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亏一旁的潘天印眼疾手快,大喊一声将她拦腰抱住,才没有酿成悲剧。
潘天印将她紧紧地抱在怀中,无限感慨着叹息道:“哎,傻妹子啊,你干嘛要做傻事呢?”
元小伊又变回了原来的少女体貌,但却头痛欲裂、表情极为痛楚,紧接着又昏迷过去。
潘天印紧紧地抱着元小伊绵软的身体,正不知所措时,发觉头顶传来一阵阵吵杂的声音。
十余炬火把将狐妖洞映的通明,原来,是“青丘观”的道士们想要除恶务尽,找来粗绳铁索,沿着洞口向下探查。
“看啊,这么多的骷髅头骨,这狐妖得害了多少人啊!”
“是啊,码得都快成小山啦,这妖孽着实害人不浅啊!”
众道士唏嘘不已、议论纷纷。这时有人提议,不如干脆放一把火,将这妖洞烧得干干净净,方大快人心。
提议得到了一致响应。就在即将执行时,道士们听到了潘天印的呼喊和求救声。
眼见众道士对狐妖的恶行都恨之入骨,潘天印犹豫着、纠结着,还是隐瞒了莫佳一的元灵潜入元小伊身体的实情,只辩解说自己与元小伊都是被狐妖掳来要汲取元灵的,元小伊由于惊吓过度,一直处于昏迷的状态。
起初,众道士们虎视眈眈、怒目相向,全然不信他的说法,幸好之前为褚东莱送素食斋的道士认得他。
这位名叫启辰的道士及时进行了一番证明后,大家终于相信潘元二人都是无辜的百姓,便将他们稳妥地带出了狐妖洞。
最后出洞的两名道士完成了放火的任务。
刹那间,莫佳一的栖身修炼之所燃气了熊熊烈火,足足烧了半个时辰后,整个妖洞荡然无存、化为灰烬。
攀爬出洞的过程既漫长又艰苦,耗费了众人许多体力。待大家纷纷爬出妖洞后,都不约而同地或坐或躺休憩起来。
洞外的太阳高悬于空,毫不留情地蒸烤着大地,蒸烤着众人的身体和焦灼的内心。
九死一生的潘天印忽然想起了那位年轻的小道士,不禁冲着众人问道:“咦,你们的东莱师叔呢?”
谁知这个问题,仿佛戳痛了大家的伤疤。众道士一个个黯然神伤,情绪萎靡不振。
“师叔他老人家炼化了……”启辰的表情相当悲伤,指着天空喃喃道,褚东莱为了降伏狐妖,耗尽了全部真气,化作太极图并封印了狐妖,然后便徐徐升天了。
潘天印没有亲眼目睹当时场景,虽然嘴上也说着可惜啊可惜啊,心中却完全不相信道听途说之言。北宋年间,怎么会发生如此神异的事情呢,完全不科学啊。
“他长的那么年轻,你们干嘛都称呼为师叔呢?”潘天印追问道。
启辰如实作答:“施主,你看到的不过是外在的皮相而已,东莱道尊已经足足三百岁了!”
啊,三百岁!!!
潘天印惊得眼珠子都快蹦出来了。
启辰娓娓道来,讲述了大致过程。他解释说每隔五十年左右,褚东莱便会返老还童一次,如今已是第六个轮回。但是每次轮回之时,亦为业力贫弱之刻。
他本想用“七星大阵”降伏妖孽,谁知竟未能成行,幸好有潘天印这枚“诱饵”令狐妖的巢穴暴露,因此才会顺利地摸到洞口处。在缠斗中,褚东莱为了取胜拼出了全力,而后化为一张太极图,最终升天了。
启辰的一番描述和解释,令潘天印忽然想起了金庸大师经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里的那位天山童姥。
天山童姥不就是每隔三十年左右返老还童一次的么,居然和这位足足三百岁的东莱道尊不谋而合。
只不过前者可是活生生的小说人物形象,有血有肉的;后者虽然是自己亲眼所见的,却跟个活神仙一样,尤其还能幻化为太极图升天,听着实在是够瘆人的。
“施主,既然你和这位姑娘暂时无处可去,不如就随我们一起去‘青丘观’歇息片刻吧……”启辰发出了诚挚邀请。
潘天印想了想,表示同意。
于是众人再度启程,在密林间又行了足足半个时辰,伴着鸟语花香,抬头远望,在一片片的绿树红花间,在一层层的薄雾氤氲中,一座威严的道观飞立于悬崖上。
“瞧见没,我们的祝掌门三个月前就在那里开始闭关清修啦!”启辰抬臂指着那座崖上道观介绍道。
“祝掌门?”潘天印很好奇。
启辰脸上的表情显得颇为自豪:“对啊,号称‘经纬之才’的‘五大道尊’之首、祝师威祝大掌门,难道你以前没听说过吗,就连当朝的徽宗皇帝见了,都要奉为上宾呢!”
