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我家里还有一幅领导的字

8个月前 作者: 笔落烽火
第121章 我家里还有一幅领导的字

第121章 我家里还有一幅领导的字

程控数字交换机、J语言问世,兼连着大领导莅临半导体研究所慰问的消息,很快出现国内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

人们日报:“1961年X月X日,我国搭载第一块通信芯片的程控数字交换机研制成功,这不仅标志着我国通讯事业的发展进入新领域,更意味着在半导体应用……”

广民日报:“栉风沐雨12年,我国的前沿科学发展,从落后世界,到超越世界,离不开D,更离不开每一位科研人的努力……”

“谁说我们夏国人搞不了科学!谁说我们的科技落后!现在,我们领先世界!”

……

京工院内,同样一片沸腾。

本来J语言报告会上那位神秘的京工院教授就吊足了他们的胃口,这下更是让他们堵着诸多还没来得及走的教授们追问。

以至于不少教授连门都不敢出,就怕被学生缠住。

……

听到消息的钱树言还有些蒙,直到看到报纸上面有黄新华的名字后,才反应过来,急匆匆地去找李暮。

“咚咚~”地敲了两下门,还没等里面回应,他就迫不及待地走了进去。

看到跟没事人一样坐在桌前学习的李暮,钱树言失笑道:“你啊你,搞出了那么大的动静,怎么老是跟没事人一样?”

“程控数字交换机和J语言,多大的成就啊,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接见,你就一点也不兴奋?”

旁边正在收拾东西的赵参军听见上级领导的时候,忽然猛地抬起头,目光灼灼,流露出一抹炽热。

“我当然高兴,不过现在不是高兴的时候,还有很多的研究等着我去做。”李暮摇摇头道。

无论是J语言还是程控数字交换机,想要发挥效果,需要时间,但集成电路计算机不一样。

一旦在大蘑菇因此提早成功,对于整个祖国的发展来说,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钱树言看着目光坚定的李暮,又是欣慰又是无奈:“话是如此,该高兴还是要高兴的。”

“对了,我听说伱还得到了一幅上级领导的字?”

说到最后,他的手忍不住搓了搓。

一旁的赵参军听见人都呆住了,不该置信地望向李暮,然后目光落向他昨天带回来的一幅卷轴上。

“我正想和您说这事呢。”李暮拿起卷轴,递给钱树言,道:“这幅字,我想把它放在学校。”

“放在学校,为什么?”钱树言愣了一下,这是多大的荣誉啊。

李暮解释道:“京工院培育了我,我的荣誉,理当也是京工院的荣誉,这是其一。”

“其二是这幅字也不好留在我这里。”

说着,他把卷轴打开,露出上面的四个大字。

栋梁之才!

看到这四个字,钱树言和赵参军都忍不出深吸一口凉气。

这个评价,几乎是绝无仅有的。

忽然,赵参军目光微动,瞥到下面的落款:“上级领导!”

听到他的惊呼,钱树言目光微动,也发现了纸上的落款,呼吸都变得急促了几分。

上级领导的字啊,要是留在学校,校史都得单开一本记录。

“我可以看看吗?”赵参军忍不住心中的激动,小心地问道。

他当了那么多年的兵,也只见过一次上次领导,甚至连话都没有说上。

而李暮,竟然有一幅上级领导亲手题的字。

“当然没问题。”李暮把卷轴递给赵参军。

钱树言的目光从看到字后就没挪开过,不过心中即便再想要,也还是劝道:“你可要想好,上级领导的字,可是能传家的宝贝啊!”

“您放心吧,院长,其实我家里还有一幅领导的字。”李暮笑着道。

钱树言、赵参军:“……”

……

良久,钱树言才从震惊中回过神,道:“我就说呢,你怎么会舍得上交,原来是还有一幅。”

“行,那我就却之不恭了。”

说着,他便从依依不舍的赵参军手里拿过卷轴。

小心地收好后,钱树言又从公文包里掏出一个布包打开,继续道:

“这是国科院给你的奖励,30斤粮票、10斤肉票和100尺布票。”

“文教部和学校的奖励,是5 0斤粮票、15斤肉票和150尺布票,以及我们学校荣誉校友的徽章。”

“本来这个徽章没毕业的人是拿不到的,但你……你都把这幅字捐出来了,拿着当之无愧。”

说着,他将厚厚的一沓票和铜制的徽章交到李暮的手里。

李暮郑重回礼道:“谢谢国家和组织,我会更加努力的!”

