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左右逢源
柳生熙严自然不会报低价,他担心价格低了会让李鸿章看轻,他便说道:“李先生也看到了,我国的战舰数据远比英法两国的铁甲舰优秀许多,特别是射程方面。
你们大清与英法数度交战,应该明白,大炮打的远就是优势,那么李先生觉得应该作价几何?”
李鸿章有些无奈,他明知道柳生熙严是在拿捏他,可他不得不捏着鼻子当捧哏,谁让大清需要一支水师呢?
不管是防备英法这些列强,还是防备日本,水师必须建立起来。
他附和道:“柳生首相说笑了,我对铁甲舰的事情不是很懂,不过我倒是听洋人们说一艘五千吨左右的铁甲舰需要三十万英镑的成本,既然贵国的铁甲舰更厉害,那就五十万英镑,如何?”
五十万英镑就是九百万日円。
柳生熙严却是不满意,他摇头道:“英法那些战舰是用熟铁造的,我国军舰是用百炼钢,三千吨的军舰要用上千吨的百炼钢啊,成本至少需要五十万英镑。
不过我可以看在你我两国是同盟国的份上,可以便宜一些,一百万英镑卖给你们,至于五千吨的铁甲舰,那就需要两百万英镑以上。”
丁汝昌咋舌道:“怎么这么贵,都翻了一倍了。”
柳生熙严有些傲气道:“那当然,英法那些十几年前老船都要三五十万,我国这种最先进的只要一百万很贵吗?
李先生,你应该知道,我国卖战舰贵国要承受怎样的压力?”
李鸿章解释道:“既然事情是柳生首相提出来的,那自然是由日本去解决了。”
丁汝昌摇了摇头。
李鸿章这才解释道:“日本与大英在大阪湾冲突的事情,朝廷知道一二,对于日本海军的情况,朝廷也知道一些。
左宗棠见日本愿意卖战舰给大清,有些惊讶道:“这英吉利和沙俄会让日本卖给我们吗?”
李鸿章进言道:“启禀圣太后,这铁甲舰的价格看起来确实比英吉利等国的要贵,但是单单从双方的情报来看,日本的军舰确实要好一些,这价格也算是物有所值。”
李鸿章这才继续说道:“禹亭啊,你要明白,英法列强为什么不卖战舰给我们?还不是担心我大清有了利器?
日本愿意卖铁甲舰给我们,价格高也是正常的,不然日本凭什么卖战舰给我们。
慈禧太后点头道:“这个价钱还能不能再谈谈?”
李鸿章连忙接话道:“柳生首相说的极是,这个价格相对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我这就上报朝廷,如何?”
丁汝昌行礼道:“大人,学生只是不忿,太憋屈了。”
李鸿章看丁汝昌想通了,便起身去找恭亲王,随后拜见两宫太后。
丁汝昌摇了摇头。
柳生熙严颔首道:“那就好,我就先等你的好消息了。”
丁汝昌低头道:“大人用心良苦,学生明白了。”
李鸿章制止道:“禹亭,你看,又急。这修身养性的功夫你还是没学会啊。”
等人一走,丁汝昌就忍不住骂道:“这日本人真是贪得无厌,居然翻了一倍价钱卖给我们!”
我们有了铁甲舰就可以仔细研究,以后自己建造。”
你看看这个图册,上面的铁甲舰里可有七千吨左右的战列舰啊?”
李鸿章起身送柳生熙严离开。
我们只能卧薪尝胆,振兴国家,磁能摆脱外侮。
李鸿章坐下,继续教诲丁汝昌道:“禹亭啊,国家经发匪一闹,元气大伤,经不起折腾了。
日本海军最强的战舰是一艘七千吨以上的战列舰,将英国的战舰击沉了。伱看看,这图鉴上有吗?”