潘天印没有掩饰自己的无知,大大方方地摇了摇头。他认真地看了一眼,在巍峨蜿蜒的高山耸立间,一切都显得那么渺小。但是,这座道观屹立于此,屹立在悬崖峭壁上,确实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缥缈之中蕴含着一种极为坚强的力量!
又走了一会儿,终于来到了一个联排道观所在。若非亲眼所见,潘天印难以想象,建于青涂山中的“青丘观”,竟原来是数座观宇的总称,而且相当富丽堂皇。
潘天印在历史书上曾经读到过,北宋年间道教之所以风靡盛行,缘于宋朝皇室与道教渊源颇深,这与宋太宗赵光义继位时的“烛影斧声”说有密切关系。
此说法流传千余年,至今仍为历史谜团。
据说,宋太祖赵匡胤做皇帝前,曾与一位道士交往很深,这位道士预言赵匡胤将登九五之尊。
赵匡胤登极当了皇帝之后,这位道士杳无踪影。整整16年后,二人再次偶遇碰面。
这时的赵匡胤尚处病中,谦恭地问道士自己还能活多久。道士回答的简洁而干脆:今年10月20日夜,如系晴天,你就还能活12年,否则就需要赶快安排后事。
到了这一天夜里,赵匡胤登临太清阁四下观望,只见星汉灿烂,不禁心中大喜。
忽然,阴霾四起,天气剧变,雪雹骤降。赵匡胤急忙回到宫中,把弟弟赵光义召来,二人在皇帝的寝宫里,将所有内侍、姬妾统统赶出去,相对饮酒。
人们遥遥观望,但见寝宫之内,蜡烛光下,太宗时不时地避席而起,作出谦让不可胜之状。漏禁三鼓,皇帝引柱斧戳地,对太宗说:“好做,好做!”
当夜,赵匡胤猝死,留宿在大内的赵光义于柩前即位,成为宋太宗。
这便对“烛影斧声”的前一种解释。
后一种解释对赵光义就很不利了。该解释认为:所谓“烛影”,根本就是在烛光之下,赵光义亲手杀死了自己患病中的亲哥哥。
“斧声”则是赵匡胤平时片刻不离手边的水晶玉柱斧,在激烈打斗中发出的声音。
对于赵家皇室来说,前一种说法显然是唯一可以接受的。这就在皇室与道教之间,架设起了一座相当友善的桥梁。
潘天印原本以为“青丘观”不过是一座极为普通的道观而已,然而到了近前,不仅感慨青涂山的面积之大、“青丘观”的档次之高。
放眼细看之下,足足数顷山林,竟然全都是道观连绵不绝的领地,而且青砖绿瓦、鸿门玄阁,仿佛到了一处极为宏伟的名胜观览。三皇观、回龙阁、长廊亭、券洞门十殿、城隍庙、天王殿、九间房、灵宫殿、振辰楼、钟鼓楼、正殿等建筑……
器物也很全乎,铜钟、铜鼎、匾对、乐笏、尚方宝剑等等不一而足。整座道观风景秀美,有奇洞、泉眼、池塘、古墓……小桥流水,古柏参天,百年以上老树比比皆是。
数不尽的屋舍观宇,足足绵延1公里,结构严谨,工艺精湛。当走到正殿时,启辰特意神秘兮兮地介绍,殿内长期以来甚少打扫,但灰尘却很少看到,檐下多年来没有一丝蛛网,其殿色彩仍华丽醒目,传说乃为“避尘珠”所致。
潘天印抬眼望去,只见大殿天花板上游龙出海图案耀眼夺目,另有三条立体雕刻的蟠龙,口中含着一颗光彩夺目的宝珠,想必便是效力非凡的“避尘珠”了。
潘天印虽不相信这种传说,但看到明亮洁净的大殿,角落真正无丝毫尘埃积存,却不得不在心中称奇。总之,观内香烟缭绕,完全是一派“巍巍胜境类蓬莱、青丘大观天下无”的壮美景色。
参观着宏伟豪奢的建筑,潘天印不仅感慨,难怪会有梁山好汉的聚义、方腊的农民起义,老百姓都饿殍遍地了,这里却不知要耗费多少民脂民膏。
启辰虽是褚东莱的师侄,却是祝天威的亲传弟子。虽然他的道行还浅,但鉴于在“青丘观”众道士中也有着较高的地位。他亲自为潘天印与依旧昏迷的元小伊安排了两间上好的客房,里面床椅几凳一应俱全。
“潘施主,今日天色不早了,您与这位尚处昏睡中的女施主就先安歇吧。待数日后我家掌门出关,再引来与你们相见。”启辰话毕,恭敬离去。
月色皎洁,夜阑人静。
潘天印不放心元小伊,十分担心她半夜别再突然醒过来闹个狐变啥的,于是起身悄悄地来到了她所在的客房。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