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5章 张氏兄妹

17小时前 作者: 怕热胖子
第1315章 张氏兄妹

郑胜景查看了打中的猎物,一只被打断了翅膀根,一只则被打断了脖子,他的心刚往下落,却又立马提了上来。

因为他仔细回忆了下,被打断翅根依旧在扑腾的,是后一只,当时野鸭已飞出一段距离,枪响后,声音曾惊到其做出过轻微异动。

这枪弹速较低,大概率因此一动,而避开预定部位,郑胜景仔细回想,最终确定,是那一动,奔向脖颈的子弹被翅根接了。

张子炎对弹道的判断能力,远在其预想之上,但这样一来,郑胜景反而打消了,这是天赋异禀的可能,有天赋也不至于会这般离谱。

“…你说的,应该是跟这个有关吧!”郑胜景一番询问,想探究一下根源,张子炎搞懂他话里解释的意思后,从身上的挎包内掏出了一支弹弓。

郑胜景微愣了下神,还没等他反应过来,正巧一只水鸟从高空中飞过,张子炎立马拉开弹弓,往上打了一包。

郑胜景便这般看着,那水鸟突然从空中一头扎下,最终还好巧不巧落在牵引船后部,被人送来,不用说,鸟脖子断。

“你打的是钢珠?”郑胜景回忆着刚才一闪而逝的亮芒,那不像是石子,这才问起。

张子炎虽然不解,但还是从包中掏出几颗递到他手上,不是钢珠是铁珠,但应该做过回退火处理,表面黝黑泛光,并没有什么锈迹。

仔细打量一番,铁珠圆润均称且大小一致,并非什么歪瓜裂枣,这样的弹珠在空中飞行轨迹稳定,而且速度并不低,估计不比点二二的弹头慢多少,也难怪刚才两枪两中。

“这铁珠,应该不便宜吧?舍得用?”郑胜景有点好奇,继续询问。

“是有点贵,不过一只野鸭也能换一二百,这个打得更准,比猎枪的火药铁砂更便宜,划算!”

张子炎回应一嘴,郑胜景也笑着点头,这是深得打猎精髓啊!机会稍纵即逝,准头,比其他的都要重要。

郑胜景越看越满意,他物色挑选的人,自然不是单纯只考虑带下路那么简单,虽然熟悉湖淀状况是首要,但其他的也不可或缺。

准确讲,他们盯上了这一片湖淀,此地毗邻平津等要地,内里情况复杂、地域宽广,是华北这大平原上,一等一难得的藏匿之地。

之前计划时,留意到此地后,王明坤等人便还成一致意见,意图提前在此地布置一番,所以,之前郑胜景除挑选向导,也是在物色合适人员,毕竟此地情况复杂,少不了本地人相助。

挑选张子炎,一个原因,便是年轻,年轻便有一切可能,且他熟悉湖区环境,猎捕采集显现其天赋潜能,能在湖区内长期生活,也显其价值。

而且,他在本地的牵扯羁绊很少,无依无靠,条件这些也好谈,综合各方面,郑胜景最终选定他,至于现在的表现,算是出乎预料的收获。

“好受点了吗?”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女孩,从船舱内走出,张子炎赶忙上前关心,这是他的妹妹,今早赶上了船上的早饭,贪嘴给吃撑了。

张雨琴,一个很是开朗的小姑娘,长得并不瘦弱,甚至略黑一点的小麦色皮肤,彰显出几分英气与力量感。

凭借湖淀的物产,与张子炎所表现出的本事,她的成长,并不是很缺营养之类,当然,也与她有个合格用心的哥有关,张子炎没想着安家置地找媳妇啥的,而是将钱花在了其妹身上。

至于为啥贪嘴吃撑?一方面船上伙食肯定更好,另一方面,两人不咋会做东西,也就是厨艺差,做出的也就是能吃的水平,跟好吃啥的沾不上多少边。

当然,敢放开吃撑,也与张子炎有不小关系,毕竟没张子炎宠溺关心着,可能东西哪怕摆在面前,她也不敢放开吃撑。

另外,她也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出来转了会儿,便将那支点二二拿了去,自顾自的把玩起来,试了几枪,居然便将一条被船惊得露头掀起水花的大鱼,在七八米外,透过水花,将大鱼打得翻白肚漂起。