慈安太后发话道:“既然是为了大清好,那就买了吧,至于银子的问题,朝廷上下咬咬牙,勒紧裤腰带好了。”
左宗棠心中有些忧虑,国朝内部要是出钱购买军舰,那讨伐西北叛逆只怕是没什么钱了。
可他自然不能眼睁睁看着叛逆占据国土,他只能想办法,自己筹措军费了。
有了两宫太后同意,李鸿章再次找到柳生熙严详谈,经过一番商议,终于敲定价格。
一千吨左右的军舰售价五百万日円,也就一百二十七万两百银左右,两千吨左右的军舰要八百万日円,那就是二百万两左右,三千吨军舰一千二百万日円,那就三百万两左右,五千吨左右的军舰两千万日円,那就是五百多万两。
这价钱实在是贵。
这件事情自然被其他国家知道了。
威妥玛立马出面阻止,并要求大清只能向英国购买军舰。
但是英国只能出售四百吨左右的炮艇,四艘一百五十万两白银。
柳生熙严自然不会让英吉利破坏他和大清的贸易,因此在之前的价格基础上降价了一部分。
李鸿章大为欣喜,虽然在英吉利和日本之间左右逢源很危险,但是这其中带来的利益很大,值得他去冒险。
而柳生熙严与威妥玛在总理衙门争论许久,李鸿章这才出面道:“我国可以向大英和日本都购买军舰。
我朝打算购买四艘炮艇,一艘千吨铁甲舰,等我朝使用之后,再决定之后的购买计划。”
威妥玛还想阻止,柳生熙严恶狠狠地说道:“威妥玛先生,大英可不要太过分了!”
李鸿章顺势说道:“威妥玛先生,不要伤了和气嘛。”
威妥玛冷哼一声道:“那就这样吧。”
威妥玛一松口,这事就成了。
英国出售的炮艇也不是一无是处,它的外号叫“蚊子船”,这个名字不是清朝人起的,而是英国人自己的叫法,其正式名称叫“伦道尔炮艇”。
“伦道尔炮艇”确实是一种先进战舰,只不过并非是因为其装备或使用了某种先进技术,而是因为其设计理念比较先进。
这种军舰之所以被称为“蚊子船”,是因为其船体很小,但是却装备了大型军舰才配备的大口径主炮。
英国人当初建造这种军舰的目的,就是为了防守近海和重要港口,将其当成海上移动炮台使用。
这样的设计理念在这個时代来说,是非常先进的,直到今天很多国家依然在使用这种军舰。
之所以出现出现这种炮艇,是因为从十九世纪中期开始,各国海军的战舰铁甲越来越厚,装备的主炮口径也就越来越大,射程也越来越远。
如果想要守好海岸线,所要修建的炮台也就越来越大。
可修建在岸上的炮台毕竟不能移动,如果敌方军舰出现在其他地方进攻,炮台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就想出来一种办法,也就是建造出一种能在水面上移动的炮台,这就是“伦道尔炮艇”,也被称为“水面炮台”。
这种炮艇可以根据需要被部署在需要防守的海域,还能随意移动,具备一定的生存能力。
历史上,大清的北洋水师就是购买了数艘这样的蚊子船,只是在甲午海战中并未发挥效果。
从1875到1895横跨二十年,当初先进的炮艇到了甲午年间就落后了。
至于日本出售的一千吨的轻型护卫舰,使用的还是老式蒸汽动力,火炮比较先进,比日本现役护卫舰落后一个版本。
柳生熙严与李鸿章签订了购船合同后,李鸿章便说道:“柳生首相,英国大使威妥玛已经在找我国商讨马嘉里的赔偿问题,其中条件有些苛刻,不知柳生首相有什么建议?”
柳生熙严直接问道:“你们的想法是什么,只不要太过分,我尽量为你们争取一下。”
李鸿章便说道:“主要是他们想派探路队进入我国西南地区,柳生首相,您看可以改掉吗?”
