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收获农作物

2024-03-11 作者: 夏夏爱虾皮
第64章 收获农作物

第64章 收获农作物

“不行,现在天气渐冷,马上就要冬天了,你还怀着身孕,万一着凉了便不好了。”何三郎对于失而复得的娇妻越发的温柔了,语言之间似乎都能拧出水儿来。

李青云心里欢喜,却还是嘴硬道:“那你烧热水给我擦擦身子呗。看样子生产的时候也不热,万一我半年不洗澡,熏着给我接生的稳婆,可如何是好。”

何三郎不知道生孩子怎么生,但是以他的理解来说,大抵就是从哪里进去的再从哪里出来,当下就应着,去烧了一锅水。

擦澡的重点也定在了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地方,气的李青云恨不得一脚把他踹到旁边的河里去。

何三郎却一脸迷恋的看着李青云,幽幽的叹了句:“还是只有夫妻两个的小日子好过!”

“让小铃儿听见,她该骂你了。”

“骂我?她不是……”何三郎表情先是一顿,而后有些不敢置信的问。

李青云笑着点点头,开心的说:“在你落水以后,我就病倒了,多亏小铃儿给我熬玉米糊糊,后来她不知道怎么的,哭着哭着就哭出声音来了,就会说话了呢!”

“难为她了。”何三郎也笑起来。

不过那笑容太过邪气,让李青云打了个寒颤,死死抱住肚子,往后蜷缩了两步,害怕的道:“你干什么……我……不行 !”

抗议无效,但是何三郎保证自己的动作会很轻的。

第二日何雨铃被何三郎接回来了。

听何雨铃说,现在何文旭被大伯和大伯母教育的妥妥贴贴的,不但不敢乱发脾气了,连带着还开始学着干活了。

李青云看着小铃儿说的眉飞色舞,开心的拥着她夸赞道:“再好也没有咱家小铃儿好,婶婶没用教,就会干活呢。”

“嘻嘻,是婶婶干活的时候,我偷偷学的呢。”小丫头在李青云的怀里打了个滚,小心的避开李青云的肚子,可是李青云还是啊的闷哼了一声。

吓的小铃儿赶忙起开道歉。

“不是小铃儿弄的,是肚子里的小宝宝,他在踢婶婶呢。”李青云看着小铃儿双手在离自己肚子五公分的地方停住,想摸又不敢摸。

直接牵了她的手,轻轻的放到了自己的肚子上。

小人儿感受到婶婶肚子里动静,竟然轻轻的抚摸了一下,用教育小孩子的语气说:“乖宝宝,你要安安稳稳的睡觉觉哦,等你生下来,我再带你玩。”

李青云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脸上也渐渐闪现出了温柔的母爱。

期待着宝宝能平安降生的,又何止小铃儿一人。

五月初种下的棉花,九月份,十月份就得采收,可是李青云和何三郎出了这么一档子事,一直到十月中旬,何三郎才驾着小船去小山上采收。

何大郎知道自己欠着何三家五两银子,何三郎落水与自己家熊孩子又脱不了干系,所以主动请缨要帮何大郎收棉花。

何四郎一听要收棉花,也从书院回来了,但是被何三郎和李青云拒绝后又回了书院,离童子试就还有短短四个月了,谁也不愿意打扰他的学业。

何四郎知道自己肩上背负着的,是一家人的希望,也没有再推辞,安心读书去了。

选了个大晴天,何三郎和何大郎上了船,就往小山划去。

李青云想出来看着他们的,却被何三郎以天气太冷为理由拦住了。

幸亏小铃儿机灵,偷偷扒在门口,看着自家三叔的船安全的到了那边的小山上,这才回来跟李青云报平安。

何三郎和何大郎上岸以后,先是一愣,再然后便有些不敢相信的互相对望了一眼。

入眼望去,全是洁白的棉花啊!若不是还有些灰色的树枝立在其中,二人还以为是到了云彩里呢。

精致的木色棉花壳四下张开,洁白的棉花便像是醒饱了的馒头充盈饱满,带着弹性。

欣喜之余,两人划着船,来回运了六趟才把采摘下来的棉花运到家。

其实何大郎家一共一亩地的棉花,也就四五百斤,但是棉花体积大,两人划船又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一来一回,来浪费了许多时间。

一直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何三郎才和何大郎从船上下来,二人手中各提着一大把花生。

李青云知道肯定是何三郎给何大郎的,连忙也催促着何大郎快带回去,煮个花生当下酒菜。

何大郎推辞不过,也就带着花生回家了。

李青云吩咐小铃儿去拿盆子,当下就把那硕果累累的花生一个接一个的给揪了下来。

都说清明前后,种瓜种豆,这花生应该也是在清明的时候下种的,但是他们五月初才开始种,晚了一个多月。

李青云死马当作活马医,晚一个月下种,便晚了一个多月才收获。

没想到竟比她想的好了许多。

“媳妇儿,还是你的法子好用,怪不得你当初执意要种棉花呢!”

