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机器

2024-05-05 作者: 凌聿
第116章 机器

第116章 机器

不多一会儿,一大妈就过来喊吃饭了。

“姑父,我想让怀勇跟着你学手艺,你看这事儿能行吗?”杨振宇向易中海问道。

“你是怎么想的?”易中海没有直接答应,而是问了这么一个问题。

“怀勇是老支书家的孙子,从小就跟着我屁股后边长大的,也是个孝顺孩子,将来以后留在城里,万一哪天我不在四九城,有怀勇在,也能帮衬着。”杨振宇说道。

“伱的工作有调动?”易中海皱了皱眉说道。

“暂时没有,不过以后难免会出差,关系肯定还是在四九城的。”杨振宇说道。

易中海明白了杨振宇的意思,这是防患于未然。

依旧是给自己养老的,可是担心一个人有时候会顾不上,所以找个人帮衬着点。

在易中海看来,多一个人养老,那就是多一份保障,万一一个不中了,还有一个后补的,这绝对是划算的。

“成,明天我去跟车间主任说这个事情。”易中海同意了。

这个时代,晶体管还没有普及,数控机床也不多,这些技术员们也没有见过这么先进的东西。

吃过饭之后,杨振宇又带着陈怀勇和何雨柱见了一个面,方便以后食堂打饭的时候照顾一下。

杨振宇一直都是忙着做着样机模型,直到今天才算是正式完成。

所以,他们对于这些东西还是有些担心的。

随着杨振宇的指令下达,有技术员闭合了开关,机器的指示灯亮起。

“嗯,明天开始,跟我一起去上班,具体的工作,等到了厂里看看再说。”易中海点头说道。

“通电,开机!”

“行不行的,让它运转起来不就知道了?”杨振宇很是自信的说道。

研究所经过一年的研究,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已经研发的差不多了,最多再有几个月就可以应用了。

而第二代计算机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可以进行简单的编程了,比第一代要进步了不知道多少倍。

“放一个材料上去,看看能不能扯出来。”杨振宇说道。

虽然是模型,可是机器却也不小,部件都是厂里的工人生产出来的。

“愣着干啥,还不喊师父?”杨振宇拍了陈怀勇一下说道。

只是一会儿的功夫,材料就变了形状。

到底是一个十八岁的少年,对于一切还是懵懂的,很多事情还没有弄明白,但是他知道,杨振宇肯定不会害他。

“师父好!”陈怀勇愣愣的喊了一声。

在众人的注目之中,机器缓缓启动,然后开始对材料进行加工。

把料放好,然后按动按钮。

时间如流水,几个月的时间就过去了。

“杨工,这东西真行吗?”陈志明满脸的兴奋和担心,这东西对于现在这个时代来说,已经是过于先进了。

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没有办法制造芯片,却可以用体积较大的集成电路来代替,然后借助研究所的半成品计算机对集成电路进行简单的编程,这样就可以实现一些简单的功能了。

操作这种机器,这些技术员们是没有经验的,最终操作的还是杨振宇。

看到一边被扯好之后,机器回缩,然后调整了一下材料,机器继续活动,然后对另一边进行加工。

很快一个工件就加工好了,然后关闭机器。

“卡尺!”

不用杨振宇动手,技术员就戴着手套拿着卡尺开始测量。

“工件结构合格,公差0.03毫米,符合设计要求。”

“好!”

所有技术员都喊了起来,甚至有几个激动地都跳了起来。

“杨工,我们成功了!”

“成功了!”

几个月的努力,现在终于看到了成果,这些人能不激动吗?

特别是,这么先进的机器就是从他们手里诞生的,这是一辈子的荣耀。

杨振宇也没有着急打扰这些人,任由他们欢呼了一会儿,这才开口。

“好了,把参数整理一下,接下来咱们就该生产样机了,这个模型机毕竟不是成品。”

虽然说模型机用的材料不差,可是毕竟是经过等比例缩小的,和实机还是有着差别的。

技术员们开始拿着本子记录各种数据,大家都非常认真。

所有人都知道,这种数控机床的问世,将改变工业进程,以后的生产工作恐怕要逐渐的自动化。

这些技术员并不知道,随着数控机床的出现,随着自动化的推进,原本需要两三个工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了。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有很多工人要下岗了。

这些别人不知道,可是杨振宇则是清楚的很。

这也没有办法,这个是时代发展的必然。

随着技术员们把所有的数据都记录好之后,杨振宇才带着人回到了办公室。

“今天咱们的初步实验算是成功了。数据方面咱们还需要再进一步的优化一下,你们依旧按照原来的分组进行研究,确保等咱们的样机生产出来也能够顺利的完成实验。”杨振宇说道。

“杨工,咱们数据都记录好了,绝对不会有问题的,如果尝试等比例恢复原样的话,这个数据恐怕会有差距呀。”齐芳芳说道。

“所以说,现在咱们所有人都要对这些数据进行核算,确保数据没有问题,然后咱们就可以把任务下放到车间了。”杨振宇说道。

“好了,大家开始干活儿了,争取早点把机器投入生产。”杨振宇拍了拍手说道。

“干活儿了!”

技术员们大吼着投入了工作之中。

技术员们干活,杨振宇也没有闲着。

别人是针对机器本身的数据核算,而他则是对于集成电路之类的东西进行优化。

这才是最关键的东西,而这些也是那些技术员不能完成的东西。

杨振宇觉得,以现在的技术水平,可以制作出一个体积比较大的计算机了。

二代机本身的功能就已经和后世的那些机器差不多,只不过体型过于庞大,再加上编程之类的体系不够完善,很多功能实现不了。

杨振宇觉得,只需要把存储和运算等功能完善起来,再进行简单的编程,那也问题不大。

“可惜材料不足。毕竟不是研究所,很多东西也不会给我弄过来。不然的话,真的可以尝试做一台稍微小点的计算机出来,这样以后搞研究也方便一点。”杨振宇很是无奈的说道。

现在国家是什么条件,杨振宇心里清楚,也知道不可能给他太多的方便。

不是国家不想给,而是真心没有多余的,每一份资源都是有计划的在使用。

不过,杨振宇也并没有气馁,虽然没有机会做计算机,可是却可以到研究所那边借用。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