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不要胡闹了

2018-04-15 作者: 断欲
第209章 不要胡闹了

剑南和耶律齐赶紧赶了过去,靠近一看,视线豁然开阔。眼前应该是个很大的大厅,大到他们的灯光无论照哪里都照不到尽头。在他们脚下是一条向下延伸的台阶,灯光一路照下去,估计有五六十级。下面黑压压的一片,好像站满了人。亮光扫过的时候,吓了剑南一跳。下面怎么可能有人呢?之后将亮光锁定在最近一处地方,不由哑然,原来那些“人”是兵马俑。

三个人在台阶上查看了一下,似乎并没有发现什么危险,于是他们开始向下面走去。这些台阶上下阶间足有三四寸的距离,往下走很不容易,必须侧着身子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下。并且每步下去,双脚得站在同一个台阶上,站稳了再下下一个台阶。走了十来个台阶,大家的腿有点发酸,心里恨恨地骂道:他妈的,修这么高的台阶干吗?又没人看,有钱也不能这样浪费吧。

一两百米长的台阶,他们竟花了十多分钟才走下来,眼前又是一条灯光之外的“道路”。其实它并不是道路,只是被两边站岗似的兵俑“挤”得看起来像是条路。尽管下台阶把腿弄得很酸,但近距离看到那些兵马俑,三人依旧兴致盎然。此时剑南跟兵马俑的距离与刚才在台阶上是没办法比了,所以借着夜明珠的光,他大体能把附近的兵马俑看个大概。他们有骑马的,有驾车的,有扛旗的,有持剑的,有握刀的,有的干脆拿着带钩,举着青铜矛,整整齐齐,杀气腾腾,好像要出征打仗一般。

剑南扭头看黄药师,发现他正面对着一个扛大旗的兵俑,上下打量着。兴奋地说:“好大的手笔啊!这么一大片的兵马俑,跟秦始皇的兵马俑有得拼了。你说埋葬在这里的是那一个国的大王?那个时代,只有君王级别的人才配有兵马俑。”

剑南接口说:“其实还没走进来之前,我也只是猜测而已,现在来到这里才真正确定下来。除了兵马俑这个提示之外,刚才我们走过的台阶,我数了一下,一共有六十七级。在战国时期的坟墓里,台阶越多代表身份越高。六十七级是国君御用的数目,谁也不能高过这个数目。还有你看这个字是什么?”他指着兵俑扛着的那个土做的大旗。

老黄顺势看过去,只见上面歪七扭八刻了个字,定睛一看原来是个“月”,眼睛一亮说:“我明白了,这里是大月氏管辖的地方,也就是说,在战国时期,这个地方就是大月国。”

剑南说:“是的。希望这次找到的是我要找的地方,不然又是白费工夫了。”

耶律齐说:“听你这话,好像你知道大月国的来历?他们跟楼兰有啥关系。”

剑南嘿嘿一笑:“古时候。月氏民族不断迁徙,在河西走廊,留下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号称小月氏,而西迁之月氏从此被称为大月氏。再后来、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从而开辟丝绸之路。西汉同匈奴的战争与张骞出使西域,月氏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后1世纪一个民族名称。早期以游牧为生,住在北亚,并经常与匈奴发生冲突,其后西迁至中亚。这时,月支开始发展,慢慢具有国家的雏型。由于大月氏位处于丝绸之路,控制著东西贸易,使它慢慢变得强大。到后来被匈奴攻击,一分为二:西迁至伊犂的,被称为大月氏;南迁至今日甘肃及青海一带的,被称为小月支。”

“关于月氏的来源,众说纷纭不置一词,有藏族大月氏王庭祭祀坛说、突厥说、印欧语族说、波斯说等。由于他们没有文字,而且月氏本身的记录亦不齐全,现时我们要了解他们,只能透过史书里的片面记录。而我们从史书里所知道的,月氏居于约当今甘肃省兰州以西直到敦煌的河西走廊一带。大约远在战国初期,月氏便在这一带过着游牧生活。今天的这个古墓看来是月氏一族的人,他们的历史可能要追随到战国,因为这兵马俑正是战国时候的特产,他们同样受到了战国文化的侵染。”

黄药师点点头说:“不错,剑南分析的很有道理。楼兰国跟大月氏本就是有割不断的关系,楼兰的从前有月氏的生活部落也不足为奇。”

他们继续往前走,一边走一边看着两边的兵马俑,越看心里越是感叹,做这么多兵马俑得费多少人工啊!这里站着的少说也有几万人马。就这样走着看着,突然看见前面有个很特别的兵俑。他看起来真的好像真人,上了彩,个头比剑南要高一点,眼睛鼓得老大老大,让他想起了张飞。搞笑的是他的嘴巴居然是红色的,好像涂了口红。他手上高举着一把青铜剑,很霸气的样子。奇怪的是其他兵马俑都是清一色的土黄色,唯独他身上的服饰是青色的,所以剑南只看了一眼就觉得他特别醒目。好奇之下,剑南腾出一只手摸了摸这个兵俑的身体,谁知一碰,这个兵俑顿时向后倒去。他吓了一跳,下意识地后退几步。兵俑倒在地上,砸了个稀巴烂,身子和头都碎了。让人惊奇的是,它破碎的身躯里,居然流出了一地黑糊糊的东西,赫然发现这些东西居然是一些虫子!

