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好运来炸鸡
不过这也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具体的还是要谢韫涛自己去做。
邮寄食物,包括辣酱,这种根本过不了海关。
寄东西还不如让谢韫涛自己兼职赚点钱去华人开的店里买。
信写到最后,周秀秀把谢韫涛的来出来一对比,文笔差距就挺打击人的。
本来想写一些后世的歌词或者情诗,可一想自己就是这样啊,要是突然变得那么酸,就不是自己的风格了。
信里也是实用的事情居多,什么情啊,爱啊,也不能当饭吃,更不会让彼此的境况变得更好。
刘雪莲的事情之后,周厚安颓废了几天,不过很快就恢复了过来。
“是我的错,没有好好管理店铺,不然也不会出事情。”
周厚安将大部分错误归咎到自己身上其实也没什么,这样反而让他对火锅城更加上心了。
高三这一年跟其他时候不一样,周秀秀是半点都不敢放松了。
从六点二十开始早自习到晚上九点半结束的晚自习,她一节课都没有缺席。
除了周日去看一看店面以及抽空给谢韫涛写信之外,她几乎把剩下的时间全部用在了学习上。
在学校也碰到过两次周娜娜,自从周康进去了之后,这姑娘的状态就越来越差。
每次老远看到自己就绕道走了,原本一头到腰的长发也减成了齐耳长短,脸上也少了些红扑扑的血色,跟脸色一样泛着暗沉。
周秀秀不想问她的近况,毕竟她身后还有周家一大家子,总不至于太差吧。
要说差,当初刘淑琴带着他们离开周家的时候才叫真的差。
那时她们三人连一顿干饭都不敢煮,吃得最好的菜也不过是刘淑琴从餐馆里打包回来的剩饭剩菜,同样是七八月的天气,带回来的饭菜几乎都有些味道。
但凡日子好过一些,周秀秀也不会那么急切地想方设法赚钱。
当然,最差的境遇还是她们留在周家的时候。宁愿穷一点,苦一点,也不愿意过那种未来毫无盼头的日子。
现在周秀秀每天上学都是跟表哥刘立能一起走,偶尔也能碰到小胖子胡一山,一路就能热热闹闹地说一阵。
反而死党李向南和王闯碰到的时间少了,主要是两个年级的作息时间不一样。
商业街的店面在开学一个半月后开业。
这间店冯强可帮了大忙,开业当天把他爸和一个同部门的领导都请来剪彩了。
而在剪彩的几人里,周秀秀看到了站在中间的连学强,这时候才意识到似乎这位老师兼世交,最近跟自己家里走得近了不少。
就连周厚安两兄弟现在似乎都对他不再那么有意见了。
新店名叫‘好运来炸鸡店’,主打的就是以汉堡炸鸡为主的西式快餐。
这个名字周秀秀是动了脑子的,只要注册品牌不涉及汉堡以及开封菜的菜品名字,将来真有纠纷也会有斡旋的空间,
从点单到后厨几乎是完全搬照了开封菜的营业模式,其他人不懂得,可周秀秀自己,门清儿,并且半点不心虚。
当天帮忙剪彩的还有贺民富贺金牙老板,这位老板最近也不知道是不是在川省有什么大动作,留了两个多月一点要走的意思都没有。
不过这位老板也够意思,剪了彩之后,还留下来跟请来的客人寒暄了许久,硬是将这家新开的店夸出了花。
“这个装修和菜单概念,在南方都是很前卫的啦,所以我说周老板真是年轻有为,以后肯定为绵市的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的啦。”
这家店是在周厚安的名下,当然他自身拥有的股份其实只有百分之二十。
张秀莲家里依然是三十,剩下的百分之五十是周秀秀的,只是文件授权暂时由刘淑琴帮她管理。
对外人这是秘密,可对于贺金牙来说并不是,他甚至在得知他们的股份划分时还颇有微词。
“一家正规的公司,这样持股可不好啊,有隐患。”
“我们规模还小,以后肯定是要公司持股的。”
现在这样确实不利于管理,特别是随着规模扩大很可能导致管理出现漏洞,其中就包括财务问题。
关于这件事,吸取之前的教训,现在四家店已经有了统一的财务制度,其中包括店铺的备用资金数额,每日营业额上缴,以及统一、规定的进货。
徐成之前收辣椒的时候,就让一些熟悉的村民帮着种辣椒,承诺第二年按照市场价收购。
基于此,何师傅也让周厚安找了一些菜农和肉联厂专门给他们供货,这样要是质量出了问题,也能直接找到人。
周秀秀倒是有心做完整的产业链,但现在的四家店根本无法支撑起来,还是需要时日。
贺金牙的话很有道理,统一标准的管理是必须的。
在当晚两家人吃饭的时候,周秀秀就将这件事情说了,要从老员工中培养一批店长出来,毕竟再开店就周厚安一个人的话根本管理不过来。
刘淑琴要管老店,张秀莲主要弄财务,而且她们还要经常去辣酱厂,分身乏术。金大顺对管理店铺几乎是完全不在行,也没有意愿。
周秀秀当然就更不可能有时间做具体的管理了,所以到现在只有周厚安一个人专门管理。
可这位二哥到现在还惦记着想回厨房,说他自己更擅长做菜。
几人听了周秀秀的话都觉得这个问题确实该重视起来了,服务员好招,但是店长这个职位还是要他们自己培养的。
说到这里不免想起之前的刘雪莲,只是大家都心照不宣,这个姑娘确实是在最早那批员工中最有潜力的。
志不同,只是提醒了他们以后找人还是要靠谱一点的。
“都要从最基本的服务员做起,不能要假大空的。”一般话少的金大顺突然开口道,“别找那些啥也不懂的人直接做店长,学历高也不行,只会瞎指挥。”
这点倒是十分前卫了,在迷信学历的年代里,能有这个意识十分不容易。
“对,连基础的都不会光有学历没有用。”周秀秀赞同道,“以后找人都从服务员做起来,不过也不是说做得久就能做店长的,还是要有能力。”
几人商量了一番,最后达成了不少共识,这都是实践出来的经验。
新店除了投入大之外,还做了很大的宣传推广,光是在本地早报上就连续登了半个月的广告。
这边纸面上的广告在登,那边辣酱厂却已经请了人拍广告。
请的不是什么大明星,而是在川省本地有一些名气的评书齐老师,没错,就是火锅城开业的时候请到的那位。
广告词也十分接地气,就是一段说本地人吃辣椒的习惯的话。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