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抑郁与焦虑(上)

2021-03-12 作者: 老孙2019
七、抑郁与焦虑(上)

修炼先从抑郁开始吧,起点够低,晋级飞快。

范仁挠头道:神马抑郁,神马焦虑,哪儿有啊,要命的是头疼啊。

老孙冷笑道:吃五谷杂粮,忧柴米油盐,完全不焦虑、不抑郁,那是大罗金仙,是圣贤,无畏境界,解铃还须系铃人,各种千奇百怪的病痛都是外在表现,处于复杂科技包围下的渺小人类,自求多福吧。

焦虑和抑郁,潜藏在元神之中,在正式发作之前,委实不易察觉。

修仙先要,正视自己。

“涤除玄览,能无疵乎!”可见元神蒙垢,修元神就是要去除,抑郁和焦虑。

人类情商进化路上,有无数关隘,把关的主将是七位魔王:孤独、恐惧、无聊、焦虑、抑郁、烦恼和无名。这都是心魔分身,无形无影,随显随化,来去无踪,飘忽无定。

到了健身与修心一章,那会是和心魔的最终决战,修仙路上,无法回避。

本篇修道文很烧脑,若是不幸处于最低端的恍惚境,很可能自身能量都不足以,支撑阅读。

关于抑郁和焦虑的文章非常多,如果为了省事,做做搬运工,随便搬点,就能有很多文字,但研究一番,并不能导航极乐世界。

这有几个原因:1、自己悟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别人的观点,总有隔靴挠痒之感。2、主流的观点,多有着商业目的,推销的是药物和精神鸦片。3、太繁杂了,俺喜欢化繁为简、举重若轻。凡事要抓本质,找到内在的深层规则。处于信息社会,看到的现象已经够多了。4、不适合。比如抑郁,有个检测表,可以自测,从1-5打分,莫衷一是,还不如干脆自己分析,更能认清自己。还有第5第6......你说我找这么多理由干什么?给自己打打气吧,因为,因为,我生怕对付不了这二魔。

据说抑郁症极其可怕,本人无力诠释,是旁人无法理解的痛苦。

相对而言,我对焦虑更有体验,最严重的时候,走在街上能感觉浑身在哆嗦,打电话时候嗓音都不能控制。不知道够不够焦虑症,有症状不一定就有病。对抑郁其实不好说,情绪低沉到什么程度,表现各有不同。

这有关求道的根本,还是要搞清楚原委。

抑郁和焦虑不是病,可以看成一种习惯。习惯,和节奏一样,是归属于元神的力量。元神是很固执的,通常情况不会自发作出改变。

这么说有点犹豫,也可以视作:灵魂的疲惫。身体疲惫,通过休息即可恢复。灵魂疲惫怎么解?精疲力竭,茫然无助,仿佛溺水的感觉,失眠更使得体力得不到补充。

人很容易体验到,识神的负面情绪。但很难直接感觉,元神的抑郁和焦虑。

人的负面情绪有很多,随便列举一下:羞耻、惭愧、难堪、忧虑、无聊、着急、失落、猜忌、愤怒、嫉妒、悲伤、厌恶、懊恼、后悔、怀疑、寂寞、失落、恐慌、麻木、孤独、自卑、恐惧、痛苦......等等,有些情绪甚至很不好归类,人真是超级复杂,不知是幸与不幸,情感如此丰富。

范仁倒吸一口凉气,娘哎,早知道修仙路不好走,也未免太艰难了吧。

老孙一笑:一些小杂鱼罢了,里面真正难缠的也就三个魔头。又皱眉道:该担心的是最后的一关,那是令人闻风丧胆的死神把关,除非入了道境,没戏,没戏。不过,还早,还早,离死还早的很呢!

范仁只好叹了口气,唉,点背没法怪社会,命苦不能怨镇府啊。

负面情绪就是常说的负念,虽然没人喜欢它,但没有负念哪儿来的正念,没有苦哪来的甜。善与不善、美与不美,每种负面情绪一定对应着解脱后的快感。

秉持正念,就能降龙伏虎。

负念产生,虽圣贤也不能免,正好磨炼心境。

负念各有其因缘,因事触发,起因于欲求得不到满足。而最难对付的是孤独、恐惧与无聊,此三魔与其它魔头大不一样,是不约而至,与生俱来的,伴随意识的产生而产生,并不因人生境遇而豁免。

