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没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2)
师娘的身体一直不好,最近半年多来病情越来越重,就连平常生活都无法自理。老师每天除了洗衣做饭,还要帮师娘抓药熬药,刚过50岁的他已经是一头白发。让我们搬来这里,是因为方便辅导我们学习,当然更重要的是,这样老师就可以照顾师娘。
一天,嫁去山里的女儿来看母亲,女儿挽着一个大竹篮,里面装满了买给母亲的食品和用品,其中最显眼的就是那棵粗壮的灵芝。女儿说,这是他们村里一位采药老人在深山老崖上采到的,是野生的石灵芝。女儿用了两篮子鸡蛋才给老人换来这棵灵芝,便步行十几里山路急匆匆赶来,想熬给母亲补补身子。
大约一个来小时,女儿便把汤熬好了,装在一个大碗里放在锅台上,等不烫了再端给母亲服用。
城里的孩子吃惯了蛋卷、汉堡、冰淇淋,灵芝,还真是第一次见到。这会不会是书上说的那种“神仙草”,吃了就能长生不老,就能像嫦娥一样升仙?真是这样吗?要是我能成为神仙多好!站在锅台前,望着那碗灵芝汤,我的心脏跳动得剧烈,连呼吸都觉得困难!踟蹰了好一阵,我还是没能抗拒“升仙”的诱惑,喝下了那碗灵芝汤。
“爹,灵芝汤怎么不见啦!我装好放在锅台上的呀!”女儿走进厨房,望着空碗急切地问父亲。“是吗?你装出来了没有,是不是不小心碰到地上啦?”“没有啊!地上一点都没有,我明明装好的呀!”女儿着急的声音都变了。
“是我喝啦!你妈妈的病不适合这么补,多给她吃一些清淡的吧。”
实习的日子很快结束了,我由学校进入社会并且拥有了一份很体面的工作。经济上的富足加之平时应酬甚多,让我经常出入酒楼餐厅,食遍了鲍参燕翅,可有一样我却从不敢入口,甚至不敢提及,那就是灵芝。
出来工作以后,我曾查过有关资料,也咨询过相关医生,其实师娘的病是可以吃灵芝的。因为灵芝不过是一种能调节人体机能的菌类,喝完那碗灵芝汤,我非但没有成仙,反而如入炼狱,每天都饱受着心灵的折磨。
我忘不了老师女儿因为不见了灵芝汤那急切的神情;忘不了老师说是“他喝啦”时的那种包容和无奈;忘不了当时自己躲在一角的那种悔恨交加和无地自容。许多年过去了,这种愧疚没有随时间的消长而消失,而是变得愈加清晰,愈加不能容忍。
一次次拿起听筒,号码拨了一半,却始终不敢打通老师家的电话。直到一个教师节的前夕,我在广百买下了一棵特大的灵芝,鼓起勇气直奔邮局,把这棵灵芝寄往那遥远的小镇。并在附言栏里写下一行小字:“老师,你原谅我吧,是我偷吃了那碗灵芝!”
半个月后,我收到老师的回信,信上老师也只写了短短一句话:“你喝的只是一碗普通的草药,现在的省悟才是真正的灵芝。孩子,你是老师最看好的学生,我不会看错!”
也就是怀着这份羞愧,我在以后的岁月里无时不严谨地约束自己。从一份普通的工作,到现在拥有属于自己的事业,我付出许多坚忍和努力,尤其能抵挡来自方方面面的诱惑,不要说灵芝,既便是黄金、钻石也不能让我丝毫的动摇。好的人格与作风,也得到周围工作及生意伙伴们的信任和尊重,使我在事业的道路上更加顺水顺风。
如果说那棵灵芝是一碗仙药,那么它已经在我腹腔里生根发芽,并且洗涤我心灵所有的魔障,让我活出一份纯净的人生。
请给我一分钟
她的实验做了一次又一次,一直到所有的展台已经没有围观者,她才结束了最后一次实验,把停留最久的一位老教授送走。
2008年5月14日,一年一度的英特尔国际科学展览会照例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开罗。来自51个国家、1500名的中学生代表,在敞亮的世界展览中心使尽浑身解数,争取评委的青睐。
竞赛规则其实很公平:你如果连吸引评委前来聆听你的研究报告、观看你演示发明成果的能力都不具备,不论你的发明多么伟大,你也只好和竞赛说声再见。在那样的场合,机会只有凭实力去争取,没有后门可走,争取不过来机会,哭也没用的。
一位17岁的姑娘站在冷冷清清的展台前,看着一位又一位西装笔挺的评委走过,他们都对她的展台不屑一顾,目光射向对面一个亮丽的展台——那是去年得到青年科学家授奖的学生,展台前围绕着众多评委,看来,即使他展出的只是个儿童玩具,今年的首奖也已经快到手中了。
姑娘的脸色表达出她经过了一番内心的挣扎,然而看不出准备缴械的气馁神色。她眼神一亮,迎向正在走来的一位评委:“先生,您能够给我5分钟的时间吗?”当然是5分钟,大会规定,向评委陈述的时间只能用5分钟。可是,不可一世的评委没有停下脚步,摇摇头就走向对面的展台去了。
姑娘打起精神,展开自信的笑容,又去拦截另一名评委。一连受到5位评委的拒绝,终于,第6位停下了脚步,淡淡地说:“好吧!”
