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原路返回,撤往西门。
因为眼下唯有西门还在明军掌控之中。
林庆之没有离去,而是选择跟随吴狄继续前行,去找寻更多的同袍。
他没有想太多,只是抱着多走一点路,就有可能多挽回一条性命的念头。
吴狄的马背上挂着三个箭囊,里面满满的都是箭矢,这是临分别时,将士们帮忙收集起来的。
他的身姿挺拔,坐在马背上,稳如泰山。隐藏在虎头面具下的脸,更是让人捉摸不透他的内心。
城中埋伏着日军小西行长军团长率领的一路军2万人马,而明军祖承训祖副总兵此番出兵,总计骑兵2348人、马匹2622匹,相形之下,敌方拥有将近10倍的兵力优势。
换成常人,面临这般局面,只怕早就张皇失措。
但是眼下吴狄身边仅有林庆之一人相随,却仿佛带着千军万马,依旧保持不急不躁的状态,并不催马急进。
这般沉稳冷静,令林庆之暗暗自愧不如。
今年四月间,日军从釜山登陆后,两个月内一路席卷汉城、平壤,兵锋直指鸭绿江,号称东国强者的高丽国,根本无法组织起像样的抵抗,非但丢城失地,连士兵也大量归附日军,当起了二鬼子。
此时高丽全国八道已失,仅剩平安道以北,靠近辽东半岛之地的义州还在高丽兵掌控之中,这还是仰仗后方的农民义军四处骚扰,延缓了日军的攻势,才让义州有了苟延残喘的机会。
高丽国王李昖早被吓破了胆,一路狂奔,逃到此处,心知仅凭自己手下那帮废柴,断难阻止倭兵前进的脚步,急吼吼地打发一众大臣轮番出使明国求援。
明朝朝廷亦认为“倭寇之图朝鲜,意实在中国,而我兵之救朝鲜实所以保中国”。
因此,万历皇帝答应让李昖渡过鸭绿江,进入辽东半岛的宽奠堡避难,同时下令辽东出兵援助朝鲜。
谁知祖大帅的军队才刚踏上高丽国的土地,盼来救星的高丽官员便三番五次催促明军对日军发起进攻。
祖承训考虑到自己的这支先遣队乃是孤军,又全都是骑兵,主要任务是打探敌军的虚实,故此不敢轻举妄动,直至一名从平壤城逃出来的高丽官员,信誓旦旦地对他说城里只有一千倭兵负责城防守备,而且全部都是步兵。
祖承训一听就动心了,己方的兵力是对方的两倍,骑兵的战斗力远在步兵之上,加之又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这一千个人头多半能够轻松到手,还额外附送一个夺城的功劳,真真是天授不取反受其咎。
于是,脑袋瓜一热的祖承训,下令全军分成三路,分别由主将祖承训、副将史儒、参将郭梦征三人率领,从三个城门杀入城内。
三路人马进城非常顺利,守门的倭兵刚见到骑兵的身影就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
祖大帅大喜过望,这功劳真是唾手而得。
明军悉数进城之后,并未遇到像样的抵抗,一些行进直至一声号炮响过,无数倭兵从各路杀出,开始封闭城中四门,祖大帅才知道自己上当了。
当时吴狄就在祖承训身边,也亏得他神勇无敌,一阵冲杀,硬生生夺回了西门的控制权。
祖承训当即讯问一个懂得些汉语的俘虏,方知城中的倭兵不是一千人,而是归属小西行长统帅的第一军团的二万人。
也就是说,祖大帅带来的两千多骑兵,已然陷入重围!
