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参军入伍

2018-04-15 作者: 君山听雨
第8章 参军入伍

第8章 参军入伍

一年一度的冬季征兵开始了。

当兵对于农村青年来说,是一件令人企盼的美好愿望。农村孩子们别无选择,上大学读书要靠推荐,没有一定的背景别痴心妄想;招工招干更轮不到摸泥巴坨的农村青年,城里伢子都大批大批上山下乡劳动锻炼,农村土生土长的年轻人还有什么更高的希冀呢?他们为了摆脱握着锄头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图个好出息,惟一的出路就是能够走进人民解放军这所大学校,争取好好地学习锻炼,入个党提个干,当个排长连长吃上皇粮,一辈子也就不用再发愁了。哪怕当不上官儿,只要能在部队干上几年时间,入个党是不成问题的。这样,将来退伍回到家乡也还能当个生产队干部甚至大队干部,村里人也会另眼相待。因此农村征兵已不像五十年代那样,要做许多思想政治工作还完成不了征兵任务。时下报名应征者显得十分踊跃,有时还挤破脑壳。但由于部队上每年的入伍指标有限,一个生产大队才那么一两个名额,各方面的要求也就特别高。

月亮湾大队不到一千人口,往年上面安排一个体检名额,今年大队干部磨破了嘴皮,硬是多要了一个参加体检的应征名额,仍然满足不了青年们的要求。大队按照严格的政审和各方面条件比较,一个一个地进行筛选,从十二名报名的应征青年中挑选出了三人:刘英雄、刘立秋、刘学文。但公社武装部只安排回水湾两个休检名额,意味着还有一个要被挡在体检之外。大队党支部、革委会连夜开会进行商量研究,可会议开到深夜,争论相当激烈。裁减谁为好呢?论条件,三人旗鼓相当,父母亲都是贫下中农出身,算是根正苗红;论文化,刘英雄和刘立秋都是高中毕业生,在乡下也算是喝墨水最多的文化人。刘学文虽然由于家庭原因初小没毕业就退学回家了,书读得少了一点,可他年纪比英雄和立秋大了一岁多,已经是二十出头了。应征入伍青年的年龄是18岁至22岁,如果今年再不去参加体检,以后就完全没戏了。刘学文的父亲是个老党员,又是生产队队长,他找到大队领导,要求领导们照顾他的儿子刘学文。大队五名支部委员中,支持刘英雄和刘立秋参加体检的说,按身体、文化各方面的条件,英雄和立秋更合适,为了保证两个指标不落入外大队的青年中,还是他们俩去好一些。但也有支委说,刘学文年纪较大,过了这一村没有那一店了,加之他父亲是老党员、队干部,虽然文化条件比两人差一点,但还是应当先照顾学文去。讨论来讨论去仍无结果,最后支部书记表态,由民兵营长黑皮拍板定人。

刘英雄想当兵的愿望是强烈的,秦月花也鼓励支持他到部队里干上几年。虽然刘英雄的母亲起初不大同意刘英雄去部队当兵,毕竟儿子是自己四十岁时生下的宝贝,又是刘家的独根苗,心里还是不情愿儿子离开自己,让她丝丝的牵肠挂肚。而且当兵就意味着要上战场,上了战场就会生死难料,一旦儿子要是有个什么好歹,她将来怎么去向九泉下的刘福贵交待。后来刘英雄给母亲做工作,特别是秦月花苦心婆心地和秋姑谈了一个通晚后,才把她的思想工作做通。秦月花说,现在是和平年代,当兵不会有什么危险。何况青年人应该为保家卫国作出自己的贡献。如果姑父他在世的话,也会同意英雄去参军保家卫国的。秦月花好话说了几箩筐,秋姑才勉强同意刘英雄去当兵。

刘英雄听说大队应征青年体检名额有他的名字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他当着母亲和秦月花的面,欣,在地上来了个空翻,吓得秋姑和秦月花脸都变了色。秋姑说,龙儿,看把你乐得,别吓着我们娘俩了,跌下来伤了腰,看你怎么去部队当兵?刘英雄说,娘,我太高兴了。是啊,从小就有着英雄情结的刘英雄,对于当兵的渴望,那可是他最美好的心愿。

刘立秋和刘英雄一样,早就有着当兵的梦想。那草绿色的军装,曾让他魂牵梦绕了多年。刘立秋当兵的愿望缘于他的亲表哥。表哥当兵的经历和故事,给了他极大的诱惑和鼓动。

那一年正月里,刘立秋去姑妈家拜年,刚好他表哥服兵役三年期满回家探亲。一进姑妈家门,姑妈就一脸笑意地对他说,秋儿,你表哥回来了,快去看看。表哥比刘立秋大十来岁,他知道表哥住在东面的一间单独房子里。表哥去当兵后,刘立秋曾多次睡在他表哥的那张床铺上。那年刘立秋姑妈家里做房子请了泥瓦师傅,他在姑妈家提瓦桶住了一个星期,就睡在表哥那张床铺上。因为没有向老师请假,回到学校还挨了老师一顿狠狠的批评。

刘立秋推开表哥的房门,表哥正在书桌上写东西,刘立秋喊了一声“哥”,表哥停下手中的笔,忙站起身走到他跟前说,你来得正好,我准备明天去跟舅妈拜年呢!好啦,今晚你就别回去了,跟我睡,我给你讲故事。明天我们一起走。刘立秋点了点头答应:好。

那时候,月亮湾村里还没人参军当兵,第一次看到表哥那身威武的军装,刘立秋心里就有一种深深的向往。刘立秋的表哥长得很帅气,尤其是那身得体合身的军装穿在身上,还有那五角形帽微和斜镶在领口上的领章的衬托,更显示出男子汉的雄壮气魄。刘立秋瞧瞧自己身上那件旧棉袄,心里就有了一种冲动,长大后我也要去当兵!

