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五章 世界大战(预演)

2018-12-17 作者: 大FFF团
第七十五章 世界大战(预演)

“殿下,想要确实减少潜在威胁的数量,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彻底摧毁对方——在世界大战爆发前,抢先一步摧毁对方。嗯,虽然我是想这么说,不过就目前看来,以我们的实力,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尼禄瞪了任海济一眼。

说的全是废话!彻底摧毁对方这种事,余当然也想到了,余也知道这不可能。所以余才在等待汝的想法啊!

“所以,我们不如找些事给那些家伙做吧。”

尼禄头顶竖起的呆毛左右摇晃两下。头脑简单的少女并没有立刻领会任海济话中的意思。

“当那些家伙都忙于自己手中的事时,就没时间顾及这场世界大战了。”

少女紧皱双眉看着任海济,看着对方高高扬起一侧嘴角的邪恶表情。

这个该死的奴隶,只要一露出这种表情,就一定没好事。

“埃及那边,虽说不是没有反叛的可能。不过仔细考虑一下的话,问题应该不大。毕竟埃及的女王是在凯撒大帝的扶持下,才坐上王座的。反抗罗马对她来说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然后是亚述人和苏美尔人。这两方也很容易解决。我们只要利用与亚述女王的同盟关系,在亚述散布苏美尔整兵备战的消息,亚述女王应该就会怀疑苏美尔将向亚述帝国发起战争。从而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苏美尔身上。而只要亚述有反常举动,苏美尔应该也会做出回应。这样就不用担心亚述与苏美尔的问题了。”

冷战时期只要苏联与美欧任何一方做出反常举动,另一方就会立刻做出回应,使武装对峙的紧张局势不停升级。

双方视线都死死盯着对方,无暇顾及别处。除非有一方主动示弱,这种对峙才有可能缓解。

所以只要让亚述与苏美尔进入这种冷战状态,很长一段时间内应该不用担心他们加入这场即将爆发的世界大战中。

“所以,现在最大的问题是马其顿和波斯。”任海济说着用右手不停摩挲着自己的下颚,“马其顿不久前刚刚击败波斯,在波斯人重整旗鼓之前,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

任海济说着轻叹口气,略显无奈地接着道。

“如果马其顿之后还是选择波斯为对手,那对我们来说是最好状况。然而这种考虑实在太过乐观了。从最坏角度来推论的话,马其顿之后就会立刻以我们为目标。”

“嗯,嗯。那么汝有什么办法吗?”

“办法吗?”

任海济那原本高高扬起的一侧嘴角翘得更高了。这种只有一侧嘴角高高扬起的笑容让他的脸部表情显得有些扭曲。

“很简单。引导马其顿继续进攻波斯就可以了。”

“嗯?!”

汝在说什么傻话,马其顿国王汝也见过。余认为那个乡下小土豪可不是会轻易受人指使的蠢货。

“殿下,让我们改变一下策略吧。将原本等待马其顿或波斯军队出现在城外的防御计划,该为主动出击的攻击计划吧。”

“唉?”

呆愣一秒后,尼禄自信地笑了出来。

“以一人之力挑战一整个军团吗?有意思,真有意思。余很久以前就想试试了。”

少女说着扬起自己的手臂,小手一把握拳。鲜红的魔力从握成拳的小手中,毫无节制地向四周漫延。

目前城市内的兵力处于防守有余,进攻不足的状态。如果要主动出击,那只能是强者们的单人出征。

在尼禄看来,自己、任海济、斯塔提娅、屋大维以及迦尔纳都属于那种能以一人之力,挑战一整个军团的强者。

一想到自己这边五人,挑战数万人的马其顿大军,尼禄心中就有些激动。

这种壮举可是连罗马祖神罗慕洛都没有做过。

就在尼禄万分期待的时候,任海济耷拉着双眼突然开口道:“啊?殿下。你在说什么啊?谁说要以一人之力去挑战一整个军团的?”

“唉?!汝刚才不是说要主动出击的吗?”

尼禄眨了眨双眼,眼神中满是疑惑。

“我是说过要主动出击。但这个主动出击的意思是转被动为主动,不是要出去开无双的意思啊!”

“开无双”?

开什么玩笑!大家都是文明人,有什么不能靠言语来解决的?何必整天动刀动枪的?

大家静下心,坐下来好好谈谈不好吗?何必像个野蛮人一样,要将自己搞得满身鲜血。

哥我可是个和平主义者,能动嘴的,决不动手。

任海济这个怕死的胆小鬼,只要对手实力过强,就会立刻选择用言语来解决问题。

直白点说,他就是个欺软怕硬的普通人而已。

-

罗马帝国北方的“上日耳曼行省”(今法德瑞士交界处)属于皇帝直辖行省。与其他皇帝直辖行省相比,它显得非常年轻。

日耳曼人与罗马人的战争早已持续多年。

当年凯撒大帝在征服高卢之后,西欧敢于抵抗罗马人统治的蛮族就只剩下了日耳曼人。

日耳曼人凭借着强壮的身躯,在遍布树木的丛林中,与无法结成战阵的罗马军团周旋,一次次击退了罗马远征军。

想要在山地丛林中击败日耳曼人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成为罗马皇帝后,凯撒决定由“米西亚行省”(今多瑙河南岸)开始修建防御工事。防御工事向西延伸至莱茵河后转向北方,直达北海。

