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2019-08-10 作者: 君长思
第十一章

消息传到洛阳后,一时间郑休的英雄壮举震动朝野,文武百官无不惊叹此人的胆识和谋略,纷纷称赞郑休是周亚夫在世是大汉中兴的有功之臣。

而在传出捷报后,老谋深算的元帅自然没有停驻自己进击黄巾军的脚步。如今长社之围已解,四方义军已然集结,黄巾军十万大军被灭元气大伤,皇甫嵩定然要乘着这个大好时机将黄巾贼一举剿灭。

当下皇甫嵩是一面整顿军备,一面同着义军将领们在大帐里商讨着下一步的进军计划。

正当皇甫嵩与众人在大帐中讨论局势的时候,门外守卫上前禀报道:“报元帅!郑休求见。”

一听郑休之名,一众义军领袖皆是肃然起敬,曹操同刘备二人更是同时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向外面看去。

皇甫嵩忙吩咐道:“快让王先生进来,好叫诸位将军一睹火烧十万黄金贼的英雄。”

郑休听到召唤刚要踏入帐中,却听里面有一人言道:“皇甫元帅且慢,我有一言。”

郑休驻足,皇甫嵩等人皆是一脸疑惑的朝着那人看去,原来说话的正是袁术,袁公路。

只见袁术坐在位上用着“居高临下”的眼神的看着帐外的郑休向皇甫嵩问道:“公路斗胆敢问元帅一句,他郑休是何身份能来军中大帐同我们商讨军中大事?”

袁术的这番话顿时让场面陷入了冰点,其他几人虽然脸上没有表露出不满,可心中却早就是将袁术给腹诽了一通。

听得袁术之名,郑休的眉头不由一皱,心想着:历史上这袁术貌似并没有参于平定黄巾之乱的战争,莫非是自己记错了?

袁术所在的袁家本乃是三公家族,而袁术则是当朝太仆袁逢的嫡次子,其身份自然也是相当显贵。

生长在优渥的环境之中,也让袁术得上了眼高于顶的臭毛病。原本这袁术还对郑休三百人大破黄巾军的壮举有些兴趣,可当他听闻了郑休的身份不过是一介草民,便对郑休产生了不屑。

袁术觉得即便郑休为击败十万大军做出了贡献,可若没有他们义军及时赶到,并当机立断袭击东面大营的话,那郑休能不能活着还是一个问号。

眼看着这样一个草芥竟然能占得头功,袁术心中还是大为不满的。

所以才会在郑休入帐时出言刁难。

眼见着气氛尴尬,对于郑休平民身份没有任何成见的曹操率先站了出来,他笑着走到了郑休的面前介绍道:“久仰王先生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英雄气概,在下曹操曹孟德。”

说着又指了指袁术道:“这位是袁术,袁公路,乃是当今太仆袁逢大人的儿子。”

不过既然连自己都能从未来穿越会三国,说不定这历史早就因为这一次小小的改变而发生了蝴蝶效应呢?郑休细细一想,也就释然了。

见着曹操出面暖场,刘备也是笑着冲郑休点头自我介绍道:“在下刘备刘玄德,久闻阁下大名,先生之勇当为我三军表率。”

此后孙坚也出面同郑休打了招呼,只不过同其他两人那热枕不同,孙坚的态度倒是冷淡了不少。

不过想来也是,在场之人除了郑休和刘备外其他几人皆是名门贵族之后。曹操之所以对郑休这般热情,那是因为曹操本就不拘一格,自然不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

而其他人则不同,自古以来朝廷的要职早就被士族垄断。庶人草民想要一展才能,奈何腹中有墨却跨不过门户之见这道坎。

虽然这袁术出言刁难让郑休心中一阵不爽,不过此时的他想要去扳倒背后有着袁家作为后台的袁术,那无异于痴人说梦。因此郑休无视了袁术的问话,在曹操的带领下还是走入了大帐。

“站住!”见自己的话被这草民无视,袁术豁然起身厉声呵斥道:“一介草民胆敢擅闯军中重地,军法何在?”

看着袁术这依依不饶的样子,作为一军之首的皇甫嵩眉头顿时一皱。

不过碍于袁术的背后还有袁家这座大靠山,皇甫嵩也自然不能过多为难,免得交恶袁家。于是便只能出言提醒道:“公路贤侄,这长社之战郑休夺得首功,因此老夫才破例让他入帐一同商讨抗敌之策的。”

皇甫嵩这话说得虽轻,可是言下之意却是指明了告诉袁术,这郑休乃是我手下的人,你最好不要动他。见着皇甫嵩已经发声护着郑休,袁术自然也就不好再多说什么。

刘备在此时也赶忙出来打圆场道:“如今还是先研究军情要紧呀。”

这袁术不敢明怼皇甫嵩,还不敢说你这没官没职的大耳怪吗?袁术一早就见着刘备碍眼,如果不是看在刘备乃是当朝大儒卢植的学生,袁术早就将他赶出大帐了。

“织席贩覆之夫安敢论军事?”袁术冷哼一声,丝毫没有掩饰神色中的不屑。

袁术这句话虽然没有指名道姓,可摆明了就是针对刘备所说。刘备听完此话,脸色骤变,可却强行将怒火给压回了肚中,稍纵之间脸色又回复如初,就好似未闻袁术之言一般。

其他人对于袁术这种嚣张跋扈的态度好似都见怪不怪了,于是也就不再理会,军议照常继续进行着。

随着众人的讨论和剖析,如今豫州一带的局势已然明朗,接下来便是制定拿下豫州的战略方针了。

“元帅公路有一个想法。”就在讨论如何歼灭豫州方向的黄巾军时,袁术向皇甫嵩突然提议道:“如今黄巾大军新败,士气还未恢复。我军大可乘机直驱对方汝阳,一旦攻下汝阳豫州其他地方的贼兵便不再能构成威胁。”

