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舅妈的奇葩观念

2024-03-07 作者: 可乐加糖
第144章 舅妈的奇葩观念

第144章 舅妈的奇葩观念

生气的原因自然是因为杨翠兰收了刘淑琴的钱。

“ 为啥不能收,她借咱家的钱还不兴还了?”杨翠兰被刘长栽黑着脸吼了两句,心里当然就不乐意了,“我天天起早贪黑地照顾你们爷三,你还不给我好脸色。这次是你大姐主动要还钱的,又不是我催的,还能怪我?”

“你闭嘴吧!”刘长栽是真不知道刘淑琴今天回来还钱来了,不然会一早就交待杨翠兰不要收,“大姐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两个还都是学生,生活有多难?你就不能等我回来问一声再说?”

“我等你回来,我连你借钱给别人了都不知道,”杨翠兰站在厨房门口,指着正收拾猪肉的刘长栽道,“姓刘的,你现在厉害了是吧,拿着家里的钱就往外送。以前穷得跟个鬼似的,还不是靠我娘家的兄弟带你出去才有今天?现在往外借钱都不跟我说了?看我兄弟过两天来,你咋说!”

“老子怕他们?”刘长栽把割肉的尖刀往案板上一拍,指着杨翠兰就问,“你兄弟带老子做的是啥生意你不清楚?老子搭了半条命进去还要感谢他?老子不是看在两个儿子的份上,早跟你家断了往来了。这几年你家里从我这里拿的钱还少?”

“我家拿啥钱了?”杨翠兰一听就不干了,厉声道,“你说清楚,我爸妈跟你要过一分钱?当年也不知道是哪个连彩礼都拿不出,还不是我爸开口不收的?”

“爸妈是没拿钱,你自己明里暗里给你兄弟拿了多少,你当老子心里没数?”刘长栽重新拿起刀,都说过年了,可每年一到这个时候,丈母娘家里那两个儿子准保会来打秋风。

年年过年都不得安生。

同样是出去做生意的,他们出去的时间还比自己早,怎么就到现在还是啥事都没做成?

还不是因为总想捞偏门,不走正道,不肯踏踏实实做点事情!

刘长栽对两个舅子算是彻底看清楚了,那就是一对好吃懒做的。你就算给了他们钱,他们也绝对不会念你的好,还认为这都是你欠他们的。

当年刘长栽确实是这对兄弟带出去的,可是带去干啥?是去边境做犯法的事情。

那次要不是刘长栽跑得快,就得挨枪子,就算是现在想起来,他都后怕。

杨翠兰听刘长栽这么一说,就有些理亏了。

这几年大嫂和弟妹总是在自己面前哭穷,说男人不争气,日子没法过了要离婚。

杨翠兰可不想看到自己兄弟们离婚,每次都给些钱或者拿些东西,就连有几次来找刘长栽的工程,也被她悄悄让出去了。

原本以为这些事都做得神不知鬼不觉,原来自家男人都知道?

“我兄弟过得不容易,我不得贴补点吗?”杨翠兰嘴硬,可又自知理亏,转身去弄早饭,“你帮你姐姐可以,我帮帮我家里就不行?”

“行!”刘长栽一刀砍在大骨上,咬牙切齿道,“杨翠兰,你记得哪里才是你自己的家。你哪天把屋里掏空了,咱们要是玩完了,你那些兄弟会不会也给你拿钱拿项目,老子就等着!”

刘长栽对外人都能圆滑几句,其实也不能说就对杨翠兰不好。

大儿子出生前后那几年,他是真对这媳妇好。

每个月赚的钱、得到的好东西没有一样不是往家里拿的,对杨翠兰是完全信任的。

直到那次跟着两个舅哥出去差点送了半条命,回来他就发现这媳妇不对劲了。

什么都顾着娘家就算了,可是自己受了那么重的伤,不照顾自己不说,还不肯请人,一问才知道自己前几年赚的钱全没了。

可具体用来做什么了,她又说不清楚,问得急了还对躺在病床上的自己说要离婚。

那时候大儿子才三岁,这婆娘肚子里还怀着小儿子,就敢说离婚?

当时给刘长栽气得实在难受。

之后的日子他就留了个心眼,就怕这婆娘是给自己戴了绿帽子。

绿帽子倒是没戴,可就是不拿自己的家当个家,结婚这么多年了,还是一心只想着娘家。

丈母娘两口子是没当着自己的面要钱,可多少次不是指使着那两个儿媳妇来要?

对自己娘家人倒是大方,可对刘长栽的两个姐姐甚至是其他的亲戚,可是要多小气有多小气。

以前二姐家里困难来借钱,刘长栽不在家,刘小芳硬是被杨翠兰黑着脸赶了出去。

刘长栽还觉得奇怪,为什么一向走得勤的二姐为什么半年不来了,后来过年去了,才知道杨翠兰做出的这些事。

看在两个儿子的份上,刘长栽一直忍着,不想他们成了没妈的孩子。

当周秀秀从刘淑琴口里听说了刘长栽两口子的情况之后,有点难以置信,这也算是扶弟魔吧?

当年自己就是怕拖累男方家里才一直不肯结婚,所以杨翠兰是主动版坑夫家?

“怎么说舅舅才跟她是两口子,要过日子的,就算不心疼舅舅,她也不为自己和表弟他们想想?”

“ 谁知道呢?”刘淑琴将点燃的香分给孩子们,“她眼里也就只有他们杨家的人,就是这么个秉性。你舅舅也不能真离了,再怎么说,后妈哪里有亲妈好?”

确实是这么个道理。

都说女人为了孩子忍受男人,没办法离婚,可是很多时候,男人又何尝不是这样?

刘长栽是个很能吃苦的人,也敢闯,不然不能独自在云省包工程。

按理说现在做房子是很赚钱的,就算没有开发商赚得多,也不至于这么多年在外面连套房子都没挣到吧?

老家呢……周秀秀站的山上转身就能看到舅舅家的灰砖青瓦的几间房子,这样的房子在农村已经不少见。

现在大家稀罕的都是楼房,自己家里盖小楼的虽然少,却也不是没有。

祭拜开始了,周秀秀跟在哥哥姐姐后面磕头,又听刘淑琴一座坟一座坟地说是谁,以前是个什么样的人。

这种农村对祖先的敬重并不只是清明节打个卡的形式主义,而是实实在在打心里怀念的。

周秀秀自然不知道这些人长什么样子,更不知道他们的生平,不过就这么听刘淑琴说也觉得十分有意思。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