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2021-05-17 作者: 流心剑语
第三章

让耿向煌没有想到的是,时间相隔才不到两个月,吕受益的病情就恶化了。当他跟随吕受益的妻子来到医院的时候,却得知吕受益因为吃不到便宜且能有效控制病情的“格列宁”,身体即将进入急变期。

那天,耿向煌紧紧的握着吕受益的手,说了一句:“等我把药带回来”。

由于原来那个能通过正规途径前往印度的护照到了期,等不及的耿向煌干脆花了一大笔钱通过非正规途径去了印度。又由于耿向煌被剥夺了代理销售的资格,无法从制药厂拿到药。最后,耿向煌还是花了数倍的价格,在印度的一家私人药店买了几瓶仿制版“格列宁”,并换装到了别的瓶子里。

然而,等耿向煌千辛万苦带着药赶回来的时候,却发现吕受益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吕受益的生命是他自己结束的,当时在医院,他对耿向煌说了谎,其实他的身体已经进入了急变期,医生只能建议做手术,可是却不能保证他是否能过了化疗期。吕受益的妻子果断的同意做手术,可是吕受益半夜醒来看着病床边守护的妻子和孩子,他无法承受自己给家人带来的苦难,最终选择了自杀。

对于丈夫的突然离世,吕受益的妻子一时难以接受,她对耿向煌当初停止卖印度仿制版“格列宁”一事难以释怀。因此当耿向煌祭拜了吕受益之后,拿出一笔钱递到吕受益的妻子面前。吕受益的妻子没有收下,只是冷冷的说了一句:“你走吧”。

耿向煌转身离开家,再次与那些前来祭拜吕受益的那些戴着口罩的病友们擦肩而过。他们的每一道目光,都仿佛一支利箭,刺在耿向煌的心头。

当耿向煌像逃一样挤出人群的时候,又看到了坐在楼梯上吃桔子的彭浩。彭浩没有说话,只是一片一片的吃着桔子,眼睛里满是悲伤,他也看到了耿向煌,但就装作没看到一样。

见到了吕受益的死亡,又想到那么多和吕受益一样的人都在饱受折磨,因为吃不起药而都最终走向死亡,耿向煌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冒着风险重新卖药。

护照办下来的当天,耿向煌就去了印度。当他来到那家生产仿制版“格列宁”的制药厂时,却得知因为印度生产廉价的药,已经影响了瑞士的格列宁公司,因此人家将他们的工厂给告了。制药厂的老板摸着自己的心口告诉耿向煌,目前他还能生产对方所需要的药品,但如果官司打输了以后,就一瓶药也生产不出来了。

为了降低被查获的风险,耿向煌在制药厂老板的帮助下,给每瓶仿制版“格列宁”换了包装,如果不把箱子拆开来,没人知道里面装的是仿制版“格列宁”。

回到沪海市后,耿向煌第一个来找彭浩,告诉彭浩他还要卖药,希望彭浩能回来帮着他,彭浩却只说了两个字:“走开!”

耿向煌第二个找的人是刘牧师,两人重逢的时候,刘牧师正在为新离世的教友做祷告,当他得知耿向煌要重新卖药的时候,表情虽然很平静,眼泪却流了下来。

在刘牧师和刘思慧的帮助下,耿向煌重新召集了之前的人来卖药,但是一部分人已经去世了。

“我知道有些人已经不在了,大家回去统计一下名单,然后交给思慧。另外,我只能保证以前认识的病友有药吃,同时希望大家能保密,我不想也不能坐牢。”在帮助病人和自保之间,耿向煌选择了一个看似平衡的点。

“这次的药你打算卖多少钱?”一阵沉默之后,终于有人问起了价格。

“一千,不,五百块钱,RmB。”那些非正规运输中需要的打点,耿向煌打算自己来贴补。他现在开办的服装厂,每个月还是能盈利的,他打算以这种方式来弥补心中的愧疚。

当耿向煌报出五百块钱的价格时,在场的其他人都惊呆了,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个价格,耿向煌根本就赚不到钱。尤其是刘思慧,她当时想说些什么,却最后还是没有开口。

几天后,那些换了包装的印度仿制版“格列宁”运到了港口。在搬运药的时候,彭浩突然出现了,他得知耿向煌这次低价出售印度仿制版“格列宁”之后,主动过来帮忙。

将药全部搬上车之后,耿向煌立刻开车离开,以免夜长梦多。

一路上,耿向煌开的很慢,因为他有话想对彭浩说。

耿向煌问:“你是不是特看不起我?”

