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派兵护送

8个月前 作者: 凹凸熊
第150章 派兵护送

对于香川光景的请求,义重本意是想拒绝的。

毕竟穿越而来的他,应该是若狭武田氏家中,对安艺的局势最为了解的人。

如今的安艺武田氏,别看名义上占据佐东、佐西、安北三郡,实际上自有田中井手之战、横川表之战后,早已众叛亲离、分崩离析。

即便是香川光景这样的老臣,也是与大内、毛利暗通款曲,只想着安艺武田氏可以苟延残喘,不被他们吞并罢了。而品川信定这样的主战派,则是能力有限,除了咋咋呼呼要求坚决抵抗,半点有用的法子也拿不出来,已经处在被边缘化的境地。

外部环境上,一面临海的安艺武田氏基本处于被大内和毛利氏团团包围的境地,特别是武田元繁陨落后,屋代岛的水军转而臣服大内氏,这使得武田领靠海的那一侧也处于被大内氏的封锁之下。

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别说是若狭武田氏派人前去继承家督之位,即便是甲斐武田氏的武田信虎亲自出马,想必也是无济于事。

已然是即将沉没的破船,为何还要上赶着登上去呢?

不过,武田元光显然并不这么认为。

之前有说到,这位若狭武田氏的前任当主,对安艺是十分重视的,要不然也不会在上洛时强烈要求保留两个郡的分郡守护之职。

在他看来,安艺是若狭武田氏的发迹之地,武田氏的先祖更是曾担任安艺守护,守护好安艺是武田氏大义所在。

甲斐武田氏山高路远,有心无力也就算了,若狭武田氏如今已然和尼子氏接壤(权当因幡山名氏是傀儡),境内又有多个良港,在这关系安艺武田氏存亡的关键时刻,完全可以通过水路和陆路前去支援,最不济也是派少量精锐前去以壮声势。

因此,在得知香川光景来意后,武田元光的老毛病又犯了——他似乎忘记了义重当初跟他的夜谈,忽略了义重在这件事情上设下的底线,竟然自顾自地答应了下来。

“彦五郎,要么让你弟弟还俗吧,他在栖云寺待了快十年了。”武田元光向着义重征求意见道。

“他不是父亲您送进去的么,您愿意的话,我没有意见。”义重对于那个素昧谋面、一直待在寺院里的便宜弟弟并没有任何情感。

历史上,他这位年弱他三岁的弟弟生性怯懦、能力平平,在史书中只留下“安艺武田氏末代当主”、“足利义辉的御供众”这样浅浅的身份印记,并没有对安艺、若狭两地的武田氏做出什么贡献。

武田元光想送他去安艺,义重对此并没有什么意见,毕竟这样羸弱的一门众,留在若狭也无任何意义,不如做个顺水人情,也让香川光景好回去交差。

不过让义重有些错愕的是,武田元光并不满足于只将自己这个弟弟送去安艺,还提出了一个他没想到的请求。

“彦五郎,你看这次派多少人护送彦六郎去安艺啊?”武田元光问道。

“派人?就让光景大人护送他去即可,他们一行十余人呢,安全这块不必担心。”义重知道他是何意思,可还是装作听不懂似的回答道。

“那怎么行,”武田元光瞬间拉下脸来,“彦六郎是我们若狭武田家的人,更是未来安艺武田家的家督,就这么十几个人护送回去,人家还以为我们不重视呢,况且安艺现在危机四伏,本家难道不该派一支军势去壮壮声势么?”

