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2024-03-14 作者: 律动青春
(二)

山娃靠着一股韧劲考上了北方粮食学校,虽说是个中专,但那个年代,在那种贫困闭塞的山村还是非常惹眼的。那段时间,山娃家里经历了祖宗几代人都没经历过的家门前“车水马龙”场面。其实山娃考上中专这一年已经24岁,要是跟城里的孩子对比,这个年纪,城里的孩子都快硕士研究生毕业了,山娃其实一直复读了高中6年,参加了7次高考,才终于考上的。

即便跟山娃家乡山村的同龄人比,山娃班上班下的男孩子,能讨到媳妇的,大部分都早就结婚生孩子了。有的18,19岁结婚的,孩子都两个了,大点的孩子都五六岁了。相比较而言,山娃这个年纪已经算是大龄,如果真的不读学,在山村要不就早找媳妇成家生孩子了,要不预示着可能就不容易找到媳妇了。所以山娃也是顶着很大压力读学的。当然,最终山娃算是功德圆满,还是考上了北方粮食学校。

山娃能考上北方粮食学校,这一来得益于山娃爸爸的思想高度,他不想山娃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辈子地里刨食,不但没出息还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也很难找到媳妇。所以山娃爸爸一门心思供山娃考出大山,脱离贫穷。山娃爸跟山娃说,把给山娃攒钱娶媳妇的钱用来供山娃读书,到时候山娃无论怎样,他这个当爹的不再管山娃娶媳妇,让山娃自己想办法。农村人娶媳妇跟现在有的城市一样,也是我国父母的传统,老子要负责给儿子赚钱攒钱娶媳妇。想想爹妈确实不容易。

山娃挺聪明,也挺爱学习。想着考上学后自己到城里工作,有了公家的铁饭碗,讨个媳妇就很容易了,所以也同意爸爸的意见。因此山娃就一直复读,直到考上了北方粮食学校。

其实山娃读书承受了很多压力,小学在邻村读的,也没几个上学的。因为家里的孩子绝大部分都让父母赶着早早去地里干活了,即便六七岁年纪,也可以到地里打点猪草,挖点兔子食,甚至挖点野菜。也可以跟在爸妈身后帮忙打打下手。而山娃小学就稀里糊涂读了下来,因为没啥学生,也没法判断他学习怎样,考试很简单,加减乘除而已,山娃倒是也能考一百分。

村里的教书先生看到了山娃渴望学习的眼神,也在尽力教他,无奈那个时候的农村教书先生水平也不高,文化底子很薄,所以只能尽力,当然他也希望山娃继续读初中,读高中,读大学。毕竟这老师还是识文断字的,知道文化知识的重要性。

山娃上初中高中后就到了镇里上学,来回150多里路,每天来回走是不可能的,所以是住在学校的,那时候住校其实很便宜,学杂费也不高,那时候国家并没有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不过虽然学杂费不高,但对山娃的家庭来讲也是不小的压力。所以山娃那时候只是周末回家,带上一些干粮,周一早晨走去学校,这都是要走路的,即便是山娃走路快,单程也要14个小时。所以周一山娃相当于旷课,周六走回家,周日还要帮家里干一天农活。山娃的初高中基本上就相当于每周上四天课。

镇里虽然老师多了些,但对于小学没学好的山娃,初高中读的也很吃力。加上当时的镇里的教学质量也不是很好,所以山娃补习了6年,共参加了7次高考,才考上大学。那段时间因为耽误了讨媳妇,山娃其实是山村的反面教材。也有孩子渴望读书的,都被家长用山娃做例子教育说,你看山娃,忙忙嚯嚯的,读出啥来了?这么大年纪了,媳妇都讨不到,家里帮不上忙,钱不少花,读书有啥用?等等。所以山娃放假回家都尽量不出门。尤其山娃高考连续两年没考上,被人背后指指点点更难受。所以那段时间,山娃像山里的隐士一样,除了不得已帮爸爸下地或者进山劳作,其他时间就在自己的屋里一憋,门都不出。

好在,最终山娃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终于考上了大学,当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家里人终于可以抬起头来。而这好消息也迅速传遍乡里乡亲的耳中。

那段时间,山娃家里客人不断,都已经断了线的亲戚也来家里道贺,沾沾喜气,山娃毕竟有出息了,将来当个大官啥的,没准可以帮上点忙,其实农民也就这点赚小便宜的思想意思。

忙过一个假期,山娃终于走入了北方粮食学校开始了大学生活。

山娃家和玉莲家隔着三十里路,彼此并不认识。玉莲嫁给了张先生后,山娃曾经因为妈妈生病去请先生,见过玉莲,这时候的玉莲虽然嫁人了,但依然很水灵,真真实实的美人坯子。但山娃从没想过自己的人生会与这个美人坯子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当天,山娃正在炮制师傅采回来的草药,有时候师傅带山娃一起进山采药,并教山娃辨识每一种草药的特征和治病功用,草药的生长年份等等,这既是技术也是经验,张先生对大山里的草药都认识,看一眼就知道长了几年了,该不该采。

草药采回来后需要炮制才能给病人配药用,有时候师傅自己进山采药,就让山娃在家炮制药材,玉莲给山娃打打下手,药材炮制是个体力活,也比较枯燥,不如山上采药。上山采药虽然也累,但毕竟还可以看看风景,所以自从招了山娃做徒弟,草药炮制基本上师傅就交给山娃做了。

玉莲催促山娃快点干,干完后要回去给先生准备晚饭。当山娃把最后一味采药炮制完后,玉莲就回家做饭去了,这天张先生又自己进山采药去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