彭浩迟疑了一下,回答:“以前是,现在不是了。”

耿向煌又问:“你出来这么多年,为什么不回家看望一下爸妈?”

彭浩的脸上露出了苦涩的笑容:“他们都以为我死了,我回去了,会把他们吓到。”

耿向煌感叹的说了一句:“这天底下,绝大多数父母都会心疼自己的孩子。”

彭浩点了点头,说:“我会找个时间,回去看望他们一下。”

耿向煌笑着说:“回去之前,你先把这长头发剪短,染回黑色。”

彭浩笑了笑,没有再做声。

为了能拿出更多的钱购买印度仿制版“格列宁”,耿向煌把租的房子退了,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放了一把折叠床,其他的开支也是能省则省。每当看到病友群的群主们拿到药欢天喜地的样子时,耿向煌总感觉吕受益在某个角落里对他微笑。

某个夜里,耿向煌与客户谈完生意,准备开车回厂里休息。忽然,一个让他意想不到的人堵在他的车前。

“你来做什么?”对于张长林的到来,耿向煌有一种不祥的预感。

“到你厂里去谈。”张长林迅速缩进了耿向煌的车里。

在这个时候,除了大门口的保安,耿向煌开办的服装厂已经没有其他人在里面。

张长林大大咧咧的在耿向煌办公室的沙发上一坐,笑着说:“我说你当初为啥砸我的场子,原来”

耿向煌拿出一包烟和一个打火机,丢在了张长林的面前,说:“你说什么,我听不明白。”

张长林嘻笑一声,说:“你别装糊涂,你把我整的进了局子,受了这么多苦,你是不是应该补偿一下?”

“你想要多少补偿费?只要不过分,本着人道主义,我可以给你一些。”耿向煌知道,张长林能有恃无恐的来找自己,肯定是有问题。

“这个数。我知道你耿老板有列明细账的习惯,所以我一项一项写出来,证明我要的数目非常合理。”张长林拿起笔和纸,用一个怪异的姿势写了一些字,然后搂成团扔给耿向煌。

打开并看完了上面的字,耿向煌不动声色的站起来,打开保险箱,将里面的钱一捆一捆的拿出来,放在一个大的袋子里。

“你要二十万,这里面是三十万。拿走这些钱之后,做点正经生意。”耿向煌将装满钱的袋子放在张长林,并拍了拍。

“钱是好东西,但就算你再有钱,有一种病你是治不了的,那就是别人的穷病。”看着袋子里的钱,张长林叹了一口气。

“说完了没有,说完了就赶紧离开。”耿向煌不耐烦的挥了挥手。

“保重!”张长林意味深长的看了耿向煌一眼,拿起这装满钱的袋子离开了。

“听说你这次不赚钱,挺仗义的。虽然我是个卖伪劣药的,但我可以帮你做点事,这也算是积德了。以后小心一些,否则出了事别怨我没提醒你。”

这些话是刚才张长林写给耿向煌的,尽管已经烧掉了,但内容却让耿向煌记在了心里。

张长林来过的第三天,一个名叫曹斌的激ng官来了解情况。

这位曹激ng官看起来很干练,坐下之后问的第一句话是:“上次跟你一块和张长林打架的那几个人,你是怎么认识他们的?”

