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2018-05-10 作者: 古古易
第十九章

“得,得,得!我再问你,你平时做什么营生?”

“捕爷,您不是知道吗?”

“知道?什么知道不知道的?不是告诉过你,问你什么,你就老老实实地答什么吗?”

“是,是,小的,平时就做些签食的买卖,一般都是夜间去城中的夜市摆摊。白天也给酒楼送点——”

“去夜市摆摊?天天都如此吗?”

“对,对,这不,家里就指着这口吃的呢!”

“那你说说,平时都在哪里摆摊?”凌云鹤微笑的接过小捕快的问话,貌似问得很是随意。

“回这位捕爷,现在的生意不好做,所以城里的几个夜市,小的都去过。“蔡三回答道,见着眼前的男子态度可亲,原本紧绷着的心情,明显松动了不少。

“先前,你说,你知道孙秀才?”

“是,知道。但,也只是认个脸熟——”抹了一把额头冒出的汗珠,男子再次小心翼翼地回道。

“那你可知道,前几天他发生什么事情了吗?”凌云鹤试探性的问。

“不,不知道!”

“真不知道?他出事了,六月十四日晚上,死在了永宁巷里。”

“什,什么,他死了?”蔡三吃惊地抬起了头,望向凌云鹤的眼神中,充满了惊讶和不敢置信。

“说说你那天晚上在哪儿?都干什么了?”

这样的问话,已经是今天第三次了,但结果似乎并不理想,最初设定地几个怀疑对象,也在后续地调查中,被陆续排除了嫌疑。见着此刻,蔡三哆哆嗦嗦地走了出去,凌云鹤立刻招呼过就近的一名捕快,对着他俯身轻声耳语道:“你跟着去查查,看这小子,到底还藏着掖着些什么!”

“是,头儿——”那名捕快答应了一声,便疾步跟出去。

蔡三在回答先前那个问题时闪烁的目光,显然没有逃过凌云鹤的双眼。凭着多年的办案经验,凌云鹤确定刚出去的,这个叫做蔡三的男人,虽然对他们有所隐瞒。但,却并不是他们要找的凶手。如果他是凶手,那自己就不得不佩服他的演技,因为他实在演得太好了。

也是刚刚从那男子的身上,他明显感觉到了他的恐惧和惊恐。可他身上,却绝无那种阴暗的力量。那是一种古怪、凶残而又卑劣的,让人不寒而战的东西。

室内,见着捕快快步离去的凌云鹤合上卷宗,仰头靠在了椅背上,闭上了疲惫的双眼。可,他的脑中,却一刻不停地寻思着,到底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难不成,他们的侦查方向又错了?还是说,是那名叫明修的和尚,误导了他们?

但,很快他又自己推翻了这个设想:不,不可能,照理说,他们应该比自己这边更为着急才对。急着想要抓住真凶,急着想要为呼延麟洗脱罪名。

方才提刑官从自己身边走过时,虽然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他还是明显感觉到了,审讯时提刑官望向自己的眼神中,充斥着的疑惑和不解——

而,在那提刑官的眼中,六月十四日的孙秀才被杀一案,凶手显然已经落网。而,那凶手,正是此刻,关于狱中的呼延麟无疑。不但证据确凿,也有动机,是再明白不过的案子。他不明白,为什么凌云鹤还要在这么明确的案子上,下功夫?

他现在关心的,只是那几宗悬而未破的由失踪演变成的杀人案。看来,自己等下非得给那凌云鹤施压才行。他需要凌云鹤好好地给自己一个解释——

这一边,莱州城内那几宗棘手的案子,提刑司衙门里还在如火如荼地查着。而,另一边的莱州县衙里,此刻也正紧张忙碌个不停。就连一向清闲惯了地冯怡,也不得不亲自上阵,指使得县衙里的众人团团转,叫苦连天——

昨天,他就已经接到了消息,说是此刻作为先行官的,天书仪卫副使尚书左丞知枢密院事——王钦若,不日就将转入京东东路。虽然,先行官的车马,就算到了莱州,也会由权知莱州州军事的知府衙门接待,不会有他,这个小小的县衙什么事。

只是,如今在任上的这位莱州知州大人,出身寒门。所幸,当时身为宰相的寇准,选拔人才素不讲门第之见,喜欢选用出身贫寒而有真才之人,因而,他才在寇准的慧眼相识中,仕途顺遂。也是自此,这位自命清高的知州大人,便对寇准以恩师相待。

只可惜,寇准如今自己也活得并不如意,景德三年(公元1006年)二月,寇准被免去相职,贬至陕州去做了知州。

这也,不是什么秘密。但凡,只要知道点朝中事物的人,都明白,王钦若与寇准素有嫌隙——

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北方契丹军大举南侵,深入宋境以北的澶州,朝中君臣上下惊惶失措之际,为避契丹锋芒,参知政事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大臣陈尧叟主张迁都CD。当时,情况危急,也只有宰相寇准一力阻拦,即时反对,沉声道:“当今将臣协和,若官家大驾亲征,贼自当遁去。若是听信宵小之言,一旦向南迁都,所在势必人心崩溃,契丹将乘势深入。如此,则天下不可保矣。”

当时寇准坚决主张抗战,不仅不主张迁都,还主张真宗亲征。在寇准的督促下,宋真宗让雍王留守京师,自己起驾北上。在这一事件上,寇准始终反对议和,主张乘势出兵、收复失地。但,最终,由于真宗倾心于议和,致使妥协派气焰嚣张。他们不但攻击寇准拥兵自重,甚至还说他图谋不轨。

寇准无奈,在这班人的毁谤下,被迫放弃了主战的主张。于是,在妥协派的策划下,于同年十二月,宋辽双方订立了和约,史称“澶渊之盟”。

从积极抗敌到澶渊之盟,寇准功冠朝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真宗对寇准自是十分敬重,但这却也引起了妥协派官僚的嫉恨,也由此招来了不测之祸。而,王钦若——这个曾被寇准斥之为“罪可斩首”的妥协派首领,对寇凖更是恨之入骨——

而,与这王钦若政见不合的,也不单单只有寇准一个。拿近了说,比如,在这莱州城内,前些日子闹出了不少幺蛾子的——呼延家。

当初,那张府的老夫人,在外孙一出事的当口,不去找这莱州知州,也不是去找那,主管莱州刑狱的提刑司衙门。而,偏偏来找他——

“是,让他不要多事吗?”忙碌了一天的冯怡,略略敞开衣襟,只手摇扇,惬意地半躺在临窗的竹床上,望着内院树荫下的那抹阴暗处,微微出神。

片刻后,只见,那一抹还沾着些许茶汁的薄唇,微微向上扬起——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