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争得面红耳赤
夏薇薇感到奇怪的是,普通话推广了这么多年,李威又是正式的教师,他的普通话应该比较标准,不至于,连她母亲都听不懂,当然这个话她也不好意思说出来。
午饭后,夏薇薇和母亲陪李家母子聊天,主要是两个老太太在聊,相互问有多少亩土地,有些什么经济收入,又讲以前她们过得有多苦,缺吃少穿的时候,一天只吃两顿饭,每顿都吃不饱,米和面条只有客人来了和过年过节才吃,平时都是喝玉米面糊糊……
然后李母感叹:“还是现在好啊,换来换去地吃,米面都把人吃伤了,连狗都比以前的富农吃得好。”
“是啊,是啊。”夏母连声附和。
李威也时不时插话陪聊,夏薇薇觉得无聊极了,困得不停打呵欠,她母亲不时瞪她一眼,让她憋住。
她哪憋得住?只能用手轻轻捂住嘴,勉强挡一挡。
李威的母亲终于看出来了,说:“这女娃晚上进城卖菜,白天还要种菜,太累了。李威,我们回去吧,客走主人安,让薇薇睡会儿,她晚上又要去送菜。”
夏薇薇对李母的体谅感激涕零,急忙站起来准备送客。
夏母挽留,要他们吃了晚饭再走,并且马上就进厨房去弄饭了。
于是李母又进厨房帮忙,因为中午剩的菜多,饭也多,李母坚持吃剩饭剩菜,不然她就不吃了。
夏母只好同意,饭菜很快就热好了。
吃了晚饭,夏母忙着给他们准备回礼。
李威的母亲坚决不要,提着背兜拽着李威匆匆跑走。
麻狗追着他们狂吠,李威的母亲把他护在身后,不断说:“别怕,别怕,这狗不咬人,我一来就看出来了,这种老远就热情招呼的狗都是不咬人的。”
夏薇薇哭笑不得,她觉得李母这话就像骂人似的。
虽然李母竭力安抚,李威还是吓得拼命闪躲,飞一般跑到篱笆外去了。
夏母把狗唤回来,让夏父关进猪圈屋,她拉着夏薇薇出来送李威母子。
两个老太太手拉手,一边走一边拉着家常,这时候说的往往都是夸孩子。
但是跟以前那些相亲男的母亲不一样,李母夸的不是她自己的儿子,而是夏薇薇,不停地说夏母能干,把夏薇薇教得很好,这么好的姑娘能够嫁给她儿子李威,是李威前世修来的福气。
夏母也顺着夸李威,说李母夫妇也能干,把李威的书供出来不说,还当了老师。
夏薇薇不由想起以前那些相亲男的母亲,明明她们的儿子身上没有半点优点,从她们嘴里说出来,也能夸成一朵花。
夏薇薇听着两个母亲聊天,心里发着感慨,连李威说了什么都没有听见。
等她回过神的时候,看见李威指着前面的路说:“这些村干部只拿钱不办事,这么多年了,这些路一点变发都没有。”
夏薇薇说:“有变化呀,以前这条路很小,骑自行车不小心都要摔进地里,现在修宽了很多,人家骑电三轮都没有问题了。”
“这点变发你就满足了?难怪这些村干部只拿钱不办事,都是你们这些老百姓纵容的。”
“那你还想怎么变化?”
李威抬起手,指点着前面说:“如果我是村长,我要把这条路修成水里路,包括到每一块地、每一块田的小路都铺上水里。比如这条路、那条路都铺上,而且要通到每家每户的大门口……”
夏薇薇看着他挥来挥去的手,脑海里突然冒出八个字:“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然后噗哧笑出声来。
“你笑什么?”李威停下来问。
“没什么,我是觉得,农村这么多的路,如果每一条小路都要修成水泥路的话,那得花多少钱?”
“那不需要你担心,国家会给钱的……这样回到家里的时候,就不会把黄一巴带到屋里了。”
“黄泥巴……”
“是啊!”李威说着声音大起来:“像我们家地板装修得辣门漂亮,黄一巴弄在屋里,打扫起来很麻烦,那些邻居又不懂事,来了孩子都不脱,直接跑到屋里头来,一点树子都没有,看着就烦。”
夏薇薇一边听一边在心里自动翻译,“孩子”是“鞋子”,“树子”是“素质”。
李威说完了,她心里觉得不舒服,说:“那照你这么说,我们这些天天在地里干活的农民,根本不该往你家里走。”
“你不一样噻,你来了把孩子脱了进屋就没事了。你肯定比他们那些人有树子,毕竟我们都是文化人。”
夏薇薇跟他争执起来:“一个人的素质高低和文化水平没有关系,有的人文化水平很高,一样没有素质。”
“你错了,文化水平高的人,从说话都听得出来,比那些文盲树子高得多。”
夏薇薇问:“你说的素质到底是指的什么?怎么我觉得你说的素质跟我想象的素质是不一样的?”
“那说明你想象的树子是错误的,我说的树子,第一要树就是有文化……”
夏薇薇好笑地说:“我们对素质的定义果然不一样,我觉得有素质就是一个人善良,说话让人舒服,不会让人觉得装和高高在上……”
李威对夏薇薇委婉的批评完全听不出来,反驳说:“那你错了,那些文盲,你就是让他装,他也装不出来,你让他高高在上,他也高不起来,因为他没有文化根本说不出来,说不出来还怎么让你觉得舒服?所以你所认为的树子,在他们的身上根本没办法体现。”
“不不,你说的不对,我认识一个人,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但是他说话让人觉得很舒服,没有装的感觉,也没有高高在上的语气,很质朴。”
夏薇薇说的当然是秦南,秦南没有读过书,或许在李威的眼里就是一个文盲,但是听他说话比听李威说话,听着要舒服很多。
李威还是不认同她的意见:“你说的这个人之所以没有装的感觉,是因为他是不折不扣的文盲,没有可以装的资本。你也说了,他说话很质朴,质朴在农民的眼里很接地气,但是这样的人是没有办法接触更高层次的人物的,因为人家会觉得这种人很土……”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