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邱天眉头紧锁,没想到燕国国内居然还有这个声音,以前怎么没有听说过呢。
看着邱天眉头紧锁的样子,顾畅倥心里一阵冷笑,当我们燕国为冤大头?别把我大燕给逼急了!
今天俩人居然没有吵架,都沉默在那里。
шшш? тTk ān? co
僵了一阵,邱天说,“顾大使,你们燕国的意思我这里收到了,有些事情需要朝议后才能决定,大家保持沟通。”说完端起桌上的茶喝了一口,这是要送客的节奏。
“希望赵国认真考虑燕赵的友好态势,审时度势,告辞!”顾畅倥又是拂袖而去。
顾畅倥走后,邱天把问天地图拿出来看了一阵,沉思,“管家,备轿,去大内。”情况需要向赵皇汇报。
赵国大内皇宫。赵皇、尤徽、顾畅倥三人。
听了顾畅倥的汇报,赵皇盯着地图看了一阵。
“这事你怎么看?”
“回陛下,站在燕国的角度看,此策不愧为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策,按目前问天大陆的态势,燕国此策表面凶险,其实燕国却获益良多,最妙的一点就是让燕赵地位颠倒,让我赵国顶在秦国前沿,而燕国退出事态观望。”
“噢,上前说话。”
跪着的邱天爬起身来走到地图前,“陛下请看,燕国挥兵北上,虽然只抢占齐国之地,东面的宋国和辽国肯定会随之而动,齐国必亡,被燕和宋瓜分……”
“为何是燕和宋瓜分,而不是辽、燕和宋三家瓜分。辽是省油的灯?不抢好处?”
“不会,臣认为不会,辽不会在乎齐的地盘,辽要是想取齐,凭辽目前的实力,只要和宋联手,早就取了,辽真正的目的在我赵国,辽只要破了齐国的华岐关,便可挥兵南下进攻我赵国。”
赵皇贝靳威点点头,这点他同意,甚至辽和宋可以在出兵齐国前就达成协议,宋取齐国,辽国南下取赵,用齐国来喂饱宋国,让宋国别趁辽国攻赵的时候,突袭辽国后方。
“大司空所言甚是,这些年我让马罡凯领兵驻防北部就是为了预防此事。”
赵国马罡凯大将军掌兵150万靠北驻防,对外宣称防备齐国,其真实目的就是防止辽国来这一手。甚至做好了随时援助齐国的准备,这点与齐国私下是协商好了的。
如果真的是燕国挥兵北上不打秦国了,或者燕秦俩国打一打的,突然不打了,达成协议或者默契,我赵国确实难受。
想到这里赵皇有点头疼,“哪个王八蛋帮燕国出了这个主意?”
“微臣认为燕国能想出此妙计的应该是燕国丞相柳柏甾。”
赵皇点点头,“这燕柳宋风果然名不虚传。”
燕国的柳柏甾和宋国的风仕茗乃当今问天大陆俩位名相,一个抗秦,一个抗辽,硬是让燕和宋俩个弱小的国家立足于问天大陆的一西一东。
“大司空广安殿暂候休息,召兵部尚书和户部尚书进殿。”赵皇转头对一边束手就立的尤徽说。
......
袁参裘进殿。
“微臣认为,燕国挥兵北上就是虚张声势,他们不会也不敢这样。”袁参裘站在地图前说,“陛下可能忘记了一点,那就是我们在北面赵宋边境有马罡凯领兵150万,他燕国要是敢挥兵北上,马罡凯可以立刻带兵西移,这150万的大军既可以攻辽国,那当然也可以攻燕国。”
袁参裘继续说,“就凭这150万的兵马,臣认为他燕国就不敢挥兵北上,即使燕赵俩国要亡国,那也是燕国亡在前面。但这个策略不做考虑,这是两败俱伤,破罐破摔的打法,可以拿来吓一吓燕国,不可付诸实际,因为我们把燕国北上的兵力消灭了,我们就将直接面对秦或者辽的攻击。”
赵皇问,“那袁爱卿对此事有何看法。”
袁参裘拱手回答,“臣认为,燕赵互助友好对双方有利,这个大战略还是不要做轻易改变。”
赵皇看了看邱天,似乎事态不是你说的那样严重。
邱天岂能没明白陛下的想法,“燕国有400万精锐,一共600万人马,敢问一句,马将军的150万人马,挡的住吗?”
袁参裘转头,面无表色,“挡肯定挡不住,但是拖,却可以拖住,敌进我退,敌退我扰,拖他三个月甚至半年,问题不大,那时齐国都已经被瓜分完了,他燕国又能得什么好处?还想得齐的一地苟活?最后还不是被逼着去挡秦国的兵马!”
“若是燕国分兵100万,反手去拖住马将军的人马,剩余的500万人马抢夺地盘呢?燕国也不是傻子。
……
邱和袁俩人当着赵皇的面却争执起来。
“行了!”赵皇打断了二人的争执,“户部尚书,你的意见呢”
“回陛下,这些年我们供给燕国的粮食,其实是超过燕国需求的,燕国每年只要不把多余的粮食再转手售卖,而是储存了起来,具微臣估计,燕国国内的储粮足够支撑一年有余。”
赵皇点点头。
走到地图前,沉思一阵。
......
