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天文历法(2)
最长和最短的日照
撒哈拉沙漠东部地区是全年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全年日照达97%,在4300小时以上;而北极则是全年日照最短的地区,全年有186天不见阳光。
云的种类
云分为高云族、中云族和低云族。其中,高云族有:卷云、卷层云和卷积云;中云族有:高层云、高积云;低云族有:层积云、层云、雨层云、积云、积雨云。
雨的等级
通常情况下,雨量分为6个等级:
小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15毫米以下。
中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15~39.9毫米之间。
大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40~79.9毫米之间。
暴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80~149.9毫米之间。
大暴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150~200毫米之间。
特大暴雨——24小时内的总降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阿波罗”计划
美国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雄心勃勃的“阿波罗”计划的目的就是将人类送上月球进行实地考察。在此之前的1961年到1967年间,9个“徘徊者”、7个“勘测者”探测器和5个月球轨道器先后对月球进行了考察。它们拍摄了月球的照片,并分析了月球的土壤,为登上月球做好了准备。随后美国便使用“土星”5号运载火箭先后向月球发射了17艘“阿波罗”飞船。其中“阿波罗”1—3号是试验飞船,4-6号是无人飞船,7号飞船载人绕地球飞行,8—10号载人绕月飞行,11—17号是载人登月飞行。
1969年7月16日发射的“阿波罗”11号使人类首次登上了月球。执行该次任务的是阿姆斯特朗、阿尔德林和柯林斯。飞船抵达月球轨道后,柯林斯驾船绕月飞行,另两名宇航员驾驶登月舱于7月20日降落在月球表面的静海。阿姆斯特朗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进行了实地的科学考察,并把一块金属纪念牌和美国国旗插上了月球。此后又有5次成功的登月飞行,宇航员在月球上停留的时间总共约300小时。
最古老的天文台
原始人类从实际生活需要出发,很注意对天体的观测,因此在一些文明古国,早就建立了从事天文观测的天文台。在古希腊文化极盛时期,埃及亚历山大城就建有著名的天文台。我国相传在夏朝就有天文台了,叫做清台,商时称为神台,周朝称为灵台。周文王时灵台建在都城封邑的西郊,台高两丈,周四百二十步。西汉时在长安城郊筑有清台,后改为灵台,上有浑仪、相风铜乌及铜表等仪器。以后历代都修建过天文台,但是这些古天文台现在都不存在了。目前世界上保留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公元632年建于南朝鲜庆州的天文台。我国保存下来的最古老的天文台是河南登封县的观星台。
标准时间(格林尼治时间)的由来
所谓标准时间指的就是格林尼治时间。这个规定起源于一件争执案。1858年11月24日,英国多赛特郡的时钟指在上午10时6分,该郡一位法官判决一名土地诉讼的人败诉,因为在上午10点钟开庭时,他没有准时到庭。两分钟后,那人来到了法庭,他向法官指出,按照他家乡肯柏兰郡喀束耳镇火车站的时钟,他是准时到达的。因此,他要求法官重新审理此案。
于是这一时间的差异,使得英国开始进行时间统一的工作。到了1880年,英国国会最终决定以格林尼治时间为全国的标准时间。
1884年,国际子午线会议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决定,采取以英国格林尼治时间作为全世界的统一标准时间。
北京时间
我国采用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北京时间是由位于中国版图几何中心位置陕西临潼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的9台铯原子钟(铯钟)和2台氢原子钟组通过精密比对和计算实现,并通过卫星与世界各国授时部门进行实时比对。
北京的地理位置为东经116度21′,因而它的地方平太阳时比北京时间晚约14分半钟。北京时间比世界标准时间早8小时。
一周为什么是七天
公元前2000年左右,巴比伦人创立了星期的纪日制度。他们建有七星坛,共七层。从上到下依次以太阳、月亮、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为各层祭拜的神,每天祭祀一位神,七日为一周期。“星期”就是各星值日的日期。
十二时辰小常识
子时——夜半十一时到翌晨一时。
丑时——晨一时至三时,称鸡鸣。
寅时——三至五时。
卯时——五时至七时,是古时候官署开始办公的时间,又称点卯。也称日出。
辰时——七时至九时。又称食时。
巳时——九时至十一时。
午时——十一时至十三时。
