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一年,徐渭便辞去幕僚,返回江南。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面对李成梁,徐渭力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种事情在大部分汉人看来,是一种荣耀,却很难和李成梁这样的异族说清楚。或者李成梁根本不愿意这么做,养寇自重,军阀一方,这才是李成梁想要的。
日后大患必在辽河,徐渭走的时候,留下此言。
一语成谶。
胡公,我已经尽力了。徐渭受塞外风霜三年,终于再次返回江南,吟诗作画,颐养天年。
可是徐渭虽然回到家乡,却还是要面对一个所有人都要面对的问题——没钱。
想要吟诗作画,悠哉的过完一生,很难。
1580年,张元忭见徐渭穷困潦倒,便伸出援手,请徐渭来北京成为自己的幕僚。
只是为了混口饭吃,徐渭欣然同意。
距离产生美,可不是胡说的。
此前徐渭同张元忭的父亲张天复关系很好,是忘年交。也视张元忭为手足。
在遇难的时候,是张天复父子二人搭救,才没有死去。
即使在狱中,徐渭也经常受到张天复、张元忭邮寄来的物品。
书信往来,大家相互倾慕,沦为美谈。而来到北京,徐渭和张元忭的距离近了,美却没了。
张元忭这人可了不起,是1571年隆庆五年的状元,后为翰林院编修,再为左谕德兼侍读。
这条路熟不熟悉?满满的入阁为首辅的态势。
如果张元忭能入阁成为首辅,徐渭或许可以一展凌云壮志。可惜,两人性情不合。
据张岱的记叙,张元忭是个性格严峻、恪守礼教的人,而徐渭却生性放纵,不愿受传统礼法的束缚。张元忭常常以礼教约制徐渭,这使徐渭大为恼火。他曾对张元忭说:“杀人当死,也不过是颈上一刀,现在竟要把剁成肉糜”
1582年,徐渭的长子徐枚来到京城,接徐渭离开。
张元忭不是胡宗宪,徐渭再次回到山阴。
这一年间,不能不提一件事情。徐渭遇到李如松,并把自己的二子徐枳送到李如松的帐下效力。殷切叮嘱,李如松不能忘了自己所传授的东西。
君子绝交,不出恶语。
虽然和张元忭闹翻了,但两人都默契的谨守着那份友谊。
张元忭还是不时给徐渭找代笔的工作,挣点散碎银子养家糊口。而徐渭也不矫情,欣然接受。
比如说万历十一年,吕光洵卒后四年其子吕光鼎找到张元忭请他做吕光洵行状(叙述死者世系、生平、生卒年月、籍贯、事迹的文章,常由死者门生故吏或亲友撰述,留作撰写墓志或史官提供立传的依据。)。
张元忭就让吕光鼎去找徐渭,由徐渭代笔。
万历十二年,徐渭又代笔张元忭为绍兴知府萧良干做《闸记》。
所有的事情都做完了,徐渭再没有什么牵挂,对所有人的招揽全都拒之门外。
要我当师爷,你们也配?
奇怪,真不知道你们那些莫名其妙的自信是哪来的。
1586年,次子徐枳定亲王家,因为家徒四壁,所以徐枳也和徐渭一样入赘王家。
冬天,徐渭住的房子被雪压塌……看到这里,不仅心生悲凉。
特意查了一下山阴县志,在1586年前后并没有暴雪、降温的记载。
要知道,那里可是江南啊,雪再大能大到哪去?!
住在破破烂烂的屋子里面,徐渭依旧不在乎。
房子倒了,徐渭无处可去。他会怎么办?老人家竟然搬到二儿子徐枳的老丈人家。
徐枳入赘还不算,徐渭自己也住过去了。
荒诞、荒谬中带着一丝凄凉。
一生颠沛流离,家庭、科举、官场中都没有得到一丝丝的温暖。到老之后,竟然落得如此下场,可悲可叹!
1588年,张元忭早逝。家里人记载,有白衣人径入,扶棺大恸,道唯公知我,不告姓名而去。
徐渭一身白衣,也不交礼份子,径直闯进张元忭的灵堂,扶棺大哭,一边哭一边说,只有你知我。哭完,自行离开,也不告诉家里人自己是谁。
张家子弟追出去,仔细一看,是徐文长。而他还在大哭,涕泪满衣襟。
这种友谊绝对不是酒肉朋友能理解的。
此后徐渭安心书画,1591年,作墨花图,现藏于上海博物馆。杂画卷,藏于故宫博物院。1592年,花卉图卷,藏于上海博物馆。花卉卷,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徐渭晚年一生遭遇尽数付之于书画之中,泼墨大写意炉火纯青,是中国泼墨写意画派的开山鼻祖。
他的画不再是对客观对象的描摹再现,而是蕴含自己的情绪,表现主观情怀的手段。他又善于以草书之法入画,晚年《墨葡萄》用笔,似草书之飞动。淋漓恣纵,诗画与书法在图中得到自如充分的结合。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掷野藤中。
《墨葡萄》上的草书,道尽徐渭一世辛酸。
曾经崇拜徐渭到极点的郑板桥,曾说自己愿为青藤门下走狗,青藤指的是徐渭。郑板桥还刻了一方印章,把这六个字刻在上面。
2011年的秋拍上,《寿竹兰芳》最终以1552.5万成交,现估价4600万。《秋风傲立图》以1380万成交,现估价3500万。(现估价是咨询了一个朋友,随便看看,别当真。)
还有一位崇拜徐渭的大家——齐白石说过:“恨不生三百年前,为青藤磨墨理纸。”
这回更厉害了,2011年5月22日的拍卖会上,《松柏立高图》成交价为42550万。对,你没看错,是4亿。
用金钱来衡量几位老先生的作品,的确很庸俗,可却很直观,难道不是么?
(同样是2011年,徐渭的《墨葡萄》以5328万的价钱拍卖成交。)
笔底明珠终于倾国倾城,但徐渭早已经去世多年。
1593年,徐渭知道自己要死了,所以做自传《畸谱》。这一年,他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死的时候,家徒四壁,只有一条黄狗作伴。
此情此景,悲叹莫名。
大丈夫做的事情,即便与你说了,你也不懂。
如是也。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