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母子争执

2024-03-10 作者: 彼岸花主
第125章 母子争执

第125章 母子争执

尚未到晚膳时间,便有一白衣公子由锡珠引领着进来,那人仪态翩翩,步履从容,行到殿前,撩袍跪地,“参见太后娘娘,镇国帝姬。”

此人眉清目秀,五官端正,说罢抬起头任由曼罗打量。

太后侧头看向曼罗,问道:“罗儿觉得如何?”

曼罗收回视线,微微点头,“确如皇祖母所说,是位佳公子。”

太后对她的回答,甚是满意。便对那男子说道:“景乐,你且起来。”

“谢太后,谢帝姬!”那男子起身站在一旁,有礼有节,举止投足间确有良好教养。只是见过这世间最为潇洒不羁之人,相比之下就逊色许多。

曼罗的视线投向祥宁宫外,那人的风姿,举世便再难有第二人了。

此时那人也去打量曼罗,见她姿容果然绝色,言行举止端庄持重,是这世间少有的女子。且她能从一个不受宠的公主一跃而成为镇国帝姬,仅尊太子之后,可见也很有智慧手段,是他心中渴求的女子。

只稍稍打量了几眼,那人便又低下头去,若是太后真能做成此媒,倒也甚好,若不然,他也无法,只因他看出了曼罗眼中的寂寥,那种身处高位的寂寞,恐怕不是他一介凡夫能够抚慰的。

“皇上驾到——”

听到通传太监的声音,曼罗起身行向门口,那男子随其后也往门口行去跪在一旁,等皇上进来,曼罗微微福身,“儿臣恭迎父皇。”

曼皇侧头看向她,“平身。”他正待往前走,似是不经意间瞥到曼罗身后的男子,脚步微顿,“这是谁家的孩子,朕瞧着面生的很。”

那男子闻言,急忙说道:“启禀皇上,臣是军中参将周宇轩的四子周景乐,如今也在军中任职。”

“哦,难怪瞧着面生,你也平身吧。”

“多谢皇上。”

曼皇朝太后行礼后,径直坐到一旁的位子上,问道:“不知母后诏儿子前来所为何事?”

太后朝曼罗与周景乐努了努下巴,“哀家闲着无事,给这俩孩子做媒呢,皇帝瞧着他俩如何?”

“尚可。”虽然只这二字,却也是极高的评价了,这很能说明那周景乐也入了皇帝龙眼了。

曼罗站在一旁并未吭声,以她前世今生对她这个父亲的理解,此事必不会如此顺遂。

果然曼皇沉吟片刻,又说道:“母后,罗儿如今刚年满十七,皇宫尚未走出大伤,依朕看不宜过早举办婚事,且罗儿即将出使云国,此时也是不合时机啊。”

太后不以为然,“正是因为宫中尚未走出大伤,才需一场喜事冲冲。哀家也是不忍看着罗儿出嫁,可孩子大了,留也留不住,索性为她寻个好人家,安稳度日呢。”

看来太后对曼罗参与朝政之事也多有不满,毕竟女子不理政已传承了几百年,当然这个传承也是由早先那位女帝开始的。

据史书记载,那位女帝也是位千古名君,可身为女子总要嫁人,她为女子,精力不及男子,起初他的夫君不忍她太过操劳便帮她处理些许朝政,可后来渐渐掌权,以致于险些谋反篡位,女帝盛怒之下忍痛杀了其夫满门,自此立下规矩,为保曼氏皇权千秋万代,女子不得再参与朝政!

曼皇喝着茶,看了一眼周景乐,问了些军中的事情,又见曼罗始终微低着头,倒也看不明白是羞涩还是不愿意。他在心底不由叹了口气,她这个性子也不知像谁。

当年蝶妃要是肯低头也不至于那般惨淡收场,可这孩子虽说低着头,心里却也是个气傲的。她将所有情绪都藏在心底,不到手中有十分把握就不开口表态,可她一旦开口,事情便会按着她的意念进行了。

且说周景乐见帝姬一直低着头也不说话,也看不出她究竟如何想的。可他知此事原本就应该细水长流,当下便十分识趣的告退。

皇上和帝姬都未阻拦,倒是太后想留他,可见皇上迟迟不吐口便也罢了。

等周景乐走了,太后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随后放下茶杯,淡淡瞥了一眼一旁的父女俩,冷笑一声,“哀家是看出来了,皇帝并不中意哀家提的这门婚事,便是罗儿自己也不满意,是也不是?”

曼罗听到自己被点到名字,当下抬头微微一笑,“皇祖母,儿臣听从父皇的安排。”

她这个时候倒是乖巧起来了。曼皇不咸不淡地看着曼罗,她若真的听话就不会自己暗中做打算了。这皇宫于她而言,果就如此没有安全感么。

“皇帝,还记得哀家头一回给你提起此事时你并不反对,怎的今日哀家把人叫进宫了,你却诸般推诿?此事,你必得给哀家一个缘由。”

皇上无奈,他又何尝不知太后心中的想法,只是眼下他不扶持曼罗就难免要面临外戚擅权的结果。且说曼罗有心智有手段,对付周素等人也不落下风,可她身为女子涉政本就不被诸臣接纳,必得立下功勋才可,不然他也不会在此时将她派出去。

“此事儿子自有别的打算,还请母后见谅。”

“见谅?”太后冷冷一笑,“一个见谅就想把哀家打发了么?”

