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戏一家是喜欢养小动物的,这一点毫无疑问。
十几年来,前前后后田园犬估计就养过六七条,其他的还有苏联红、藏獒、哈士奇和拉布拉多这些比较出名的品种,不过乡下和郊区不比城市,走丢的、被车撞死的、被人偷走的,因为各种原因不得不送人的,到最后,寿终正寝的没几只。
猫的话少说也有七八只,大多是用来抓耗子的,毕竟大部分时间,小步同志呆的地方都可以和荒郊野外挂钩,方圆几十里总共才几户人家,耗子猖獗的很。
可惜猫这种动物,太野了,每到走秧子(发/情)的时候,难得不走丢。
后来条件好了,小步同志还养过鹦鹉,蝈蝈,小乌龟,各种观赏鱼等小家伙。
至于植物,更不用多说,至今小步同志的茶房里,都是一片绿茵,均为较大的盆景、花卉。
……
而在养过的这么多动物中,最让步戏印象深刻的,是小步同志在牧区养牧时养的那只苏联红——虎子。
一方面,因为当时有两只小奶狗,让步戏与他的大哥(大舅家的孩子)两人各选一只,而步戏选的就是虎子。
另一方面,在牧区的那两年,是步戏上学期间,少有的让父母照顾的时候,虎子可以说是他看着长大的,而其余的猫狗,他也就寒暑假见见,感情自然没有虎子深。
虽然说苏联红是比较凶猛的大型犬,但在小时候,还是很可爱的。
记得刚见到虎子的时候,它才刚睁眼不久,毛比较短,但很光滑,和长大后不同,那时他的脸有点像沙皮狗,皮肤有很多褶皱,看上去比较老相,叫声奶声奶气的,一点也没有以后的威猛。
用资料上的话说,苏联红跑跳灵快,善于猎用,性情温顺,忠于主人,智力敏捷,便于训调,虽然当时的小步戏没有专门关注过,但通过一些小事,想来这个形容还是比较恰当的……
那时候他们在牧场生活,听上去,或许有人觉得会很悠闲,甚至有些诗情画意,这得益于网站里的那些种田小说,让一些没有经历过的人认为“牧场”或者“农场”是一个很适合养老的地方。
然而事实来说,我国大部分的牧场都和这些词绝缘,毕竟贫穷限制了想象,不知道会不会有土豪买地给自己建个度假山庄,所以话就不说死了。
在当时,牧区没水没电是正常情况,住所是步老头带着工人(那会儿步老头正在包地种地,每年都会雇七八个工人)几天赶出来的,质量可以,其他就别要求了。
之前说是四十来平,现在想想或许还不到,也就三十平?时间太久了,记得不太清,大体上属于蜗居,一家三口住着都不太宽敞,幸好北方住炕,吃饭也可以在炕桌上,这节省了很大的空间。
出了门几米就是棚圈,几头牛,百十只小尾寒羊,每天那个味,就别提了,为了清棚圈,拌饲料,放牛放羊,小步同志两口子还专门买了身皮衣,不为别的,脏了之后一擦就行了。
内蒙的草原也和远距离拍出来的效果不一样,各种扎人的草,不同牲口的粪便,千奇百怪的虫子、壁虎,过了新鲜劲后,让你无时无刻不想逃离这里。
然而生活所迫,没办法,只能熬了,平时上学还好,等到放长假,在小孩子心性、不想在家里憋着等原因的影响下,让步戏选择了出去和父母放牛放羊。
而虎子,则是充当了牧羊犬的角色,这个时候它已经不小了,好像有无穷的精力一般,每当有羊要离开羊群,步戏吆喝一声,它就冲了上去,把羊赶回去。
现在看来,虎子的确是聪明的、善于跑跳追猎的。
而每当虎子把羊赶回羊群,跑到步戏身边时,他都会和其嬉戏一会儿,直到下一只羊离队。
回想到这里,步戏也有些疑问,看看现在那些遛狗的,出去生怕把狗链撒开,又或者撒开后怎么也喊不回来他们的“儿子”。
而早在十几年前的草原上,放羊时虎子从来不用牵着,一声“虎子”,立马飞奔到你身旁,这期间也没人训练它,难道说时代的变迁,对动物的性格也有影响吗?
……
不过虽然步戏一家感觉虎子很听话,很老实,性格温顺没什么威胁,但其他人可不这么觉得。
站起来七八十厘米,油光发亮的皮毛,体重三四十公斤,两只耳朵时刻竖立着,紧盯着每一个到来的陌生人,一口交错的犬齿,让人毫不怀疑它的杀伤力。
要不是每次回家都会把虎子栓起来,想必没人敢走近这一片土地。
事实上那时的虎子确实不可招惹,记得有一次去街里买东西,小步同志在路过一个大坑时,发现了一只被扔在里面的死牛,应该是病死的,卖不出去,被人拖到了这里。
之后他就把这事记在了心上,回家后带上了一把刀和虎子,直奔那个大坑而去。
过了半个小时?还是一个小时,步戏发现小步同志带着虎子回来了,而虎子的嘴里,还拖着一整根牛腿。
一只成年牛的重量约摸着有八九百公斤,将近一吨,其一整只牛腿的重量可想而知了,就连当时经常干活的小步同志拿着都费劲,而虎子竟然从大坑里拖到了家!
再想想它平时对外人表现出来的攻击性,也怨不得别人躲着它走。
至于那根牛腿,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虎子的食物都不用愁了,可惜的是,因为一只牛太大,等虎子把牛腿吃的差不多时,那只死牛早就臭了。
或许有人会问,明知道牛是病死的,为什么还要给虎子吃。
那步戏只能说,恭喜你到现在都还是幸福的。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