“可是本家刚刚平定东但马,局势不稳,正是需要用兵的时候,实在没有多余的军势可以护送彦六郎前往安艺。”义重婉拒了武田元光的意见,继而说道:“实在不行,还请光景大人去甲斐试试看吧,本家确实无能为力。”

“你!”武田元光被义重这么一呛,自是气得不轻,但一想到自己如今已然退隐,终究没有发起火来。为了不在外人面前出丑,他决定将此事暂时搁置,“这件事……从长计议吧。”

“两位切莫为此伤了和气。”香川光景见武田元光被怼的无话可说,也察觉到义重在家中的权威,赶忙出面做和事佬,笑着劝说道:“外臣也知道武卫殿最近拿下了东但马,可喜可贺,那里一直是山名氏的领地,确实需要大军留守,这点吾等能够理解。也请发心寺殿消消气,吾等此次前来本就只是为了迎立新家督,这一路上途径的都是尼子家的领地,安全这块不必担心,确实没必要派兵护送。”

“光景大人,这件事确实很抱歉,十分感谢你的理解。”义重向香川光景欠身道。

此刻义重想的是,安艺武田氏灭亡已成定局,面对如今大内、毛利的强大实力和地缘优势,自己派多少军势过去都无济于事;退一万步讲,即便派兵协助安艺武田氏挡住大内、毛利氏的进攻,自己又能获得什么实实在在的好处呢?怕是除了一个好名声,什么干货都捞不到。

“那吾等就先行告辞了。”在得到一个还算满意的答复后,香川光景等人便向义重和武田元光拜别。目送他们远去后,武田元光也是二话不说转身离去,独留义重一人坐在原地。

自己这么做究竟是对还是不对,当着众人的面驳了武田元光的面子,是不是没有顾及他的感受?作为一名穿越过去的现代人,义重想的可能现实了些,以至于忽视了义理在这个时代的重要性,轻视了安艺对武田元光乃至整个武田氏的重要性。

想着想着,他自己竟也有些犹豫了。就在此时,小姓来报,说是山本重幸和香川盛久求见。

听到这两人从丹后赶了回来,义重顿时喜不自胜,赶忙命人将两人引到“松之间”,自己稍后就到。

虽说山本重幸和香川盛久一同拜见义重,但两人事先并未约好,前者是来汇报新本城的进度,后者则是来汇报检地落实情况的,两人只是正巧在门口遇见罢了。

来到“松之间”,先是由山本重幸汇报了若狭武田氏新本城的建设情况。

按照之前的实地勘察,义重和山本重幸选定了位于舞鹤湾畔的爱宕山作为新本城的所在地。此山高约六十三丈(210米),南面和西面都是断崖,东北方向有一山脊坡度较缓,联通了另一座高约五十七丈(190米)的山(暂且称为爱宕北山),形成了典型的“两山”体系。

山系的东北角延伸到舞鹤港附近,毗邻丹后街道,山下平原广阔,适于发展城下町,且田边城就在附近,便于对城中的一色义信等一色氏残部进行掌控。

山本重幸建议在爱宕本山修建本城,爱宕北山修建诘城,构建“两城防御体系”,并在连接两城的山脊上沿着山势修建多个曲轮,外围辅以土堀,以增强整体防御性能。

这一建议得到了义重的认可,在他的全力支持下,半年多时间里,山本重幸先后完成了绳张、普请等工作,眼看就要进行作事了,便来向义重汇报一下现阶段工作。很多人以为城池的建设就是“普请”,这其实是不准确的。

整个筑城流程其实分为选址(勘定)、绳张、普请、作事以及城下町建设。

其中,选址不用多言,就是考虑防御、交通、贸易等要素勘察选定筑城地点。

绳张则是设计环节,这个环节非常考验筑城者的能力,他需要在图纸上画出曲轮的配置,设计堀、垒、虎口和道路的位置,是建造一座防御坚固的城池的前提。

普请则是筑城的土木工程环节,包括开掘堆土,夯建曲轮基础,建造天守台和橹台。使用石垣的城还要完成石头的切割、搬运和堆砌等工程,为城池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事指的是筑城中的建筑工程环节,包括天守、御殿、橹的建设,就连木雕、邀请画师绘制隔扇画都属于这一环节。

由于这一环节直接关系到城主的日常生活和个人安全,因此相对普请,需要更为精心和仔细。

历史上,江户幕府建立之初,德川家康曾发动“天下普请”,召集天下大名兴建了许多城池。

但是很少有人关注的是,那些大名的分工也是分远近亲疏的,普请这种“力气活”一般是交给外样大名的;而关系城主安危和生活舒适度的作事则是交给亲藩和谱代的,由此可见作事这一环节的重要性。