一家三口一边吃着煮花生,一边看着把屋里塞的满满当当的棉花,他们感觉自己的脸都要笑僵了。

尤其是小铃儿,一个劲儿的问,她是不是冬天会有新棉衣穿了。

乐的李青云在她白嫩的小脸上一连亲了好几口,不住的说:“有新棉衣,有新棉衣,还会有新棉被的。”

“只是这棉花……怎么加工。”何三郎一句话把问题问到了重点上,李青云和何三郎面面相觑,而后在小铃儿一脸茫然的眼神中,撇了撇嘴。

李青云捏过一朵籽棉,从上面掰下来一个棉瓣,三两下扣出一个籽来,可是剩下的棉花成了一个球。

李青云隐隐记得,在前世的时候,奶奶曾经告诉过她,带着棉花籽的叫籽棉。剥了棉花籽的叫皮棉。

弹棉花的把皮棉弹松散了,才可以用来做被子,做棉衣。

所以她当即问道:“三郎,这里有没有弹棉花的?”

“额……你这么一说,我小的时候曾经见过……大概,镇上会有吧!”何三郎挠了挠脑袋瓜,语气要多没底气,就多没底气。

李青云翻了个大大的白眼。

“想来镇上卖棉花卖棉被的地方,一定认识会弹棉花的人,你去那里买些布,顺便问问人家吧!”李青云当天晚上,用手掰了些棉花,第二日便让小铃儿去请何父何母过来一起剥籽棉了。

虽然棉花是她何三郎家自己种的,可是身为一家人,不可能一点不分给妯娌和公婆,所以她干脆把二老叫来一起干活,反正她现在大着肚子,说起来话来很有权威。

半屋子籽棉全部剥完,五百斤的籽棉,只剥出来了一百五十斤的皮棉。

但就是这一百五十斤的皮棉,也足足让何父何母乐呵了好几天。

棉花多贵啊!动不动一床被子就几百文。

而且这里种棉花的产量不高,一亩地顶多就产一百多斤籽棉。

按照三比一的比例,也就得三四十斤皮棉。做三床被子,一身小孩衣服就用完了。

这次何三郎家一亩地种出一百五十斤皮棉,他们整个家里,估计每房做床新被子,再每人做身厚棉衣,都足够呢。

“爹,娘,你们也别怪我这当儿媳妇的自私,棉花是我们家自己种的,我们自己家肯定是要拿个大头,眼下一百五斤棉花,我要拿一半。

剩下的一半,便给你们,你们要卖多少,要给大哥家多少,给四弟多少,都是你们说了算。爹娘你们觉得如何?”

经过何三郎落水事件以后,何父何母对李青云的态度好了一些,眼下看自己儿媳妇大着肚子也不容易,何母便点了点头,说:“行,你身子不方便,回头你可以把你的棉花抱到我家去,我给你棉新被子。”

“谢谢娘。”李青云看着何母愿意和和气气的跟自己说话了,心里的芥蒂又少了一大半。

其实说到底,她与婆婆不住在一起,矛盾不算多。

何三郎买了人家二两银子的布,喜的布店的老板亲自把弹棉花的夫妻连同何三郎和他一起买的布,一块儿送回了家。

李青云看着门外壮观的牛车,噗嗤一声就笑了出来,何三郎不知道她笑什么,只好也跟着弯了弯嘴角。

引得李青云娇嗔的了一声“呆瓜”。

弹棉花得弹三天,何父何母直接迎了弹棉花的夫妻俩去老何家,在何二郎的屋子里住着。

由李青云管吃。

夫妻俩是个能干的,只用了两天半就把棉花弹完了。

按照弹一斤棉花一个铜板的价钱,何三郎付给了他们一百五十铜板,才把他们送回去。

再回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家已经围了好些人。

仔细一打听,才知道她们都是知道李青云家新弹了棉花,想来买棉花的。

大概是觉得邻里百家的,会卖的便宜一些。

李青云有些头疼的皱着眉,但是又不好拒绝人家,只好温婉的说:“各位婶子嫂子们,我知道你们来买我家的棉花是图个安心,只是我们家这棉花,原本是打来我们自己用的,要是你们的话,我们也只能比着市场价,按五十五文一斤的价格,卖二十斤了。”说着还一脸歉意的鞠了个躬。

大家都了然的点点头,有些想要的多的,便一步三回头的往外走。

有些想买的少的,便数算起铜板来。

以李青云调查的市场价格来算,五斤以内的零售价格应该是六十文一斤。六斤往上,十五斤以内,是五十五文一斤。

十五斤往上,是五十三文一斤。

在往上可能更低,但是她没有那么多棉花卖。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