姑娘立刻掌握机会,开口说:“我叫苏意涵,来自台湾,我做的题目是均相沉淀法制备CZA触媒的探讨,这个实验主要是要探讨燃料电池的触媒转换效率……”她滔滔不绝地讲了5分钟。那位评委脸上终于出现了丰富的表情,仔细地观看她的研究简报,没有走开的意思。
苏意涵得到了鼓励,立即改变战略:“先生,我不浪费您太多时间,请给一分钟,就一分钟!”这招果然有效,一个个评委先后被她成功拦截。只要你肯停下脚步,我就会让你留下来!姑娘就凭着这份自信,终于让展台前围了一小圈评委。接着,她清晰、充满自信的声音像磁铁一样,把围绕在对面展台的评委也一个个吸引过来了。
她的实验做了一次又一次,一直到所有的展台已经没有围观者,她才结束了最后一次实验,把停留最久的一位老教授送走。
“因为评审一人一票,更多人认识我的实验,开会讨论时就会受到更多的关注。”姑娘明白这个规律。
过了38个小时,颁奖典礼上,得奖学生的名字一个一个揭晓了。没想到,苏意涵不但抢下化学科首奖,压轴的“青年科学家奖”竟然也是“Yi-Han Su”。
她是台湾第一个得到英特尔科展最大奖“青年科学家奖”的中学生,奖金高达5万8千美元。翻开这个奖项的历史,历年的36位得主中,仅有6个不是来自美国,她是来自亚洲人中的第二个幸运者!
在分析拿下大奖的原因时,她的辅导老师这样说:“除了良好的选题,还得益于她在极短的时间内能让评委全面了解自己实验的表达能力,更离不开她敢于在关键时刻跨出展位向评委说‘请给我一分钟’的胆略!”
胜任才是硬道理
他一上任就开始精心培训手下的员工,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说:“只有大家都好了,我的境遇才会更好。”
他出生在四川,是穷孩子出身,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
1997年7月,他应聘到一家房地产代理公司做发单员,底薪300元,不包吃住,发出的单做成生意,才有一点提成。
上班第一天,老板讲了很多鼓励大家的话,其中一句“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让他印象深刻。
上班后,他劲头十足,每天早晨6点就出门,晚上12点还在路边发宣传单。他连续拼命干了3个月,发出去的单子最多,反馈的信息也最多,却没做成一单生意。为了给自己打气,他把老板告诉他的那句“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写在卡片上,随时提醒自己。
他的业务渐渐多起来,公司把他从发单员提拔为业务员。当时,公司销售的楼盘是位于北京市西三环的高档写字楼,每平方米价值2000美元。这种高档房,每卖出一套,提成丰厚。他暗自高兴,以为马上就能作出成绩。然而,两个月过去了,他一套房都没卖出去。
终于有一天,有一位客户来找他。他喜忧参半,喜的是终于有客户,忧的是不知该如何跟客户谈。他憋得满脸通红,手心直冒汗。但是,除了简单地介绍楼盘的情况外,他不知道再讲些什么,只能儍儍地看着对方。结果,客户失望地走了。
“不找借口找方法,胜任才是硬道理。”他不断地给自己鼓劲,开始苦练沟通技巧,主动跟街上的行人说话,介绍楼盘。两个月后,说话能力提高了许多。
有一天,一个抱着箱子的人向他打听三里屯的一家酒吧在哪里。他热情地告诉了对方,但对方还是没有听明白,他干脆领对方去,还帮对方抱箱子。告别时,他顺手发一张宣传单给对方。那个人很感兴趣,第二天就找到他购买两套房,并说:“我平时很烦别人向我推销东西,但你不同,值得信赖。”这一单让他赚到1万元。更让他激动的是,他相信自己能胜任这份工作。
但他的成绩并不好,每个月只能卖出一两套房,在业务员里属于比较差的。
1998年8月,公司组建成5个销售组,采取末位淘汰制,他处在被淘汰的边缘。这时他对“胜任才是硬道理”有了深刻认识,要胜任就必须找到好方法。因此,当经验丰富的业务员跟客户交流时,他就坐在旁边认真地听,看他们如何介绍楼盘,如何拉近与客户的距离。他还买了很多关于营销技巧的书来学习,他学会把握客户的心理,判断客户的需求、实力,每次与客户交谈时都有针对性。他的业绩开始稳步上升。