耿向煌当然早有准备,于是回答:“我跟他们是在打牌的时候认识的,他们欠我的钱,又被卖伪劣药的人给坑了,然后我帮他们追债,结果跟张长林那些人打起来了。”

“我听说你招了不少患慢粒白血病的人进厂子做事,你是怎么想的?”曹斌问了一个看起来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

“当然是为了多赚钱,你别看他们是病人,做起事来不比别人差,而且工钱也只拿别人的一半。”耿向煌这话说的没毛病,名义上的工资确实只给别人的一半,但如果加上各种各样暗地里的补贴,他们拿到手的绝对要比别人多。

“你以前从程勇那那人手里盘下了印度神油店,又去过印度,再加上你认识一些慢粒白血病的病人,我想你应该对印度‘格列宁’的事了解一些。”说话的时候,曹斌紧盯着耿向煌,想看出些什么来。

“怎么,你怀疑我卖假药?我办这个厂子,一年的纯利润最起码有好几十万,我碰那东西做什么?很赚钱么?”说话的同时,耿向煌从抽屉里取出一盒雪茄,然后拿起一根,熟练地剪开其中一头拿在火上烤。

“明白了。如果你知道什么线索,最好是在第一时间告诉我。对了,你的那盒雪茄是假货。”曹斌意味深长的笑了一下,然后离开了。

耿向煌赶紧将手中的“雪茄”放下,并藏起了,这些是他专门买来充面子的仿制品,同时他感觉曹斌是放了他一马。

其实曹斌之所以会过来,是他发现了一些疑点。

早在耿向煌开始卖印度仿制版“格列宁”之后的没多久,生产正版“格列宁”公司的华夏代表赵立忠就有所察觉,并找到沪海市的激ng局求助,而局长不仅成立了专案组,还让曹斌担任这个组长。当时曹斌对卖假药的人深恶痛绝,因此义不容辞的接下了。

但经过调查,曹斌发现印度仿制版“格列宁”的疗效是真的,正版的需要4万左右,可是这个才几千元,因此认为不是坏事,但局长却说只要没有进医药手册的就是假药。

就在曹斌不得不继续追查的时候,耿向煌突然收手,让原本有些眉目的查案线索断了。曹斌在放弃的同时,心里其实是松了一口气。

前段时间,市面上再次出现仿制版“格列宁”,赵立忠再次要求激ng方处置,局长责怪曹斌办事不利,并命令十五天之内必须抓到人。

迫于压力,曹斌一方面将关押的张长林暂时放出来做线人,另一方面带人开始了大规模的地毯式搜索排查,凡是手里有印度仿制版“格列宁”的人都会被带回局里。

然而,被带到局里的人都不说药从哪里来的,曹斌提醒他们包庇也是犯罪,这样做的后果不是帮了那个人,而是害了那个人。此时,却有一个老年人站了出来,恳求曹斌不要再查印度药了,她吃药吃了四年,一瓶药四万元,而且每个月要吃一瓶,让她吃没了房子,也吃垮了家人,后来好不容易有了疗效跟正版药没什么区别、价格便宜了好几十倍的印度仿制药,这个药的真假他们患者吃了是深有体会,不可能不知道真假的,他们现在如果没有了这个药就是等死,但是他们想活着。

握着老人的手,曹斌的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之后他拼命的用水冲洗自己的脸,最终下了一个决定,放了所有的人,他不能断了他们的活路。因此第二天,他找到局长,告诉他这件事不好办,不能把患者的路断了,但局长却认为法大于情,一切都要站在法律的角度看问题。

张长林那边倒是找到了一些线索,因为他身上有监控设备,所以激ng方不需要派人紧跟着。然而,张长林从耿向煌这里拿到钱之后,立刻丢掉了身上的监控设备,想逃走。哪知道曹斌一直盯着,很快将张长林再次逮住。

在审讯室里,张长林拒绝回答任何问题,哪怕是烟瘾上来了。实在被逼急的时候,就说了一句;“我这是在行善积德。”

张长林的这种态度,让局长大怒,他让曹斌公开悬赏卖假药的线索,还扬言不信找不到这个卖假药的人。

捍卫法律还是遵从良知,这让曹斌难以抉择,因此在发现了疑点之后,他没有告诉任何人。他打算,如果耿向煌露出了明显的破绽,他就劝对方去自首。幸好耿向煌无论是问话,还是通过当时放在张长林身上的监控设备,都没有露出明显的破绽,让曹斌松了一口气,至少不用他现在就做出艰难的抉择。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