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政治不正确

8个月前 作者: 依然月半
第611章 政治不正确

第611章 政治不正确

“严卿果然是孤的股肱之臣!”朱厚熜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臣就想为殿下分忧.”严嵩连忙说道,他其实心里也知道今天这事没那么简单,郭勋肯定不会自己在宫里乱走,到了文渊阁这边的,肯定是有人对他进行指点和授意,至于这个人是谁,那就很明显了。

“那严卿以为这次再发行多少圆金圆券为宜呢?”朱厚熜语气随意的问道。

严嵩快速的思考了一下,又悄悄的观察了下朱厚熜的脸色说道:“臣以为这次可以增发一亿元”

其实严嵩一开始只想增发五千万元,但是看着朱厚熜的态度,又狠心给翻倍了,但是看着朱厚熜现在的态度,好像也不是特别满意的样子.“孤听闻之前在江南之地流通的银圆券有几亿元之多,现在银圆券成了废纸,百姓无钱可用,孤看奏疏多地已经开始以物易物了,极不方便,我们应该急百姓之所急,满足了百姓们的用钱需求.”朱厚熜淡淡的说道。

严嵩心中哀叹,这位主是一个聪明而又心思深沉的人,这位主想多发行金圆券,但又不想担太多骂名,就一直在言语中暗示他.严嵩知道自己不能抵抗朱厚熜的要求,因为朱厚熜才是自己未来飞黄腾达的根本,他现在也只能为朱厚熜去背骂名“殿下所言极是,那就发行一亿五千万元吧”严嵩赶紧说道,他自忖一亿五千万元,加上之前的五千万元,一共两亿元已经不少了.严嵩说完就去观察朱厚熜的表情,但朱厚熜的表情还是刚刚那个样子严嵩心中一突,连忙说道:“臣刚刚口误,臣刚刚是想说增发两亿元来着”

朱厚熜这才露出一丝笑容,没有多说什么,就是点点头。

“有严卿操持财政,孤很放心啊!”朱厚熜叹道。

郭勋也露出笑容凑趣道:“严尚书真乃本朝之萧何也”

这话让朱厚熜脸上的笑容更明显了.严嵩也陪着笑着,他看朱厚熜现在心情不错,心一横就直接说道:“臣以为财政之事不能光靠金圆券,金圆券只能作为一个来源,我们还需要开拓其他的收入”

严嵩最近是在经济一道上下过苦功夫的,自然知道这么多金圆券进入市场会是什么后果,他现在能做的就是把这两亿元增发的金圆券分散一些发行,争取能给南京政府弄回来更多的物资而他也明白金圆券会快速的贬值,最后失去敛财的作用,所以他想要说服朱厚熜开辟其他收入来源.朱厚熜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他沉吟了一会儿说道:“孤知道严卿这是老成谋国之言,不知严卿有何建议,还请畅所欲言”

“金圆券只能解一时之困,想要维持财政,还需要士绅们多多捐助啊!”严嵩小心的说道。

听完严嵩的话,朱厚熜的神色更加阴沉了朱厚熜其实也看的很明白,他知道这些金圆券也就收割一下普通的百姓,对于消息灵通的世家大族来说,肯定是收割不到的.而且相对于普通的百姓而说,世家大族们掌握着天下绝大部分的剩余财富和资源,而这部分资源正是现在南京政府最急需的东西.而且南京政府就是士绅们一起合力建立起来的,按说为了维持南京政府的存续,士绅们更应该踊跃助饷了啊.一开始确实是这样的,那时候南京政府高歌猛进,好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士绅们自然卖力助饷,但是现在战事进入了相持阶段,士绅就开始不那么积极了,反而开始为了一些事情开始吵了起来,而且吵得越来越不可开交了士绅们争吵的原因很简单,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首先南京政府的花费是非常巨大的一个数字,因为要维持百万大军,对于而南京政府控制的省份都是以农业为主,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想要维持百万大军还是比较困难的。

而且这百万大军还需要大量的训练,去追平与近卫军的差距.总之每个月士绅们都要向南京政府捐赠大量的物资。

很快就有人受不了了,这每个月捐赠的物资也太多了,一些士绅家族有些吃不消了.相比于这个,还有一件事更加打击士绅们的心,就是这个“助饷”、“捐赠”它没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全凭自觉.结果就是南京政府收到的士绅“助饷”越来越少了之所以会出现这样原因很简单,是就是有人每个月助饷之后发现比自己势力更大的某某人助饷的数额反而比自己更少这就让他忍不了了,为什么大家都在助饷,都在为这个国家而奋斗,为什么到了要助饷的时却分出了三六九等,而这三六九等也划分的很粗糙,没什么切实的依据,这就给了一些人套利的空间.既然这样的话,那每个月助饷那么多图啥呢?凭什么他交那么少,我交那么多呢?所以他们就激烈的吵了起来,因为一直没办法去制定一个标准.其实对于南京政府来讲,士绅们助饷的标准最好就是各个士绅家族家里的土地大小毕竟南方以农业为主,各个家族的土地面积大小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其财力,也是一种比较公平的做法而且之前清田的黄册还在,各个家族拥有多少田地,那是一目了然,这是这可谓是一种最方便也最公平的分配“助饷”额度的办法了.但坏就坏在现在谁都不能提这个以拥有土地面积大小为标准进行助饷。

因为这在南方这里是最大的政治不正确.

事情还要从朱厚烇的一系列政策开始说起,朱厚烇的当年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的出发点就是以土地面积规定士绅们应尽的义务,比如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

很多人视这些政策为北方政府残害南方士绅们的证据和标志性事件.

是促使士绅们发起靖难的主要理由之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