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1)

2024-03-20 作者: 汤木
第20章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1)

第20章 我若不勇敢,谁替我坚强(1)

在这个世界上,

没有人真正可以对另一个人的伤痛感同身受。

你万箭穿心,你痛不欲生,

也仅仅是你一个人的事,

别人也许会同情,也许会嗟叹,

但永远不会清楚你的伤口究竟溃烂到何种境地。

你不勇敢,没有人替你坚强。

你不能躲在借口里

一场面试的时候,我和同学乔偶遇,听说了她的经历。

乔和我是高中同班同学,高考时,乔因几分之差与大学无缘。接下来的两年,她就读于本市最著名的复读班,一考再考,终于在第三次冲击时,过了本科线10多分。

令人遗憾的是,填报志愿时,乔出了些差错。

领到录取通知书时,她大吃一惊,却已无力挽回——她被省内一所师范专科院校录取,虽然是她喜欢的英语专业,但本来能够上本科的分数却只上了大专,她很不甘心,“是一路哭着去上学的”——她这样描述当时的情景。

那天的面试,乔发挥得很不好。

自我介绍之后,招聘方提问,为何简历中没有英语专业四级证书的复印件?

她吞吞吐吐,略带羞愧:“没过。”

15分钟的试讲,乔紧张得口误了几次。说到一个知识点,她先陈述,过了几秒钟,又推翻之前的说法。

不用等最后结果,看主考官的表情,乔就知道这次应聘没戏。但她悻悻地说:“全都是本科生,我一个大专生,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

没有等到最后公布面试结果,乔就走了。“都怪那年……如果不是……”我和周围好几个旁听她遭遇的人目送她,并由衷地为她曾经的错失感到惋惜。

后来,我辗转从别人那里得知她的消息。

“一路哭着去上学”之后,乔用了很长时间才恢复平静,确切地说,从未平静。

一开始,在师专,她因是第一名进校而备受关注,但失望、愤怒及“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的想法,让她倾诉成瘾,向同学、师长,在饭馆、酒吧。

也许是找到了发泄渠道,也许是发现了自己新的“闪光点”,渐渐地,人们更多见她在饭局,而不是课堂,“她是我见过的酒量最好的女生。”别人说,“乔一个人能喝6个‘小二’,打通关打得男生全趴下。”

学习近乎放弃。“看到专业书就会想,我该待的地方不是这儿。”乔总这么说。有人劝她通过考研改变命运,被她发火顶回去:“大专生得工作两年后才能考!”

“如果不是……我就能……”总之,关于学业,自那年夏天被强行打了折后,乔就自动按了停止键。

我之所以想起乔,是因为老邻居来访,他提及不成器的儿子,东。

小时候,东是我们同情并艳羡的对象。幼时一场事故,他失去了左腿。于是,父母给了他诸多同龄人所没有的特权:零花钱最多,分数要求很低,无缘无故发脾气不被责罚,反倒会被一直哄到开心……

而今,东已过而立,仍在家啃老。

做父母的不是没为他想过出路,可让他学电器修理,他半途而废;为他开了个小书店,一周总有三四天不开张——他要玩游戏、睡懒觉。

“从小可怜他不像别的孩子。”老邻居叹息,“宠着他、惯着他,倒把他弄成了老大难。”

“都怪我这条腿。”一有不顺,东就发火,一发火便这样说。最近一次发火,是恋爱受挫,于是,他逼父母出更多的钱,买更大的房,“这样,就不会有人嫌弃我的腿。”东总是这样说。

升学、就业、做生意、与人交往……记忆中,凡是没做好的事,他一直这么觉得。

多年来,那条腿成了他的借口。他的人生被腿偷走,腿是他偷懒的理由。他躲在里面,所有的不成功、不得志、不努力都变得情有可原,一如乔的学业,从此可以正当而悲情地裹足不前。

只是那些遭遇,一样有它们的“遭遇”吧——人们借题发挥、偷换概念,将所有错误归结于它,不负责、不承担,哪怕自己改写了自己的命运。

没有人能叫醒一个装睡的人,如果你愿意永远躲在自己的借口里,又怎么能让自己进步、成功呢?

玫瑰要等到春天才开放

黄小秋买了今生的第一双高跟鞋,棕色,带流苏,走起路来十分婀娜……总之,大学三年级的黄小秋简直和从前判若两人了。

宿舍的铁姑娘黄小秋病了,身高1.65米、体重65公斤的她,躺在那张小床上显得人也局促起来。个子不低,却那么难看,胖而难看,脸上有生动的雀斑,一笑嘴有些歪。

说黄小秋是个铁姑娘,是因为农村出来的她,开始吃两份饭还不饱,城里的孩子都嚷着学校的伙食糟糕,只有她没心没肺地说:“嗯,好吃,比家里的苞米好吃多了。”

