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爱的种子
刘英雄参军两年时间后,秦月花被录用为国家干部,成为相思公社党委委员、妇女主任。刘立秋同样也不甘示弱。在高中毕业回到乡村的几年时间里,作为团支部书记的刘立秋,带领月亮湾大队文艺宣传队坚持经常集中排练,常年不散,在全公社巡回演出,并几次参加县里组织的文艺调演,得到了公社党委和县革委工作组的夸奖和表扬。刘立秋还一直坚持文艺创作,不仅利用劳动之余的时间,创作文艺节目,还在构思着一部反映回乡农村青年的生活和命运的长篇小说。他从小就有当作家的梦想,他创作的花鼓戏剧本《女队长》和表演唱《夸媳妇》,寄到地革委文化组主办的内部刊物《工农兵文艺》,虽然没有得到刊载,但还是受到了刊物编辑的好评与夸赞。由此,刘立秋想当作家的愿望更加强烈。
全国高等教育考试的恢复,为刘立秋创造了走仕途的最佳机会。按照当时的高考程序,刘立秋到区教育组报了名。离高考只有一个多月时间,容不得半点松懈,刘立秋开始把书籍和学习资料找出来,准备复习功课迎接停顿了十多年后的第一次大中专学校的招生考试。刘立秋是大队团支部书记,团支书是没有工分补贴的,他每天还得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复习功课只能在晚上进行。刘立秋每天晚上都要复习到深夜。由于他在学校读书时成绩就特别优秀,虽然曾经学习过的功课荒废了两年多时间,但温故而知新后,他很快就掌握了所学的知识,显得成竹在胸。
大约一个多月后,刘立秋到县城参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个全国高等教育的考试。高考分数线公布,刘立秋以高出本科线20多分的成绩榜上有名。刘立秋静候大学录取通知书的到来,即将走出生他养他的月亮湾,飞到属于他的那蓝色的天空中。
刘立秋从粮站送公粮回到村里时,日头已上三竿。虽然太阳晒得他一身汗爬水流,饿得肚皮好像贴到了后背,但刘立秋仍然像没事似的, 挑担空箩筐,哼着那段“那一天同志们把话拉,在一起议论你沙妈妈……”的曲子,手舞足蹈,不知不觉就走到了村庄前的那座石桥边。刘立秋放下箩筐,走到水塘边石桥上,洗了一把头上的汗水,刚站起身抬起头来,他看到了郭玲花站在不远处向他笑着打招呼。
立秋哥,回来了?
刘立秋鼻子“嗯”了一声,算是回答,然后挑着箩筐往前走,玲花跟在他身后。走到队里仓库屋檐下,玲花把一双鞋垫塞到刘立秋的手里说,立秋哥,今天是你的生日,没什么东西送你,给你做了双鞋垫,不知你喜欢不?
刘立秋接过郭玲花手中的鞋垫说,花儿,谢谢你,你看我自己都把生日给忘了,你还记在心里。
当然罗,你的生日好记,因为你叫立秋。
刘立秋说,难怪早晨太阳就这么毒,你看我这汗衫都湿透好几次了,没一根干衫了。
郭玲花说,交秋脱伏,生的晒熟。立秋哥,还没吃早饭吧,快回去吃饭,记得先把衣服换了,出了汗别洗冷水哟。
刘立秋回头瞅着郭玲花,从那温情的脸上和细心的话语中,刘立秋似乎读出了一份女孩子难得的情怀,于是他怔怔地多看了郭玲花几眼,看得郭玲花怪不好意思起来,她忙把头低下来,摆弄着那长长的辫梢莞尔一笑说,立秋哥,我走了,祝你生日快乐!
刘立秋也笑了笑,轻声说,花儿,谢谢你!
