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元初武将请求收复燕云,三路齐进

9个月前 作者: 烟雨织轻愁
第317章 元初武将请求收复燕云,三路齐进

贾琮是托薛家去搜集的这些种子,因此速度极快,并不耽搁春种。

这些种子里面,大约惟有地瓜是搜集最慢的。

因为地瓜的种植,可不是直接种植地瓜,而是需要育苗。

将地瓜栽种在温暖的洼地里,然后每日洒水浇水,催生出芽苗来。

而在后世,就不需要寻找洼地,直接用薄膜覆盖,制作出人工温室来就可以了。

不过这倒也难不倒薛家,只要有钱,大不了直接购买地瓜苗就是了,也不过是多花一些钱财而已。

薛家自然是不差这些钱的。

而贾琮在四州之地推广这几种新型农作物,也并没有准备一开始就在百姓之中推广。

这些农作物,虽然在大夏局部地区,也有小面积种植。

但是因为没有官府推广的缘故,并没有得到百姓的认可。

初次推广起来,必然会有麻烦,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让百姓信服。

而除了蓟州之外,剩下的三州之地,贾琮其实是留下了大部分的田地不曾分配的。

目前来说,这三州之地,大夏百姓偏少。

若现在将所有土地都平均分配给他们了,那么将来人口多起来之后,就将没有土地分配了。

因此,贾琮留下来一批,等着人口多起来之后,也有土地可以持续分配下去的。

因此,贾琮可以在自己留下的这些土地中,种植这些新型农作物。

而等秋收的时候,可以雇佣百姓前来收割。

等他们看到这几种新型农作物的亩产量之后,到时候,不用他刻意去推广引导,相信百姓也愿意种植新型农作物。

到时候,只需要稍加引导便可以了。

而只要在几年功夫内,将几种新型农作物推广开来,那么四州之地的粮食,不但能够实现自给自足,绝对还会有所剩余。

……

且说大夏的武将,原本分为两个派系,其中一个派系就是四王八公派系。

另外一个派系,便是元初派系。

这两个派系,互为争斗。

而四王八公派系,其实已经没落的了。

比方说,原本京营节度使一职,一直属于贾家。

而贾家后辈子孙不肖,其中也有站队的问题,最终失去了这个职务。

而贾家,也曾扶持王子腾坐上了这个位置。

只是王子腾也是个扶不上墙的,很快也失去了这个位置,并且很快王家便被抄家。

甚至就连荣国府,都被除爵去府。

四王八公派系,如今也就有北静王再加一个牛继宗两人还能撑得起场面来。

当然了,如今倒是又多出一个贾琮来。

甚至贾琮后来者居上,隐隐间,已经超过了北静王和牛继宗,成为四王八公新生代的领袖。

而因为贾琮的崛起,让四王八公派系,又有了崛起的苗头。

这就让元初派系十分不安。

在派系斗争中,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

一旦让四王八公派系占据上风之后,到时候,倒霉的便是他们了。

他们派系的绝大多数,怕是会落到荣国府那样,被除爵去府的下场。

而这,自然是他们不希望看到的。

而如今,贾琮乃是朝廷新贵,深得皇上信赖。

并且,收复燕云十六州,建立的将是不世之奇功。

他们真的找不到什么军功,能够和贾琮媲美了。

而元初派系,自然不甘心就此被四王八公派系超越。

因此,经过一次次内部协商之后,他们决定。

既然贾琮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四州,那么他们也可以。

在有了燧发枪之后,其实满清根本没有他们想象中那么可怕。

既然贾琮的大军能够击败满清大军,那么他们为什么不可以?

因此,他们完全可以从其他地方,向剩下的燕云十六州发起攻城战,然后进行收复。

若他们能够收复剩下的十二州的话,那么其功劳,必定能够大大超出贾琮。

从而他们就能够死死地将四王八公派系镇压在下,让他们永世不得翻身。

当然了,他们也并没有要将四王八公派系斩尽杀绝的意思。

他们也明白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的道理。

若是四王八公派系覆灭了,那么他们元初派系必将就成为皇帝眼中的眼中钉,肉中刺,接下来皇上就会想方设法的削弱他们了。

他们只需要四王八公派系不得翻身便足够了。

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他们甚至不惜向秦相释放出善意。

因为,他们需要秦相派系的帮助。

而以秦相为代表的主和派,近二年来也是有些被主战派压的抬不起头来。

因为贾琮这二年的表现实在是太惊艳了,一直压着满清打。

并且还收复了四州,既然战斗就能够攫取如此丰厚的回报,他们为什么还要主和呢?

