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宝壶

2018-12-14 作者: 黄非红
第17章 宝壶

刘老先生在世时只喝那把老茶壶沏出来的茶,说是有味,刘先生也没少喝那壶沏的茶,却咂摸不出什么。那壶又黑不溜秋的,刘先生倒觉得有些寒碜,索性换了把瓷的,那把老壶便搁在柜上装些瓜籽菜籽什么的,一装装了好些年。

那年县里一位下乡干部在他家发现了那把老茶壶,抹去尘土里里外外瞧了半晌,说这可是正宗的宜兴紫砂,怎么装零碎呀?刘先生吃惊非小,先生这称呼多半是继承他爹刘老先生的,加上鼻子上常架着近视镜,其实几天私塾他也只念过《千字文》,如何识得宜兴紫砂。那干部告诉他,用这壶沏出的茶不走味,香浓气郁,很难得的,而且这壶看起来有些年头了,够得上古董了,更难得。

刘先生惊喜之余也半信半疑,待那干部走后,他请来自诩肚里有些文墨的张大吹,张大吹左看右看,说是有些门道。刘先生忍不住把那下乡干部的话学了一遍,张大吹一拍精瘦的大腿叫起来:“没错,这壶沏上乏茶叶也能品出龙井味,又解毒又败火,外带提精神,一口茶喝下去,三天打嗝还有香气,过去只有皇上家才有这宝贝!”刘先生到此深信不疑,如获至宝,虔诚地将壶用布包好锁至柜中,过年时,才花四毛钱买了包茶叶,沏一壶“品品”,这次真的品出了不同寻常滋味,兴奋之余刘先生不由得又生出些许遗憾,如今肠子肚子饿得老想“罢工”,哪还能再经得住茶水的冲刷。

一晃又是些年,日子好了,小刘先生长大当了家了,刘先生成了“太上皇”,自然想起了那把紫砂壶,日里无事便抱了那壶细细品来,越咂摸越觉香,越品越知妙,渐渐离不了那壶。

喝足了,仍旧一把锁锁起,一般人是无缘喝上一口的,有时镇上几位“名流”慕壶而来,刘先生才庄重地泡壶茶,每人只倒酒盅大的一杯,凡是尝过那壶茶的,莫不惊叹:喝茶至此,止矣!

那壶便在传说中越发名贵,刘先生更是不论春夏秋冬,每日必抱了那壶到街上溜一趟,还特意请人织了个纯毛线的套子护在壶上,以免伤着。

直到有一天,镇上忽传念过大学对陶瓷古董有研究的黄生回来鉴定,说刘先生那把壶只是普通泥壶,并非宜兴紫砂,更不是什么古董文物。消息传出,那些生为小镇人却无缘领略刘先生宝壶之妙的人们纵不是幸灾乐祸也已满怀释然,而那几个有幸品尝过的人则有上当受骗之感,颇觉脸上无光。

有几天,小镇上的人没有见到刘先生。当刘先生终于又在小镇出现时,他怀里依旧抱着那壶,只是人显得老了许多、瘦了许多。人们依旧与他打着招呼,眼睛依旧盯在那壶上,只是眼神怪怪的。刘先生有些慌乱,见到迎面而来的张大吹,刘先生眼睛一亮,愤愤然说起有人想骗他的壶,故意把它说得一钱不值,张大吹支吾了两句,便走开了。倒是有那好事的重又围了上来,细细地问起,有的说那壶是假的,有的说是真的,各执已见,争论不休,终于刘先生觉得累了,抱了壶往回挪,一张灰苍的脸在夕阳下现出木然的神情。

后来,有人说那壶已随过世的刘先生下葬入土,也有的说壶被小刘先生藏起。不管怎么说,镇上再未见过那把茶壶,并且渐渐也淡出了人们的话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