最后便是城下町建设,一般的国人、豪族可能并不存在这个环节,但以若狭武田氏现在的体量,以及对工商业的重视程度,城下町的建设不可或缺。

不仅要修建家臣“城下集住”所需要的屋敷,还需要为町人(商人、手艺人、普通百姓)提供经营和居住的场所,这些设施建设的好坏,决定了城下町前期能否吸引更多商人聚集。

听完山本重幸的汇报,义重心里很是满意,但是对于天守的建设,他还是提出来一点不一样的看法。

“五重五阶我觉得有些太招摇了,三重三阶或者三重四阶便足够了。至于连立式的天守,看起来确实宏伟,但本家确实没有实际需要,还是按照独立式天守建设吧。”义重说道。

“臣明白了。”山本重幸欠身回答道。

随后便是香川盛久汇报检地的情况。据他所说,总体上,整个检地过程相对顺利,特别是若狭和敦贺的国人,并未产生过激反应;

但是丹后就有点复杂了,从“五公五民”一下子降到“一公二民”,降幅超过三成,虽然没引起大的骚动,但许多国人还是希望义重能谨慎考虑,哪怕是循序渐进,给他们一个缓冲时间也好。

“盛久,你是怎么看的?”义重先想听听香川盛久的看法,毕竟他是站在检地第一线的人,最有发言权。

“恕臣直言,如果主公还要在但马施行检地的话,丹后这些国人的意见确实要认真考虑。”香川盛久的回答似乎是在义重的意料之内,并没有引起他的惊讶。

“丹后和但马皆是新附地区,特别是但马,当初为了快速拿下三郡,主公答应了当地愿意臣服的国人一些条件,其中有一条,便是保证其现有的税赋年贡制度在一定时间内基本不变。

这意味着,即便在但马施行检地,也无法以检地后的石高为基础进行赋税年贡改革。如此一来,但马各地依旧施行“五公五民”甚至“六公四民”,与之相邻的丹后却是“一公二民”,同为武田领,相差如此巨大,您觉得丹后那些国人能心甘吗?”

“这还不是最主要的,”说到这,香川盛久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纠结要不要说,“主公,臣在丹后检地时发现,不少但马的农民,听闻丹后年贡低,举家搬迁到丹后耕作了,这可不是一个好信号。”

“你是担心,这会降低但马的年贡?”义重反问道。

香川盛久点了点头:“不仅如此,人口的减少会导致包括军役、年贡、普请役等在内许多方面出现问题,当这些问题积压到一定时候,势必引起豪族、国人的不满,到那时,造成的影响可是比检地棘手的多。”

“你说的有道理。”义重微微颔首,他本意是减少百姓头上的负担,削弱豪族国人的实力,以强化在领内的权威。

但现实却让他明白,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只能在自己完全掌握局势的前提下进行,在局势尚未明朗或者稳定的地区,还是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一些,从而避免引发不必要麻烦。

“既然如此,丹后临近若狭的加佐郡继续施行‘一公二民’,丹后剩余地区施行‘四公六民’,过渡期三年,三年后也施行‘一公二民’。至于但马,暂时先不施行检地,后续看情况推进。”

“主公英明!”义重的决定,让香川盛久松了一口气,这样一来,自己也好对丹后的国人有个交代,但马的农民出逃问题也能得到很大程度缓解。

“你们的事情都说完了,接下来,该说说我的事情了。”到此,义重才算是要进入正题。

随后,他便将安艺武田氏希望从家中迎立一人为当主的事情告知山本重幸和香川盛久,并将自己因为派兵与否和武田元光发生冲突一事也据实相告。

听完义重之言,山本重幸和香川盛久皆皱着眉头陷入沉默。

“怎么,你们觉得我做的不对吗?”义重问道。

“主公,恕臣直言。”山本重幸率先打破了宁静,“臣以为,派兵护送彦六郎前往安艺,也未尝不可。”(本章完)

关闭