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3章 鸡肋哥投效曹丕

6个月前 作者: 大米爱吃鱼
第453章 鸡肋哥投效曹丕

第453章 鸡肋哥投效曹丕

由于多年的人情历练,加之自己父亲的严苛对待。

使得曹丕练就了一副,超乎其它兄弟的应酬本事。

这这一身皮笑肉不笑的功夫。

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不敢,卑职不敢当公子如此折节。”

杨修连忙婉拒曹丕的搀扶,自行起身。

“德祖来得正好,我正渴望与人共论文学之事。”

“还请德祖入正堂!”

“来人,奉茶……”

曹丕之巧,恰在于不直接询问来意。

旁敲侧击,引君入瓮。

一手心照不宣,以逸待劳可谓炉火纯青。

“微臣此行并非为文墨之事。”

“实则是欲与公子探讨武略之事。”

“武略?”曹丕此时也是假装不明所以地笑道:

“世人皆知,德祖乃中原有名才子。”

“怎如今反倒谈起武略?”

说着,他也是话锋一转道:

“德祖欲谈兵论武,当去找鄢陵侯啊。”

“本公子平日里常忙于政事。”

‘闲暇之时不过是以琴棋书画自娱。”

“对于兵戈武事早已生疏。”

“若是德祖有打猎的好去处。”

“我倒是可以与你同去。”

“打下些猎物,倒是可以送去与我那五弟同享。”

面对曹丕的顾左右而言他。

杨修此时也是心中暗叹。

这曹丕比其父更为难以捉摸。

魏王虽情绪多变,尚能给予一线希望。

而曹丕却是表面和煦,实则暗藏杀机。

心思深沉令人细思极恐。

话里话外,皆是在戳他杨修的脊梁骨。

暗示他原本是曹植一党。

一念及此,杨修也是无奈暗叹一声。

“实不相瞒,在下今日前来是有求于公子。”

“更有一物,欲献于公子。”

“哦?”曹丕闻言却是故意露出一副为难之色。

“常言道:无功不受禄,”

“无故接受馈赠,有失君子之道。”

“德祖如此唐突,本公子怎的好意思?”

他避重就轻,只字不提恐惹自家父王猜忌,只强调不合道义。

谁料,杨修也是坚持道:“公子且勿推辞!”

“此物与公子最为相称。”

“公子不妨品鉴一番,再做决定。”

说话间,他轻轻揭开盒盖。

却不取出,只是高高举过头顶。

露出里面的东西给曹丕看。

而在一番灯火映照之下。

曹丕总算是看清楚盒中之物。

难怪杨修不敢轻易触及。

他此时接过细看,剑身由纯钢打造,表面是细腻的鱼鳞纹。

刃薄如纸,锋利无匹。

剑柄更镶嵌着一枚深蓝宝石,闪耀着耀眼的光芒。

此时轻弹剑身,清脆之音响彻堂宇,余音绕梁。

此剑精美绝伦,简直堪比他父亲手中倚天青釭。

曹丕之前还可惜那青釭剑,被自家父亲赠与司马德。

“好剑!”曹丕此时赞叹不已。

既有些爱不释手又心存犹豫。

毕竟杨修今日携宝上门,所求之事定然不小。

“此剑出自弘农隐士王髦之手。”

“他淡泊仕途,专攻铸剑。”

“此剑乃其十年心血结晶。”

“公子可知,十年磨一剑……”

曹丕闻言当即心中了然。

自他大哥曹昂不幸身亡。

他立志争储那年开始,到如今恰好也是十年光景。

见曹丕有所触动,杨修这才趁热打铁道:

“十年铸剑,理当视为瑰宝。”

“他却将其赠送于我。”

“问其原因,他言道:剑为君子之伴,至高至贵,人神共仰。”

“昔日鱼肠剑因专诸而名垂千古。”

“辘轳剑因秦皇而威震四海。”

“故王髦托我,寻找一位真正的君子。”

“将此剑赠之,方不负其十年铸剑之苦。”

“德祖过奖了。”

说罢却是目光紧锁宝剑,心中另有所思。

如今曹植失势,莫非这杨德祖有意转投我门下?

想来之前自家父亲立国学取寒士。

此举无疑是动摇了世家大族的根基。

而相比于曹彰,他曹丕显然更得士族欢迎。

“卑职以为,剑乃君子之器,藏锋而不外露。”

“剑出鞘,可斩奸除恶,震慑宵宵,万人退避!”

“君子以德服人,非大奸大恶,不动干戈。”

“剑未出鞘,德已服人。”

“不显锋芒即可克敌制胜,此乃君子之至境。”

曹丕闻言也是微笑颔首道:“德祖言之有理。”

“剑术之上乘,在于意中有剑,手中无剑。”

“剑术至深,草木皆可为剑,德行亦是锋刃。”

“愿公子持此十年所铸一剑,震慑宵小。”

“上侍君王,下和手足。”

“承续大王之志,守业传世。”

“弘扬圣德,垂拱而治天下。”

“如此,方不辱没我士人铸剑之心血!”

至此,曹丕彻底明白了杨修的意图。

只见他沉吟片晌,终将心中的疑虑化作直接的质询:

“这话,可是子建遣你前来转述的?”

其言语间,一股难以言喻的锋芒显露而出。

“非也。”杨修此时也是第三次俯首拜倒。

语气坚定道:“公子与平原侯血脉相连,手足情深。”

“卑职虽与平原侯私交深厚,却也对公子敬重有加。”

“唯有公子承袭大统,临淄侯才得以享荣华富贵。”

“唯有公子施恩布德,卑职才能实现胸中抱负。”

“愿公子与兄弟情谊日笃,互信无猜。”

“招贤纳士与良臣共谋国事。”

“如此方为国家之幸、社稷之庆。”

“我弘农杨氏今后愿为公子所驱驰。”

“纵然肝脑涂地,亦在所不惜!”

要不说读书人说话总是拐弯抹角的。

杨修这番话要是曹彰听完,恐怕早就已经开始打哈欠了。

而对曹丕来说,杨修这番话的重点。

则是他那一句代表弘农杨氏的投诚。

“好!一柄德行之剑!”

“好一位贤士良臣!”

曹丕此时脸上显露着欣赏之意,不禁感慨道:

“子建能有如你这般挚友。”

“可谓不负此生,连我亦为之羡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