“哈哈,是要努力,不过现在有个问题,需要你帮忙解决一下。”钱树言笑道。

看李暮满脸疑惑,他紧接着道:“是这样,现在不是很多人都知道J语言的发明人在咱们京工院嘛。”

“可咱们学院肆贰幺计算技术与模拟专业教研组的教授们,对这个消息都还是一头雾水呢。”

“我想着,这个J语言的研究资料,你能不能和上面申请一下,给我们学校一份,也共同研究。”

说完,钱树言目光中露出些许忐忑。

这次可不像之前,京工院这边的肆贰幺教研组的人,可是一点力都没出。

李暮听完,当即道:“当然可以,我回头说一声,就把资料给您。”

“好好好。”钱树言脸上露出笑容,忽然又道:“那你有空的时候,去肆贰幺教研组那边,给他们指导指导?”

“可以是可以,不过如果两边都研究一样的东西,有点浪费人力。”李暮道。

这次谦虚肯定是躲不过去的,J语言就是他发明的,说自己不懂谁信?

“你是不是有什么想法?直接说好了。”钱树言当即道。

李暮沉吟片刻,道:“半导体研究所那边,暂时偏向通信芯片之类的各类芯片程序研究,我觉得我们可以研究研究计算弹道轨迹的程序。”

“这也是我下一步准备要研究的方向。”

闻言,钱树言有些惊奇:

“计算D弹弹道的计算机?连这个你都研究?”

“这不是计算机研究所的活么,你怎么也给干了?”

“咳咳。”李暮忍不住轻咳了两下。

他还真没考虑过这个问题。

直到现在,他的研究基本都是一路开绿灯,只要提出来,上面就会给他想办法提供条件。

不知不觉竟然有点痛击其他研究所的嫌疑。

想了想,李暮道:“暂时还没有到哪一步,我也还在学习当中。”

“本来我是准备等过一段时间,再去跟半导体研究所那边申请,专门设立一个小组研究……”

听到这里,钱树言忽然摇了摇头,斩钉截铁道:“不不不,何必和半导所申请。”“再说那边人手还不一定够,不如现在京工院搞,以后再联合研究就是,这事我批了!”

……

待钱树言离去后,李暮继续学习。

那四个字的重量,沉甸甸地压在他的心头,由不得他一点的放松。

一直学到晚上,吃完饭后的他才在校园里走一走,缓和一下高度紧张和疲惫的神经。

路过教学楼的时候,他忽然看到里面还亮着灯光,忍不住发出“咦~”的惊疑声。

大概是某个好学的学霸。

李暮佩服了一下,旋即快步走过,看到别人在卷,他便也想赶紧回去,再多学一会儿。

就在他走到教学楼背面的时候,忽然心中微动,忍不住抬头向着上面看去散发着橘色灯光的窗台的边上,露出一张明艳的侧脸。

似乎是若有所觉,王娅扭头向这边看来。

李暮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便准备离去。

不过他的举动却好似让王娅误会了什么,怔了下后便收拾东西走了下来。

见状,李暮只好站着等她。

没过多久,王娅便走下楼,向他走来,问道:“今天忙得这么晚?”

“对。”李暮挠了挠头,没话找话道:“最近跟着黄教授研究得怎么样?”

