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3章 诸卿可明白了?

8个月前 作者: 无原盒
第493章 诸卿可明白了?

第493章 诸卿可明白了?

奉天殿

“罪臣,上护军、中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江浙水师提督、权领淮东战事、镇南伯黄蜚,

并,上轻车都尉、前军都督府都督佥事、提领宿卫后军、协淮东战事梅春,

泣血呈报:

臣等自领皇命北伐,无日不殚精竭虑,无日不锐意进取。

今幸得陛下洪福,将士用命,于四月十三大破敌兵,终使淮安再归我朝。

然建奴残暴,竟于城破之时屠戮百姓,连并太上弘光亦惨遭毒手。

罪臣三人自知罪责深重,万死难辞,特请陛下以国法论处。”

随着前方战报经周全之口缓缓传开,本还因再得大胜而生出的窃窃私语却戛然而止。

今日乃是望朝,依礼而言更偏向于礼仪性的朝贺,并不直接处理政,但当陛下到来之后却直接跳过朝贺流程,直接让周全念了起来,待到此时各臣才知道淮安竟还生了这么一番大事。

弘光这个名字在靖武朝几乎是个禁忌,哪怕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前任皇帝被鞑子拘在了淮安,但满朝文武却都自动将其忽略,似乎先帝殉国之后便是今上登极,中间再没生过半点波折一般。

若在旁人看来,今上本人并不忌讳“弘光”,早前甚至还说过会将其以太上奉养,可在这样的情况下,满朝文武却还将这个名字当成了禁忌,与南宋那种动不动就用迎回二帝拿捏赵构的相比却也算的一番稀奇。

不过能混到中枢的自不是寻常人,他们看得明白。

今上不是李渊,更不是赵构,那一场场亲自打赢的战役,一块块亲自夺回来的土地都使得他在民间、军中拥有极高的威望,若真有人以为能够用那个废物拿捏今上,等待他的下场恐怕也只有抄家灭族而已。

在这样的情况下,谁都以为鞑子会将弘光死死捏在手里,最多也就是用这个没了太大价值的“前任皇帝”来恶心今上。

所以在淮安之战开始之初,包括朱慈烺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鞑子会将弘光及时带走,并不会让这张牌彻底失去作用。

心念转动之间,数名朝廷重臣不由偷摸摸往龙椅上瞄了一眼,而于此时,朱慈烺却又从周全手中接过了另一份题本,待翻开之后便从龙椅上站了起来。

“这三个莽货只顾着请罪却没将战况细细说来,”说着,朱慈烺便朝殿内扫了一眼,待见各臣噤若寒蝉,他才笑着摇了摇头:“说来也是将士用命,鞑子本以为凭着优势兵力能冲破我军大营,但那么多人马生生打了一个时辰却落了个全军溃散,其后李本深和一降将临阵倒戈,这城也就这么破了。”

朱慈烺说得淡然,各臣却不能毫无表示,可当他们正要大肆吹捧之时,陛下的声音却又传了过来。

“此役,我军凭三万士卒阵斩九千,俘虏八万,另还有洪承畴、勒克德浑、佟养甲等敌酋或死或俘,当可算得大捷!”