郭玲花走到转角处,又回头说,立秋哥,通知来了,记得告诉我哟。
刘立秋冲郭玲花点点头说,好咧,通知一到,我第一个去找你。
郭玲花心里像喝了蜂蜜似的,那高兴劲真像自己考上了大学一样。郭玲花扭着那圆圆的屁股,唱着歌儿一路小跑着没了影子。
望着郭玲花的背影,刘立秋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欣慰。月亮湾大队100多户人家,800多号人口,仅有几户人家是异姓,除了姓罗的几户人家外,还有惟一的一户姓郭,户主就是郭玲花的父亲郭松涛。今年17岁的郭玲花是月亮湾大队郭松涛的大女儿,比刘立秋小四岁。前些年,刘立秋一直把这个水灵乖巧的郭玲花当成小不点儿,没引起他太多的关注。虽然在一个不太大的村子里,也相距不远,但刘立秋和郭玲花接触却很少。真正和郭玲花相识,是在刘立秋读高中三年级的那年。那时候,郭玲花读初中三年级,刘立秋读高三。他们同在一个学校读书。刘立秋家里条件不好,加之离学校才两里路,每天都要出完早工才去读书,上学放学总是和郭玲花擦肩而过,刘立秋从不理睬她。有一次山洪暴发,刘立秋忙了一个早上,赶到学校门前那条河流前,对面学校上课的钟声已经敲响了。刘立秋正卷起裤脚准备趟过河去时,突然发现一个女孩子背着书包站在河边的田埂上哭泣。那女孩子就是郭玲花。刘立秋二话没说,就走过去背上郭玲花过了河。从此后,刘立秋每次在路上遇到郭玲花,郭玲花总是笑盈盈地喊一声“立秋哥”,刘立秋也就和她慢慢熟悉起来。后来,刘立秋看到郭玲花长得漂亮可人,就让她参加了大队文艺宣传队,没想到郭玲花还真是个文艺天才,进了大队文艺宣传队,就成了宣传队里的主要女演员。宣传队排练京剧《智取威虎山》第三场“深山问苦”,刘立秋饰杨子荣,常宝这个角色,宣传队里原来只有秦月花能演好,后来秦月花当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工作忙不过来,慢慢地淡出了宣传队的女主角,而其他几个女孩子都试了好几回,没有人能演得了,因为那高音谁也唱不上去。没有人能演,刘立秋让刘白露勉强挑起了这个角色,但还是演砸了。郭玲花进入文艺宣传队后,不仅把常宝演得活灵活现,那唱功更是让人折服。为此,宣传队里的女青年对郭玲花还真有些嫉妒。
在村里人看来,二十挂零的刘立秋,早就到了谈婚论娶的年龄,可他没一点要在农村结婚成家的想法。刘立秋高中毕业,大队和公社干部都很器重他,回到村里就让他当了大队团支部书记,公社还让他兼任理论辅导员,每次公社开动员大会,刘立秋都要代表青年上台表决心,在一万多人的公社范围内,刘立秋也算是小有名气。
刘立秋确实是个文艺天才,上高中时放寒暑假,他就组织村里能歌善舞的年轻人排练节目,刘立秋更是什么编剧、导演、主演、主持于一身,把个大队文艺宣传队办得红红火火,风声水起,不仅全公社15个大队去巡回演出,还跨过了县界,成为农村社会主义文艺阵地上的一支轻骑兵,让公社领导和大队干部刮目相看。
刘立秋回到家,母亲正在灶房里烧火做饭。母亲见立秋进了门,就对他说,秋儿,肚子饿得不行了吧。今天是你的生日,我到菜园扯些葱来,中午给你煎个鸡蛋。
刘立秋说,娘,你去好了,我口渴死了。然后几步走到水缸边,拿起水瓢舀了一瓢水,“咕咚咕咚”喝了个底朝天。
刘立秋七岁那年,父亲因病而无钱医治而英年早逝。由此,家里倒了大梁,母亲只得让十五岁的哥哥刘奇龙辍学回家挣工分。刘奇龙辍学务农后,就当上了生产队会计兼记工员,两年多后,刘奇龙就担任了月亮湾大队会计兼大队团支部书记,为母亲和家里长了脸。