王娅道:“老师说了,后面的研究我暂时还帮不上忙,让我慢慢来,我现在以学习为主。”

她有天分,但天分远没有妖孽到像李暮这样,大二就能参加,甚至主导国家级重大项目的程度。

黄新华现在主持的研究,她确实很难再参与进去。

“嗯,这样啊。”李暮点点头,迟疑了一番,道:“我这里倒是有一个课题,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王娅听到邀请的时候,眼睛亮了亮,不过很快又暗了下来:“我?我不行吧。”

“放心,你要研究的这一块,在国内还是一片空白,就算是黄教授去,都得从头开始。”李暮道。

“啊?什么课题?现在还是一片空白?”王娅听得一愣一愣的。

如果完全空白,不应该更要用专业的人去研究吗。

李暮笑道:“有的,你不知道也正常,因为是我不久前才搞出来的。”

“它是一种计算机编程语言,我以咱们京工院的名字为它命名为JG语言。”

“它可以运用到许多方面,操作系统内核、各种嵌入式软件或固件,以及……。”

说到后面,他发现王娅的表情好像有些茫然。

后世的机械工程系学生肯定听得懂,但现在计算机才兴起不久,还没有广泛运用,她不明白也正常。

“就这么说吧。”李暮想了想,道:

“有JG语言,就可以写一段计算d弹弹道的程序。”

“而且这个程序,要远比以前的任何通用机械语言都更简短、更高效!”

在听到计算D弹弹道的一瞬间,王娅就从座位上猛地站起来,没有丝毫犹豫道:“我加入!”

……

第二天。

钱树言的动作飞快,和文教部那边打了个电话,很快把挂名在肆贰幺教研组下面的J语言D弹弹道编程项目建立起来。

只待李暮这边和半导体研究所说一声,拿到J语言的相关资料后,立刻就能展开研究。

……

带着钱树言的期望,李暮来到半导体研究所,把事情的前因后果告诉了王绶觉。

后者当然没有意见,京工院里知道的人越多,其实李暮越安全。

得到王绶觉的同意,李暮便打算回去将资料交给钱树言。

没想到刚刚走出实验楼,就被吴有望拦住。

……

会议室内。

部队、邮业部门、还有各个政要机关,都派出人来到半导体研究所,询问什么时候能拿到新机器。

为此,由京都一机部牵头,专门在半导体研究所里开会,商量这个问题。

李暮本来是不用参加这个会议的,但几方的领导都想见见他这个“大科学家”,便专门等着他过来。

一路上,吴有望都在和李暮解释。

两人走到门口,推开门。

几道颇具压迫力的目光,霎时落在李暮的身上。

一身军装的柳卫国立刻站起来笑道:

“哈哈,李暮,好久不见啊,我一得知是你研究的程控数字交换机,就主动和领导说,把这个任务安排给我。”

“恭喜你啊,这次又搞出个好东西啊,刚刚听你们王所长介绍,交换机用在军用通讯上,我认为将会发挥极大的作用。”

“不过我还是有个不情之请,希望你能再想办法专门改造一下,让它更加稳定更加耐操,适合战场的条件。”

听完后,李暮稍稍愣了下,当即道:“这当然没问题,不过恐怕要牺牲一些其他方面的性能,比如同时通话的最大数量。”

“没问题,只要通讯稳定就行。”柳卫国点点头道。

战场环境恶劣,对通讯的要求,肯定是以稳定为重。

至于其他的,有更好,但没有也可以。

两人说着话的同时,一个穿着浅蓝色中山装的中年男人也站了起来,走路过来道:“你好,李暮同志,我是邮业局的宋建夏。”

“您好您好。”李暮连忙回礼。

宋建夏笑道:“百闻不如一见,听王所长说了半天,也没有亲眼见到的让人惊讶。”

“这么年轻,就做出了影响咱们国家发展的重大发明,实在是让人惊叹!”

“我二十多岁的时候,还会因为考试考得不好偷偷抹眼泪呢。”

他的话让会议室里的人不由哈哈大笑。

“宋领导,您过奖了,我就是脑子聪明一点而已。”李暮谦虚地笑了笑,“再说实验是大家的功劳,不能说是我一个人做出来的。”

“哈哈哈,不错不错。”宋建新更加感慨,有本事还谦虚,这样的人,真是让人嫉妒都嫉妒不起来。

“先说正事。”他继续道:“我这次来,除了和一机部商量机器的事情外,主要就是想见一见你。”

“第一块通信芯片的产生,在世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对我们国家的通讯事业,将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但如何应用,怎么发展,是必须仔细斟酌考量的问题,这方面我想问问你的意见。”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