等把它捞上来,是一条十多斤的大草鱼,肥厚的很,小姑娘也兴奋的直蹦哒,过去用力将鱼提起,笑眯了眼。

郑胜景眼皮挑了挑,这位小姑娘也不简单啊!除了刚刚令他意外的那一手,之前吃饭时还套出,小姑娘还很会看天时。

也就是判断天气,下雨下雪、上霜起风等等,甚至何时来,多少多大等等,也能预计个七七八八,做出判断的时间,大概是在几小时到几天之前。

据张子炎所言,她这两年几乎没有判断出错过,聊起这个话题,是因他说明天傍晚这里便要下大雪了,真假到时便有定论。

郑胜景不清楚,是只能判断本地的天气还是怎么说,不过很多东西一通百通,系统性学一下,对它的气象进行大致判断,应该没有啥问题。

张子炎逃离家乡前是正上着学的,虽不是正规学校,但也有一定水准,而张雨琴,他也将所学的教给了她,许给张子炎的条件,便是让张雨琴去上学,未来可尝试往这方面发展。

可惜是个姑娘!看着其身影,郑胜景心中微微叹息一声,这份本事,在他们这里,也是有着迫切需求的。

郑胜景让人把草鱼拿去收拾干净,这个时间,正是此地草鱼肥厚之时,刚才那条状态便很不错,正好做来尝一尝。

“…快到了…”有点事干,时间过得也快,大概两小时后,张子炎开口,将郑胜景从打猎的专注之中唤回。

这里的河道,又变窄了一截,但很快,转过一个河弯,眼前顿时又豁然开朗,眼前是一个小淀湖,面积不算大,也就十几亩。

形似蝌蚪,一个大头,外加长长一条尾巴,大头水深较浅,因湖周有很多,莲荷枯萎留下的枝干。

反倒是较窄的尾部,苇荡掩映之间,给人一种深幽之感,水面被苇絮等杂物遮盖,看不见水面下的情况,但可通过芦苇生长进行间接判断。

水不深,岸边水浅处,芦苇会从水下长出,而因扎根土层高底、环境是否利于芦苇生长等原因,也就是在水较深处,水中芦苇比周围长在岸上的芦苇低,如此,水道四周苇荡是向外敞开的。