父亲去世后,刘奇龙辍学回乡务农时,刘立秋刚上小学读书。刘立秋从小就特别会读书,读小学时每门功课都是班上第一名,母亲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原来村里人以为刘立秋会步其哥哥的后尘,读几年书就回家“修地球”,没想到母亲在他读书的问题上从来没有含糊过。刘立秋读小学三年级时,因腿上生了个毒疮耽误了半个月时间而休学了半年。后来,他母亲让他继续上学,年幼而懂事的刘立秋看到家里负担重,才三十多岁的母亲背都累得佝偻了,就对母亲说,娘,我不想读书了,我要帮你挣工分。母亲听了大发了一通脾气,刘立秋只得乖乖地背着书包去了学校。刘立秋虽然有半年没读书,但他在家里把那半年的课程都读完了,考试时他同样得到了高分数,重新和刘黄龙与秦月花坐到了一个教室内读书。后来刘立秋他们一起读书的十几个孩子们早早地回家务农,而刘立秋和刘英雄、秦月花一直读到了高中毕业。多年后,当刘立秋在城里功成名就,刘立秋心里最感恩的还是他含辛茹苦的母亲。
过了处暑节,夜里凉快日里热。一场秋雨一分凉,秋后的几场雨水,不仅缓解了刚插下田不久禾苗的干渴,也使闷热的天气变了脸色。秋老虎虽然还是有些毒辣,但处暑过后的秋夜已经是凉爽宜人了。眼看很快就要过中秋节了,刘立秋想把文艺宣传队队员集中起来,利用晚上排几个新节目,中秋节晚上在村里搞一次演出。
刘立秋的这一想法和大队支部书记刘忠成的想法不谋而合。那天下午,刘立秋到大队部去打听有没有信件,正好在学习室门口遇上刘忠成。刘忠成对他说,我正有事要找你呢,快进来,我们商量个事情。
刘立秋想把自己的想法给刘忠成汇报一下。刘忠成让刘立秋坐下,然后从口袋里摸出一支烟点燃说,立秋,昨天,我在公社开了一天会,陈书记特别强调的一件事,就是办好文艺宣传队。他说区委为了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准备搞一次全区秋季文艺汇演,在“十一”国庆节前后进行,要求我们公社有文艺宣传队的大队都要组织几台好节目。陈书记还特别谈到了我们大队文艺宣传队坚持了近十年,一直办得很好,这次要再接再厉,不甘落后。他还让我带信给你,说这是你展示才干的一次好机会,也是你在月亮湾大队文艺宣传队最后一次作贡献。立秋,陈书记对你寄托了很大期望,你现在还是我们月亮湾的团支部书记、宣传队长,搞宣传队一直是你的强项,这次就看你的了,你说怎么办都行?
刘立秋心里一怔,这不正和自己的想法合拍吗?刘立秋想了想说,刘支书,眼下秋凉了,农忙也过去了,中秋节快要到了,我想把大队宣传队组织起来,晚上一起排练,中秋节搞一台晚会,如果支书能给我们一点脱产时间,我们一定能把区里组织的秋季文艺汇演的奖状抱回来。
刘忠成猛吸了一口烟,然后把烟吐出一层层烟圈说,这事不难,立秋,人员你抓紧落实,得找个避静的地方,干脆统一开餐,队员务工一律抵大队上交。中秋节只有一个多星期了,给你们一周排练时间,中秋节晚上在大队礼堂演出,你看行不行?
刘立秋斩钉截铁地说,谢谢支书,有你的大力支持,我们一定能完成任务,不负您的重托。
刘忠成摆摆手说,立秋,你就别给我灌**汤了。大队办宣传队也是个新鲜事物,记得当时还是你哥他们一伙年轻人办起来的,那时候我就特别支持大家办文艺宣传队,你看这文艺宣传队真还办得不错,不仅丰富了我们大队群众的文化生活,还培养出了不少人才。你看,刘英难到部队去了,秦月花招干当了公社领导。他们都进步了,一个到了人民解放军的大熔炉锻炼,一个吃上了皇粮当了八品官,你又要进大学深造了。你小子也是个人物,办文艺宣传队你可是功不可没啊!
刘立秋说,文艺宣传队办得好,主要还是大队党支部支持,要说功劳的话,支书的功劳最大。
刘忠成说,功劳主要是你们的,我支持是应该的。立秋,难怪陈书记说你是个不错的人才,其实我早就看中你这个人才,要不你高中毕业我能力荐你当大队团支部书记。当时刘春雄有些私心,想让他女儿刘寒露来当团支书,我硬是不同意,因为我早就看中了你。你看,我没看错人吧,这不,鸟儿就要飞了,我真有些舍不得你,如果不是你要去读大学,我还想让你来接我的班呢。也好,外面天地更大更广阔,将来你更有出息,把你圈在农村里修地球,我想也不是长久之计,还是去城里读书好。
谢谢忠成叔栽培,将来我有出息,不会忘记你的。
哪里哪里?你本来就是块读书的好料子,你娘说你每次考试都得第一名,这就是本事。哪像我扁担倒下来不认识几箩筐。惭愧呀惭愧!
