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入县府

2019-08-10 作者: 醉梦醒千年
第二十四章 入县府

翌日,小檀与赵良辰时便起床,待洗漱完毕,用完早饭,方才到巳时,便听到店里的小二在客房外通禀:“赵公子,有客人到了,在大堂里候着呢。”

“想必是这张五来了,檀儿,随我一起吧,今日便搬到县府里去住。”赵良听到门外的小二通禀,转过头笑着对小檀说。

小檀点了点头,回应道:“郎君所言极是,郎君本为县令,第一日居于客栈还好,若长久居于县府外,恐为人诟病。”

“走吧,也别让那张五等久了,今日想必县里会热闹不少呢。”

两人简单的收拾了一下,便退出了客房,刚走至大厅,便看见张五正坐在大堂里与客栈老板在那里聊天,赵良微微一笑,加快了几步,朗声说道:“张队正早啊,还不曾到巳时便已经到客栈了,想必早饭尚未用过吧,要不要先吃点儿东西。”

张五闻言,连忙起身,拱手笑道:“下官已在家中用过早饭,方才姗姗来迟,还望大人莫怪。”

“不迟不迟,此时自是刚刚好,既然你已用过早饭,便随我一道往县府去吧。”赵良摆摆手,结束了两人之间的寒暄,直接进入正题。

“行,下官已经备好了马车,还请大人与夫人上车移驾县府。”张五恭敬的拱了拱手,请赵良上车。

“这是……官车?”赵良盯着略带深意张五看了一眼,问道。

“回大人的话,确实是官车,下官昨晚已通禀过县丞、主簿大人,本来县丞、主簿二位大人昨晚欲亲自拜访县令大人,但那时天色已晚,恐大人与夫人已经休息了,不便打扰,便叮嘱下官务必备好官车前来接大人入县府。”张五明知赵良已经知晓了县丞、主簿等人想要试探一下新县令是什么样的人,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答道。

赵良盯着张五看了半天,轻轻一笑,摇头道:“本县身为长山父母官,岂能因私谋公?这官车乃官署,为接士子与传递军情所用,如今我要是坐了这官车,岂不是视律法于无物?本县还是坐自己的牛车吧,这官车,还请张队正叮嘱差人带回官署,细心照料,切不可出一点儿纰漏。”

“大人所言极是,确实是下官思虑不周,还望大人海涵,下官这就差人引官车在前引路,带大人前去县府。”

赵良点了点头,随即带着小檀上了本来他们从汴京坐到长山县来的牛车,示意车夫跟上前面的,便抱着小檀在牛车里静静的闭目养神。

片刻的功夫,牛车缓缓的停了下来,赶车的车夫恭敬的对着车里说道:“大人,县府到了。”

“到了啊。”赵良睁开了眼睛,看着在自己怀里的小檀,柔声的说道:“檀儿,我们下车吧。”

两人走下车,一旁候着的张五拱手道:“大人,这里便是县府了。”

赵良没有答话,上下打量了一下县府。

中等县的县府其实不大,前面的县衙,前厅办案,后厅办公,左右两侧各有一排厢房,安置各房皂吏,衙役,后面的府邸,有前厅一座,可以会客,左侧客房,右侧杂役房,中间一个独院亭台水榭一应俱全,后面便是主人的卧房以及书房还有三个偏房,想来这偏房便是安排主人的其他妾室和子女的地方。

“嗯,不错,有点儿样子,比起我们在义和坊的宅子也算是不分伯仲了。”赵良满意的点了点头,回头看着张五道:“张队正,还麻烦你差人安置一下我家夫人还有各类物什,我且随你一道去见一见各同僚吧。”

张五拱手称是,随机遣人带了两个老妈子过来带着小檀安置歇息,自己带着赵良进了县衙内。

两人迈步走进县衙,便看见一应官员皂吏在院内候着,其中一个约莫四十岁左右的中年男子见两人进门,轻轻咳嗽了一声,众人立马精神了,态度恭谦的的站直。

那中年男子对着张五身后的赵良揖了一礼,道:“可是我长山县令赵大人?下官县丞李孚,携众同僚恭迎大人到来。”

“诸位客气了,本官初来乍到,还要仰仗各位多多扶持,不必如此多礼,今后尚需诸位与我勠力同心,让长山县更好!”赵良回了一礼,道。

“前几日吏部已有派发公文说赵大人不日便到,下官还和杨主簿商量着出城去迎接大人,想不到大人已经到了。”李孚笑着对赵良说道。

“赵某初来乍到,寸功未立,当不得李县丞与杨主簿还有诸位如此重礼,真要出城来接赵某,可真是羞煞赵某。”赵良摆摆手,笑着回应道。

两人稍微寒暄两句,赵良便吩咐众人各自去办公,让自己的管家随着典吏去办任职手续,请了县丞与主簿去客厅会话。

三人分主次坐下,待仆役上了茶,赵良屏退左右,笑着对李孚与杨主簿说道:“请李县丞与杨主簿来,其实是本官想要了解一下如今县内的状况如何,本官新任,两眼一抹黑,尚且需要二位多多协助。”

见赵良没有丝毫倨傲,十分老成,李孚与那杨主簿对视了一眼,轻轻点了点头,随及那杨主簿叹了一口气,对着赵良说:“回大人的话,眼下着长山县其实……并不怎么乐观,去年水患,县里税收便评了下等,冬日又有许多百姓冻死、饿死,人口大减,本向朝廷报备,却被压了下来,今年里前任县公被勒令致仕,方才让大人来接受这个烂摊子。”

“烂不烂摊子,倒是不重要,本官想知道,为何此事被压了下来?”赵良好奇的问道。

“下官也是不知,本来这事报上去,好歹能指望一下朝廷能发一些抚恤,没曾想这被压下去,今年百姓尚且不知道如何能熬过去。”杨主簿再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这点请杨主簿尚且放心,本官早在离京之时,已从户部要了一封赈灾文书,允许开官仓放粮,至少眼下着三个月我们尚且能够撑得过去。”赵良宽慰道。

“如此甚好!”杨主簿与李孚一拍大腿,激动的起身拜倒说道:“还是赵大人有办法,我等在边县蹉跎数十年,上无门路,也仅仅是想做些利民好事,待日后致仕,也好为儿女留一个清白名声,如今大人解了燃眉之急,当真是久旱逢甘霖!”

“二位不必如此。”赵良连忙起身将这二人扶起:“本官早有言,还望诸公与本官勠力同心,做些利国利民的好事,更何况本官乃本县县令,是全县百姓的父母官,所谓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然得尽心尽力,向上报备乃本官本分职责,二位莫要再行如此大礼,况且,这官仓之粮实为杯水车薪,我们还需要再想他法才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