而水深的,尤其在岸边的水很深的,芦苇只能长在岸上,因为没有过渡与支撑,芦苇便会从两侧往水域上方倾斜,呈往内合拢之势,幽深之感便因此而来。

而此地便是如此,且因水道向外逐渐收窄,这种感觉更加明显,水道相对笔直,从尾部往前,穿过头部,至他们这算嘴部的位置,是一条长长的深水区,也不知是如何形成的。

张子炎指引众人继续往前,来到尾部,这里并非孤零零的一条水道,实则存在不少水岔之类,同样幽深,但因狭窄及之前的方位,没能发现。

一直往深处,直至快要无法容纳船只通行,这才来到一条稍宽的水岔,不过,牵引船的大小,是拐不进去的,只能解开绳,继续往前让开了位置。

郑胜景也上到油趸,拿着竹撑帮忙,一起将油趸,撑进水岔,大概两三百米后,他们出现在一处更小的湖淀。

这地方更小,估计只有一亩半左右,湖周芦苇都探出头来,湖中也没有水底长上来植物的影子,这些无不显示此地水深不浅。

按张子炎所言,水深基本在三四米左右,他曾潜下去看过,水底很平缓,有很厚很柔软的淤泥层,看不见石头之类。

两条油趸撑进来后,很快便又有五条舢板尾随而至,这些之前被装在了船上,吃水不浅,上面还装载了重量不低的东西。

靠近才发现,都是一块块的铁锭,其中一端还有环孔,有的上面拴着绳子,打开油趸舱盖,拽着绳子将铁锭缓缓沉入油舱底部。

舱口内侧,有上下的梯杆,绳子被简单绑在了上面,油趸开始下沉,不过舱口在船头,所以是船头下沉,船尾还稍稍翘起。

不过也不急,油趸后部两侧,他们都提前安装了系缆桩,一块块铁锭被系上,打的很牢固的结,前后同步进行,水很快便漫到了油趸表面。

众人停下,将油舱盖密封上,先装了密封圈再盖死,接着将舱盖清理一干净后,用加热融化的胶条将缝隙填充,表面再沾压上胶片。

接着给舱盖盖上大大的一整片胶片,接着缠绕铁丝并拧紧,多固定几圈,接着再融化胶条沾补上缝隙,足足做了数道防水防渗的工作才罢休。

另一条油趸也加此一番操作,人从油趸上离开,油趸才将头顶勉强离开水面,期间舢板还去运过一次铁淀,顺道还带来了一堆海碗粗的削尖木桩。

这个小湖淀,并非是规整的圆形,甚至湖岸还有棱有角,众人用竹撑简单测了一圈,最终选定了两个临近的小水湾。

入口宽七八米,探入苇荡十多米,呈有点胖乎的三角形,确定地方后,舢板卸下木桩、铁锤、缆绳等等物件及人,在两个水岔临近的三片苇荡处,五条船,仅留一条给三伙人用。

郑胜景也登岸进了苇荡,脚下还挺硬实,除过去一两年所留枯死苇杆,未彻底腐败尚保有一定弹软性,更底下,便硬得踩不动分毫。

不知是硬实的土层,还是层层交叠的根系,他猜测是后者,此处苇荡,大概率是扎着往日旧躯,一层层长起来的。

郑胜景在中间这片苇荡,来到靠中心位置,清开一小片芦苇,又将枯枝败叶清去,底下确实是密密麻麻的根系。

拿出那支小口径猎枪,现已更换了组件,枪身部分,换成仅有巴掌长,枪管口有不少泄气口的射钉组件。

泄气口,是为泄去枪膛内的燃气与压力,毕竟需要抵住射击,若最后不泄除燃气,可能会因意外因素导致炸膛。

“…呯…”装上钉弹,一枪,便将一个铁件,牢牢钉在木桩上,继续将另两个预留孔洞钉上,三钉呈三角形,这下彻底牢固无比。

铁件,是类似倒钩倒刺功用的工件,有连接座及活动片组成,连接座,就是将工件固定在其他物品上的部分。

活动片,便是那个倒刺,顺着像捋毛一样,不会产生什么阻碍,但若逆着,像从土中拨出,它便会展开来,钩住大片泥土,继而分散所受之力,大大增加桩件所能承受的拉力。

一个木桩上固定了四五个,这才在清出的空位,用铁锤将木桩打入地下,打了六个,四斜两竖,三三成对。

四斜两两挨近,方向不同,在地面组成两个x,贴合处,郑胜景为其打了孔,安上粗螺栓固定,接着继续往木桩上钉工件,更加厚实的底座、滑轮、栓头等等。

另外两处,也照此安排,但仅打入四根木桩,构成四棱形,尖棱指向水岔,这端是竖桩,钝棱是两个桩头指向它的斜桩。

另一端的尖棱桩,桩头相反,且桩上钉的工件也不同,并非倒刺件,而是挺宽的两片,与桩柱平行布置的铁翼,可一同打入土中,用途与倒刺件一样,只不过此桩受力方向不同,倒刺件效果较差,才换成这般。

其他工件都装钉好后,又将一根小拇指粗细的钢缆,以一定方式安装固定,如此,便基本完成了准备工作。

若视角往上,从空中俯瞰,其实三地并非在同一条直线,两侧的要稍靠湖一点,中间的则稍深入苇荡一些。

郑胜景等人速度稍慢,等理着钢缆来到水边,舢板已将另外两伙人,摆渡回外面的牵引船,几人也没多逗留,登船离开。

回到牵引船,剩下四条舢板停在附近,船上装了油桶,顶端的盖子被撬去,已灌满混凝土,正中间有粗铁桩露在外面,上面还装了一个滑轮。

这是做的另一项准备,至于后续工作,尚需等上一点时间才能继续,现在需要做的,是吃饱喝足休息一番,毕竟自昨日下午起,他们便没怎么好好休息过。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