来头不小啊。

夫子立马起身朝苏格拉底拱了拱手,回以礼貌,后者点头微笑,sayhello。

又对着打着哈欠,仿佛在诉说你们可不要找我一直翻译的郑芝道。

“公子,能否帮我两对上几句?不多,几句就行。”

孔夫子期盼的眨了眨眼睛,露出黄黄的牙龈。

“好吧...你两说快点。”

德高望重的祖师爷兼大思想家兼影响力巨大的历史人物,有求于他,郑芝不可能明眼拒绝吧。

再说,从整个宇宙的人类的历史上,这可能是首例中西文化交合,探讨的一次。

从思想文化上,对两个地域都有各自积极的作用。

虽然根本上跟自个世界的文化毫无冲突利益,甚至不会掀起丝毫的坡~澜,但做一个旁观的见证者,成就感还是妥妥的有。

拿来两杯一点红桃花茶,放在两个正对的人面前。

他在旁边站立,清了清嗓子,准备开讲。

“motherfuck?”

郑芝左臂伸向苏格拉底:“他说你们世界的文化准则现具体在哪一方面。”

孔子闻言,皱眉沉思了会。

“大概还停留在探讨人与人的内敛思想的问题上吧。”

“I‘manartist,I‘maperformanceartist”苏格拉底竖起两根螺旋纹的大拇指,口中念念有词,像似在称赞。

哦,这简单,他是说:“阁下如今的文化到达了那个地步了吗,真是让人叹为观止啊,真不愧是东方神秘强大的国度。”

翻译中的青年弯开手臂,呈肖申克的救赎般110度,25角,朝上空怀抱,闭上眼睛,嘴角叨叨有余。

尽情的放飞自我,在东方文化跟西方文化的领先道路上展示出完美的本色出演。

“.....”

“你这杯茶好好喝,不愧是东方国度的茶。”苏格拉底畅快淋漓的与孔夫子说了大堆,哇着口吻朝手掌栩栩如生,宛如新鲜摘落般芬芳的鲜桃花茶。

“呵,阁下来条士..不对,额..糕点什么的吗?”

“这可是东方国度的美食,我想你那是不会出现这种软糯,内面包有甜馅料的点心的。”

学习烘焙面包怎么能不知道其饮食文化历史,郑芝估计在苏格拉底的年代,他们日常生活的饮食还停留在无发酵面团或是半发酵。

无味且坚硬无比的面包,此类易于保存,还能进行...防身。

在古代没有冰箱和西方人紧缺的饮食下就成了经常出现的‘美食’。

不出他所料,苏格拉底一拿起小巧玲珑,捏起来软软散发奇特青草香气的叶仔,脸上尽是河马望月亮般的震惊。

某个不知名的史学家说过,观察一个国家的强大可以从其饮食文化繁荣程度来进行大概的判断,一般考证后的真相八九不离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