柳生熙严心想这是英吉利觊觎西南地方,想将西南一地与印度链接在一起,可谓是用心险恶。
他点头道:“我尽量。”
李鸿章欣喜道:“那我就安排威妥玛先生与柳生首相磋商。”
柳生熙严暗叹一口气,国家衰落,没有外交权,保护本国的利益还得看别人的脸色,这就是近代百年屈辱的写照。
当年读书时只是看着教科书上的几段话就已经满心愤懑,心中憋屈无处发泄,只能骂几句不痛不痒的话,现在亲身经历,真是五味杂陈。
他只能在不损害的日本利益的前提下为大清争取一下了。
很快,柳生熙严便和威妥玛见面。
威妥玛一见到柳生熙严就反应很大,直接起身道:“这件事情和日本有什么关系?”
柳生熙严强势道:“现在大清国是我日本之盟国,你们英吉利明摆着欺负我国盟友,我日本岂能袖手旁观?”
威妥玛只觉得这是一种挑衅,他自然不可能让日本插手,要不然以后他们勒索大清,日本都会跳出来分走一部分利益。
他断然拒绝道:“这是我大英和大清国之间的事情,如果日本要参与,那就别怪我大英帝国翻脸无情!”
柳生熙严冷哼一声,拍桌道:“好啊,那就打!我看你大英帝国派出多少舰队,多少士兵!
我日本和大清联手,定要讨教贵国远征舰队的厉害!”
威妥玛知道威胁柳生熙严毫无用处,这是个硬骨头,但是他可以威胁大清国。
“李先生,你们大清朝廷也是这个意思吗!”
李鸿章连忙安抚道:“两位何必剑拔弩张?威妥玛先生,我国愿意为马嘉里赔偿贵国,但是贵国的一些条件比较苛刻,我国难以接受。”
威妥玛自然不可能真的要国会派兵来打,有日本插手,大英即便获胜也会损失惨重。
既然李鸿章这边退让了,他便顺坡下驴道:“那个条件苛刻了?这一次可没有让你们大清割地呢。”
李鸿章不敢反驳,他说道:“主要是贵国附加的条件,这次的事情就是因为贵国探路队进入我国西南国土才发生的事情。
我国以为,为了避免以后出现这样的事情,这个条件还是换一个比较好。”
柳生熙严在一旁搭腔道:“怎么,你大英帝国是讹诈上瘾了,第一次就出事了,还想继续搞?
这次的事情可是你们的官员先打死了大清国的百姓在先,这要是同意你们继续派探路队进来,那还不知道要死多少人呢,威妥玛先生,要点脸吧。”
威妥玛铁青着脸,虽然这个条件是看大清软弱才加上去的,但这也是为了之后的殖民计划做铺垫。
“这件事情没得商量。”
威妥玛斩钉截铁的说道。
柳生熙严反怼道:“我看你们是厚颜无耻!”
“你不要胡搅蛮缠!”
威妥玛怒视柳生熙严道。
李鸿章连忙安抚道:“二位等等,威妥玛先生,您看这样如何,贵国的探路队可以进入西南地区,但是需要向我国报备,并且在我国官员的带领下行事,不能私自行动,如何?”
威妥玛看了看一旁不服气的柳生熙严,心想这样也算是完成了任务,到时候具体操作无须看大清的脸色。
他便点头道:“也行吧,那就这样定下了。”
敲定大概内容,威妥玛就先离开了。
李鸿章连忙感谢柳生熙严道:“多谢柳生首相了。”
柳生熙严不解的问道:“我看这个条约是束缚你们的,不是束缚英吉利的,他们的探路队进入西南地区,不一定会听你们的安排。”
李鸿章苦笑一声道:“这有什么办法呢?我朝不是英吉利这些强国的对手,只要面子上过的去,我们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柳生熙严微微摇头,随即返回大使馆。
他已经做完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没必要继续留在大清国,几日后就动身返回日本。
此番与大清国签订了盟约,日本可以在清国成立更多的外贸公司。
之前只能在天津,现在可以在北京城,上海,广州这些港口城市贸易。
这回日本可以增加原材料的进口。
比起武力掠夺,这般通过贸易获取原材料的代价反而最少。
日本需要时间消化之前抢来的利益,持续开战只会错过发育时间。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