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11个月前 作者: 斩妖降魔
第102章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第102章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我大唐可还有三颗璀璨的将星,哥舒翰,高仙芝和封常清呢。】

【这三个人个个都不是吃素的,等到他们跟安禄山打成一团,到时候我颜真卿再跳出来敌后点火,封住安禄山的退路,给安禄山来个瓮中捉鳖,岂不妙哉。】

【安禄山的大军一路南下,紧逼东都洛阳。】

【第一位大唐名将封常清出场了。】

【封常清是安西节度使,安禄山起兵的第七天,封常清恰好回京,向李隆基汇报工作。】

【面对来势汹汹的叛军,封常清对李隆基说安禄山不足为虑,我雇佣一些兵勇,不出十天,定把他的头颅献给陛下。】

……

“噗!”

正在在营仗中的喝水的郭子仪冷不丁的被呛到。

无语的看向天幕。

说大话也不怕闪着舌头。

……

【见封常清这般自信,李隆基很开心当即从内库拨款给封常清,命他招兵讨贼。】

【封常清募集了十一万兵士,不过这些兵士,大多是由无业游民和市井混混凑成,基本没啥战斗力。】

【封常清带着这十一万大军开拔洛阳,他先拒守洛阳东面的虎牢关。】

【史书记载,贼以铁骑蹂之,官军大败。】

【翻译过来就是,封常清的军队被安禄山的铁骑给蹂躏了,封常清大败。】

【遭此大败后,封常清总算认清了现实,无奈之下只好集结败军,退守葵园,又败了,退到洛阳东门,结果还是败了。】

【封常清在洛阳与安禄山展开巷战,又又又败了。】

【封常清被困城中,最后不得已砸了西城墙,逃跑了。】

……

“啧……就这还名将呢……”

张飞嗤笑一声,一路吃败仗,这也能算是名将?

刘备无语的斜了他一眼,自从军师来到之后,大军连胜几场,三弟的尾巴都快翘上天了。

刘备怀疑这家伙都快忘了军师没来之前,他们屡战屡败,被曹操追的抱头鼠窜的日子了。

再说了,一群地痞流氓怎么跟十五万精兵打?

兵不在多而在精。

双方都不在一个量级上,这要能打过,那才有鬼了。

若是真能打过,称这封常清一句兵神都不为过!

……

【由此可见,战况究竟有多惨烈。】

【兵败后,封常清一路向西逃窜。】

【跑着跑着,遇到了大唐的另一位大唐名将吗,封常清自己的老领导高仙芝。】

【两个老搭档畅谈一番后迅速达成统一意见,安禄山太强了,不如放弃洛阳,退守潼关。】

【潼关是长安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听说东都洛阳丢了,李隆基气不活了,从范阳到洛阳,1600多里,十几万人,不打仗光走过来也得需要半个月吧?】

【结果呢?从安禄山起兵到洛阳失守一共才过去了十多天。】

【李隆基不理解了,你们确定真的和叛军交手了吗?】

【该不会是在诓骗朕吧?】

【就这样,在奸臣的怂恿下,李隆基下了一道诏令,高仙芝,封常清不战而降,就地斩首。】

……

“愚蠢!愚蠢!”

李世民气不活了。

仅凭一面之词,就派出太监去斩杀领军大将,动摇军心不说,大将都没了,谁来抵挡叛军?

最起码要也查明情况是否属实,就算真的有过,也该让高仙芝与封常清戴罪立功,这才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这混账听信片面之言,直接杀了两人,没了大将谁来抵挡叛军,这家伙是猪吗!

昏聩至极!

……

“玄宗还真是越老越昏聩。”

看着高仙芝,封常清两大名将被处决,朱棣大为遗憾。

玄宗真是昏聩过头了,阵前杀将,又没有能够接替他们职位的合适人选,这不是在自掘坟墓吗!

简直愚不可及!

“还好朕不像他这么昏聩,不然将来到了下面,爹非得骂死我不可。”

朱棣庆幸道。

同时也有些不屑。

玄宗这完全是承平已久了,压根不知兵,步步昏招。

换做他朱棣,那安禄山敢反?

不出半个月自己就能轻易镇压叛乱。

甚至都不用自己出手,让老二老三,瞻基那孩子出去一趟,估计就能把叛军收拾的服服帖帖。

“唐宗上能杀马杀敌,下能治国安排,传到玄宗这里,皇帝却不知兵,当真可惜。”

……

【封常清和高仙芝两位名将放弃了洛阳,但有两个文官却选择了在洛阳螳臂挡车。】

【他们一个是时任河南留守的李憕,他召集了400人,结果还开打,400人就跑没了,而留守李憕选择了留守,和洛阳城同生共死。】

【另一个是御史中丞卢奕,他送走了老婆孩子,然后穿上自己的朝服端坐在御史府,静静的等待着叛军和死亡的到来。】

【安禄山进城后,命人砍下了李憕和卢奕的脑袋,让手下段子光带着他二人的人头去河北诸郡传阅,以儆效尤。】

【此时洛阳城内是怎么样一副地狱景象呢。】

【用一下大诗人李白诗中的描述: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李白啊,恍惚间被仙人邀请到了天上,从天上看,洛阳城全是胡兵,草都被鲜血染成了红色。】

【而安禄山的贼军,一个个都戴着华贵的官帽。】

【没错,洛阳被攻陷后,安禄山欣然登基称帝,叛军们一个个被封官晋爵,当然头戴官帽了。】

【此时的颜真卿在平原郡市划着船翘首以盼,可他没等来大唐和叛军激战的消息,而是等来了两颗忠臣的人头和东都洛阳沦陷的消息。】

【叛军将领段子光提着李憕、卢奕血淋淋的人头,大声喊着你们谁不听话,就和这两个人一个下场。】

【此情此景,颜真卿绷不住了,他的一腔悲愤彻底战胜了理智,大怒之下,他令将士们生擒段子光,将段子光腰斩,然后舔去二位忠臣头颅上的血渍,用稻草做成了他们身体的形状,接上二位忠臣的头颅厚葬。】

【然后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了一封讨贼檄文,传至河北诸郡,正式宣布起兵讨贼。】

【燕赵大地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见颜真卿挑头,很快就有万余人自愿加入了颜真卿的队伍,河北十七郡也纷纷响应,宣布加入讨贼行列,共推颜真卿为盟主,总管河北20万兵马。】

……

眼前的一幕,让历朝历代无数人动容。

“真乃义士也。”

曹操感慨的望着天幕。

此时的曹操仿佛在颜真卿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颜真卿的事迹,让他的思绪回到十八路诸侯讨董的那段光阴。

曾经的他,又何尝不是满腔热血,试图报效国家呢……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