她天天打水,6个暖水壶,全是她一个人去打。她笑嘻嘻地说:“我劲大,人又胖,多跑几趟没事。”开始那5个人还不好意思,后来,习惯了,没热水了就嚷:“黄小秋,热水。”好像黄小秋叫热水一样。

宿舍里永远是干净整洁的,5个城里的女孩子东西扔得到处都是,是黄小秋一件件收拾起来,乱了,她们会甜蜜地叫:“黄小秋,帮我收拾一下,我请你吃雪糕。”习惯了以后,她们当她是她们的仆人,永远地嚷着“黄小秋,帮我洗一下裙子……”“黄小秋,我的床太乱了……”等,黄小秋习惯了答应所有人。

6个人中5个人都恋爱了,只有黄小秋没有恋爱。周末,只有她一个人呆呆地坐在宿舍里,其他5个人,全去约会了。

但现在,黄小秋病了。

而且,还是相思病。

据有人说,那个男生,把黄小秋写给他的情书贴到了学校里的广告栏上,和那些家教广告贴在了一起。

5个人全跑去看了,的确,是黄小秋的字。

黄小秋说,杨翼,我要和你好。

她们捂紧了嘴,先是吃惊,接着,哧哧地笑了,怎么可能啊?杨翼是全系最帅的男生,这个傻黄小秋啊,怎么可以动这样的心思?这不是拿热脸往人家的冷屁股上贴吗?

5个人回来劝黄小秋,别傻了,那是不可能的,还是现实一点吧。自始至终,她们没有想到戴500度眼镜、总穿平底鞋、胖得和小猪一样的黄小秋会谈恋爱,并且是和全系有名的杨翼!当初,老四和老二这两个美女想下手都没下啊。那些风花雪月的事情似与黄小秋无关。

黄小秋已经一天一夜没有吃饭了,脸明显地瘦了。

这不是相思,这是耻辱。

都以为她会吃了这个哑巴亏,但第二天她走到那个杨翼面前说:“把我的信还给我!立刻还我,否则我扁死你。”

男生乖乖地还了她。

她扭身走了,一边走一边掉眼泪。黄小秋暗暗下决心,谁说野百合没有春天,野百合也要谈恋爱。

黄小秋的改革是从宿舍里开始的。

首先,她声明不再为这5个人帮忙了,大家根本没有拿她的话当回事,但当她们看到暖水瓶空空如也,当看到屋子脏乱得如同猪窝一样时,她们终于意识到:黄小秋,原来是这样重要的一个角色。

再有,黄小秋开始减肥,天天早晨跑3000米,每天不再傻吃两份饭,她只吃菜不吃饭了。3个月之后,黄小秋瘦到55公斤,这样看起来很是动人了。

第三步要做的,黄小秋摘掉了眼镜,配了一副博士伦,这是替食堂帮厨一个月的代价。大家才发现,黄小秋原来是一个大眼睛的女孩子啊。

黄小秋买了今生的第一双高跟鞋,棕色,带流苏,走起路来十分婀娜……总之,大学三年级的黄小秋简直和从前判若两人了,她已经从原来的那个傻傻的女孩子,变成了一个迷人的气质女孩。

她开始收到情书,也有男生的邀请,但黄小秋没有谈恋爱,还是没有。

大三,她仍然是一个人,她说,玫瑰要等到春天才能盛开。

遇到陈子放是在全国大学辩论赛上,黄小秋是二辩,对方是主辩,两个人就环境保护问题慷慨陈词,陈子放的眼光十分明亮,是黄小秋喜欢的那种,她虽然言辞激烈,可是心里已经服气了。还是陈子放说得好。

结束后,她收到他的一封信,信中说:“你的风采让我非常臣服,我能请你吃个饭吗?”

后来,黄小秋恋爱了,她说,经历了残酷的冬天,她的玫瑰终于要在春天绽放了。

我努力了10年,才能对您说声对不起

您没有拆穿他,而是递还了一个微笑,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笑容,那一刻他发誓:总有一天要堂堂正正地站在您面前,真诚地说声对不起。

那年冬天,她到一所大学签名售书。天气很冷,长长的签名队伍却把场面映得火热。

一名学生拿着书走到她的面前,小心翼翼地递了过来:“麻烦给我签个名吧。”她不经意地扫了一眼,立刻发现这是本纸张粗糙的盗版书,定睛再看他,衣衫单薄,站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不用猜,这一定是名家境贫寒的学生。签还是不签?她面临两难的选择。签的话,无疑是对盗版的一种认可;不签呢,他必然会遭到周围学生的嘲笑。

踌躇片刻,她还是流利地在盗版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然后微笑着递还给他。

他似乎明白了微笑里的含义,涨红了脸,迅速抽身离去。

转眼10年过去了,她再次发布新书,应邀接受一名记者的采访。采访结束后,记者又和她随便聊了几句。“您如何看待盗版书籍?”“作为一名作家,我当然反感。”她毫不犹豫地回答。“如果有人非常喜欢你的书,但又没钱买正版的,迫不得已到地摊上去淘盗版呢?”她顿时语塞,想了片刻,说:“其实我以前遇到过类似情况,一名贫穷的大学生拿着盗版书找我签名,我很矛盾,但最终还是签了。我也不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

