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赵六姑身故,刘林灿重生

2018-07-07 作者: 飞贼
第132章 赵六姑身故,刘林灿重生

要是换作往常的时候,听到院子里这样的声音,不论淑赵六姑还是刘老二肯定都要出去看看。可东屋新房里的刘老二想必已经睡了,前前后后的忙活了这一阵子肯定累坏了。

西屋里的赵六姑也并不在意,因为不管是鸡窝里混进了什么野兽,还是又有什么阴邪的侵扰,这都不重要了,赵六姑明白自己的阳寿早就已经到了尽头,能多活这几日,肯定也是自己供奉的神佛看在自己积了一世功德的份上,给自己续命而已。不知道什么时候,自己就会突然的撒手人寰,离开阳世。

外面的鸡窝里闹腾了一阵子,便没了声音,一切再一次的安静的下来。

第二天的早上,太阳刚爬上了山头,东屋新房的屋门便打开了,淑芳伸了一个懒腰从里面走了出来。现在已经正式的过门,成了刘老二的媳妇,尽管这只是新婚的第一个早晨,但按照风俗,新媳妇要提早起床,给婆婆装一袋烟,打一盆洗脸水,并开始做早饭的。

淑芳一如既往的能干,叮叮当当的掏干净了灶坑里的灰,塞进了一些干柴火,烧了一锅的热水。然后摘下围裙,洗干净了手,轻轻的推开了西屋的门。

小七已经醒来,但仍趴在被窝里看书。而赵六姑却仍旧躺在炕上,背对着屋门,正在熟睡。

别看赵六姑已经年近六旬,但每天都很早就起来,可今天却有点反常,但淑芳也没有惊动她,转身到外屋的厨房里做早饭去了。

刘老二也起来了,这两天他新婚,赶上村里的保安队也没什么大事,索性让老郑暂时做主,自己在家里休息上两天。

见自己的母亲还没起床,想必是这两天操劳过度,也便没惊扰她,到外面的院子里干活去了。

很快淑芳就做好了早饭,两菜一汤,熬了一点小米粥,又贴了几个苞米面的饼子,煮了十来个鸡蛋。有了女人的日子总比这几年母子俩相依为命的要好了很多,就连早饭也比以前丰盛。

饭菜已经做好,可赵六姑还没醒来,刘老二推开屋门看了看,赵六姑还是保持着刚才的姿势,背对着门口熟睡。可小七却已经起来了,正踩着小板凳,打开地上的柜子,头埋进去,好像是在翻找着什么。

刘老二轻轻的迈步进了屋子,凑到赵六姑的跟前自己的看了看,赵六姑躺在炕上一动不动,她的面色红润,看来还在熟睡。

刘老二轻轻的拉了拉盖在赵六姑身上的毯子,转身来到小七的身边,压低声音问他,

“小七啊,你这是找啥呢?”

小七的头仍旧埋在柜子里,回答道,

“找衣服……”

“你的衣服不就在炕上么?”

刘老二回头看了看,小七那套大红的新衣服就在炕上放着,并且叠的整整齐齐。

“今天不能穿这件……”

说完小七抬起头,手里抓着一件衣服的袖子,用力的从柜子里拉扯了出来。

脚下的小板凳没放稳当,随着小七的用力拉扯晃悠了两下,刘老二连忙扶住小七,免得他摔倒。

小七把手里的衣服放在炕上,又踩上小板凳继续在柜子里翻弄。刘老二回头看了看,小七拿出来的却是一身黑色的衣服。心中不禁十分的纳闷,

“孩子,那身红色的衣服你不穿,咋弄了这套啊…”

说着,伸手把那套衣服拿在了手里展开。

刘老二仔细的看去,大吃了一惊,这套黑色的衣服不是小七的,而是赵六姑的“装老衣”……

所谓“装老衣”,也就是“寿衣”,一般年纪大的人,都会在还活着的时候,找裁缝做上一套衣服,布料要用全黑的颜色,抽扣纽襻,用最古老的样式,留着自己死后,穿上这套衣服下葬。

前阵子赵六姑预感到自己的大限之期将至,便亲自动手,悄悄的给自己做了一套“装老衣”。当然刘老二并不知情。所以看到小七从柜子里把这个掏了出来,自然大吃一惊。

“小七,这是咋回事啊,这是你奶奶的衣服?”

此刻,小七又从柜子里拽出了一些东西,索性从小板凳上跳了下来,用力的拉扯。这时候淑芳也进了屋子,看见小七从柜子里拽出来的竟然是两条三尺来长的白色的麻线的家纺布!