众生皆苦,皆因孤独、恐惧和无聊。无聊是因为身体,眼耳鼻舌身总是需要新鲜的刺激,孤独是出于意识,心总是需要相互的沟通认可;恐惧是发自灵魂,灵魂的核心是人的遗传基因。

身心灵,互为依托,孤独恐惧无聊,实质都是由安全引发。可以合体为一个大Boss,恐惧大王。

*

孤独中想起了你,

想起你就更孤独,

更孤独才能梦见,

梦见不觉泪满面。

*

恐惧又一次失去,

失去不免更恐惧,

更恐惧无法成眠,

失眠再也梦不见。

*

无聊是恐惧孤独,

长夜漫漫更无聊,

孤独是最大恐惧,

失去我就不存在。

*

“曾经有一份真挚爱情放在我面前,但是我没有珍惜,等到失去时我才后悔莫及,人世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再给我一次从来的机会我会给她说:我爱你!如果非要在这份感情加段期限的话,我想是一万年。”

老孙脸红了,脸红了,范仁大笑。

人羞愧时,脸会红,呵呵,显然,当人沉浸在某种负面情绪中,身体负荷极大。

气大了伤肺,怒大了伤肝,愁多了伤胃,忧伤心,苦伤肾。

高血压就是这么来的。

糖尿病也会产生。

头疼欲裂!

情绪大幅激荡之下,会感觉虚弱,重大噩耗或惊天喜讯传来,眼前一黑,以至昏倒。

新兵在战斗中,会因为恐惧抑制不住地颤抖。负面情绪犹如跗骨之诅,起始并不一定难过,反而可以调动行动力,又似乎满足了一种自虐倾向,对于所犯错误的自罚。对此决不能听之任之,因为人体养成了习惯,成为常态,就很难恢复,以后情绪一次比一次更容易沦落。元神在这一点及其顽固,是绝对经验主义者。

引发负面情绪的境遇有很多很多。修心,虽然不能直接脱困,但至少克服了心理危机,能够好过一些。

对负面情绪听之任之,抑郁和焦虑二大魔王,便会乘虚而入,侵入元神。

这样即便“无我”,摆脱了负面情绪,仍然不能得到极乐。

所以无我之后,还要继续修元神。

抑郁和焦虑犹如沼泽,脱不了身,就会越陷越深,真到了不能自拔,悔之晚矣!

任何的习惯,在初期,较为容易改变。倘若不能迅速改变导致失落的境遇,那么,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接受并适应当前境遇,以免陷入沼泽。

当病态上升到,抑郁症和焦虑症,就不仅仅是心理或情绪上的问题了。心理问题旷日持久,身体必然失调,这样即使境遇改善,或心境提升,身体仍然会给你拉下水。彻底的治愈只能循环往复缓慢改进,不能因反复而丧失信心,药物或烟酒一时缓解,最终起的是反作用。

抑郁和焦虑是通往极乐世界的必由之路,有积极的一面,没有经过此考验的人生是不完美的,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最能反映情绪的是诗歌,情绪造就了千古名篇。从文化的角度看,负面情绪还真是创作的正能量。唐诗宋词中,各类情绪令人荡气回肠。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悲愤容易成诗,但不利于修道。人生建功立业,切忌多愁善感。看看领袖的诗词,愈是艰难困苦,愈是昂扬向上,境界之高,何事不成!

负面情绪无从避免,也不会久驻。真正危害极大的是由此而生的心魔:抑郁和焦虑。

负面情绪的双生子,看上去很象,不好辨认。抑郁的主要特征是情绪低落,不想做事;而焦虑的主要特征是情绪紧张,怕做不好事。

这二者喜欢联手折磨可怜的灵魂,越怕做事,就越懒得做事;事情越多,就越怕做不好;越不爱做事,就越怕做事。

有时不抑郁了,去做很多事,却更焦虑。

有时为了不焦虑,减少做事,却更抑郁。

二魔不出手则已,出手就会把猎物拉入恶性循环,外力的打击,自身节奏因情绪波动而失谐,灵魂出现了缝隙,就容易为魔鬼所攫取。

二魔最可怕的能力是隐形,而且爪牙众多,平时根本感觉不到其存在,发现本体时,已经落入魔爪。

就算能成功击退,然而赶走容易,想要彻底灭杀,那是妄想,这注定是,一生的大敌。

前面分析元神和识神、安全感和完成感,就是为通关作准备,先看看二魔有何弱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