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尔虞我诈的曹家兄弟

7个月前 作者: 大米爱吃鱼
第430章 尔虞我诈的曹家兄弟

第430章 尔虞我诈的曹家兄弟

总之,就因为这个曹操这个决定。

直至散会之后,在座文武重臣皆心照不宣。

就连荀攸程昱这几个老头。

也是仅在曹丕、曹植、曹彰三位公子面前欠身示意后。

便匆匆离开魏公府。

皆因此时曹丕公子面色阴沉。

似乌云蔽日,暗藏风雨。

此时若还留在这里,无异将卷入几位世子的纷争中。

于是片刻之后,魏公府的政事堂内。

除了曹家三兄弟,便只剩下一旁,默默吃瓜的司马德。

而曹丕终难掩胸中块垒。

“呵,恭喜啊恭喜,四弟实在是本事过人!”

“不经意间,竟令为我们几位兄弟望尘莫及。”

“看来,这大位你是势在必得了,可喜可贺啊!”

此刻,曹丕往昔手足情深的面具尽数剥落。

言语间赤裸裸的嫉妒与挑衅。

如利刃出鞘,试图在兄弟间划开裂痕。

一句“我们几位兄弟”。

无形中已将曹彰推至自己和曹植对立,其用心昭然若揭。

毕竟,曹彰因功加官原本是好事一桩。

毕竟,他们的老爹曹操此番封赏实在是太反常了。

曹彰今后若晋升为征西将军。

那名位真就直逼他这个当哥的了!

毕竟他曹丕身上挂着的五官中郎将,也不过是比二千石。

除了有一层在朝京官的特殊属性。

比起征西将军却是要矮上一头。

更别说,征西这个官位的特殊意义。

所以对于曹彰的因功加官,甚是深为忌惮。

而对此,曹彰也是未显慌乱,笑中带讽道:

“兄长此言差矣,世子之位归属,终究由父亲定夺。”

“非他首肯,此事亦不过镜花水月。”

“况且,除我之外,老五老七又岂是无望大位?”

“难不成,三哥以为,这世子之位便是为你量身打造的吗?”

曹丕闻此,冷笑一声道:

“想不到,四弟如今不仅本事见长。”

“连口舌也伶俐起来!”

未再纠缠,一挥衣袖便是转身离去。

目送曹丕离去,曹彰目光转向五弟曹植。

比于曹丕,曹植却是坦然许多。

他虽也是竞争世子的人选。

多少还是会念及兄弟之情。

不至于跟曹丕一般,对自己的兄弟恶语相向。

其先是无奈地望向曹丕离去的方向,继而轻叹道:

“三哥性格向来如此。”

“四哥你又何必和他起口舌之争?”

言毕,曹植也是自嘲一笑道:

“与他相比,小弟我对于世子之位并无过分执着。”

“今后无论哪位兄长,能登上世子之位,继承父亲基业。”

“我愿寄情山水,做一个吟诗饮酒的逍遥散人。”

“权力纷争,尔虞我诈,非我所愿。”

说罢,曹植脸上洋溢起一丝向往。

对着曹彰拱手一笑,悠然踏出大堂。

而一直默不作声的司马德。

望着那自称无意权位,只求自由的风流才子的背影。

此时也是面色复杂道:“曹子建还是天真啊。”

“在这乱世洪流中,逍遥二字谈何容易?”

“哪怕他无意争斗,但身为曹家公子。”

“加之那杨德祖的推波助澜。”

“他也难以置身事外。”

而曹彰闻言也是点了点头。

他深知自己这位四弟的脾性。他们二人除了世子之争有分歧之外。

私下里其实就跟普通兄弟一样。

若有一日自己能登上大位。

自然庇护这位性情豁达的四弟。

赠他一个逍遥王侯之位。

而直至这场会议结束后。

大半个月的光景里,许都城都是风平浪静。

城中百姓士人对于曹操接见外邦使者,并将一人斩首悬置东门一事。

由最初的震撼迅速过渡为默然接受。

虽然曹操此举颇有些越规。

毕竟,接见外邦使臣这种事情。

不仅没有通知汉室天子,而且还擅杀外邦使臣。

这显然是把皇家威严丢到了一边。

可那位原本是天子的皇帝刘协,已经逐渐被人遗忘。

如今汉室在人们心中尚有一席之地。

却远不如曹操的赫赫威名深入人心。

而今,曹操这位励精图治的魏公,亦未有片刻懈怠。

除却修缮扩建邺城的宏图大略外。

一纸纸旨在广开民智、广开学堂的政令如春风般吹遍中原。

许都为中心,各郡县纷纷投身于热火朝天的书院建设中。

一时间,各地兴学的浪潮席卷开来。

曹操更命人在许都,也兴建一处造纸与印刷工坊。

按照司马德此前在邺城的修建规格。

如今周遭戒备森严,五千精兵守护。

昭示着文化革新之重。

其间,司马德与曹彰不仅常常亲临工坊指导。

就连身为江东降将的陆逊也时而受邀共往。

唯独邓艾,仍在于禁身边勤勉学艺,未曾参与此番盛举。

而时日也如白驹过隙,转瞬已是七月深夏。

许都城南,颍水河畔的一处造纸工坊内,故事悄然铺展。

司马德正巡视,步出工坊。

便见徐庶急行而来,眉宇间难掩忧虑。

“君侯!”徐庶大呼道:“魏公府中传来急报!”

“今晨,魏公召集各部属吏议政之际。”

“新任御史中丞陈群突然上谏,恳请魏公立即册立世子!”

“此言一出,众多文臣纷纷响应,气氛一时紧张。”

徐庶语调沉重,平日里的从容此刻荡然无存。

只因他深知此事一旦尘埃落定。

最大受益者,非年长的曹丕莫属。

对曹彰而言将是难以逾越的阻碍。

而这绝对不是司马德想看到的。

不过司马德听罢,嘴角竟勾起一抹笑:

“岳父刚刚下令兴学,如今各地学堂还未建成。”

“这士族之中,便有人按捺不住了么?”

“不过,令我意外的是。”

“这那首先发难者竟会是那陈群,陈长文?”

原本按照司马德的预料。

兴建学院教化万民,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自然好事。

但势必会动了世家大族的蛋糕。

所以从一开始,便会遭到士人代表的阻挠。

不过司马德以为最先跳起来的。

应该是曹植一党的杨修。

毕竟,其身后可是站着弘农杨氏。

可没想到,却是曹丕的亲信陈群首先站出来。

而此时册立世子,自然是为了他们一派的利益。

要的就是曹操的一个政治承诺。

毕竟若是确定了曹丕最为曹魏接班人。

那以曹丕的德行,以后各地学府的主官人选。

还不是他们那些世家大族说了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