小七病没有回答刘老二,而是在他诧异的目光中,把其中一条扎在了腰上,另外一条披在了头上。看到小七耍了这一出,可把刘老二气坏了,小七这是在“披麻戴孝”,只有家里死了人,办丧事的时候才会这么穿戴。而自己刚刚跟淑芳成亲,这才是第一个早上,小七就这样的装扮,简直太不吉利了。

“小七,你这是干啥啊,赶快解下来……”

刘老二说着,就要拉扯小七,让他摘下头上帮着的白布,可小七却不躲不闪,伸手指了指炕上躺着,正在熟睡的赵六姑说,

“奶奶,奶奶没了……”

小七面如止水,没有一丁点的表情,让人看了不禁浑身发冷,可他这句话却让老二吓了一大跳,赶紧转身来到炕边查看,用手抓住赵六姑的肩膀摇晃了两下,呼唤道,

“娘,醒醒啊,天凉啊,该吃饭了……”

可躺在炕上的赵六姑却没有一丁点儿的反应,老二又摇晃了两下,赵六姑的身子柔软,随着老二的摇晃而来回摆动,仿佛没了一丁点儿的知觉。

这可把老二吓了一跳,连忙伸手去试探赵六姑的鼻息,可手刚放到赵六姑的鼻子边,一丝冰冷的感觉袭来,不但赵六姑已经没了呼吸,她的脸上也已经没了温度。

“娘……”

刘老二惊呼一声,连忙伸出大拇指去掐赵六姑的人中,头也不回的冲淑芳喊道,

“快……快去找刘振刚!”

淑芳也吓蒙了,慌慌张张的跑了出去,去找刘振刚大夫了。

……

可当刘振刚大夫跟淑芳跑到刘老二家的时候,赵六姑的身体已经僵硬,刘老二正跪在赵六姑跟前的地上嚎啕大哭,

“娘啊,你咋就走了啊,昨天还好好的,咋就走了啊……娘啊……”

刘老二的哭声凄厉,刚才淑芳风风火火的跑到东街去找刘振刚的时候,被一些村民看见,知道出了事,也都纷纷的赶来,见到是赵六姑已经身归那世,都感到特别的意外,十分的惋惜。

赵六姑这辈子为人和善,不管是谁家有个大事小情、治不好的癔病来找她,都是有求必应,而且分文不取。在这刘家镇百十来口子人的心里,就是无所不能的活菩萨。

人们都以为像赵六姑这样的好人肯定会长寿百岁,并且眼看着刘老二成了亲,娶了个贤惠孝顺又能干的媳妇,赵六姑一家的好日子眼看着就来了,却没想到就在这个节骨眼上,赵六姑却突然的撒手人寰。人们不禁纷纷慨叹老天爷不开眼,可真是修桥补路双瞎眼,好人没好报应。

不过不管怎样,赵六姑已经死去,老郑他们以及那些昨天还在帮忙张罗刘老二的喜事的人们,又开始忙前忙后的张罗丧事。

当然,打棺材的事肯定是王木匠来干,王木匠感念赵六姑的恩德,忙活了一天一夜打了一口上好的棺材,也一直掉了一天一夜的眼泪。

王木匠打棺材,包画匠扎纸活,老郑带着人到北面山坡上的坟茔地挖墓坑。刘老二悲伤过度,已经不知所措,幸好有赵村长帮着主持大局。就这样,人们又呼呼啦啦的忙活了好几天,才算把赵六姑的身后事安排妥当。

前两天刘老二一家还是喜气洋洋,到处挂着大红的绸缎,可没想到这一转眼,到处都是丧事的素白,整个院子一团悲伤之气。

大家伙前前后后的忙活的这几天,小七一直没人照看,可他就这样一声不吭的坐在炕上,身上穿着那天早上他亲手从柜子里翻腾出来的孝衣,捧着一本书呆愣愣的看。

赵六姑生前最疼爱小七,可赵六姑死了,小七的脸上却看不到一丁点儿的悲伤,一直平静的面无表情,仿佛他已深处另外的一个世界,眼前发生的这一切跟他毫不相干。

人们见了,都特别的心疼,都说这孩子虽然小,但却特别懂事,肯定是他的奶奶死去,心里悲伤过度,才变成这样呆愣愣的样子。越是这样,反倒越比嚎啕大哭更令人揪心。

三天出殡,然后就是头七、三七。赵六姑死的突然,丧事办的却特别顺利。虽然之前的这阵子刘家镇里诡异的事情频发,可一直到赵六姑过了三七的祭日,都一直风平浪静,再也没发生什么事情,院子里没诡异,村子里也安静,老二成亲那天在西南面的荒草甸子上嚎叫的野狼,也再没有什么动静。虽然人们还沉浸在悲伤之中一片死气沉沉,但一切按部就班还算顺利。

赵六姑就这样死去了,带着她一世的功德和过错,有大爱也有自私,有欣慰当然还有不舍,有愧疚也有愤恨。是犯了五弊三缺也好,是命中注定也罢,总之一切都随风散去了。

日子还要如常继续,人们偶尔会在茶余饭后谈论起赵六姑的一生。但却没人知道,改名叫“刘林灿”的整个七岁的孩子小七,却发生了不一样的变化……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