主和除了吃亏之外,什么都得不到。

因此,这二年,主战派的队伍,越来越是壮大。

而主和派,则是越来越是衰弱。

长此以往,主和派只怕便要一蹶不振。

甚至就连秦相这个相国,也当不安稳了。

因此,当元初派系找上门来之后,双方真可谓是王八看绿豆对了眼,很快便一拍即合。

接下来,元初派系为首的卫国公卫涛,便主动上书,请求从三方面出动,收复燕云十六州。

其中一路,从雁门关发起进攻,收复朔州和寰州。

第二路从易州开始,收复涿州。

第三路从河间开始,收复瀛洲。

等第二路和第三路分别收复涿州和瀛洲之后,两方就可以合并,然后收取涿州。

至此,便能彻底掐断剩余各州和满清的联系,使得他们首尾不得相顾。

而接下来,他们便可以依托这几州之地,不断增兵。

五年之后,便能够收复燕云十六州全境。

而卫涛的这封请战奏报,引起了朝廷君臣的关注。

不得不说,卫涛的这份奏报,可行性还是极高的。

若能够成功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话,那么大夏江山,必将牢不可破。

三番将再也不是威胁,满清将再也不敢南望。

甚至,他们还能一步步出兵,削弱乃至灭亡掉满清。

其实大夏的臣子,没有谁是天生的主和派,没有谁天生就想投降。

实在是因为前面他们实在是打不过,一次次战败,直至丢掉了燕云十六州。

他们彻底被满清打疼了,打怕了,这才一步步妥协,沦落成为了主和派。

你看强汉和大唐强盛时期,朝堂之中,可有主和派和投降派?

要不是打不过,谁愿意屈于人下呢?而现如今,大夏一步步强盛起来,对满清的战争,更是屡战屡胜。

这也将他们的精气神彻底激发出来了。

贾琮的胜利,也让他们错误判断了满清的实力。

认为满清也不过如此而已。

而在秦相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大臣,开始赞同起卫涛的这份作战计划来。

而寇相和林如海等主战派领袖,却是不由沉默下来。

他们并没有被胜利蒙蔽了双眼。

他们十分清醒地认识到,其实并不是满清太弱,而是冠军侯太强罢了。

如今不要说攻城战,便是野战,除了冠军侯的军队之外。

只怕夏军依然是打不过满清的。

更不要说攻城战了。

攻城战,守城的一方,必然占据了绝对上风。

贸然发动攻击,怕是必定会落得个失败的下场。

不过,这番话,他们倒是不好说。

毕竟,他们是主战派。

凭什么冠军侯能够短短几年功夫就收复了四州,然后换个人就不成了?

难道整个大夏就只有冠军侯一个人能打败满清不成?难道就因为冠军侯是你的弟子,你的女婿,你就允许冠军侯收复燕云十六州了?

而别人就收复不得?就不能保家卫国?

你们这是结党营私!图谋不轨!寇相和林如海心里十分清楚,若他们站出来反对的话,势必会被主和派攻讦。

因此,他们选择了沉默。

而既然没有人反对,那么卫涛的作战主张,便顺利通过。

而这三个方向的将领,全部都是元初派系。

朝廷决定,每个方向增兵五万,三个方向共计增兵十五万。

再加上这三地原本有的五万大军,总共便是三十万兵马。

三十万兵马,将会分三路,一起对燕云十六州发起收复战争。

在所有人看来,每一路足足十万大军,已经着实不少了。

要知道,人家冠军侯最初在蓟州的时候,不过五六万兵马而已。

短短两年功夫,便是拿下了三州。

如今他们每一路上来就有十万兵马,总人数可是冠军侯的五倍之多!难道还拿不下几州之地。

而很快,这个作战计划,贾琮便也听到了。

当贾琮得知这个消息之后,忍不住摇了摇头。

满清的城池,哪里是那么好拿下的?别看他仿似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但这是建立在他武器绝对碾压,士气如虹的基础上的。

并且他麾下大军的训练,也远远超出了朝廷的其他大军。

他军中的伙食,绝对是大夏第一,武器同样是大夏第一,军纪之严明,依然是大夏第一。

这一次,朝廷贸然发动进攻,只怕是要吃败仗了。

因为,当他得知消息之后,只怕满清方面,也已经得知消息了。

而一旦满清方面得知消息之后,他们势必会严防死守,这些城池,又岂是这么好攻破的?