“儿子知道母后是如何想的,只是此事关乎国本,不得草率。”

“国本?”太后继续冷笑,情绪甚至开始有些激动,“你才是国本,你的儿子才是国本!哀家这么做还不是遵着祖宗规矩么?”她看了一眼曼罗,终于摆不出慈祥模样了,“左右今天话已说到这个份上了,咱们便敞开了说吧,你想让曼罗参与朝政,哀家不同意!”

终于说出了实话。曼罗心中冷笑,太后在此时提出婚事,可不就是为了斩断她参政议政的仕途么。

此时她诚惶诚恐的离座跪到地上,“皇祖母,您身子不好切不可动气,您若不喜儿臣进入朝堂,儿臣不参政也就罢了,家和万事兴,您与父皇别为了儿臣起争执。”

曼皇听罢微恼,当即训斥道:“你今日已上了早朝,朕也已昭告天下准你参政,朝堂岂是你说进就进,说退就退的!”

“你糊涂!”太后也怒起来,“你让她参政坏了祖宗规矩,事先怎不和哀家商议一声?你难道忘记几百年前那位惊才绝艳的女帝的教训了么?女帝尚且如此,可怜她一个不经事的丫头,你想咱们大曼江山拱手让人么?”

“母后,朕如今的处境与几百年那位女帝父皇的处境有何差异?朕的儿子,几乎快死光了……”

“不还有一位皇子的么?有皇子却让公主参政议政,你究竟是如何想的?宗亲当中难道就没有男子了么?你的皇弟们,哪个不是先皇的子嗣?再不济,从旁支中选个德才兼备的,也总好过女子登基!”

曼皇忽然定定地看着太后,疲惫地闭上眼睛,“此时母后想起朕的那些个皇帝皇侄了么?当初朕登基,母后为保朕的皇位稳固,将宗亲们打压的抬不起头,您都忘记了么?此时朕遭此大难,宗亲们恨不得朕就此垮掉!母后难道不知,朕此时若松口培植宗亲的势力,下一场皇室操戈、骨肉厮杀还会远么?”

太后脸色沉的几乎能凝出冰来,原来这件事皇帝心中还怨着她呢,当初她如何算计才争来这个皇位,若是她不动用铁血手腕他们母子不知死了多少回了!她的心血都花在了他身上,到如今竟未落得他一个好字……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哀家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还都不是为了你、为了你的帝位么?你是皇帝,手上沾不得阴暗之血,哀家为你做,可如今你是在怪哀家么?”

曼皇低下头,沉吟了良久,忽然站起身来,跪到太后跟前,抬头对上太后的眼睛,沉声道:“母后,儿子早已不是初登基时的皇子了,天下大事儿子心中早已明了了,有时儿子真的希望您少爱儿子一些。”

太后忽然似被抽走了体内的力气,身子也跟着颤抖起来,“原来母亲爱孩子,也是错了么?”

“不是错了,是过了。”

太后斜靠到椅背上,笑的有些嘲讽,“过了么?哀家怎会不知你心中的怨呢,你怨哀家打压的你兄弟手足情谊不再、你怨哀家狠心除去你的宠妃另你与挚爱阴阳两隔、你怨哀家对你的子嗣不够慈爱致使你们父子亲情疏离……哀家知道,你怨哀家,从你登基后就对哀家心中有怨。”

“母后……”

“呵呵,可是哀家不后悔,从来不后悔!”太后的视线落到低垂着头不知在想什么的曼罗身上,忽然软下口气说道:“罗儿,你不要怪皇祖母,若不是祖宗规矩哀家也不至于如此反对你入朝听政。多少年来除了那次迫不得已下诞下了位女帝,咱们女子素来本分于后宫,你不知朝政深浅,进去了怕是就入了漩涡了。哀家为你寻摸婚事也是为你好。”

“儿臣知道。”曼罗抬头,微微一笑,“只是皇祖母,父皇但凡还有选择,又如何会让儿臣入朝呢?祖宗规矩父皇最是知晓,让儿臣一介女子参政,父皇也是别无他法了。鲁王叛乱,父皇失去失去四个孩子,周素又手握重兵,父皇甚至来不及悲伤就得上朝处理朝政,儿臣求您别再打着爱的幌子伤害您的儿子了!”

她这番话,听得皇上太后姐是一愣,太后愣过之后,随即恼怒,“哀家真真是白疼你了!”

“母后年纪大了,便在后宫颐养天年吧,朝政儿子自会处置好。母后坐了许久也累了,便好生歇着吧,儿子告退?”

“儿臣告退!”

太后气的浑身哆嗦,却也不能拿他们父母俩如何,只好捶胸长叹,心血全都被辜负。

且说曼皇与帝姬出了祥宁宫后一同在龙华宫用了晚膳,这是曼罗头一回单独与自己的父亲一同用膳,气氛难免尴尬了些,好在曼皇并未多说什么。

晚膳后父母二人禀退左右,进行了一番长谈,这次长谈寻摸进行了一个半时辰。谈话内容无人知晓,就连史官也只在史书上一笔带过,只是后面又补充道:长谈后,帝与帝姬同心为政,帝姬位稳。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