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踪迹难寻

2018-04-15 作者: 徐绿
第96章 :踪迹难寻

拐进洞厅的另一个出口几十步,却出人意料地无法再往前走,眼前没有路。

难道人和狗从“竖井”过去了?张大美想。

他又出了横洞,下滑到圆木前,此时他几乎悬挂在“竖井”空中,脚蹬着洞壁,腾出右手给身下的空间照明。

有大腿那么粗的圆木色泽乌黑,显然也是使用了一些年头了。上面布满划痕,还有一些勒痕,两头插进冰里。事实上“竖井”到了这里,冰块有所减薄,“井道”也随之缩小,这圆木是卡在下面的岩石上的,只要圆木没有腐烂,它就能稳当地承受重量。

原本的岩洞空间,在此处有些转折,往下三米,“井道”变得几乎垂直,那处洞的直径却更大一些,所以可以看见脚下的冰延伸到那儿后,如瀑布悬空而挂,顺势飞泻七八米。

但角度不好,看不到底。

他便一脚踹在圆木上,空气中传递过声音显示圆木很结实,于是他跃了过去,猫在圆木上,换个角度看“竖井”。

原来身下的“竖井”高得惊人,可以落脚的第一个平台离这儿足有十层楼的高差,之后“竖井”拐了个弯,不知道还要跌落何处。

吕梁山虽然海拔高,但大部分山势不险要,他们事前没有把专业登山和探洞的装备考虑在列,所在的行装只是侧重于野外求生的。所以能够用于攀登的绳索,三人进来时,只准备了一捆,50米长的静力绳,只是为急救而准备。

其余所带绳索,都无法安全地胜任岩洞攀登。

他们不是探险爱好者,他们是特勤员,是来工作的,这个工作还有些特殊,像这类要考虑到野外条件的任务,他们的行装一般可以简单地分为三大类:

其一,包括食物、急救用品、求生用品的野外求生装备,静力绳、水壶、电筒都属于这块。

其二,可以包括如下,但也不限于这些,匕首、砍刀、手枪、工兵铲、炸药、绳索等特战武器。视任务的具体情况,也可以获得使用特殊类型的武器的资格。举个例子,比如要假扮特警进入封锁的大厦,那么也许可以申请到全套防护服,头盔和步枪等。假如身份是护林员,肯定就不能向组织申请到步枪了。

巫管局的特勤任务是非常复杂的,他们不但要面对鬼神的威胁,还常常需要和穷凶恶极的犯罪分子周旋,有时候也会非常不走运地与江湖中的能人异士正面起冲突,这些特勤任务都极其危险,所以处理这类任务的特勤员需要有强悍的作战能力。

首先身手得好。

其次得明白,人不使用工具枉为人。

——双拳敌不过子弹,板斧哪比得过高科技,身手不够,武器凑。

总之,他们会带上常规武器。

人类无论面对何种状况,应对何种作战,所采用的手段,与他们所使用的工具,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毫无新意可言。

他们这次进来之前,推算了任务类型与难度,向组织申请的武器,重量中等,张大美觉得完全够用。

第三大类的行装,则是根据具体任务所选的装备,毕竟巫管局的大部分任务都需要彻底的调查,巫管局很重视情报的收集,他们这次进来,所带的红外线照相机、监控摄像头、笔记本电脑等,就属于这类。

……

好吧,是时候该承认这个事实了。

他们三人依仗自己的实力,所带的第一类装备,野外生存物资太少了。就如静力绳只带了一根,其余生存物资也不充足。

他和赵三才总不如萨沙,萨沙在这方面的安排会谨慎很多,萨沙的队伍更依赖工具,张大美觉得他们太过一板一眼,做事畏手畏脚,没点激情。因为对于萨沙来说,工作就是工作,完美的工作能力就是体现在没有波折地完成它,这种意义而言,让工作变得没有惊喜是很必要的。

现在面临的状况很复杂,会发生什么事还真不好说,队伍里又多了三个需要照顾的普通人。这的确是意料之外的事,但政府部门做事有些原则性的问题,他们不能丢下三个年轻人不管,野外生存装备在之后会变得尤其重要。

张大美想,回去肯定得给老头儿——他们的上头训话了。

静力绳在赵三才的登山包里,不过现在赵三才失踪了,他不知道对方把背包藏在哪儿,更糟糕的是备用军粮也在那个背包里。

他们这支队伍,每个人都太个人主义了。

张大美内心暗叫苦,现在大家困死在一个出不去的鬼地方,要是放跑了村民,又少了一条线索。

不能放跑他们,否则境况实在太糟糕。

……

眼下“竖井”的冰量确实少了,井壁可以看到岩石,冰块与岩石棱角分明,有些地方很锋利。张大美估计村民是把绳索绕到圆木上再往下爬的,圆木上斑驳的痕迹可以判断,他们经常使用这个“竖井”。

现在圆木上只有绳痕,没了绳索,估计他们不打算再上来。

假如是单纯的岩洞,这样的高度对于他来说只是小意思,但冰的表面光滑,捉、攀与踩踏都不好着力,冰块容易断裂,无法承受重量。

不过,他看了一眼脚下的“竖井”,觉得自己依然不需要绳索,便只靠一根笔状的手电筒,十秒钟不到,轻松地下到第一个平台。

就是有这样让人惊叹的身手,才让他们三人过于自信,连求生物质都带少了。

站稳一照,“竖井”在这儿拐了个弯,却依然以八十度的斜率往下延伸,他又故技重施,下了二十多米,再站稳时,洞穴已经变成了陡坡,斜率约五十度,可以直接行走。

这儿似乎快要出了结冰的范围,洞壁只覆盖了一些冰花,和一些薄冰晶。

往下走几十步,洞穴坡度终于平缓过来,可是他现在却遇到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比任何险要的地形都难以解决——他遇到了岔道,并且无法大致判断出村民走了哪边。

他仔细探查了两条岔道,无法找到人活动过的痕迹,只好凭直觉选了一条,才前行了不到百步,又遇到岔道……

三分钟后,他不得不放弃追踪村民,原路返回,因为他又遇到了两次岔道。

他意识到自己进入复杂而庞大的地下洞穴系统,这儿没有任何人工痕迹,全部都是天然洞穴的外观,他不是狗,无法追踪了。

无法追踪朱生水,所以他必须果断放弃这条线索。

他是需要果断些的,因为另两条线索也需要争分夺秒:其余村民一天都没有外出,却凭空消失,所以大宅中有秘道;木塔下的石甬道情况太诡异,需要加紧时间搜救同僚。

中午十二时零三分(12:03),他放弃了追踪朱生水。

此时——

距离贺铮和宇文浩发现萨沙他们失踪为两个小时;

距离他发现村民消失了为一个小时;

距离贺铮找人来通知自己发生了事故,共过去了102分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