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自古皇家无亲情!
皇宫,御道。
“狄阁老,前面就是泰安殿了,太后娘娘在里面等您呢。”
一名羽林卫走到轿前掀开帘子恭声说道。
布帘掀开,狄仁杰从里面走出,目光在泰安殿扫了一眼,点点头。
“走吧。”
两人迈向台阶的时候,正好与迎面走来的羽林卫遇上。
这些人大概有几十个左右,手里拖着一具血肉模糊的尸体。
寒风吹过尸布,露出一张双眼紧闭的面孔。
“羽林卫大将军!”
狄仁杰暗自吸了一口凉气,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
羽林卫向来是保护天子的近卫,负责整个皇宫安全。
如今连羽林卫大将军都死了,岂不说皇宫安全出了问题?
“狄阁老,您没事吧?”耳边传来卫士询问的声音。
狄仁杰压下心中的震惊,咳嗽一声。
“没事,咱们进去吧。”
凭借多年的政治嗅觉,他觉得一定是发生了什么大事。
以至于引起了太后的警惕。
“唉,国政才刚刚稳定,希望不要再动荡了。”
狄仁杰轻叹一声,右脚迈进泰安殿。
随着厚重的殿门关上,幽暗的大殿里只剩下蜡烛燃烧的声音。
“臣,狄仁杰参见太后,吾后千岁,千岁,千千岁!”
良久,大殿深处传来一道威严的声音。
“阁老请进来吧。”
“是。”
狄仁杰直起腰,来到太后的寝宫。
“太后,不知深夜召臣来此所谓何事?”
看见太后李令月一脸疲倦的坐在床上,狄仁杰眼中闪过一抹疑惑。
“来人,给狄阁老搬来一把椅子。”
让内侍给狄仁杰搬一把椅子,太平公主苦笑道。
“狄阁老,事到如今本宫也不瞒你了,长安恐怕又要政变了。”
“太后何出此言?”
狄仁杰一惊,霍然从椅子上站起,心中旱雷滚滚。
他没想到太后深夜召见自己,竟然说的是这种事。
看了狄仁杰一眼,太平公主示意他坐下。
“不必惊慌,本宫早已于数日前就察觉出有人要谋反,所以找你这个内阁宰相商议一下。”
狄仁杰神色一肃:太后请讲,臣竖耳恭听。
太平公主颔首轻点,目光望向墙壁上的武则天画像。
幽幽道。
“本宫这一生命运多牟,数次陷入死地,若不是范信本宫也不会走到今天这种高度。”
“因此本宫绝不允有人再次发动政变危害我大唐江山社稷!”
“我希望你这几天辛苦一点坐镇凤阁鸾台,任何律令都要经过伱的手直到范信回来,如何?”
见太后将朝廷中枢大权委托给自己,狄仁杰郑重的拱拱手。
请太后放心,老臣一定稳住朝廷根基。”
目光在他身上打量片刻,太平公主突然说道。
“狄阁老,你觉着上官婉儿的儿子端王和银珠的儿子汉王如何?”
面对太后的询问,狄仁杰并没有正面回答。
虽然他和太平公主认识多年,但涉及皇位,即便是他也不能妄加评议。
一念至此,狄仁杰从怀中摸出一份太医暑开据的处方,经由内侍递给太平公主。
“太后,这是太医给臣看病的方子,年纪太大已到了油尽灯枯之际。”
“您觉着一个将死之人,还能给出好建议吗?”
太平公主一怔,目光快速在处方上阅览一遍。
当她看见太医写下年老体弱,颐养天年八个大字时。
心中暗叹一声,最后一点试探的心思也没了。
“回去吧,帮本宫做好这件事你就可以回去颐养天年了。”
见太后下了逐客令,狄仁杰躬身施了一礼,离开泰安殿。
望着他的背影,英娘犹豫了一下道。
“陛下,狄阁老坐镇中枢从未有过二心,他应该不会支持端王和汉王两位殿下。
令人意外的是,太平公主一改之前的沉默,冷冷道。
“自古皇家无亲情,为了我儿能坐稳皇位,本宫决不允许出现半点意外,无论他是前帝余孽还是上官婉儿和银珠的儿子。”
“谁要是敢对皇位起了心思,本宫绝不手软!”