刘立秋的表哥在遥远的新疆当骑兵。他参加了昆仑山剿匪,之后又参加了1964年的中印之战。虽然他只读了小学,但由于学习认真,训练刻苦,作战英勇,他多次评为部队学习训练标兵,并参加新疆军区组织的巡回演讲。刘立秋的表哥回家探亲时,已经提了干,当上了骑兵排排长。

晚上,刘立秋和表哥睡在一头,让表哥给他讲昆仑山剿匪和中印打仗的故事。表哥一直讲到了深夜,刘立秋还缠着表哥让他继续讲。表哥说,睡觉吧,明天我在路上讲给你听。刘立秋说,我长大后也要去当兵,表哥抚摸着他的头说,我支持你。表哥回部队前,刘立秋和大哥去姑妈家送表哥,他找表哥要了一套帽微领章,表哥还送给刘立秋大哥一套军装和军帽。大哥把军帽给了刘立秋,军装穿了几年后也给了刘立秋。表哥给刘立秋兄弟的军装军帽和帽微领章,也在大队文艺宣传队里派上了用场。刘立秋进城读书参加工作后,他就把军装给了他的小妹妹,帽微领章他却一直珍藏在自己的箱子里。

当兵的愿望一直萦绕在刘立秋的心里。两年多后,表哥复员转业到了地方,在离月亮湾六公里的沙田公社当武装部长。刘立秋常常跑上十多里路,到表哥所在的公社找表哥,和表哥聊天抒胸臆。他说他要去当兵。他多么想走进军营穿上军装,像表哥一样让人羡慕、让人夸赞。表哥说,你年纪还小,先把书读好,包你能参军。是啊,当时他还是个少年,没到当兵的年龄,而且还在学校读书,即使到了应征年龄,在校学生也不在应征入伍之列。他只能苦苦地等到高中毕业以后再说。

刘立秋一直等待着当兵的那一天,机会果然来了。他当时满有把握能当上兵,论外表和身体条件他没得说。可是在将要参加体检的头一天,刘立秋还没有得到体检的通知。刘立秋有些着急了,他心里想:莫非真的没我的份。他听说刘学文已经接到体检通知了。刘立秋知道情况不妙,立马找到了民兵营长家。刘立秋推开门,民兵营长黑皮正在吃早饭,他问民兵营长黑皮,怎么没通知我去体检?民兵营长黑皮放下饭碗,支支吾吾地要刘立秋坐下来说话。刘立秋从黑皮说话的神态中,知道事情有些糟糕,于是他骂了一通娘说,我要去区里找我表哥,我一定要参加明天的体检。

那时候,刘立秋的表哥已经在区里当武装部长了,征兵工作应该是武装部长分管的事情。他相信表哥会支持他去当兵。他一口气跑了四里路,上气不接下气冲向区公所大门,和公社书记老陈撞了个满怀。他负责的大队文艺宣传队在区里文艺汇演中拿过一等奖,因此陈书记认识他,他见刘立秋额上淌着汗,匆匆忙忙,便问他什么事那么着急?刘立秋说,我要找表哥佘部长。陈书记告诉他,他表哥在食堂吃饭。他径直往食堂跑,表哥吃完饭从食堂门口走出来,见到他头上冒热气,问道,你今天怎么了,没吃饭吧?来,先吃饭。表哥给他打了饭菜。他一边吃饭一边说,大队干部不让我参加体检。表哥一脸惊异地说,怎么不让你参加体检?刘立秋说,他们让刘学文顶替了我。表哥也有些不解地说,这奇了怪了,条件好的不让参加体检。你吃饭后回家去,明天早上你不要吃早餐,到区医院门口等我。

第二天清早,刘立秋赶到区医院门口,表哥和公社陈书记正在门口聊着,大队正副支书和民兵营长带着英雄和学文过来了,陈书记将大队干部叫到了一边,耳语了几句。然后,大队支书走到学文面前说了一通话,做工作让他不参加体检了,并答应将来城里招工优先让他去。刘学文经不住大队领导的劝说,只能郁闷地回家了,刘立秋终于被列入到体检名单之中。

可令刘立秋万万没想到的是,因为他有轻微鼻炎,没能迈过体检这一关。刘立秋的当兵梦也由此而破灭。他曾经想,几年后,他参加高考到城里读书前,体检时并没有发现什么鼻炎,由此他怀疑其中有诈,当时是不是公社领导为了既不得罪他表哥,又挽回一点大队领导的面子,而在其中做了一点手脚呢?后来,刘英雄又自我安慰,也许是头天心里着急,加上出了汗吹了风,有点感冒,鼻子出了点状况吧。

刘立秋当兵不成,刘英雄则顺利通过了医务人员的重重“关卡”,身体检查合格,又通过了地方和部队的政治审查。七天后,刘英雄接到了入伍的通知书。他感到特别光荣和兴奋。当他把这个喜讯告诉秦月花时,秦月花情不自禁地搂着他的脖子在他的脸上亲吻起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