黄药师听见声音,回过头说:“不要乱动,一直往前面走。”

剑南说:“你过来看看,兵俑肚子里居然有虫子?它们是土做的,里面怎么可能有虫子呢?”

老黄走过来,仔细看了看那些虫子,然后又用长剑在那个碰碎的兵俑身上挑挑,查看了一番说:“这是个真人做的兵俑。”

剑南吓了一大跳说:“不是吧,活人做成的兵俑?春秋以后不是已经逐渐以俑代替活人与活牲畜殉葬了吗?这里怎么还会有活人陪葬呢?”活人和活牲畜的殉葬盛行在商周时期,那时还处于奴隶时代,奴隶主生前过着钟鸣鼎食的奢侈生活,死后还想在幽冥世界得到和生前同样的享受,所以死时以大批奴隶殉葬。这样就有了“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之说。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瓦解,封建制在各国相继建立,开始以陶土或木头做成人形当做替身随葬地下。这个古墓很明显是春秋战国时期王的墓,按照道理来说,应该已经没有活人殉葬了,所以剑南好奇得很。

老黄说:“这我就不清楚了,你自己看嘛,这的确是个活人嘛。”

剑南仔细看了看那个兵俑,还的确是个活人,不由打了个冷战说:“难道这里所有的兵俑都是活人做的?”

老黄站起来四周照了照说:“看来不是,只有少数穿这样服饰的人有可能是真人做的兵俑。好了,我们也别管那么多了,先进去找东西要紧。”

这时,前面一个跟剑南打碎的那个兵俑服饰一样的青衣兵俑突然开始动起来了。剑南还以为自己眼睛看花了,眨了下眼再定睛看了看。这一看就看到附近的几十个青衣兵俑都开始动起来,动作一板一眼,好像机器人一样。这怎么可能呢?就算他们都是活人做的,死了那么久了,怎么会动呢?

一个兵俑提着一把剑从后面向黄药师刺去。那把剑虽然蒙了一层灰,但还没有完全掩盖它的青光,一眼就能看出来是个真家伙。老黄似乎并没发现危险,还接着往前走。剑南大喊道:“外……外公,小心你后面。有个兵俑正向你捅刀子。”

老黄肯定觉得剑南的话莫名其妙,应声说:“不要胡闹了,我们……”他边说边回头,好在他回了头,身子跟原来位置相比有点偏,那个提剑的兵俑一剑从他的脖子旁边穿过去了。老黄吓了一大跳,等他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个兵俑又挥剑一削,黄药师忙低头,又躲过了这一削。兵俑再次进攻,黄药师一横手上的长剑,一剑就把那个兵俑砍成了两截。附近几个活过来的兵俑立时赶了过去,跟他厮杀起来。

在看黄药师打斗的时候,剑南旁边三四个活兵俑已经逼近了他。他们提剑的提剑,拿矛的拿矛,操戈的操戈,一步一步向他走来。跟活人打架剑南不怕。跟死人打架平生还是第一回,剑南吓得心惊胆寒,慌忙往后跑。可没跑几步,前面的几个兵俑也动了起来,把前面的路给堵了。剑南害怕地退了几步,突然想起后面也有活兵俑,连忙停住。这时候,又听到破风的声音,他知道,后面的活兵俑向他进攻了。往左一闪,躲开了这一击,一根长矛闪他刚才站的位置。

两边的活兵俑都过来了。剑南虽然害怕,可想想还不至于死,不如拼一拼,砍倒一个算一个,总比站在原地等死光荣一点。一壮胆,握着冷雪剑,大叫一声:“老子跟你们拼了!”说完,就向旁边的一个活兵俑砍去。那个兵俑长剑一挡,身边的两个活兵俑也在同一时间向他伸来矛和戈……剑南下意识地举起剑,挡住了刺向他胸口的矛,随即抽身左闪,身后撞到了一个死兵俑,和死兵俑一起摔倒在地。

剑南还没爬起来,两个提剑的活兵俑又向他劈来。他随即一滚,躲过了两把剑,又撞到了一个死兵俑,刚要爬起,一把长矛刺了过来。他一缩手,当的一声,长矛刺到了地上,那个活兵俑正在抽回长矛。现在不劈等待何时?急忙双脚蹬向旁边的一个死兵俑,借力向前一冲,冲出了两米,头撞到了后面的死兵俑的身子才停了下来。这一撞疼得要死,可此刻不是喊疼的时候,他颤悠悠地爬了起来,身子还没站稳,一把剑就在他头上削过。到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分不出哪里是前哪里是后,一招翻江倒海,冷雪剑化作千朵万多剑花横扫了过去,这一扫之下,兵马俑竟然倒了一片。

我靠,原来如此不堪一击,刚才左躲右闪的狼狈样子看来都是吓得,二话不说,抬手一挥,又是倒了一片。

并不是兵马俑无能,准确的说是剑南的内力太强悍了。活兵俑的动作比较慢,他们的步伐很机械,抬腿是抬腿,落脚是落脚,自然跟不上剑南宝剑的速度,一下子剑南就把面前的兵勇扫荡了干净。回头看的时候,不想看见耶律齐正跟五六十个活兵俑拼杀着,边打边往剑南这边退。饶他武艺高强,几十个兵俑一起进攻,还是有点吃紧。

追杀他们的活兵俑一边走一边砍,所到之处,死兵俑一个不留都给他们砍翻了。一时之间,大厅里尘土飞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