记者不再追问,拿出一个盒子递给她:“这是一位读者委托我转交给您的,里面装着一封信和一本书,您有空时拆开看看。”她笑着说:“不会是哪位读者对我的作品有意见吧?不过请放心,我一定会认真拜读。”

她没有想到,那本书,原来是她多年前签售的盗版书,而那封信写道:“感谢您当年保护了一个贫困生的尊严。或许您不知道,当时他穷得每天只能吃一顿饭,为了省钱买您的书(尽管是盗版),整整3天只喝食堂的免费菜汤。您也许奇怪,为什么非要讨您的签名?那是因为,他非常崇拜您,如果拥有一本您亲自签名的书,将成为他抵御人生严冬的精神力量。

他想蒙混过关,还是被您看了出来。在您犹豫的那一刻,他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但是您没有拆穿他,而是递还了一个微笑,那是他一生中见到的最美丽的笑容,那一刻他发誓:总有一天要堂堂正正地站在您面前,真诚地说声对不起。

从此,他不再对未来悲观失望,他宁愿四处借书或到处摘抄也没有买过一本盗版书。毕业后,他受过白眼,遭遇过不公,却从没想过放弃。经过多年打拼,他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始终把目光投向底层,还尽其所能地资助了两名贫困山区的学生。一个月前,他逛书店,无意中发现了您当年的那本书,于是欣然买下,现将那本盗版的交还给您处理……”

晚上,她给记者发了一条短信:“你的礼物令我很激动,虽然我仍然坚持对盗版的态度,但却为自己曾经做过的那件小事而骄傲。”

不久,她收到记者的回复:“终于可以向您说声对不起了。为了这句话,我努力了十年。”

不是每朵玫瑰,都为爱情开放

望着满天的星斗,望到天空发白,康阳依在我肩上睡着,入睡的脸,脆弱如婴。清晨,我摇醒他:“康阳,一切都过去了。”我第一次看见了康阳的泪。

(一)

樱芝第一次从新西兰打电话来,康阳扔下话筒就对我说:“宴妮,你知道是谁打来的电话吗?”我当然知道,通话15分钟,他至少喊了10次樱芝。从康阳的口气以及神采,我知道这个女孩和康阳有着很多渊源。

那时,我和康阳正奋力经营着济南文化路上的一间书店,以一平方厘米加一平方厘米的速度,赚一套盛装未来的房子。

后来,樱芝的电话密度变成了每晚一个,康阳放下电话总要在我脸上摸一下:“那个黄毛丫头。”樱芝是康阳的童年伙伴,翻过半人高的阳台,就可以找到彼此。那时,康阳和樱芝趴在阳台上种太阳花,现在,据说太阳花已长满两家的阳台,纷纷扰扰连在一起。樱芝14岁去新西兰读高中时带走一棵,如今异国的阳台上已是一片灿烂。

我拼命引诱康阳讲述他和樱芝的童年,细软微黄的头发,贴在额上,耳边常常插一朵若隐若现的粉色太阳花,阳光下,一片细微的金色闪烁。

康阳闭嘴时,我已经掉进想象:樱芝,在新西兰的樱芝,像童话里的美人鱼。而我,而我,像什么?除了芦柴棒,我找不到更形象的比喻。

我偷偷拔下电话线,他不语,插上电话线,望着我笑,暖暖地说:“小女人。”然后,我一口气弄坏了4部电话机。康阳买了10部话机,存在柜子里,我不再努力。只说:“康阳,我爱你。”

康阳拥抱我:“小女人,樱芝不过是往事,你何必介意。”

那一阵子,所有的朋友问我:“不要命了?这么瘦了还要减肥。”只有康阳知道,我消瘦不停,是因为不快乐。

为了让我快乐,打烊后,他拖着我穿梭在干燥的济南夏夜,指着一些我平素喜欢的说:“结婚时就买这个,那个。”其实,我们的内心一样惶惑,只是谁都不肯说。我们总是什么都买不成,康阳买一朵玫瑰给我,我插在床头上,夜晚,我们头上有幽暗的花香在飘荡。

(二)

床头的玫瑰,插到33朵。樱芝回来了,她望着开门的康阳,眨着明晃晃的眼睛:“不抱抱吗?”对我视若不见。

康阳看我。我笑。

樱芝一下拥抱住他:“这是新西兰礼仪。”她松开康阳,转身出去,拖进巨大的箱子,打开,一个玻璃樽,灿烂的太阳花,她摆在窗台上说:“把它们又带回来啦。”然后,她拖出一个盒子,里面是还在爬行的螃蟹。她进厨房,放进锅里:“想你在济南肯定没有新鲜的螃蟹吃。”

微蓝的火苗,炙烤着三个人的尴尬缄默。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