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父子相残君臣说豆食(4)

2024-03-03 作者: 忆冷香
第232章 父子相残君臣说豆食(4)

第232章 父子相残君臣说豆食(4)

方脸的中年大臣板着脸提醒道:“陛下,是豆浆。”

“它在你家叫什么都行,在朕的家就得叫汤。”李严指着太监道:“你问刘大人是不是汤,他若说不是,别给他喝汤。”

太监自是不敢去问姓刘的方脸大臣。

刘大人面不改色,缓缓道:“陛下,此言差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皇宫是陛下的家,臣的家也是陛下的家。”

刘大人叫刘尔属,正三品的礼部尚书,年青时当过几年的御史,养成不苟言语、刻板教条的官风。

“原来你认为你家也是朕的家。朕正好缺银钱花,今个把你家的田契、钱庄的银票都拿来给朕。如何?”李严就这么笑眯眯望着刘大人。

坐在刘大人旁边的大臣道:“刘大人家里良田没有个三千亩,也得有个两千亩,银庄的银票就更别说了,养几百个小妾都够了。”

另一个大臣微笑道:“不止田契、钱庄,还有古董字画,那可都是珍传,一幅价值千金。”

“你们家里就没有这些了?”刘尔属脸通红瞪了两位同僚几眼,拿起碗来朝太监扬了几下,“我也要喝豆汤。”

李严哈哈大笑,又指着一道凉菜问道:“这是什么菜?”

太监连忙答道:“陛下,这是拌豆芽。豆芽是用黄豆泡发成芽的。”

“豆芽,我怎么瞧着像根细细的小勺?”李严用筷子夹起一根豆芽,还特意让几位大臣瞧了瞧,“在朕的家里,以后就叫它豆勺。”

长脸的大臣年岁大概五十几岁,右眼下面的右脸上生着一个花生大的小肉瘤,猛的一看有点吓人。

他是正一品的太师白步海,坐在李严的左下首,笑道:“陛下,不瞒您说,臣的家里已经吃过豆汤、豆勺,还有这个豆腐,味道确实不错,且都是用豆制成,成本非常低,应该在民间普及。”

李严问道:“这跟葱蒜一起烧的白片片就是豆腐?”

太监答道:“是。”

李严一连吃了几块豆腐,点点头道:“白片片看着没什么食欲,不过味道甚好,你们觉得如何?”

有个身材高瘦的大臣摇摇头道:“陛下,臣不喜吃。”

其余的大臣都点点头说爱吃。

李严便道:“此桌共坐了六人,就有一人不爱吃豆腐。可见此菜不是人人爱吃,不用朝廷普及。老百姓在自己家里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白步海仍是道:“陛下,南北地都能种黄豆。豆汤、豆勺、豆腐成本低。”

李严耐心的道:“白爱卿,老百姓不是傻子,哪些东西好吃还省银钱,比你我都清楚。此事无需朝廷专门耗费人力物力去做。你瞧着,用不了一年,佛道教就会把豆制品通过香客传遍天下。”

白步海想了想,方点点头道:“是。陛下一番话令老臣茅塞顿开。”

“天气炎热,来,这是北地静王府送来的籽瓜,说是道教几个道姑种的,有养生解暑的功效。你们也尝尝。”李严待几人吃过之后,特意给白步海赐了两个籽瓜,而后把刘尔属单独留了下来。

刘尔属不跟同僚在一起的时候,又换了一张脸,望向李严的目光里带着深深的敬畏,小心翼翼的问道:“陛下可是要询问秋季科考的事?”

李严目光犀利,反问道:“朕要在北地单独设一个会试科考,如何?”

大唐国的科考由低至高的顺序是乡试、府试、会试、殿试。

乡试就是学子在户籍所在的各县县城里面参加考试,榜上有名者就是秀才。

府试就是秀才到户籍所在的城府里面参加考试,过了府试就是举人。

会试就是举人到国都长安参加考试,中榜者就是进士,成为天子门生,有了当官的资格。

殿试就是进士进皇宫进行考试,考题由皇帝亲自出,一甲十人,第一名是状元、第二名是榜眼、第三名是探花。

一甲的进士的官职比二甲三甲都要高,前途更加光明。

从古到今,会试都是在长安进行,从未在城府里进行。

李静除了给朝廷上了奏折,还给李严写了一封信,信里的内容是替北地的举人考生请命在金城设会试考场,进士的名额与南地平分,考中者来长安参加殿试面见李严。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