“邱爱卿。”
“臣在。”
“粮价这事涉及我赵国后续很多动作的开展,坚决不能让步,与燕国那边,拿捏好力度,可以告知我们的难处,至于哪些该说哪些不该说,你自己斟酌。”说到这里严厉的看了邱天一眼,作为大司空,哪些话该说,哪些事情该做,自己去把握,我赵皇不是幼儿园的阿姨,诸大臣也不是幼儿园的孩子,什么事情都要细讲,那拿这些个臣子做啥。
“微臣遵旨。”
“户部尚书。”
“微臣在。”
“今年粮食的贸易严格落实配额制度,你可以放出风声,在粮食买卖上寡人不是聋子和瞎子,以前没查不等于以后不查,寡人不介意砍几颗脑袋来以振朝纲!”
“臣遵旨。”
“兵部尚书。”
“微臣在。”
“前阵子左培元大将军上书,修缮京都到巨石城沿线官道,你可还记得。”
“微臣记得。”
“立刻协同工部,开始进行,此事不得拖延,情况10日一报!”
“臣遵旨。”
……
众人散去,赵皇有些心累,半躺在椅子上,“尤总管。”
“奴才在。”
“如果燕国真的挥兵北上,此事你怎么评估。”
“回陛下,真那样的话,天下大乱,齐国亡,唐国也亡。”
“哦,为何唐国也亡?”这貌似与唐无关啊。
“回陛下,齐国以北三国:魏、唐、晋,唐生产薯类,有小粮仓之称,若燕挥兵北上,宋和辽也会相应而动,齐必亡。齐亡,那我赵迟早要被辽或者秦给吃掉,对于魏和晋,大粮仓没了,他们为了自保必须先把小粮仓拿在手中。晋宋边境没有驻兵的压力,晋不会趁机攻宋,相反会趁机取唐,而魏也同样道理,秦兵力南下之后,魏也无后顾之忧,同样不会攻秦,顺势会取唐。一句兵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尤徽向赵皇鞠了一躬,埋头走到地图前,“这些年,魏、唐、晋,三国都在联手支援齐国,包括我赵国暗地里也在支援齐国,才构成了齐国的安稳,没有被辽和宋给灭掉。现在燕国若是挥兵北上,针对齐国的力量平衡被打破,护齐无望,夹在魏晋中间的唐成了俩国战略的重点,不吞下,谁都是寝食难安。谁拿到了唐,谁才会库里有粮心不慌,才能够兵强马壮,才能自保。”
赵皇说,“宋国丞相风仕茗,也是一代名相,他难道不知道,辽国的目的是一统问天大陆,最终也会咬死他宋国吗,为何一直助辽?难道是蠢吗?”
“回陛下,宋国国力弱小,他若不助辽,这天下早就没有宋国的存在了,宋夹在晋和辽之间,没有联合晋抗辽,而是联合辽对外虎视眈眈,虽然是狐假虎威,但是也能分一杯羹,才有机会壮大。即使将来,宋辽开战,那也是诸国先被灭了之后,也算是为宋国争取了战略缓冲期。”
“如果燕国的丞相柳柏甾也将国之战略效仿宋国,来个助秦,那我赵国不也危矣?”
尤徽鞠躬回答,“这个问题陛下勿扰,燕国不是宋国,他不可能助秦。”
“为何?”
“辽要取我赵国,地理位置上,宋没有挡道;辽要取唐国,灭宋之后还要灭晋,届时才面对唐;那不如灭齐后,即可面对唐。所以宋在地理战略位置上,并没有妨碍辽,对辽来说,多一个帮手不是坏事,所以才有宋助辽的机会。
但是燕国就不一样了。秦北上取唐,即将面对魏、唐、齐三国的抵抗,和辽不先取唐,想先取我赵国是一个道理,燕国处在我赵国与秦国之间,他要是助秦取赵,那就得先助秦把自己给弄没了,战略位置不一样,所以燕国没法效仿宋国。”
赵皇点点头,是这个道理。这个尤徽虽为宦官,为何深得赵皇信赖和重用,因为也是胸怀韬略,有指点江山之才。有时赵皇都觉得做宦官有点屈才尤徽了,所以让尤徽来执掌大明府。
“若燕挥兵北上,我赵国该如何应对?”
“回陛下,奴才更同意大司空的判断,不能让燕国挥兵北上。”
这点赵皇也是这样想的,袁参裘的意见他基本忽略了,给人的感觉是有种盲目的自信,当初他的长子就是轻敌才被万山门给宰了,这类人做将领鼓舞士气可以,要做韬略谋划不行,也因此赵皇下了他的大将军一职,考虑到袁参裘战死的父亲袁旭,为赵国立国做出了巨大贡献,更多的是不想让下面的人寒心,所以让他做了兵部尚书这个虚职。
“奴才认为,不管他燕国是不是真有这个想法和打算,我们都要制止,要把燕国的这个想法扼杀在襁褓之中。”
赵皇点点头,燕如果挥兵北上,那就是破罐破摔,就是抱着死也要拉几个人垫背的想法,一旦出现这样的事态,那我赵国就是傻子遇见想跳河的,不被拉下水才怪。
“传令马大将军,分兵50万西移至燕赵齐交界处,就地展开。把这个消息告知大司空,便于他斟酌谈判。”
“奴才遵旨。”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