1999年8月,北京另一家公司到他所在公司挖人,许诺给两倍于现在的待遇,请他过去。他仔细分析形势,发现那家公司精英众多,自己难以出人头地,谢绝了对方的邀请。
“挖人事件”给公司造成很大影响,留下来的人马上都成了公司顶梁柱,已有两年经验的他很快脱颖而出。他的一个客户想买写字楼台,拿不定主意。他知道后,给这个客户做了一个报告,详细分析了各楼盘的特点,同时告诉客户,他的楼盘的性价比优势在哪里。客户最终决定在他的楼盘里买下一个大面积的写字楼。这一单,卖出了2000万元。
后来,他一个赛季的销售额达到6000万元,在公司排名第一。按照公司规定,销售业绩进入前5名者可以竞选销售副总监,他决定试试。结果,他成功了。没想到,第一个赛季结束时,他带领的销售组排在最后一名。他在副总监“宝座”上还没坐热,就被撤了。以往被撤销副总监职位的人,大多选择离开,因为他们觉得再也没有颜面当一名普通销售员。他却想,自己被淘汰,完全是因为自己还不胜任,从哪里跌倒,我偏要从哪里爬起来。
重做业务员后,他调整心态,和从前一样拼命工作。2003年最后一个赛季,他又拿到全公司第一,再次竞选当上销售副总监。这一次,他一上任就开始精心培训手下的员工,将自己的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他说:“只有大家都好了,我的境遇才会更好。”结果,这个赛季结束,他的组取得很好的成绩,销售额达到8000多万元,租赁也达5000多万元。
此后,他所带团队的业绩一直名列前茅,他的收入自然提高,每年的收入都在100万元上。
他叫胡闻俊,那个告诉他“胜任才是硬道理”的老板是潘石屹。
我终于相信了认真的力量
橙子很大,色泽鲜艳,味道甜美。隔着这些漂亮的橙子,我却看到了那些小小的橘子。它们,是那些小橘子开出的花吗?
他是个快递小子,20岁出头,其貌不扬,还戴着厚厚的眼镜,一看就知道刚做这行,竟然穿了西装打着领带,皮鞋也擦得很亮。说话时,脸会微微地红,有些羞涩,不像他的那些同行,穿着休闲装平底鞋,方便楼上楼下地跑,而且个个能说会道……
几乎每天都有一些快递小子敲门,有些是接送快递的物品,但大多是来送名片,宣传业务。现在的快递公司很多,也确实很方便,平常公事私事都离不开他们。所以他们送来的名片,我们都会留下,顺手塞进抽屉里,用的时候随便抽一张,不管张三李四,打个电话,很快就会过来一个穿着球鞋背着大包的男孩子……
那次他是第一次来,也是送名片。只说了几句话,说自己是哪家公司的,然后认真地用双手放下名片就走了。皮鞋踩在楼道的地板上发出清脆的响声。有同事说,这个傻小子,穿皮鞋送快件,也不怕累。
几天后又见到他。接了他名片的同事有信函要发,兴许丁军辉的名片在最上面,就给他打了电话。电话打过去,十几分钟的样子,他便过来了。还是穿了皮鞋,说话还是有些紧张。
单子填完,他慎重地看了好几遍才说了谢谢,收费找零,零钱,谨慎地用双手递过去,好像完成一个很庄重的交接仪式。
因为他的厚眼镜他的西装革履,他的沉默他的谨慎,我下意识地记住了他。隔了几天给家人寄东西,就跟同事要了他的电话。
他很快过来,仔细地把东西收好,带走。没隔几天,又送过几次快件过来。
刚做不久的缘故,他确实要认真许多,要确认签收人的身份,又等着接收后打开,看其中的物品是否有误,然后才走。所以他接送一个快件,花的时间比其他人要多一些,由此推算,他赚的钱不会太多。觉得这个行业,真不是他这样的笨小子能做好的。
转眼到了“五一”,放假前一天快中午的时候,听到楼道传来清晰的脚步声,随后有人敲门。竟然是他,丁军辉。他换了件浅颜色的西装,皮鞋依旧很亮。手里提着一袋红红的橘子,进了门没说话,脸就红了。
“是你啊?”同事说。“有我们的快件吗?”他摇头,把橘子放到茶几上,看起来很不好意思,说:“我的第一份业务,是在这里拿到的。我给大家送点水果,谢谢你们照顾我的工作,也祝大家劳动节快乐。”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