这条沿着两条河流修建的长长防御工事将日耳曼蛮族的活动范围限定在帝国北方的山地丛林之中。

围绕着莱茵河西段防御工事,罗马帝国设立了新了“上日耳曼行省”。

“上日耳曼行省”的核心便是这段建造在莱茵河西段的防御工事,通称“莱茵防线”。

是的,“上日耳曼行省”并不是什么因为适合居住而开辟的新省份,它是罗马帝国用于监视与抵抗河对岸日耳曼人的要塞。

就和尼禄的“东方要塞”一样,“上日耳曼行省”也是一个军事基地。

罗马城十二支长驻军团中的士兵、将官几乎都在“上日耳曼行省”驻扎过,几乎都在“莱茵防线”与日耳曼蛮族战斗过。

在罗马城,只有当一个士兵在“莱茵防线”战斗过之后,才能摆脱“菜鸟”的称呼。

屋大维、阿格里帕、斯塔提娅,甚至连凯撒在成为皇帝前,都有在“莱茵防线”战斗过的经历。

在不知不觉中,“莱茵防线”成了罗马帝国的荣耀与耻辱。

只有强盛的庞大帝国,才能建造起如此宏伟的防御工事。

只有无能的弱者,才会躲在防御工事后面对敌人。

虽然与东方的长城,未来法国人的“马奇诺防线”相比,“莱茵防线”那河岸边竖起的木栅栏、沿河挖掘的壕沟与随意堆砌的土质壁垒显得过于简陋与粗糙。不过凭借着河流优势,对抗与阻挡河对岸那些文明相对落后的日耳曼人已经足够了。

“莱茵防线”修筑最完善的地段是位于整条防线中央,作为军团集结点以及指挥部的防御要塞。

庞大的军事要塞占地大约四个足球场大小,建筑以全石制,要塞内分为巨大的地下仓库,百夫长居住区与功能设施,军团长居住区与会议事,以及要塞指挥官生活区共地下一层,地上三层。要塞最顶端还有两个高耸的瞭望塔,用以监视莱茵河对岸的情况。

要塞就建造在莱茵河畔,像一堵石墙阻挡在日耳曼人面前。对面莱茵河的正门高约三米,宽度则勉强能让五名成年男子并排通过。由坚硬的源质矿石制成的大门外表包覆着一层融化的原石,让要塞大门同时兼具对物理与魔法的绝对抗性。

要塞大门外便是莱茵河,长长的吊桥维持着收起状态。只有当罗马人准备出征日耳曼时,吊桥才会放下,为罗马大军铺平前进的道路。

要塞两侧,莱茵河畔的防御工事皆是由石材建造而成。高高竖起的城墙上遍布墙垛,驻守的罗马士兵们每天在这段城墙上不停巡逻。

要塞后方是被刻意开垦出来的大片平地。“上日耳曼行省”的地方军团轮流在此集结,接受自己的任务。

“上日耳曼行省”的地方军团,除去常规作战军团外,还有负责驻扎在各哨岗内的警戒军团,负责每天沿着莱茵河来回巡逻的巡逻军团,以及分为数股小部队在远离河岸的内陆进行警戒的治安军团。

警戒军团的主要任务是监视莱茵河对岸的动静。

巡逻军团的主要任务是防止日耳曼人偷渡上岸。

治安军团的主要任务是提防别有用心之徒在后方搞破坏。

与罗马帝国其他行省相比,“上日耳曼行省”时刻处在战争状态。

-

“上日耳曼行省”的执政官兼要塞防御总司令——马库斯·乌尔皮乌斯·凯撒·图拉真正坐在要塞最上层的书房内,埋首与堆砌如山的文件中。

图拉真身兼两职,一边负责管理行省,让“上日耳曼行省”能随时处于战争状态。一边负责指挥要塞内的长驻军团时刻抵御日耳曼人的攻击。

虽然“上日耳曼行省”并不是一个移民行省,但作为执政官,图拉真对于行省事物还有必要亲自过目。

就在图拉真审视文件的时候,书房大门被一把推开。力量之大差点让房门脱离岗位。

图拉真刚抬起头看向房门处,要塞内预示警戒的沉闷钟声开始铛铛回响。

钟声以连续两声为一阶段,有节奏的不停重复着。

一声是通知。河对岸的蛮族出现异常举动。

两声是警告。要塞随时可能遭到蛮族攻击,所有指挥官立刻集结,各军团各就各位。

三声是警报。要塞已进入战争状态,无关人员立刻退避,为军团让出通路。

四声是动员。要塞随时可能陷落,无论男女老幼所有人一起上吧。

五声是最后绝望的呐喊。已经没有退路了,为了罗马帝国奋战至最后一兵一卒。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