“狄仁杰久居中枢宰相威望太高,若是他支持端王和汉王,难免会引起滔天波澜,本宫不得不防啊。”
说到这太平公主幽叹一声。
“既然他说自己时日不多,那么就让他颐养天年吧。”
“对了,给燕王的信函送出去没有,让他快点回来不然本宫担心那些前帝余孽会生出事端。,”
“送出去了,再有十天就会到燕王殿下的手里。”英娘躬身说道。
…
时间一晃过去十天,自从上次面见太后后,狄仁杰就搬到了凤阁鸾台一边处理政务一边卧床治病。
期间再也没有半点事发生,诺大的长安平静的可怕。
然而细心的人发现把守城门的卫士突然多了起来。
街道上不时奔过一队骑马的官兵,似乎发生了什么大事一般。
“听说了吗?紫薇城的城门已经宵禁了,只有白天特定时间才能进去。”
茶楼里,几名穿着绫罗绸缎的商贾神神秘秘的说道。
“是吗,你听谁说的?”
“我外甥在应天门当值,是他回来时说的。”
“各处城门口都增加了岗哨,过一个查一个。”
“好像是在查什么黑风寨妖人。”
听到这里,角落里一名戴着斗笠的年轻人往下压了压帽沿。
将铜板放到桌上离开了座位,走出茶楼一路左拐右拐来到一处小院前。
四周看了一眼,发现没人跟踪这才推门而入。
“燕王殿下,卑职回来了。”
将斗笠摘下,六子坐在椅子上抓起茶壶往嘴里灌了一口。
末了擦擦嘴。
“已经打听清楚了,负责把守应天门的是左威卫副将军于封。”
“此人跟于文成功是结拜兄弟,稍晚一些就能带您混进城中。”
“有劳你们几个了。”
范信拍了拍六子的肩膀,风尘仆仆的脸上露出一丝欣慰。
经过十几天的赶路,他终于来到了长安。
结果发现这里早已被封城严禁,迫不得已这才找到找了一个忠于自己的部下。
没成想这么快就有回信了。
“告诉宇文成功,半个时辰后咱们直接入城。”
“让他把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
“是。”
……
阴郁的天空渐渐下起了小雨,空旷的街道上一支披麻戴孝的队伍向着紫薇城走去。
沿途所过之处,百姓们纷纷避让到街旁,对着棺材指指点点。
终于,众目睽睽之中,送丧队伍来到了城门口。
负责把守城门的头领是一个叫于封的副将,迎上来皱眉道。
“宇文兄,这是怎么回事?没听说你家有人仙逝啊。”
“而且这个点已经宵禁了,你不是让兄弟为难么。”
宇文成功叹了口气,抱拳道:于老弟有所不知。
这棺材里躺的是我一位远房亲戚。
因为听了评书,一时热血上头亲自喝下三碗酒,上山打大虫。
结果大虫没见着,感染了尸疫丟掉性命。
为兄见着可怜想送他最后一程,你就帮帮忙吧。
耽误了时辰下葬,对活人没有好处。
“现在的年轻人真是不知天高地厚,喝了三碗酒就敢上山大虫。”
“真当各个都是评书里的小霸王呢。”
于封摇摇头,按着战刀挥挥手,示意守军搬开路障。
“多谢老弟,回头为兄请你上百花楼潇洒一番。”
宇文成功悄悄松了口气,,正要命人将棺材运进城。
一道阴冷的声音从茶棚里传来。
“等等,棺材还没检查呢,着什么急。”
说着两名侍卫不顾众人的阻拦强行挪开棺材盖往里面瞅了一眼。
仅仅一眼差点没吐了。
娘的,这尸体也太恶心了,脸黑的认不出来不说,还臭的要命。
因此快速扫了一眼,便跳下马车示意快点滚蛋。
千恩万谢之后,宇文成功让人合上棺材向着城内走去。
待来到一处偏僻的宅院时,几名披麻戴孝的属下一把掀开棺材盖,将范信扶起来。
“王爷,您没憋坏吧?”