话音传开,殿中文武立时便对淮安之役有了真正认知,随即阵阵山呼此起彼伏,朱慈烺便在将战报丢与周全之后回到了龙椅上。

他对淮安一战其实并不看重,毕竟两面优劣早就一目了然,诸般布置也已落了下去。

不论前方几将能够抗过鞑子的第一波攻击,早就在黄淮入海口等候的武装商船都会沿着河道封死鞑子的退路。

届时就算明军小败一场,淮安的十多万清军也只是瓮中之鳖,他自也给不了多少关注。

说到底,淮东一战只不过是他达到目的的手段,战事本身在河口坞堡遭到炮击之时已然没了悬念,与其将注意力放到这边,倒不如算算海贸集团的收入。

可他终不是神仙,不仅算错了过程,也算错了结果。

前后两军不仅抗住了鞑子的反扑,淮安自家还生了内乱,待到最后也不知哪个自作聪明的家伙平白生出了这么一番事端,他却不得不出来料理首尾。

片刻之后,山呼之声逐渐平息,随后朱慈烺自谦了几句便直接挑明了此番目的。

“前方三将虽有大功,但皇叔毕竟遭了鞑子毒手,若依国法论处,失陷藩王便已算是重罪,更何况皇叔还曾主理朝政,”话到这里,朱慈烺便在殿内扫了一圈,待见各臣都只是低着头不肯与自己对视,他便只能接着说道:“可他们三个毕竟以寡敌众得了一番大胜,若朝廷以鞑子暴行治功臣之罪却也堵不住悠悠众口,所以朕还是想听听诸位臣工的意见。”

话音传开,殿中诸臣却还是眼观鼻、鼻观心,竟无一人肯站出来说上一番,见此情形,朱慈烺心中虽有些不满,但多少也还能理解各人所想。

归到根里,弘光多少还有些价值。

鞑子就算不将其当做筹码与大明暗中达成交易,也当在城破之前将其直接撤离,此时前方战报竟说什么“遭了鞑子毒手”,但凡在朝中混过两年的都不可能相信。

有了这番认知,各臣对弘光的死自然也有着另一种猜测,陛下的目的也便明确了起来。

唉~~~~~陛下还是太念旧了。

眼见各臣都一言不发,徐瑜在心中叹了一声便直接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功过素来不能相抵,黄斐三将虽得了大胜,但其罪责却也不可饶恕,”说到这里,他便抬头朝龙椅上看了一眼,随即那极为惊讶的眼神落入视线之中,他却更坚定了心中所想:“若陛下认为国法有不妥之处自可先将他们依法处置,之后再与各臣商议修改之事。”

随着话音的传出,不断有来自各处的惊讶目光朝他看来。

他明白陛下不想因弘光之死责罚淮安三将,亦明白弘光的死怪不到这几人身上。

可事情不是这么算的。

若陛下真恕了黄斐三人,那在某些人眼里,陛下命他们诛杀弘光便成了铁打的事实。

届时不论弘光在位时有多少人反对,也不管弘光将大明搞得多糟,手段阴狠的名声必然得砸在陛下身上,这中兴圣君便有了抹不去的污点。

这等情形之下,似徐瑜这等一心为陛下着想的臣子如何能由着他坏了自己的名声?

看着极为坚定的徐瑜,朱慈烺心中自是一阵无奈。

若这话从旁人口中说出,那他多少也会掂量掂量内里是不是存着其他心思,但换成这徐老先生,可能性也只那么一种罢了。

老实讲,他不是个迂腐的人,若真情势所迫让臣子背个黑锅也不是什么大事,但依着当下的情况来看,就算他在朝堂上认下此事也不见得能生出什么事端,着实没必要寒了臣子之心。“嗯,徐先生所言倒也是老成持重,却不知诸卿可还有话要说?”

片刻之后,殿中各臣却还无人应答,见此情形,朱慈烺便想直接点名,可出乎他意料的是,他这里还未选好让何人应答,竟有一绿袍小官主动站了出来。

“启禀陛下,微臣翰林院修撰傅国威有事呈奏。”

似乎是新科状元。

才辨出其人身份,朱慈烺还以为这是个要帮着自己说话的,只是这几日他已猜错了数次,状元言语方才传出,他立时便察觉到了不对。

“启禀陛下,君为臣之纲,太上乃是陛下亲自认可,亦为黄斐三人之君父,可他们只顾着军功,却忘了君父还在危难之中,似这等目无君父的逆臣”

“住口!”

“狂悖!”

“退下!”

就当那新科状元正在侃侃而谈时,接连几声呵斥却从朝臣队列各处传来,随即朱慈烺笑着朝殿中打量了一番,便见钱谦益、李永茂、黄道周三人正怒目以对。

“几位卿家怎能在朝堂上这般喧哗?”

