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京都深秋。

11个月前 作者: 风月笔
第237章 京都深秋。

第237章 京都深秋。

庆国京都,虽处于国中腹地,但放在先前时代华夏的地图上也是偏靠南方的。

而南方,由于水汽充足,那更是常年下雨。

这一场雨,初始时有些沉闷,慢慢地,像是洗刷去了所有的阴霾,至少京都中的百姓算是稍稍松了一口气。

由庆国上层带来的威压已经烟消云散,生活于京都中的人们再次恢复了生气。

潜规则是个好东西。

许多为官的人都明白这一点。

在庆国朝廷,除了庆帝的话一言九鼎不容拒绝以外,几乎所有的官员都是遵循着潜规则行事的。

既然当篓子被捅了出来,而庆帝也不得不妥协的时候,那么这件事变算是过去了,法不责众也几乎深入人心。

皇宫,后宫。

借着雨势,靖王乘坐马车入了宫。

他的身份有些超然,身为庆帝的兄弟,还活在人世的兄弟,尽管他无官无职,但却十分受人尊敬。算是作为群臣与庆帝之间的桥梁,起到一种润滑的作用。

世人都知靖王是陛下的亲弟弟,太后最小的儿子,为人最是和善,平日唯爱花草,洒脱随性。

是以,当靖王来到后宫的时候,许多宫女太监都是含笑地躬身见礼,没有任何的紧张之色。

“你们都下去吧。”

靖王平日里是荒唐了一些,但也有着皇室的威严。

他一点没拿自己当客人,反而挥手让太后寝宫内的闲杂人等都退下。

“母后!母后!您起了吗?”

靖王年纪也不小了,但依旧嬉皮笑脸的就往太后的床榻处行去。

“你这混人,这大清早的就跑到这儿来嚷嚷什么?”

太后虽是责问,但脸上的笑意是止也止不住的盛开,她在靖王的搀扶下坐起了身,靠在床头上道:“整日里荒唐行事也就罢了,怎么到了宫里还是如此?再说了,我这后花园里稍微名贵一些的花草不都是被你给拿去了吗?”

“母后,儿臣今日进宫可不是为了霍霍您的花草来的!”

不等太后娘娘再说些什么,靖王便打开了话匣子,将最近京都的大小事都重复了一遍。

太后脸上的笑容稍稍收敛了一些,问道:“伱说的这些我都有听说,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母后,我的娘亲大人!那范闲真是我的侄子?”

太后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悦地看了一眼一惊一乍的儿子道:“你想知道什么,为什么不去询问你哥哥去?”

“这我哪敢呐!”靖王好似想到了什么,狠狠地打了一个冷颤,神色也有一瞬间的异常,“看您的反应,应当是真的了!您是什么时候知道的,之前为何还一直瞒我?”

靖王同范闲的关系很好,两人好似隐隐有一种同病相怜之感,这在靖王知道范闲真实身份之前便有了这种感觉。

他对外的确是表现出醉心花草园艺,但谁看这些东西这么多年不会生出烦躁呢?

也许只有范闲能体会明白自己的心境。

而前几日竟然得知,范闲是自己的亲侄子,这让他在欣喜之余,更多的却是担心。

他明白自己的哥哥是个什么样的人,说是薄情寡义都算是褒义词了,冷血无情才是他的本性,范闲真实身份曝光之后,不光是各方势力容不下他,就连庆帝那里.

庆帝最主要信任哪三种人呢?

第一便是洪四庠这种绝对忠诚的奴才,更多的时候,庆帝对洪四庠不光光是信任那么简单,简直可以说是尊重了。在他每次有什么重要事情要委托洪四庠的时候,庆帝还会一口一个“您”,完全是晚辈对长辈的谦恭态度。

当然,洪四庠面对这种程度的待遇,将命给了庆帝,最终被李安所杀。

第二的一种便是如皇后那般的愚蠢易怒、无能的废人了。

因为他对皇后有着一种高智商生物对低智商生物的优越感,衍生出了一种“我相信你绝对对我没威胁”的情感。因为其对自己没威胁,那么自然便可以信任。

用陈萍萍的话来说就是,整个南庆皇宫里都找不出比皇后更愚蠢的人了,最关键的是,皇后算是最好利用的工具人了。

当年庆帝设局刺杀叶轻眉,太后皇后被庆帝有意无意地撩拨一下,两人对叶轻眉的仇恨值立刻便拉满了,然后等庆帝将陈萍萍、范建、五竹全部引离太平别院之后,太后皇后的族人立刻提着刀便杀去了太平别院,将才生产完陷入虚弱的叶轻眉给杀死。

而庆帝回归以后,又假意打着为叶轻眉报仇的旗帜,将太后和皇后一族杀得只剩下了零星的一两人,不但给外界展示了自己宽宏大量的帝王气魄,而且还清除了一股最大的外戚势力。

为了巩固自己的皇权,算得上是将权谋给玩的明明白白的了。

皇后吃了哑巴亏也没地方说理去,毕竟这一切都是庆帝暗中推动,利用智商差玩的一个阴谋局。皇后当了炮灰不自知,还成天活在恐惧中,只能将所有希望寄托在太子身上,希望将来皇位交接,自己也能扬眉吐气当太后。

而第三的一种便是靖王这样能拎的清事儿的人了。

他什么都能看明白,你说他不敢反抗怂也好,为了积蓄力量明哲保身也罢,总之,活下来才有一切,不是吗?

所谓聪明人选择认怂,其实比蠢人更加安全。

“我也只是前不久才知道的,以前我瞧着那范闲便有些莫名的.”讨厌二字太后没有说出口,如今范闲也成了林婉儿的丈夫,再说那些话就有些不妥了。

“儿臣今日进宫还有一事,就是范府”

“你如果是为了给范建说情却是来迟了,陛下也不打算再追究了。”

靖王闻言略松了一口气,随即又想到了一些什么,道:“那范闲呢?”

“之前是怎样,之后还是怎样。”

两人的对话有些莫名奇妙,也不知是庆帝对范闲的看法还是太后对范闲的看法。

太后略显冰冷的话让靖王微微一怔,不管如何说,范闲也是太后的亲孙子,就因为那位已故的女子,竟要这样对他吗?

太后的意思很明确,就和范闲初入京都之时一样,范家毕竟也为了皇室做了许多的事,到底是不好亏待的。

“其他几个孙儿这一次在户部都有些牵扯,做的太过不好看。你也不用天天往宫里走,范闲到底是姓范,如今监察院与内库都属意他,承认他的身份是在害他!”

太后老了,不愿再去想太多。

但长公主会如何做,她却做不了主了。

不在状态,明天的白天写。

在这里不一一说名字了,谢谢读者老爷支持。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