袁术说着便冲皇甫嵩抱拳自荐道:“公路不才,愿为先锋出兵汝阳。”对于袁术心底里的那点想法,众人也都是心知肚明。义军出兵平定叛乱,大义上说上为朝廷,下安黎明。但实际上也就是想要多贪些功劳。

这袁术眼看着郑休几乎一人占了一半长社之战的功劳,自然也是眼红,现如今黄巾刚刚大败,豫州重镇汝阳防守定然薄弱。如果他袁术能先去抢个头功,受到朝廷赏识,或许日后在家族里他也能够得到更大的话语权。

“不妥。”还未待皇甫嵩等人稍作考虑,郑休率先站出来反对了袁术的提议。

见着郑休反对,袁术眼神冷冷朝着郑休一瞪质问道:“哪里不妥?”

郑休指向地图说道:“攻破汝南虽然能够起到一锤定音的效果,可是想法虽好却难以实施。”

“你是说我大汉官兵连区区的黄巾毛贼都剿灭不了?”袁术的脸色已然冰得如同寒霜一般。

郑休懒得去理会这不懂兵法只会贪功的小人,他更在意的是如何能够以最稳妥的方式平定这场叛乱。郑休转身看向皇甫嵩继续解释道:“汝阳地处豫州中段,一旦我军在正面同汝阳发动攻势,黄巾军定然会从东西两个方向派兵增援。

且汝阳四周交通道路发达,援军最慢不过三天就能抵达,我军虽有精兵却少攻城辎重。若对方死守城门不出,没有五日时间定然攻不下汝阳,一旦对方援军抵达我军便会陷入三面遭围的态势,属实不利。”

听了郑休的一番解释,众人皆是点头称道,就连早前对郑休态度冷淡的孙坚脸上也露出了赞许的表情。

皇甫嵩见着郑休寥寥几句话便分析出了当下豫州的局势,笃定这小子早就已经有了如何平定豫州的计策。

“那先生觉得这豫州该如何攻略呢?”皇甫嵩笑着问道。

后者一脸胸有成竹的道:“分而治之。”

在这点上在场的众人皆是没有异议,而这一次主要便是谈论该如何一举实现这三个战略目标。

郑休在指出了这三处目标后便开始讲解道:“这三地乃是取下豫州的根本。而汝南又是处于三地中间,又是豫州黄巾贼活动最为猖獗的地方。”

“虽说破汝南便相当于豫州攻下了一半,可直取汝南对于我军来说风险太大,且难以得胜。因此最简单的方式乃是兵分三路逐个击破。”郑休话说至此故意顿了一顿。

听了这个建议,却是得来了袁术的一声冷笑。

他一脸嘲讽的看向郑休说道:“行军分兵而动,可是兵家的大忌。我大汉军队虽然精锐,可如今长社总兵力加起来也不过两万人。要按照你的想法兵分三路,怕不是到时候连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了呢。倒不如按我的意思,集中兵力先破汝南。”

郑休反笑道:“看来袁大人也算是读过兵法的呢,还懂得什么叫做兵家大忌。可不知道袁大人有没有听兵书里讲过,什么叫做兵不厌诈?”

“既然袁术大人都知道分兵乃是兵家大忌,想必黄巾贼也深以为然。对方人数虽多,可刚尝新败,所以在用兵上会更加的谨慎,我们刚好可以借用这个机会发兵进攻,而这三个据点的守军定然不敢轻举妄动。”

“妙啊!”在众人还听得云里雾里的正思考时,曹操已然率先理解了郑休的想法,情不自禁的起身赞叹道。

所谓的分兵攻城实际上就是个幌子。

王兄的真实意图则是,分散兵牵制,而压重兵攻城。三个据点分三路兵去强攻在兵力悬殊之下自然是不可能获胜。而象公路兄所说那样集中兵力去攻占一个据点则其他两个据点定然会发兵支援,也一样不能取胜。

而王兄则利用了黄巾贼刚刚打了败仗,士气低迷的这个弱点,派少量的兵力佯装攻城。将大股部队放在一个据点进行集中攻坚。

这样一来三个据点皆遇到了汉军攻城的问题,自然是不敢贸然派兵去支援其他据点。由此一来三点之中必有一点会被攻破。

众人细细斟酌了一番后,皆觉得相比袁术的计策,郑休的想法似乎更为稳妥和有效一些。

于是皇甫嵩便继续向郑休问道:“那先生觉得应该先取哪一处据点呢?”

“陈国。”郑休朝着地图一指回答道。

“为何?”皇甫嵩继续问道。

“从地理上来讲,陈国离长社最近,运粮路线最短,因此在后勤上更有保障。”

“而南阳距离过远,对方还可以聚兵精山依靠天险防守。”

“汝南乃贼军在豫州的根据地,贼军数量多过,攻城定然要耗费极多的时间,时间拖得越久我军牵制其他两个据点的困难就会越大。从这些方面综合考量,在下觉得先攻下陈国更为稳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