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卷第150章】袭扰沈阳

2021-04-26 作者: 风起松岩
【第2卷第150章】袭扰沈阳

皇太极感叹:范文程不愧是大清的智囊,自己心中还不是十分明晰的看法,范文程一句话就都说清楚了。

不过,如何应对才是关键。范文程提议:“皇上不妨派人去跟朱慈烺谈谈,看能不能讲和。”

皇太极感到疑惑:“朱慈烺会同意讲和吗?”

“谈不成也没关系,可以借机摸一摸朱慈烺的底线,看他到底想干什么。”

皇太极觉得这话很对,于是派出使者前往三岔河口。

~~~~~~~~

朱慈烺正在地图上标注新建的城堡,白广恩进来报告,说城外来了几名满清官员,为首的那位自称是皇太极派出的使者,要跟大帅进行和谈。

“哦?”朱慈烺感到新奇:“那就让清使进来吧。”

过了一会,一位30多岁的满清官员走了进来,向朱慈烺拱手施礼,说明了来意。

朱慈烺听后表示:“我也不想将满清赶尽杀绝,因此讲和也是可以的,不过要看皇太极有没有诚意了。”

清使见朱慈烺口气大得很,又直呼皇太极的名讳,俨然没将大清放在眼里,心中十分不满,不过他看到四周站着好几名侍卫,只好将火气强压了下去:“我大清愿意将多尔衮撤回来,并答应以后不再进攻锦州。”

朱慈烺笑道:“这算什么诚意?我们都到这儿了,多尔衮又能在锦州城外待多久?他本来就会回来的。”

清使又提出:“以后只要明朝尊重我大清,我军可以不再越过长城,进入关内。”

朱慈烺冷哼了一声:“你这是话里有话啊。尊不尊重满清,那还不是皇太极一句话的事?就算我大明再尊重你们,可你们只要偷偷派人在背后搞点事,就可以声称大明没有尊重你们,然后清军又可以入关抢掠了,对不对?”

清使被朱慈烺说中了要害,连忙掩饰道:“不会有这种事的,大元帅可以放心。”

朱慈烺摆摆手:“好了,你们的条件已经说过了,该我说说我们的条件了吧?”

“大元帅请讲。”

“回去告诉皇太极,满清必须退回赫图阿拉一带,那是你们的祖居之地,那里才是你们的地盘。沈阳是大明故地,必须归还。而且,从沈阳直到鸭绿江,往南的土地也全都归大明所有,恢复20多年前的原状。”

清使瞪大了眼睛:“大元帅这个条件,我大清绝不接受。”

“我会让你们接受的。你回去跟皇太极说,这就是大明的条件。”

一旁的宋德成心潮起伏:大帅说的这些,不就是袁督师当年的夙愿吗?袁督师曾在崇祯面前誓言“五年平辽”,然而没等到愿望实现就含冤而死。如今10多年过去了,这一愿望终于曙光初现。

清使闻言,冷笑一声道:“大元帅,你是不是过于自信了?”

“哦?”朱慈烺发现这个清使还挺硬气的:“此话怎讲?”

“虽然明军在水上确实了得,不过要想达到大元帅的目标,终须在旷野上一战,试问明军敢吗?要是敢的话,又何必修这么多城堡?分明是打不赢、不敢打嘛,只好在城堡里当个缩头乌龟,我说得没错吧?哈哈!”

那清使放肆地仰天大笑,白广恩恨不得拔刀相向,被宋德成拦住了。

朱慈烺冷冷地回答:“我不跟你呈口舌之快。打仗本来就应该扬长避短,谁说一定要在野外大战中决出胜负?我只要能将沈阳拿到手就行。”

“好,那我们就在沈阳等着大元帅。”清使傲气地一拱手,转身离去。

清使回到沈阳,汇报了此次谈判的经过。

豪格气得哇哇大叫:“我去跟朱慈烺拼了!”说着就往外走,皇太极忙命人将豪格拉住。

皇太极本人虽然不露声色,心中已是大为光火。

去年的辽东之战,清军损失不小,今年多铎又连吃败仗,皇太极感到了空前的压力。因此,皇太极希望能跟明朝达成互不侵犯、保持现状的协议,如果明朝同意,朱慈烺就必须退兵。这样一来,大清就有时间恢复军力,谋划对付朱慈烺的计策。等到有把握了,再找点茬撕毁协议,那还不是小事一桩。

原本以为朱慈烺会考虑一下他的提议,没想到朱慈烺竟然要他滚出沈阳,简直跋扈到了极点,讲和是彻底没戏了。

范文程也感到惊奇:朱慈烺胃口太大了,远超自己的判断,看来他是低估这个对手了。

朝堂上也有很多大臣对朱慈烺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明军根本不敢出来决战,朱慈烺又有什么资格说这种大话?

皇太极倒不敢小瞧朱慈烺,思虑再三,他决定先不去招惹明军,等看清朱慈烺的出招后,再来应对。

于是皇太极派兵严密监视明军修建的各个城堡,只要明军出城,立刻予以歼灭。

一个月后,明军建起了12座城池,其中沿浑河修建了6座。在沈阳附近的浑河边,明军建有2座城池,分别位于沈阳的南门和北门附近,遥遥相对。

在修建城池的过程中,周围的清军知道占不到便宜,干脆冷眼旁观,于是现场出现了奇特的景象:明军热火朝天地施工,清军却在远处转悠,并不阻拦。

城池建好后,每座城池驻扎了数百明军。朱慈烺给他们的任务是:尽最大可能袭扰清军,激怒清军来进攻,从而达到损耗清军兵力的目的。

至于怎么袭扰,则由各个城池的明军开动脑筋去想,只需切记不要杀害无辜百姓即可。

于是明军开始各显神通。

这些城池在选址时都是经过反复考量的,通常位于交通要道附近,扼守着清军的运输路线。因此,每当有清军运输物资的车队经过时,明军就开炮恫吓,虽然不一定能打着,但清军也被吓得够呛,大大影响了运输效率。

一旦运输队有人落单,明军就趁机派兵出城偷袭,遇到清军救援,就立刻撤回。明军并不在乎抢夺一点粮食,杀掉几个清兵,让清军的怒火越烧越旺才是目标。

尤其是沈阳附近的两座城池,虽然离沈阳的城门较远,即使开炮也不会打中什么目标,但明军仍然冷不丁放上几炮,让那些进出沈阳南门、北门的人,每天都战战兢兢。

然而时间一长,沈阳人就慢慢适应了。见这一招作用不明显,明军来了个狠招:半夜里突然轰几炮。

在寂静的夜里,突兀的炮声异常清脆,方圆十里都能听见,着实惊扰到了每个沈阳人的美梦,其中自然也包括皇太极和满清的文武百官们。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