“没事,幸亏棺材底留了一个小洞。”
范信摆摆手,从棺材里跳出来,脱掉身上的寿衣。
“你们先留在这里一会,免得惹人生疑。”
“本王先走一步。”
与宇文成功等人分开,范信双手插拢在袖子里,宛如一位老农向着洛阳商会走去。
如果他没记错的话,洛阳商会的掌柜每天都要去一趟宫里,向朝廷汇报一遍新增的收入。
正好坐着他的顺风车前往宫里,免得暴露自己的身份
来到洛阳商会,范信并未直接进入店铺。
天知道这里有多少双眼睛盯着。
见四周无人,他来到马厩藏了起来。
傍晚十分,朱正廷伸了个懒腰,看一眼天色。
“小五,天色不早了,一会记得把店铺锁上听到没有?”
“知道了朱掌柜。”店伙计撂下鸡毛掸子回道。
“嗯。”
朱正延点了点头,夹着账本来到后院,对着车夫道。
“赶车,去宫里。”
“知道了。”
车夫闷闷的回应了一句,牵着马车向院外走去。
“哼!”
朱正延一甩袖子,坐上了马车,心中打定主意,回来就把这家伙辞了。
什么东西,才拖欠三个月的薪银就这态度。
要是拖欠一年,还不得反天呐。
闭目沉思之间,马车缓缓停了下来。
车外响起侍卫的盘查声,朱正廷无奈的掀开帘子,打声招呼这才被放行。
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平日里来宫中只需要检查一次就行了。
现在可倒好最少五六次。
两人一路走走停停,终于来到一处台阶下。
将马拴在柳树下,朱正延正欲叮嘱车夫几句,一回头发现人没了。
暗自咒骂一声,抱着账本匆匆去了泰安殿。
“小人朱正延参见太后娘娘,这个月的总账已经统计出来了。”
“哦?赚取了多少?”纱帐后面太平公主的声音传来。
“回太后,一共十二万贯,其中茶叶布匹占了七成,还有…”
“好了,出去吧。”
“啊?是。”
将账本放到地上,朱正延磕了一个头灰溜溜走了。
等他走后英娘将账本捡起来,担忧道。
“太后,最近长安城里云哲波诡,暗潮涌动,不知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我们。
“恐怕燕王短时间内是回不来了。”
太平公主放下奏折,眉宇间有着无奈之色。
“是啊,本宫低估了那帮人拥护李隆基的决心。”
“也高估了爱戴我们的势力,以至于造成今天被动的局面。”
“如果本宫所料不错,此时的长安至少有三成被他们掌控了,想要稳住局面非范信不可。”
就在殿内弥漫出一股忧愁时,一道略显疲惫的声音从柱粱后传来。
“看来你对我的信心还挺足,太平……”
话落,一道身影来两人面前,看样貌赫然是扮成车夫的范信。
“范信…!”
“燕王殿下…!”
太平公主和英娘大吃一惊,齐齐惊呼出声,凤目中涌动着震惊之色
她们无论如何都没想到,在长安暗潮涌动的时候范信竟然悄悄回来了。
更没想到近千里的路程,范信只用了几天时间就到达长安。
可见自己母子在他心中的分量。
良久。
太平公主擦擦眸中的泪花,笑骂道。
“你是本宫的夫君,我岂能小看于你。”
“还不赶紧坐下歇一歇,瞧你都累成什么样了。”
说完亲自走上前给范信脱下外套,拿手巾给他擦了擦脸。
“还不赶紧打点水来给燕王洗洗脚?这一身味造的,都快赶要饭花子了。”
“臣,遵旨。”
英娘躬身施了一礼,喜悠悠的去打了一盆热水。
然后蹲在范信面前,柔声道:王爷,奴婢伺候您洗脚。
“这不妥吧。”范信挠挠头,有些不好意思道。
他虽然是皇帝的父亲,太后的丈夫,但这里毕竟是皇宫大内,
英娘是太平公主的女官,他可没资格享受这个待遇。
闻言,太平公主意味深长的笑了一声。
“你不用不还意思,以后习惯就好了。”
“习惯就好了?”
范信一愣,没明白太平公主这话是什么意思。
不过,相比这些他更在意长安城内的情况。
故而直接开门见山道:“我看长安城内不时有兵马调动,俨然一副大战来临前的模样。”
“怎么样,那些拥护李隆基和李亨的人跳出来没有?”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