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颐和园

2018-04-11 作者: 静观飞雪
8、颐和园

8、颐和园

雪儿说道不要闹了,我们说正事吧,花雨月是办起来了,大家本来来自不同的班级,相对松散,希望大家真的能继承中国古代的文化,将中国的古诗词传播下去。我们每周在一起活动一次,先从古代的诗词学起,然后,大家可以一起出去游玩,既能体验到山水间的快乐,也许会有更多的灵感,同时会增加大家的情谊。过些天也就快十一左右了,我们学校会放七天长假,大家按原有计划,去颐和园吧。

我们还可以建立起微信群QQ群,大家在里面一起交流。QQ群由刘影负责建立了起来,同时将所有的成员一一加入,在这里,所有的人有一个家,花雨月。起初,很多人刚都不好意思将自己的作品发出来,大家只是相识,和沟通了下感情,但总有胆子大的,将自己的作品发了出去,引起了大家的交流。

到了十一,大家休息,本班及外班加入花雨月的一共二十一人,一行来到颐和园,从园外万寿山脚下向上。有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

万寿山为燕山余脉,前临昆明湖。乾隆十五年(1750)为庆祝皇太后六十寿辰于园静寺旧址建大报恩延寿寺。次年将山改名为万寿山。站在万寿山巅向下看,颐和园的景色尽收眼底。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占全园面积四分之三的昆明湖,也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昆明湖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

雪儿见如此美景,也感慨时事变迁,吟到:

颐和园

昆明湖畔赏莲花,

万寿山巅望晚霞,

宫廷御园仿犹在,

已非没落帝王家。

刘影说,写的太好了,这颐和园果真是太美了,以前只有帝王才能享受这样的美景,如果清朝不没落,我们是真的没机会来啊。许颖和陈婷也跟着附和,说在江南水乡,园林较多,在北方真的是不多见。韩晓妍也在心中暗叹景色的美丽。

大家由万寿山后下山,山下是一条长700多米的“长廊”,长廊枋梁上有彩画8000多幅,号称“世界第一廊”。长廊之前是昆明湖。

沿昆明湖边向右走去,可以看见清晏舫俗称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

过了石舫来到苏州街又称“买卖街”。苏州街是后湖两岸仿江南水乡——苏州而建的买卖街。清漪园时期岸上有各式店铺,如玉器古玩店、绸缎店、点心铺、茶楼、金银首饰楼等。

经过苏州街,是仿照西湖的苏堤建造的西堤。沿昆明湖的西堤一路走去,水边到处到处荷花,大大的荷叶,粉红的荷花,让人想到爱莲说,莲花确实出自淤泥不染,十分高雅。刘影说,我原为荷花,雪儿你呢是喜欢什么花雪儿说,我喜欢山中的幽兰更喜欢冬天的梅花,梅花与世无争,百花开罢梅花开,静伴苦寒香自来。

在苏堤岸上尽是上百年的古树,有三四个人一起才能抱住的古树。湖水中时常有成群的鱼出现,有的象针一样细长,很是好看。在苏堤隔着昆明湖看向万寿山,感觉着建筑气势宏伟,高高在上,那是皇权的象征。

大家走了一段,都有些累了,孝彦替雪儿和刘影拿着背包,大家边走边照相留念,岳江南只是不近不远的跟着大家,手里不停的摇着折扇,其它的男生也主动为女生拿起了东西。

大家实在是累,白天还是有些热,大家就乘船直接到了十七孔桥,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真是巧夺天工。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为镇压水患而设。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在颐和园昆明湖东岸有一个被喻为牛郎化身的镇水铜牛,在西岸有一处被喻为织女化身的耕织图,它们隔着昆明湖遥遥相望。

此后去了德和园大戏楼,那是慈禧听戏的地方,还有宝云阁、文昌阁、文昌院。文昌院位于文昌阁之东,文昌院博物馆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

最后大家从东宫门离开了颐和园,大家都说玩的很开心,想回去找找灵感,争取写出一两首诗来,这次活动使大家更加熟悉,更加亲近,乐于互相帮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