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引子

2018-07-10 作者: 张蓉生
第2章 引子

1972年9月25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继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后,率领一支庞大的代表团抵达北京,欲打破自日本侵华以来日中之间结成的坚冰,并与中国建交。陪同访问的除外相大平正芳、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外,还有其他陪同官员和日本各界人士、记者等共二百三十七人。

当晚,在中方的欢迎宴会上,周恩来总理致欢迎词后,田中角荣致答谢词时说:

“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间,日中关系经历了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人民添了很大的麻烦,我对此表示深切反省之意。”

田中话音未落,席间立即响起一片窃窃私语。

宴会席间,日本代表团席中坐着一位白发老者,他矮小而结实,眼睛里闪耀着智慧的光辉,脸上有种特别的神采。此时,他平叠在一起的双手放在一根藤杖顶上,手指微微地抖动着。看得出来,老人已非常激动,只见他慢慢地闭上昏花的双眼,像是在回忆着什么。

宴会后,在送日本代表团回迎宾馆的豪华大客车上,这位日本老人迫不及待地向中方陪同的工作人员打听他的一位中国朋友的下落。令中方工作人员吃惊的是,老人会讲一口流利的、略带有东北腔调的中国话,他对中方工作人员说道:

“我打听的这位中国朋友不仅是我的学生,他更是我的老师……”

而他所打听的这位中国朋友却名不见经传,中国工作人员忙记下了这位日本客人和他所打听的中国朋友的名字,并于当天晚上向国务院有关官员做了汇报。

中国官员在查阅《日本政府访华代表团名单》时了解到,这位日本老人叫伊藤友和,现年七十四岁,曾任日本早稻田大学的副校长,在日军侵华期间担任过北平伪“远东中央铁道管理学院”院长的职务。他后来成为日本“反战同盟会”的中坚分子,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而他所打听的这位中国朋友“许有年”曾是他在北平任院长时期的学生。

中方工作人员根据这点唯一的线索向铁道部的官员打听,没想到立即顺利地了解到伊藤先生的这位中国朋友的近况:他现在的名字叫许言午,本名许有年,刚从“牛棚”解放出来,进了成都铁路局的领导班子,现任成都铁路局“革命委员会”副主任职务。

第二天傍晚,当伊藤老人得知许有年仍然健在的消息后,迫不及待地拨通了中方工作人员给他的成都铁路局的电话……

成都的傍晚。夕阳西下,媚人的黄昏降临到火车北站的广场上,在离广场不远的一幢小洋楼二楼上,许有年站在落地窗前沉思。他今年已经六十岁了,略矮的身材,体格结实,精神矍铄,面部端正,浑身上下都显示出他具有爽朗、坚忍不拔的性格。唯一与他神情不协调的是,他颤抖的左手拄着一根龙头拐杖,这是因为五年前“文革”批斗期间左腿留下了残疾。

许有年刚刚接了伊藤老人从北京打来的长途电话,他此刻思绪万千,心潮澎湃。伊藤先生在电话中激动的语气和夹着日语的问候,让许有年颇感意外和欣慰。他极想再见一见这位三十多年前的老师和朋友,但因日本代表团的日程安排很紧,加之当时情况下的种种其他政治因素考量,两位老朋友不能相见,对此,他内心深感遗憾。

窗外,太阳刚落山不久,西边天空悬挂着玫瑰色的云彩,那云彩像是永恒不变,然而却又在慢慢地变化。许有年凝望着这云天,仿佛正从昏暗的观众席上观看舞台上的辉煌戏剧。那云彩渐渐化作一片片的往事。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