不过,倒是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混水摸鱼?一时间,贾琮不由陷入到沉思之中。

似乎,也不是不可以进行尝试。

想到此处,贾琮不由拿起地图,深思起来。

嗯,如今他们还有四万福察军,也不惧牺牲,倒不是不可以尝试的。

福察军,便是投降来的满清大军,如今被逍遥伯福察初升统领。这一支大军,在和满清作战的时候,表现十分勇猛。

并且哪怕死的多了,贾琮也不心疼。

而他们如果换上满清服装的话,还能完美的蒙混过关。

贾琮都没让他们割辫子,他们每个人,都还留着辫子的。

这一点,并不是不能利用。

……

且说,满清方面,自然也得知了这一消息。

满清君臣上下,齐齐愤怒不已。

他们怒骂大夏不讲武德,没有契约之心。

明明刚刚才答允下,两国和平,互不侵犯的。

转眼间便食言而肥,要对他们发动进攻。

大夏,实在是太过卑鄙无耻了。

他们浑然没有想过,其实都是他们先不讲道理,不讲诚信的。

只是,弱者的抱怨,注定是无用的。

满清上下,开始迅速做出反应。

既然大夏要进攻,那么他们必然要严防死守,绝对不能让大夏如此轻易的就收复剩下的各州。

只是,要从朝廷派遣大军进行支援,却是困难重重。

因为这里面隔着蓟州、顺州和幽州这三州之地。

他们倒是可以支援瀛洲和涿州,其他两处,就有些力有不逮了。

不过还好,其他两处,其实可以调集周围其他州的军队协助守城。

不过倒是还要提防那个冠军侯,防止他趁机出兵。

因此,和冠军侯地盘接壤的妫州和儒州两州的兵马,万万调动不得。

不然,冠军侯势必会趁机出兵,拿下这两州之地。

而其他各州,倒是每州可以支援一万兵马。

并且,还可以向蒙古借十万兵马。

向其中两路进行支援,每一处支援五万兵马。

最终,君臣齐心,做好了三处的部署方案。

等群臣散去之后,固伦长公主并没有离开。

康麻子不由问道:“不知皇姐在想什么呢?”

固伦长公主不由说道:“大夏冠军侯不除,迟早是我满清祸患。”

“此人不除,将来亡我大清者,必此人也!”

康麻子叹息道:“如今此人大势已成,想要除掉他,何其难也?”

“除非我们发动举国之力,从四面八方向其发起进攻,才有可能除掉。”

“只是,即便能用此策除掉他,也势必会让我大清元气大伤,必将会动摇国本,实在是得不偿失啊!”

固伦长公主摇头说道:“正如皇上所说,此人大势已成,已经很难通过战争除掉他了。”

“不过,倒是可以试试反间计,借大夏之手除掉这位冠军侯。”

“若能够除掉这位冠军侯的话,那么我大清的危机,将会轻松化解!”

“甚至如果我们能够趁机将其收为己用的话,便是灭亡大夏,占领中原江山,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到这里,康麻子也不由怦然心动起来。

的确是如此。

只要能够杀掉冠军侯,他们大清的危机必然解除。

而若是能够得到冠军侯的话,有这把利剑,他们入主中原,几乎无可阻挡。

而大夏朝廷,最喜欢内斗。

让他们自己人杀掉冠军侯,并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好吧,其实并不止大夏喜欢内斗。

他们大清,又何尝不喜欢内斗?而他们的内斗,往往更野蛮,更血腥。

内斗好啊,有内斗,便有了以最小代价除掉冠军侯的可能性。

想到此处,康麻子不由说道:“皇姐,这件事情,你最为擅长,自然是交由你来操作。”

固伦长公主点头说道:“这件事情,我会亲自操控。”

“我倒是颇想亲自见识一番这位冠军侯的风采呢!真乃千古风流人物,不让先贤!”

