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把结婚证砸他脸上去(二十更)

2024-03-07 作者: 杨子之爱
第436章 把结婚证砸他脸上去(二十更)

第436章 把结婚证砸他脸上去(二十更)

夏薇薇也抱住叶风说:“我也爱你!”

两个人相互拥抱着安静的站了一会儿,叶风放开她说:“那我先送你回去,顺便跟你爸妈谈请客的事,趁着我父母和我姐姐姐夫在这里,我们把婚礼完成了吧。”

“好。”

两人回到夏薇薇家,说了他们婚事简办的打算。

夏父没说什么,夏母说:“薇薇往天跟我说过了,但在农村,不举行婚礼,人家就不认为你已经出嫁了,以后生了孩子都会被人耻笑。”

夏薇薇说:“哪个敢耻笑?他敢耻笑,我把结婚证砸他脸上去!”

“我觉得不请客对不住这些相邻,人家红白喜事都请了我们的,你结婚悄悄咪咪的,恐怕人家都要问。”

“有人问,您就往我身上推,说我现在是村干部,要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能大操大办。”

夏母叹气说:“你当了这个干部,也没办法,总不能因为结婚就不当了。”

夏薇薇说:“我当不当干部倒没关系,就怕因为结婚大操大办被开除,那就丢人了。”

之前夏母听夏薇薇讲过安如海因为举行婚礼从信用社离职的事,安如海还是属于辞职,如果夏薇薇被开除,她也觉得丢人。

她说:“那就不大办,请亲戚朋友吃顿饭。”

然后几个人商量请哪些客人,三外公是必须要请的,大舅舅一家,二舅舅一家,还有幺舅母,这些近亲都得请。

随后夏母又念了一串名单,说哪些以前对他们有恩,哪些帮过大忙……

这一统计下来不得了,夏薇薇说:“妈,这十桌都坐不下来!”

叶风说:“不是只有三十个人吗?也就三、四桌人吧。”

夏薇薇说:“我们乡下吃酒,一般全家人都会来,因为人越多越表示主人家人缘好,人家看得上才会全家来捧场,显得主人家特别有面子。

“一个家庭按照最少的人数三个来算,请十个人,就等于请三十个。还有的一家四口、五口人,请三十个人,就等于来一百个人了。”

叶风说:“现在不都出去打工了吗?家里就一两个留守老人,没那么多人吧?”

夏薇薇说:“在外地打工的不一定回来,在绵阳或者成都打工的,如果他们觉得我和我爸妈为人还比较可以,请假都会赶回来。”

“这么实诚,”叶风说:“我们城里如果有事来不了,只是请人把礼金带到。”

夏薇薇看见这么多客人觉得很头大,说:“妈,我们只请三外公和几个舅舅吧,其他的就不请了。

“您觉得请人家来吃饭是要感谢人家以前对我们的帮助,但我觉得这样给人家添麻烦,在城里打工的还得跑回来。

“就算我们不收礼,但人家来去的车费,还有不上班的工钱,加起来比给我们送礼还贵。”

在夏薇薇的劝说下,夏母最终同意只请三外公和几个舅舅,加上叶风的父母和姐姐、姐夫、侄女儿,一共不到三桌人。

关于结婚的日子,夏母还是坚持要找人根据他们的生辰八字算一算,两个年轻人知道她迷信,也没有反对。

叶风离开后,夏薇薇跟夏母闲聊,提到叶风的姐姐和他没有血缘关系的事。

夏母吃惊地说:“哎哟,这真的看不出来,那女娃一口一个妈,一口一个爸爸,喊得亲热得不得了。”

“是啊,”夏薇薇感叹地说:“更让我感动的是,叶风的爸妈就他一个亲生儿子,却一点都不阻止他出来,如果在农村,恐怕都想把亲生的留在身边,把领养的嫁出去。”

“那也不是,”夏母说:“你邓秀姐的大女儿是领养的,他们就把亲生的嫁出去了,把领养这个留在身边,招的上门女婿。”

邓家是这个村里少数外姓人中的一户,邓秀比夏薇薇要大二十多岁,因为她弟弟娶的夏家的女儿和夏薇薇同辈份,所以她把邓秀叫姐姐。

邓秀嫁出去后,几年都没有生育,在街上一个公厕门口捡了一个女孩回来。

那时候,有的人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如果连生几个女儿,就会把刚生下来的女婴扔掉,在厕所外,或者车站附近,时常都能看见一个背兜,里面装着哭泣的女婴,里面有一张纸条,写着孩子的出生日期。

那时候没有110,人们看着被遗弃的孩子也不知道找谁,一般就是没有孩子的、或者有男孩但还想要一个女儿的人家捡回去带了。

邓秀捡回那个女婴后,过了两年,她又生了一个女儿,当时很多人都以为她捡来的这个孩子可怜了,说邓秀肯定心疼自己的女儿,要虐待这孩子了。

还有人来问她要不要把这孩子送走,说有一户没有孩子的人家想领养。

那时候那些不生孩子的人有一种迷信的说法,说父母命太硬了,孩子不敢来,领养一个孩子后,自己的孩子就会被引来了。

看见邓秀捡到这孩子两年时间就生了女儿,有人认为这孩子容易引出孩子,就想领养她。

结果相反,邓秀不仅不虐待这孩子,还特别心疼她,也不肯送人。

邓秀说:“她生下来三天,我就带回来了,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到这么大,我费了那么多心血,哪舍得送人?”

她捡的孩子,自己自然没有奶喂,那时候也没奶粉,她每天把花生和核桃放在石臼里,用手慢慢舂细,再加上米熬成粥,给孩子喂米汤,每天都要舂,每顿都要熬粥,这样把孩子养到两岁,的确比自己生孩子还辛苦。

她也送孩子上学,她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学习成绩很好,捡这个女儿怎么都教不会,成绩很差。

她很努力地把这个女儿供到初中毕业,孩子没有考上高中,也实在不想读了,她只好送孩子去学理发。

那时候,女孩子能学的手艺,除了理发,就是缝衣服,这孩子缝衣服也学不会,只有学理发。

后来有人来说亲,邓秀说:“我这个大女儿要留在家里。”

有人奇怪,说:“你为什么不留亲生的在身边,要留这个捡来的?”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