按当时的流行话说,刘忠成确实苦大仇深。他父母死得早,八岁就给地主放牛,十五岁就和村里的康才叔到新堤当挑夫(人力运输)。有一次,他们几个人被日本鬼子抓去。日本鬼子怀疑他们为游击队搞运输,就把他们带到一个湖洲上,让他们自己挖坑准备将他们活埋。刘忠成知道落到了鬼子手里,算是死期已到,他双手握着那把铁锹一边慢慢地掘土,一边寻找着脱身之计。突然他灵机一动,放下铁锹,把裤子拉下来装做要在地上拉大便。鬼子看见后嫌臭气难闻,捏着鼻子连连向他摆手,让他到一边去拉。刘忠成钻进一小片芦苇丛中,拔腿就跑。当鬼子发现不对,端着枪追赶到小河边,刘忠成一下跳进河流里,逃了回来。可怜康才叔等几人都被日本鬼子活活地埋了,家里人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刘忠成这段传奇经历造就了他后来成为一名土改积极分子,并加入到了村里干部之列。
刘忠成从没进过学堂门,扁担倒下来不认得是个一字。土改那年,县土改队来了几个文化人,其中一个叫陈文的听到刘忠成是个苦大仇深的青年,还有一段非凡的人生经历,就鼓动他参加村里的土改工作,培养他入了党,还天天晚上教刘忠成识字,让刘忠成不仅得到了口才锻炼,还能识上百来个字。有了这些本钱,刘忠成到大集体时,就当上了村党支部委员兼贫协主任,后来又当了大队党支部副书记。那场大运动刚开始,刘忠成到区中学去忆苦思甜,在几百人的师生面前,大谈自己如何在旧社会受苦受难。刘忠成说,同学们哪,旧社会苦啊,我家里穷,没能上一天学,我是个大流氓咧!台下学生哈哈大笑起来,刘忠成还补上一句,同学们不要笑,我真的没读一天书,是个大流氓。学生更是笑得前仰后合。一旁主持的校长在他耳边说,是文盲不是流氓。刘忠成一脸尴尬地纠正说,说错了说错了,是个大文盲。
后来村里批走资派,党支部书记刘春林靠边站,刘忠成就成了大队革委会主任。刘忠成虽然自己读书少,但他还是十分器重读书人。刘忠成对刘立秋说,还有个事跟你说一声,你如果去城里读书,这团支部书记你认为谁来当合适?
刘立秋说,支书想让谁当?
立秋,你手下有两个女将,一个是团支部副书记刘白露,一个是团支部委员郭玲花,你看她们俩谁当好?
我不好说,两个都不错,您说了算。
村里有人说白露和玲花都喜欢你,是真的吗?
支书,这事我哪知道,都是别人瞎猜吧。
刘忠成笑着说,我知道,白露喜欢你,你却不大喜欢她。倒是这水灵灵的玲花好像对你有那么一点意思,是不是?
刘立秋脸都红了,他瞅了一眼刘忠成说,支书您说什么呀,我压根儿就没想要现在找对象。
刘忠成说,你也不小了,和你一起长大的都结婚生子了,现在谈恋爱也算正常,你说心里话,到底喜欢谁,我为你当红娘。
刘立秋说,支书,要说两个女孩子都不错,白露聪明外向,我们关系一直不错,而玲花漂亮稳重,端庄可爱……支书,我不是跟您说了吗,现在我不想谈个人的事情。
刘忠成说,我知道原来白露追求过你,你没大搭理她,你可能更喜难玲花些吧,玲花这孩子确实逗人喜欢,不仅模样好,还含蓄低调,选择她没错。立秋,你真有眼光。
刘立秋不置可否,脑子里却浮现出玲花那美丽的笑脸。
刘忠成说,我看就让玲花来当团支书吧,这孩子讨人喜欢。
刘立秋心里正有此意,但他还是不露声色地说,支书,这是你的事,你点谁的将就是谁,我没意见。
刘忠成笑了笑,他心里有自己的盘算。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