……

接下来,大清还有大夏,都开始兵马调动。

双方厉兵秣马,蓄势待发。

三月之后,大夏三路大军,全部准备完毕,然后约定日期,准备一起行动。

元初派系的领袖卫国公卫涛,率十万大军,自代州而出,直接杀向朔州。

朔州乃是燕云十六州最西端的一州,是他最好的选择。

因为若是选择其他州的话,容易被满清多面夹击。

卫涛也是一员老将,也是战功赫赫。

也曾多次和满清交战,尽管胜少败多,但依然能够保持全身而退。

而这种战绩,在以往,已经是十分了不起的战绩了。

而这一次,他军中,也装备了两万火枪队。

卫涛觉得他又行了。

区区一个堪堪弱冠之年的少年,都能收复四州,难道他一个老将还不如一个少年不成?这一次,卫涛也准备了大炮。

准备了不少攻城器械。

他准备复刻贾琮的办法,兵临城下,然后一边分兵拦截来援的清兵,一边用大炮轰开城门,直接杀入城中,夺取整个朔州。

很快,卫涛便是进入到朔州境内。

前面,便是来到第一座朔州境内的第一座城池。

今日是第一日作战,便先取满清第一座城池,也好来个开门红。

然而,还不曾等他兵临城下,满清竟然主动出城,准备御敌于城外。

满清的选择,大大出乎了卫涛的预料之外。

守城方本就占据了极大的便宜,他真的不曾料到,满清竟然会选择和他们短兵相接。

以往,卫涛也有大量和满清作战的经验。

只是,每一次,他都扬长避短,尽可能的避免和满清野战。

毕竟,野战乃是清军的长处,是夏军的短处。

只是如今,他乃是进攻方,他带领大军在野外,却是由不得他选择战或不战了。

接下来,卫涛迅速摆出阵型,两万火枪手分列四方,准备和满清大军决一死战。

不料,满清大军见状,竟是没有进攻,而是徐徐退去。

而卫涛,也并不敢主动追击。

似乎,满清大军只是过来和他们在战前见一面而已。

不过,这一面,却是给卫涛留下了极大的阴影。

似乎,这一次攻城,未必便如他想象中的那般顺利呢。

一日之后,卫涛便是来到第一座城池前,然后将城池团团围了起来。

不过,他并没有急着袭城,而是准备歇息一日,等明日直接轰开城门,破掉此城。

而当日晚上,如同卫涛预料之中的那般,清军趁夜袭击了营房。

虽然卫涛早就有所防范,然则这一次袭营,满清竟然并没有选择野蛮冲锋。

而是躲在暗中,不断投掷手榴弹,然后,让卫涛大军,死伤惨重。

到了第二日,卫涛决定迅速拿下这座城池来。

然后依托城池,就能和清军周旋了。

不料,这城门,竟是迟迟没破开。

他带来了五尊大炮,整整一个时辰功夫,都没轰开城门。

而满清骑兵,又从三路对夏军发动了袭击。

其中两路有火枪队护卫,清军便及时退避。

另外一路,却是没能及时摆出火枪阵来,结果被满清骑兵一阵冲杀,又是伤亡颇大。

而这些清军骑兵,如同狩猎的狼群,就在四下游荡。

只要夏军露出破绽,他们便会狠狠扑上来撕咬一口。

而咬完他们就果断撤退,绝不恋战。

如此一来,卫涛带领的军队,竟是拿四周的清军骑兵毫无办法。

一日功夫,夏军死伤高达两三千人,而他们,竟是连城门都没有轰开。

这一日的战斗,终于让卫涛彻底清醒过来。

满清还是那个满清。

并不是清军不行了,而是冠军侯太厉害了。

他带领区区十万兵马,一日功夫下来,损兵折将,却是连一座小城都没有拿下。

想要拿下整个朔州,完全是痴心妄想。

只是如今,他却是已经被架在这里了。

牛逼已经吹出去了,三路兵马已经开动,大军已经兵临城下。

此时,已经容不得他退缩了。

若他见势不妙就此撤军的话,那便是犯了欺君之罪!

因此,目前来说,他只能败而不能退。

此时的卫涛,却是担心起另外两路大军来。

他这一路,都如此凶险,不知另外两路如今又如何呢?

那两路的主将,都是他们元初一脉的将领。

那两人,虽然也都是老将,但是其能力,比自己还差了一筹。

如今连自己都难以招架清军的进攻,那两人,只怕情况将会更加凶险。

而若他们遭遇大败的话,怕是他们元初一脉,将会一蹶不振啊!

想到此处,卫涛的脸色,变得越发难看起来。

而他不知道的是,此时,另外两路都获得大胜。

他们每一路,都十分轻松的夺下一座城池来。

清军完全不敢和他们硬拼,在他们轰开城门之后,便四散而逃。

这两路兵马,一边命人控制全城,一边匆忙八百里加急报喜。

他们的信心,被彻底激发出来。

他们有信心,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收复整个燕云十六州。

他们也能凭此军功而加官进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