“回禀陛下!此人分明就是想哗众取宠,依臣之见当革了其功名官职永不叙用!”

面对朱慈烺的询问,钱谦益于第一时间便给出了回答。

他是真的怕啊。

先前那等事情,若似徐瑜一般必然会触怒了陛下,可若顺着陛下的意思,却难免成了出头的椽子。

要知道朝中的竞争已经不似早前那般,其激烈程度可谓与日俱增。

马世英、袁继咸都不需说,毕竟是摆在台面上的,似樊一横、王应熊这等封疆之臣看起来暂时没有入阁的可能,但也是首辅之位强有力的竞争者。

此等情形之下,他这个大明首辅真真是如履薄冰,又怎敢轻易在这等事情上发言?

看了眼那个还痴痴傻傻的新科状元,钱老先生心中却是恼恨不已。

心中念头不断转动,钱谦益的目光却不由朝龙椅上瞄了一眼,只是此时的陛下虽面带笑意,但按他的认知,这笑意根本不可能代表陛下真正的情绪。

倒也是朱慈烺并没有吓唬自家朝臣的习惯,并没有让钱谦益在惶恐中煎熬多长时间,待殿中再无人发话之时,他便又自龙椅上站了起来。

“钱先生言重了,咱们这新科状元也只是欠缺经验罢了。”

话音落下,被一众大佬吓得面色苍白的新科状元立时便跪在了地上,可不等他再说什么,陛下的声音却又传了过来。

“不过状元乃是后备的朝廷重臣,若都似这般欠缺经验总难免误己误国.”话到这里,朱慈烺却又停了一停,随即便在文武诸臣的注视下踱起了步来:“不如这样吧,今后不论两榜进士还是寻常备官,在授实职之前都需在县一级的衙门里任两年佐官。”

话音落下,满朝文武皆都有些摸不着头脑。

若陛下是想对这新科状元敲打一番便只寻他一人便是,可现在一杆子不仅将去年这一科的全部扫翻,更将今后的也连累到了一起。

这等施为全不似陛下平时风格,直让人有些搞不清状况。

“陛下圣明!韩非子有云,猛将必起于卒伍,宰相必发于州郡,老臣为国效力数十载,亦憾于缺少地方经验,此番陛下定了此策,今日我朝官员必能于朝政之间再无困惑!”

就当各人心思还在不断转动之时,钱老先生却想到了那日与陛下的深谈,随即他一撩前摆便直接跪在了地上,显然对这番定策极认可。

事情到了这般地步,各人虽都搞不明白这君臣二人到底要搞些什么,但也只能跟着首辅称赞陛下圣明。

其后山呼之声再次于奉天殿内回荡,朱慈烺便也心满意足地回到了龙椅上。

这倒是个意外之喜。

心念及此,朱慈烺便看了眼那如丧考妣的新科状元,其后各臣陆续自地上起身,他的注意力终又放回了淮安的事情上。

到了此时,他也没心思再与各人打什么哑谜。

说一千,道一万,先前那番询问之后虽无人顺着他的心意说话,但也只徐瑜一人光明正大的提出反对意见。

如此看来,在朝臣的心目中弘光死与不死跟他们便连一文钱的关系都无,大抵也就是全凭圣心裁决的意思。

在这等情形之下,他若还等着朝臣说话再做顺水推舟之事怕也是落了下乘。

“徐先生,朕明白你的意思。”

话音一出,本还在思量那番安排到底缘在何处的一众臣子却都不得不放下心绪,将注意力强行拉回。

朱慈烺则在看到各臣眼神逐渐清明之后才又说道:“左右就是担心有人以为是朕命淮安三将杀了弘光。”

话音入耳,殿中气氛突然一凝,有那胆子小些的甚至连动都不敢多动一下,可朱慈烺却对此恍若未觉一般,只是换了个舒服些的姿势便继续说了起来。

“朕不妨直说,不论弘光是不是死在鞑子之手,朕都不会让臣子替朕担责,所以他是死在鞑子之手,也只能死在鞑子之手,诸卿可明白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