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院落本就是元朝行省的大官的行辕,本就修建极为豪华,如今经过李善长的改造,去掉了原先府邸里的蒙古气息,换上江南的秀丽山水,这院子现今是处处假山,参天古木、碧水琴台、花草、回廊、亭台楼阁,一处一,当真美得动人。
自从朱元璋攻占了集庆路,并肩集庆路改为应天,建立左翼大帅府第后,李善长也将干脆将留在凤阳的家眷一股脑的全都带来了,如今若大的府邸上,丫鬟、仆人、兵卒、妻妾、儿子女儿一股全都住在这里,对于这里李善长可大有住下不走的意思。
自至正十三年,朱元璋方任郭子兴麾下大校,用计收得横涧山兵二万,南下攻打滁阳。在路上,李善长到军门求见,朱元璋听说他是地方上有名的人物,很礼貌地接待他,双方谈得很投机,朱元璋问四方兵起,何时才能太平?李善长说汉高祖也是平民出身的,为人气量大,看得远,善于用人,不乱杀人,五年功夫,便平定了天下。元朝不得人心,上下不和,已到了土崩瓦解的地步。濠州与沛相去不远,你如能学习这位同乡的长处,天下太平也就快了。
朱元璋听后连声叫好,留下他做幕府的掌书记,嘱咐他:如今群雄四起,天下糜烂,仗要打得好,最要紧的是要有好的参谋人员,我看群雄中管文书的和做参谋的幕僚,总要说左右将士的坏话,文武不团结,将士施展不了才能,自然非败不可。将士垮了,主帅势孤力单,也相继而亡,你应该吸取这个教训,协调诸将,不要学那些幕僚的坏样子。从这时候起,李善长便一心一意地追随朱元璋,这些年,为朱元璋“下滁阳,为参谋,预机画,主馈饷”鞍前马后着实立下了不少功劳。
攻下集庆后,朱元璋念其功绩,着令李善长为元帅府都事,从克集庆。朱元璋任江南行中书省平章,以其为参议,军机进退,赏罚章程,多由他裁决。后枢密院改为大都督府,善长兼领大都督府司马,升任行省参知政事,官职仅在朱元璋之下。
此时东园里,李善长端坐上位,他年约四旬,中等身材,一身白色儒服,手捏半部《论语》,仪表堂堂,让人一眼望去破生好感,他虽是参知政事,品秩比之徐达、汤和、常遇春、冯国胜、邓愈高了许多,却没了那份趾高气昂,嚣张跋扈的之感,反而多了一丝亲切,让人有亲近之意。
“大人,最近的事情你听说了么?”李善长的对面,还端坐这一个人,那人约三旬的年纪,书生模样,只是长相却颇有些不敢恭维,瘦小枯干、尖嘴猴腮,一袭官府空空荡荡的,仿佛一阵狂风,能吹走了一般。唯独他的一双眼神不时的透着狡狯,透露着贪婪与凶狠。
此人叫胡惟庸,自朱元璋在和州时便跟着他了,极有才干,却一直郁郁不得志,因与李善长有些渊源,如今靠着李善长的提拔,才做了元帅府奏差,负责掌管元帅府邸事宜,前两日,大名鼎鼎的吴中首富沈万三的外孙李连志,被一个初来应天的毛头小子给送进了修建应天府邸的施工队中,这件一时大帅府人人瞩目,可是大帅府邸的数十个文官对于这么大的事情,事先竟没有一个知道,还是第二日府邸议事被一干武将偷偷告知,这当真是令一干武将着实嬉笑了一番,也让胡惟庸很是气恼了一番。
昨日又听闻朱元璋让铲除李连志的毛头小子去了军中任职,还让李善长着其安排军中职位,胡惟庸是李善长的亲信,这事情自然落在了他的手中,可如今的军中除了李连志左哨军还有一个参将的职位,其余职位多半已满,况且听朱元璋的口吻,似乎要大用此人,胡惟庸担心自己一时揣摩不了朱元璋的圣意,所以才匆匆忙忙的感到了李善长的府邸探讨一番,好让他出个主意。
按照他的意思,这姓萧的让诸多文人在一干武将中丢了面子,得好好教训教训一番,所以他想了种种的刁难的法子就等着萧云上门,哪知等了足足一天,仍不见萧云上门来领旨,这让胡惟庸大吃一惊之余,忍不住派人去打探了,谁知这一打听之下,着实让胡惟庸吃惊不小,萧云来了应天不过数天,却是军中徐达、常遇春、汤和、李文忠、邓愈、胡大海,就连中顺大夫朱升与这小子关系也极为亲密。
得知了这个消息,胡惟庸几乎惊得说不出来,先前对萧云的不重视,鄙视之意顿时一扫而空,若不是自己亲自派人打听,他险些得罪了这么一个拥有庞大实力的人。
思前想后了,既然萧云没有上门来领旨,自己这个负责安排的参差的正七品官,一时也不能上门催促人家,可就这么拖着,万一朱元璋问道起来,自己也不好交差,一番思量便决定还是找李善长商量商量。
李善长闻言放下手中的半部《论语》皱了皱眉头,萧云知除李连志的事情,他今早就听一干武将传得不亦说乎,虽说有些夸张之言,但在李善长看来,萧云这个年轻人,年纪轻轻办事沉稳老道,是个人物。只是对于他是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的兄弟,这个倒是不知情。
此时听胡惟庸说起,脸上神色颇有些不好看,他虽然觉得萧云这个年轻人不错,但那是没有威胁到他的地位而已,此时得知他年纪不大,却有这么强硬的后盾,顿时觉得此人不能小视了。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