未时——十三时至十五时。此时太阳开始偏西,又称日侧。
申时——十五时至十七时。
酉时——十七时至十九时。
戌时——十九时至二十一时。
亥时——二十一时至二十三时。
中国古代计时单位
我国古代的记时单位有:时、刻、更、鼓、点。
时——中国古时把一天划分为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等于现在的两小时。古人根据中国十二地支来命名各个时辰。
刻——古代用漏壶记时,一昼夜共一百刻。今用钟表计时,一刻等于十五分钟。
更——古时用敲击更梆的次数来计算和划分夜晚的时间,一夜五更,每更约两小时。
鼓——古代夜间击鼓报更,所以用鼓作为更的代称。四鼓相当于一时至三时。
点——古人把一更分为五点,一点相当于现在的24分钟。
时间古称
奄——突然
逾时——过了一会儿
须臾——一会儿
顷刻——一会儿
旋——立刻、马上
未几——没多久
几——将近
适——刚才
既——已经
已而——不久
寻——不久
初——刚开始
垂——将近
既望——阴历十六
素——一向
旦旦——天天
积年——好几年
是年——这一年
失时——过时
子时——半夜
夜分——半夜
斯须——一会儿
顷之——一会儿
俄而——一会儿
尝——曾经
迩来——从那时以来
夜阑——夜深
暝——天黑了
暮——傍晚
质明——天亮了
翼日——明天
宵——晚上
辄——常常
夙——早晨
异日——将来
期年——一整年
迩年——近几年
岁——年
农历月份的别称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各个地方,各个历史时期,对于月份的称呼各不相同。一般月份有以下别称:
一月:正月、新正、初月、孟春、嘉月
二月:花月、如月、丽月、仲春、杏月
三月:桃月、蚕月、暮春、季春、莺时
四月:初夏、梅月、孟夏、清和
五月:仲夏、天中、榴月、皋月、蒲月
六月:季夏、伏月、精阳、蕉月、荷月
七月:新秋、巧月、孟秋、瓜月
八月:仲秋、正秋、壮月、桂月、仲盲
九月:季秋、玄月、三孟、菊月、霜序
十月:初冬、露月、孟冬、良月
十一月:仲冬、杨月、幸月、葭月
十二月:腊月、季冬、严月、冰月
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世界上我国最早发现太阳黑子,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录,在战国时期及汉代也有不少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载,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载是《汉书》卷二十七五行志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河平元年是公元前28年。我国古代非但有世界上最早的黑子记录,而且数量很多,记录很详细。从平和元年到明末为止,共有一百多次太阳黑子记录,这些记录既有准确的日期,又有黑子形状、大小、位置甚至变化情况,对太阳黑子的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天气预报
1853—1856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沙皇俄国同英法两国爆发了克里木战争,结果沙俄战败,正是这次战争,导致了天气预报的出现。
这是一场规模巨大的海战,1854年11月14日,当双方在欧洲的黑海展开激战时,风暴突然降临,最大风速超过每秒30米,海上掀起了万丈狂澜,使英法舰队险些全军覆没。事后,英法联军仍然心有余悸,法军作战部要求法国巴黎天文台台长勒佛里埃仔细研究这次风暴的来龙去脉。那时还没有电话,勒佛里埃只有写信给各国的天文、气象工作者,向他们收集1854年11月12—16日5天内当地的天气情报。他一共收到250封回信。勒佛里埃根据这些资料,经过认真分析、推理和判断,查明黑海风暴来自茫茫的大西洋,自西向东横扫欧洲,出事前两天,即11月12日和13日,欧洲西部的西班牙和法国已先后受到它的影响。勒佛里埃望着天空飘忽不定的云层,陷入了沉思:“这次风暴从表面上看来得突然,实际上它有一个发展移动的过程。电报已经发明了,如果当时欧洲大西洋沿岸一带设有气象站,及时把风暴的情况电告英法舰队,不就可避免惨重的损失吗?”
于是,1855年3月19日,勒佛里埃在法国科学院作报告说,假如组织气象站网,用电报迅速把观测资料集中到一个地方,分析绘制成天气图,就有可能推断出未来风暴的运行路径。勒佛里埃的独特设想,在法国乃至世界各地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深刻认识到,准确预测天气,不仅有利于行军作战,而且对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都有极大的好处。由于社会上各方面的需要,在勒佛里埃的积极推动下,1856年,法国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正规的天气预报服务系统。
干支纪年法
干支纪年始于汉代。天干地支简称“干支”。干支纪年始于汉代。其中天干分为: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分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