更糟糕的是,骑兵在巷战中,根本无法发挥应有的战斗力,而日军大量配备火绳枪,因此明军的战损比无法让人接受。
吴狄当即恭请大帅镇守西门,他则带上一队人马,从西门杀向城中,希冀能够给更多的同袍指明一条生路。
在他的心里,尤其放不下一个人,那就是副将史儒,因为那是他生死与共的结义兄弟。
史儒是从南门进城,故此吴狄的行进路线,直趋南面。
不过愈往南行,敌人就越发密集。
紧随吴狄身后的林庆之用力一夹马腹,策马赶了上来:“将军,我们已然寻了近半个时辰,仍未找到史将军,偌大的平壤城里,到处都是倭兵,我们这般找下去也不是办法。”
隔着面具,谁也无法看清吴狄的神情,不过从他冷冽而又坚定的语气里,足以表明他还没有放弃的意思:“祖大帅的军令,岂是儿戏?更何况史将军又是我的义兄,我不能丢下他不管,务必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咱们继续往南门方向前行。”
这话说得斩钉截铁,铿锵有力,林庆之不敢多嘴,微微颔首应道:“遵命。”
这里应该是平壤城的贫民区,街道两边多是低矮破旧的房子,道路两边也堆放着不少杂物,战马的虽能行进,但速度却大受影响。
吴狄看看天色,已近午时。
从今晨全军进入平壤,已经过去了三个时辰,而自己离开祖大帅之命来寻史儒副将,由于不少道路阻塞,又发生多次战斗,也耗时已久。
仅仅是与林庆之会合之后,他俩便遇到了几次围追堵截,杀了不少倭兵,也看见沿途不少死伤的同袍,但寻找史将军的目的,却徒劳无功。
前方隐约传来火铳声和喊杀声,看来是两军正在交战。
有情况!
“随我来!”
吴狄抖擞精神,一声令下,催开胯下坐骑,沿着街道往前疾驰。他骑术精湛,在狭小的街道上将马速提至最高,竟然丝毫没有擦碰到路边的杂物。
刚奔出路口,前方豁然开朗,是一片空地,猬集了黑压压一大片人群。
吴狄放眼望去,就见一群数十名明军骑兵,被数倍于己的敌军包围。
这些围困明军的兵丁,清一色都是步兵,看衣着打扮大多是倭兵,也有一些高丽人。
内中倭兵使用的武器五花八门,有拒马枪,也有刀盾组合,更多的是拿着铁炮,也就是火绳枪。
而高丽人明显就缺乏近战的勇气,都是手持弓箭,抽冷子向场中放箭。
倭兵的战术很猥琐,但也很有效。
明军骑兵被围困其中,马匹无法提速,日军进退有据,用冷兵器抵挡对手的攻击,就是不让对手突围。
弓箭手不住地朝圈内射击,不过很显然这些高丽人缺乏训练,命中率低得惊人。
而铁炮则凶残多了,射手在一旁不紧不慢地装药填弹,然后近距离仰起枪口轰击明军。几乎每一声枪响,都会有一个明军骑兵落下马来。
吴狄迅速扫视一眼,没有看见史儒的将旗,不管怎么说,这是自己的同袍,他既然遇到了,就不能坐视不管。
便在此时,围攻明军的倭兵头目,也发现了这边的情况,立即下令所有的弓箭手聚拢过来,形成防御阵势。
吴狄一看这些高丽人弯弓搭箭的姿势,便知他们疏于练习,不过是仗着人多势众胡乱放箭罢了,当下藏在面具下的嘴角微微拉出一条弧线,露出轻蔑一笑,蓦地猛然用力一夹马腹!
“踏雪”身随意动,先是往前慢跑几步,随即开始持续提速,在众人的视野里划出一道闪电般的白线!
一众高丽射手大惊失色,这速度委实太过惊人!
明明看着那个戴着面具的古怪明将还在十丈开外,眨眼间一人一骑便已到了面前!
顾不得许多,数十个射手无暇瞄准,朝来者就是一阵攒射!
好一个吴狄,更不闪躲,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手中两杆银枪舞动起来,恰似银蛇出洞,根本看不清枪杆枪尖,但见银光点点,叮叮当当的声音不绝于耳,射失的箭矢一律不管,若是近身三尺,便抬起扫落。
在拦开箭矢的同时,“踏雪”的去势丝毫未减,但见银蛇乱舞之间,那些高丽弓箭手如同秋风扫落叶,转眼之间就倒了一地!
吴狄枪势一收,枪头处饱吸鲜血的红缨,从枪尖滴滴洒落下来,恰似碧血洗银枪!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